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徐国良组和季红斌组合作揭示TET双加氧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功能

       2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徐国良研究组和季红斌研究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Loss of TET reprograms Wnt signaling through impaired demethylation to promote lung cancer development”。通过对公共临床数据的深入分析并结合一系列临床前的自发成瘤小鼠模型,该研究揭示了DNA双加氧酶TET家族蛋白调控肺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动态平衡,维持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发生发展中关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2-02-10

  • 南方医科大学最新研究:靶向铜代谢有望逆转肿瘤放疗抵抗

    放射治疗(放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放疗抵抗是限制肿瘤放疗疗效的主要原因。但迄今放疗抵抗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深入探索肿瘤放疗抵抗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从而寻找靶向关键分子的放疗增敏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代谢紊乱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除糖、脂及蛋白代谢外,铜、铁及钙等金属离子代谢也参与调控恶性肿瘤的进展及治疗抵抗。近年来,铜代谢在肿瘤演进中的重要角色逐渐凸显。铜代谢紊乱能通过活化肿瘤增殖相关信号通路、调控肿瘤微血管生成、重塑基质和炎症微环境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而使用铜螯合剂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近期,南方医院放疗科官键教授团队在国际顶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2-02-09

  • 浙大《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药物靶标缓激肽受体的结构信息及激活机制

     2022年2月7日,浙江大学药学院张海涛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ryo-EM structures of human bradykinin receptor-Gq proteins complex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解析了人源缓激肽受体B2R与两种天然肽类配体及Gq蛋白的复合物结构,结合功能试验结果,系统阐明了B2R的配体结合、受体激活及Gq蛋白偶联的分子机制,为基于结构的B2R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关键信息。 2型缓激肽受体(type 2 bradykinin receptor,B2R

    来源:浙江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02-09

  • 水生所等在水生实验动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于上个世纪80年代被我国的鱼类学工作者在四川发现并鉴定。稀有鮈鲫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性能优越、卵大且透明等诸多特点。与传统的水生模式动物斑马鱼相比较,稀有鮈鲫对环境温度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对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等)的灵敏度更高,对草鱼出血病病毒的感染敏感性也高于斑马鱼。因此,稀有鮈鲫是开展病理学、免疫学、基础生物学、环境毒理学和遗传学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稀有鮈鲫已作为推荐的供试生物列入《国家环境保护局合格实验室准则(1996)》、《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以及《化学品测试方法》等行业标准中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2-09

  • 邓宏魁课题组和合作者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证实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022年2月4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邓宏魁研究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彭小忠研究组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Medicine发表题为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Islets Ameliorate Diabetes in Nonhuman Prima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先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了人多能干细胞向胰岛细胞的分化制备方案,获得了功能成熟的人多能干细胞分化来源的胰岛细胞;进一步将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02-09

  • 王韵课题组揭示痛觉表观调控新机制,开发具有镇痛作用的特异性小分子化合物

            2022年2月4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韵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Cdyl deficiency brakes neuronal excitability and nociception through promoting Kcnb1 transcription in peripheral sensory neurons”的研究论文。文章使用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多种实验方法,揭示了外周感觉神经元中表观调控因子CDYL(chromodomai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02-09

  • 李学松团队开展的机器人腹腔镜舌粘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取得重要进展

            2022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李学松教授上尿路修复团队开展的机器人腹腔镜舌粘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相关成果以“Robotic-assisted Lingual Mucosal Graft Ureteroplasty for the Repair of Complex Ureteral Strictures: Technique Description and the Medium-term Outcome”为题,发表在泌尿外科领域国际学术期刊European Urology上。        输尿管狭窄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02-09

