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研究发现过去三十年内云南省干热稀树草原减少...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适应于“以火为驱动因子的干热稀树草原-防火型森林”混合植被的生长和相互交替。目前云南省内只有干旱山谷的干热稀树草原得到了关注和认可,而其余干热稀树草原因被误判为森林而无法得到适当保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禁火政策,被熄灭的自然林火可能导致木本植物入侵,使得植被类型向森林状态转变,从而造成干热稀树草原植被的丧失。      版纳植物园群落生态与保护研究组博士生R. Sedricke Lapuz与合作者选择了1986、1996、2006和2016为研究年份,利用陆地卫星获取图像,采用无监督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2-01-27

  •  成都生物所在市政污泥协同果蔬厌氧消化研究获进展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市政污水处理规模日益提升,然而80%左右的市政污泥无法到有效处置,污泥“乱填乱埋”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制约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进程。   厌氧消化技术是重要的生物质能制备途径,也是国际公认的“负碳排放技术”,但污泥有机质含量及碳氮较低,不利于厌氧消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其产气效率低也极大的限制了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污染生物治理项目组成员蒋心茹在吕青阳博士、闫志英研究员的指导下,采用碳氮比较高的果蔬垃圾与市政污泥协同厌氧消化,底物的单位有机质产气率提高了2倍。实验结果显示,协同消化能显著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1-27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朱斌教授、刘卫教授和王晨辉教授团队合作发现DOCK2调控抗真菌免疫...

    (通讯员 马小建)1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朱斌教授、刘卫教授和王晨辉教授合作在免疫学权威期刊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发表题为“DOCK2 regulates antifungal immunity by regulating RAC GTP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 近年来,真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真菌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目前呈螺旋式上升,全球死亡率超过疟疾或乳腺癌, 并且与由结核病和HIV感染引起的死亡人数相当。但抗真菌药物相对较少,这给控制真菌感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另外,抗真菌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1-27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杨祥良教授、李子福教授: 基于五得原则合理设计纳米药物根除肿瘤...

    (通讯员 邓青源)2022年1月26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祥良教授、李子福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发表了题为 “Rational design of nanotherapeutics based on five features principle for potent elimination of cancer stem cells” 的综述。 肿瘤干细胞(CSCs),也称为肿瘤起始细胞或肿瘤再生细胞,是肿瘤发生、发展、耐药、转移和复发的元凶。因此,根除 CSCs 对于癌症治疗至关重要。为此,研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1-27

  • 生命科学学院李磊研究组发现铜稳态调控拟南芥叶片衰老的新机制

    2022年1月1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磊研究组在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PCY-SAG14 phytocyanin module regulated by PIFs and miR408 promotes dark-induced leaf senescence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拟南芥中的SAG14-PCY蓝铜蛋白模块是控制叶片衰老的关键节点,证实了铜稳态是一个调控叶片衰老的细胞机制,为叶片衰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作为叶片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叶片衰老不但是植物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1-27

  • Nat Commun | 何爱彬研究组揭示造血干细胞起源的表观遗..

    2022年1月17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何爱彬研究组在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Pre-configuring chromatin architecture withhistone modifications guide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formation in mouse embryos”,从跨尺度的染色质三维结构、组蛋白修饰及造血相关转录因子RUNX1的表观调控维度,揭示了HSC起源的命运决定机制。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维持整个造血系统的细胞群体组成与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2-01-27

  • 张磊/汤超团队构建线虫胚胎早期发育形态的可计算模型

     论文题目:Computable early Caenorhabditis elegans embryo with a phase field model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cbi.1009755细胞是生命的最小活动单位。不同物种、器官、组织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而形态表征了细胞的力学属性和功能。什么样的数学物理方程能够准确描述细胞形态的动力学特征,对于生物力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都是一个重要问题。2022年1月14日,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张磊课题组与定量生物学中心/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物理学院汤超课题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2-01-27

  • Neuron | 陈雷研究组报道胞内钙离子对TRPC3/6通道调..

    经典型瞬时受体电势通道TRPC是一类通透钙离子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1,与最早在果蝇感光系统中发现的TRP通道的序列相似性最高2,3,并且可以被第二信使DAG所激活。根据序列相似性以及通道的电生理特性,TRPC3/6/7形成了一个亚类4。TRPC3/6/7通道参与多种神经活动,例如TRPC3在中枢神经系统高表达,参与神经生长因子BDNF信号转导5,同时TRPC3还与神经突触信号传递以及运动协调有关6,7。TRPC6通道可以促进神经元存活以及兴奋性突触的形成等8,9。除此之外,TRPC3/6/7通道也参与肌源性血管收缩,血压调节等过程,并且和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比如病理性心肌肥大,癌症发生,糖尿病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2-01-27

  • Science|生命中心瞿礼嘉再获教科书级重大发现!

    2022年伊始,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以长文形式(Research Article)发表了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瞿礼嘉实验室题为“RALF peptide signaling controls the polytubey block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图1)。Science专门为这篇亮点论文配发了Highlights简介(图2)。该论文揭示了模式植物拟南芥通过小肽信号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防止“多精受精”、也就是每个胚珠仅允许一根花粉管穿出花柱道的隔膜进入其内进行受精的分子机制。这是瞿礼嘉实验室继2017年阐明花粉管爆裂释放精细胞的分子机制(Ge et al.,Scien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2-01-27

  • 我国学者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进展

    图 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a叠层电池截面扫描电镜图;b-c不同窄带隙吸光层厚度下叠层电池的电流-电压和外量子效率曲线;d-e最佳叠层电池的电流-电压和外量子效率曲线;f大面积叠层电池的电流-电压曲线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974063)等资助下,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团队及合作者们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增强晶粒表面钝化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All-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1-27

  • 我国学者在宇宙再电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星系CDFS-6664(红移约3.8)的莱曼电离光子辐射探测、能量光谱分布和莱曼阿尔法发射线形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773051、12022303)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郑振亚研究员团队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著名深场GOODS-S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例在红移3.8处的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为探索星系驱动宇宙再电离过程提供了绝佳的研究对象。研究成果以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1-27

  • 北师大学者揭示血液RNA修饰在临床检测肺动脉高压疾病中的重要潜力

    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真核生物的非编码RNA以及编码RNA上存在超过150种化学修饰。这些修饰在调控RNA的生成、稳定性、功能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RNA修饰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由此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RNA修饰是否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biomarker?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肺动脉压力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致死率高,其具有发病机制复杂、诊断过程繁复、临床误诊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临床上根据发病原因将肺动脉高压分为5类,其中1型肺动脉高压(也称为动脉性的肺动脉高压)研究较多。在我国3型肺动脉高压(由肺部疾病引起的和缺氧、慢性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1-26

  • 血小板表面Ero1α/PDI电子传递系统调控血小板聚集的分子机制

      血小板是数量第二多的血液成分,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感受血管的损伤,在伤口处粘附并聚集,封堵伤口并阻止血液的流失。但是,血小板的过量和异常活化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是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阐明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PDI)在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临床实验表明,PDI可以作为新的抗血栓药物的靶点。  PDI是内质网中催化新生肽链合成过程中二硫键正确形成的关键分子。内质网氧化酶Ero1&al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01-26

  • 《干旱区科学概论》出版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研究员组织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单位专业科技人员编写完成的《干旱区科学概论》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干旱区科学的理论内涵及学科发展的专著。专著的上篇介绍全球干旱区的地理分布、演化;干旱区生态环境要素的特征和规律;干旱区科学的基本理论、内涵、研究方法以及干旱区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下篇由干旱区气象与气候学、干旱区水文学、干旱区绿洲学、干旱区土壤生态学、干旱区生态学和干旱区风沙地貌学等六章构成。   《干旱区科学概论》是对全球干旱区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2-01-26

  • 上海交大钱志刚、夏小霞课题组合作建立蜘蛛丝蛋白高效分泌生产平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钱志刚、夏小霞课题组合作在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领域知名期刊《Metabolic Engineering》发表题为Secretory production of spider silk proteins in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for spinning into tough fibers的研究论文。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金清、潘芳为并列第一作者,钱志刚和夏小霞老师为共同通讯作者。拥有“生物钢”美誉的蜘蛛丝,不仅具有超越其他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1-26

  • 陈畅组和王志珍/王磊组合作揭示内质网还原应激加速衰老

      延缓衰老和健康衰老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氧化还原失衡是衰老的重要因素。然而,长期以来根据"衰老的自由基学说"通过抗氧化来抗衰老的策略却没有达到理想干预效果,促使研究者对氧化还原调控抗衰老做进一步思考。针对此问题陈畅课题组提出精准氧化还原调控是抗氧化的关键(Antioxid Redox Signal,2021)。由于不同细胞器的氧化还原状态不同(细胞质、线粒体和溶酶体处于相对还原状态,而内质网处于相对氧化状态),推测衰老过程中不同细胞器的氧化还原变化可能是不同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畅组和王志珍/王磊组2022年1月13日在《Free Radical Biology & Me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01-26

  • 孤雌蜱虫促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快速扩散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又称为新布尼亚病毒,是我国于2009年发现的一种蜱传布尼亚病毒,最初主要流行在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其感染可以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临床上主要表现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及多脏器功能损伤。主要的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长角血蜱在亚太地区常见,在我国中原地区是主要的蜱虫之一。长角血蜱分为孤雌生殖种群和两性生殖种群,也是唯一可以稳定孤雌生殖的蜱虫。东亚地区两个种群都有分布,而大洋洲地区目前只发现孤雌生殖种群。  蜱传病原在野生动物和蜱虫之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2-01-25

  •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细胞程序性坏死及免疫稳态调控新机制

      2022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章海兵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在线发表了题为“Caspase-8 auto-cleavage regulates programmed cell death and collaborates with RIPK3/MLKL to prevent lymphopenia”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起始蛋白caspase-8的自我剪切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并协同坏死关键蛋白RIPK3/MLKL抑制淋巴细胞减少的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发生。  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一种由激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2-01-25

  • 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在不同海拔地区高原鼠兔能量代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在维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原鼠兔广泛分布在海拔3100-5300米的区域,很好地适应了极端缺氧、寒冷和食物匮乏的环境。以往的研究发现,栖息在不同海拔地区高原鼠兔的脂肪积累和代谢率存在差异,但其脂肪等组织中产热基因的表达差异及原因尚不清楚。   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在不同海拔高度捕获高原鼠兔,测量了高原鼠兔的静止代谢率,并进一步测定其脂肪组织、肝脏和骨骼肌中的代谢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转录调节在高海拔代谢适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中海拔地区高原鼠兔的体重、静止代谢率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2-01-25

  • 华南植物园重金属污染农田中Cd固定化策略及其评价取得新进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原位钝化修复技术是当前较受推崇的治理方法,通过施加土壤钝化剂原位稳定重金属而减少作物吸收重金属。水稻是极容易吸收重金属镉的一种农作物,长期食用污染大米可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为了准确地评价重金属的吸收利用情况和危害风险,可采用生物可利用性(bioaccessibility)指示重金属经口途径的最大人体生物有效性。原位土壤镉(Cd)固定化有助于减少Cd在水稻籽粒中的积累,但其对消化过程中Cd在水稻中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以及食用水稻的相关健康风险尚不清楚。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1-25


页次:393/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