  • 物理学院黄华卿研究员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结构非晶化诱导的拓扑态

    晶体中的电子性质通常与结构对称性有着重要关联,因而非晶化导致的晶体结构对称性降低或破坏会损害电子性质。对于拓扑材料而言,尽管晶体中的拓扑态对无序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但随着结构无序程度的增强,其电子能带结构的拓扑性依然会被结构无序削弱或破坏。因此,研究结构无序转变与拓扑相变之间的关系对探索物态调控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之前的研究表明安德森无序化可以导致拓扑相变,但在实际材料中实现安德森无序仍然是一个挑战。相比之下,非晶无定形材料在凝聚态物质中广泛存在,几乎所有材料都可以通过各种非晶化技术(例如急冷凝固、机械合金化、等离子处理和蒸汽冷凝技术等)实现无序结构,从而为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2-09

  • 棉花遗传改良团队构建首个棉花纤维高分辨率动态3D基因组结构图…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裴柳玲)近日,我校棉花遗传改良团队首次构建了棉花纤维的高分辨率三维基因组结构图谱,揭示了亚基因组协作调控异源四倍体棉花纤维发育的拓扑结构基础,对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棉花纤维作为纯净的植物单细胞类型,该研究为解析其他植物单细胞分化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以“Dynamic 3D genome architecture of cotton fiber reveals subgenome-coordinated chromatin topology for 4-staged sin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2-09

  • 我国学者在慢性压力导致抑郁的环路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 外侧下丘脑-缰核环路以压力-簇状放电学习偶联模式介导抑郁发生发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922031、32071017、31830032)等资助下,浙江大学崔一卉团队在慢性压力导致抑郁的环路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Hypothalamus-habenula potentiation encodes chronic stress experience and drives dep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2-09

  • Adv Mater| 仿生脂蛋白系统重塑肿瘤物理屏障增强T细胞浸润

      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免疫治疗正在成为一种革命性的肿瘤治疗方案,但其仅适用于一小部分癌症患者。ICIs的临床反应主要依赖于肿瘤组织中浸润的效应T淋巴细胞(CTL)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然而,肿瘤组织中CTL浸润非常有限,且复杂的瘤内物理屏障严重阻碍着CTL的浸润,削弱了ICIs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重塑肿瘤内物理屏障以增强CTL的浸润成为提高ICIs介导的免疫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2022年1月29日,《先进材料》(Adv Mater)以“Bioinspired lipoproteins of furoxans-oxaliplatin remodels physical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02-09

  • 蛋白质平台生物成像中心与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合作实现了积分差分相位衬...

      2022年2月3日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与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合作在《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Imaging biological samples by integrated differential phase contrast (iDPC) STEM technique》的文章,报道了一种新型的扫描透射电镜成像技术-积分差分相位衬度成像(integrated differential phase contrast)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这是该技术在生物树脂超薄切片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02-09

  • Chanhong Kim研究组揭示叶绿体ROS传感器蛋白EXECUTER1和EXECUTER2的新进展

      2021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Chanhong Kim研究组在Molecular Plant 上发表了题为“EXECUTER2 modulates the EXECUTER1 signalosome through its singlet oxygen-dependent oxid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答了关于EXECUTER2(EX2)蛋白如何调节单态氧(1O2)触发并由EX1蛋白介导的叶绿体至细胞核逆行信号传递这一长久以来的问题。   在光氧化胁迫条件下,光系统II(PSII)会产生一种与植物的光损伤和信号传递有关的有害氧分子,即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2-02-09

  • mBio发现蜱传脑炎病毒受体

           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TBEV)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黄病毒,感染人可导致脑炎、脑膜炎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死亡。TBEV发现于上世纪30年代,其细胞受体至今仍然未知,阻碍了对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的理解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最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崔宗强团队发现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粘蛋白域蛋白-1(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1,TIM-1)是TBEV的功能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2-02-08

  • Cell Discovery:促进多组织再生、延缓衰老的小分子代谢物

      再生是机体修复受损、病变或衰老组织的重要过程。从低等动物到人类,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程度的再生能力,并且这种能力随着物种的不断进化而逐步降低。例如,低等动物中的蝾螈能够实现断肢的完全再生,而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哺乳动物仅具备有限的再生和损伤修复能力。在哺乳动物中,鹿角是唯一能够完全再生的器官。尽管高度进化的物种能在组织损伤时启动相应的再生修复程序,但这种再生修复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众所周知,干细胞在组织再生和修复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蝾螈可以通过形成芽基组织(一群去分化的具有干性的细胞)来完成肢体的再生。同样地,在每年的鹿角再生过程中,位于鹿角骨膜的鹿茸干细胞可以分化产生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2-02-08

  • 北航大学发文《Science》,比真正的牙釉质更硬、更坚固的人工牙釉质

    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牙釉质的工程模拟物,这是一种设计仿生材料的理想模型,旨在紧密模仿生物牙齿坚硬矿化外层的组成和结构。他们说,它展示了非凡的力学性能。天然牙釉质是我们牙齿的外层,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生物物质。它以高刚度、硬度、粘弹性、强度和韧性而闻名,尽管只有几毫米厚,但却具有非凡的抗损伤性。牙釉质不同寻常的特性组合是其层次结构的产物——一个复杂的结构主要由羟基磷灰石纳米线组成,由镁取代的无定形磷酸钙组成的无定形晶间相(AIP)连接。然而,在可伸缩的非生物复合材料中准确地复制这种类型的分层组织仍然是一个挑战。在这里,来自北航大学的科学家们展示了一种工程搪瓷,它包含了在多个尺度上的基本层次结构。人工牙

    来源:scitechdaily health

    时间:2022-02-08

  • 白凡课题组与团队合作揭示狂犬病毒在小鼠脑内感染的三维空间和细胞类型分布特征

      来源:病毒学界   狂犬病病毒(RABV)是一种典型的嗜神经病毒,是引发狂犬病的病原体。由于该病毒的致病机制不详,导致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发病后的死亡率接近100%。我国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在所有传染病中排前五位。因此,亟待深入研究RABV的致病机制,为开发新的临床治疗手段奠定理论基础。此前,由于技术和方法所限,不能准确了解RABV在宿主脑内的感染区域及细胞类型。近年来,随着单分子技术,包括荧光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fMOST)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技术的兴起,为上述科学问题的解析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2年1月2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2-02-08

  • Adv Sci丨白凡课题组与合作团队揭示急性肾损伤中始动和放大炎症巨噬细胞新亚群

      来源:BioArtMED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住院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0%,病死率约为25% 【1】,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医疗消耗巨大。目前已知,巨噬细胞在急性肾损伤的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巨噬细胞在损伤的器官组织局部呈现复杂的功能和表型异质性【2】,因此发现急性肾损伤中导致组织炎性损伤的关键巨噬细胞亚型是实现精准靶向治疗的前提。   2022年2月3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莉课题组和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白凡课题组合作在Advanced S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2-02-08

  • 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肖云峰、龚旗煌在单分子传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具有超高的品质因子和较小的模式体积,能够显著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是实现超高灵敏、非标记光学传感的重要研究体系,在环境监测和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对光场的约束主要利用其外表面处折射率差形成的等效势垒,微腔外表面处倏逝电磁场强度通常较弱,制约了其传感灵敏度,因此外表面的电磁场强度和微腔品质因子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针对上述挑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肖云峰教授和龚旗煌院士课题组选择了微型圆泡腔作为传感核心器件,其不但支持超高品质因子光学回音壁模式,而且天然集成了微流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2-08

  • 我国管理科学家与海外研究者在无人仓调度算法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工业软件是指挥智能制造、交通、物流等现代企业高效、智能运转的大脑,其中算法是工业软件的核心。攻克算法难题、实现工业软件国产化是使中国企业摆脱对欧美工业软件依赖的关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批准号:72150001)等资助下,上海财经大学葛冬冬与何斯迈教授团队,与芝加哥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合作,针对数百个自动导引运输车的实时调度问题,以拉格朗日松弛和割平面方法为基础,解决了具有数百万个决策变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2-08


页次:390/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81][382][383][384][385][386][387][388][389][3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