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Cell Discovery:胰腺导管腺癌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被称为癌症之王,80%~90%的胰腺癌是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由于胰腺是消化器官,且胰腺癌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因此胰腺癌的临床取样相比于其他癌症更加困难,尤其是同一个病人很难取到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配对样品。以往基于全基因组分析的研究揭示了胰腺癌肿瘤组织的重要基因突变以及DNA甲基化的异常变化,说明胰腺癌的发生具有极其复杂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研究也揭示了胰腺癌肿瘤组织的高度异质性,然而胰腺癌肿瘤细胞的表观基因组特征还没有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2-17

  • 肿瘤微环境中基底膜蛋白抑制T细胞活化从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1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MCB)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葛高翔研究组的最新成果“Basement membrane promotes tumor development by attenuating T cell activation”。该研究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基底膜蛋白Laminin等抑制T细胞活化的新功能,阐释了基底膜蛋白组分如何发挥其肿瘤免疫抑制功能。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作用。其中,肿瘤中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谱显著区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2-02-17

  • 重点实验室发现深海非光合细菌通过蓝光感受器感知蓝光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mSystems刊发了题为“A deep sea bacterium senses blue light via a BLUF dependent pathway”的文章,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孙超岷课题组关于深海冷泉非光合细菌通过蓝光感受蛋白感知蓝光并激发能量合成的研究成果,为深海微生物能感知并利用光能提供了又一例证。   众所周知,万物生长靠太阳,大量研究也证实了真光层生物的生长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光的影响。但对于深海生境,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是一个黑暗的、由化学能支撑维系的生态系统。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仅深海热液区,其它深海生境(

    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时间:2022-02-17

  • 华南植物园研究发现亚洲产豆科—新属启明豆属(Huchimingia)

        崖豆藤属(Millettia Wight & Arn.)是崖豆藤族(Tr. Millettieae Miq.)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包含90~200种,广布于旧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世界维管植物名录中(World Checklist of Vascular Plants, WCVP)中,该属下共有183个接受的物种名。该属最早为Wight & Arnott发表于1834年(Wight & Arnott 1834),当时属下仅包含2个藤本种,即崖豆藤(新拟:模式种)(Millettia rubiginosa Wight & Arn.)和美叶崖豆藤(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2-17

  • 蔡应繁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杂志发表论文揭示lncRNAs调控棉花抗黄萎病机制

      2022年2月15日,生命科学学院蔡应繁教授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了“lncRNA7 and lncRNA2 modulate cell wall defense genes to regulate cotton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研究论文,揭示了棉花长链非编码RNA通过编码小肽和生长素途径调节细胞壁防御相关基因从而调控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植物病害严重威胁世界粮棉油安全和生态安全。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s)在抵御生物逆境、非生物逆境胁迫和植物发育等方

    来源: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2-17

  • Cell Insight 我室蓝柯/吴叔文团队发现新的抗肠道病毒入侵感染的阻断抑制剂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Insight在线发表了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蓝柯/吴叔文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Binding Inhibitor that Block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SCARB2 and VP1 of enterovirus 71(《肠道病毒受体hSCARB2和VP1衣壳蛋白结合阻断抑制剂的鉴定》)。该工作发现了广谱性抗肠道病毒抑制剂PTC-209HBr的抗肠道病毒(EV-A71)的分子机制,探索了肠道病毒对PTC-209HBr的耐药性和适应性的逃逸进化途径。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2-02-17

  • 黄建勋博士合作解析温带禾草(早熟禾亚科)系统发育关系及其适应性演化过程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2-17

  • 游富平团队揭示天然免疫信号调控m6A修饰的新机制

    2022年2月15日,来自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游富平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TBK1-METTL3 axis facilitates antiviral immunity”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上的关键激酶TBK1可在病毒感染后与METTL3直接相互作用,并通过对METTL3功能的双重调控增强机体一型干扰素应答。 真核生物mRNA上通常携带多种化学修饰,其中N6-甲基腺苷(m6A)是最常见的一种mRNA内部修饰。m6A修饰影响了mRNA的出核、稳定、剪接和翻译等,从而参与调控各种生物学进程。在病毒感染过程中,m6A通过调控多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02-17

  • 我国学者发现中医经方改善慢性偏头痛的新机制

    图 吴茱萸汤通过升高中枢和外周5-HT,抑制CGRP释放,减轻慢性偏头痛的痛觉敏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473360)资助下,首都医科大学龚慕辛教授课题组在中医经方治疗慢性偏头痛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吴茱萸汤调控中枢和外周5-羟色胺改善慢性偏头痛大鼠模型的痛觉敏化(Wuzhuyu Decoction relieves hyperalgesia by regulating c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2-17

  • 我国学者在骨关节炎发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Kindlin-2调节Stat3-Runx2通路维持关节软骨稳态并对抗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91513、82022047、81630066、81972100)等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肖国芝、曹惠玲教授研究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白晓春教授团队合作,发现粘着斑蛋白Kindlin-2可通过调节Stat3-Runx2通路来维持关节软骨稳态,并在对抗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2-17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中央谷地隆升和青藏高原形成方面取得进展

    图 青藏高原中央谷地3800-2900万年前隆升和消亡过程 A. 5000-3800万年前:青藏高原呈现为“两山夹一盆”的地貌特征,即高海拔的冈底斯山脉和中央分水岭山脉之间夹着低海拔的中央谷地。中央谷地气候温暖湿润,降水由西风和季风共同主导,亚热带动植物繁盛,是高原内部的“香格里拉” B. 3800-2900万年前:中央谷地快速隆升为大于4000 m的高原,地表温度下降,降水减少,且降水主要受季风控制,高山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2-17

  •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发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最新成果

      肿瘤转移导致高达90%癌症相关死亡率,而循环肿瘤细胞(CTC)是从原发肿瘤脱落并释放到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与肿瘤转移过程中扮演着种子一样的角色,精准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研究表明,癌症患者的CTC数量与疾病呈现相关性,可以指示疾病进展并评估治疗效果。在临床研究中,分离和检测CTC一直是困扰CTC临床应用的难题之一,无标记且操作简单膜过滤的富集方法成为最有效解决方案之一。然而,这类方法的主要挑战是堵塞问题和细胞聚集,这会降低CTC的回收率和纯度。  近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周连群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可实现CTC快速高效且无堵塞的膜过滤富集新技术,最新研究成果被Nature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2-02-16

  • 中国广义粉孢牛肝菌属英文专著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

      2021年底,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艳春博士和杨祝良研究员编著的真菌学专著《The Boletes of China: Tylopilus s.l.》(中国牛肝菌:广义粉孢牛肝菌属)纸质版由国际学术出版机构Springer正式出版。该书电子版于2022年1月1日上线(https://doi.org/10.1007/978-981-16-2986-0)。   牛肝菌类真菌是国际上公认的真菌分类中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真菌分类鼻祖E.M. Fries(1874)曾写到“在我的研究中,再没有比牛肝菌更为棘手的了”。该类真菌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物种繁多(约1000种),种间关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02-16

  • Cell Discovery | 汤富酬团队与郝继辉团队合作揭示胰腺导管腺癌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被称为癌症之王,80%~90%的胰腺癌是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由于胰腺是消化器官,且胰腺癌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因此胰腺癌的临床取样相比于其他癌症更加困难,尤其是同一个病人很难取到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配对样品。以往基于全基因组分析的研究揭示了胰腺癌肿瘤组织的重要基因突变以及DNA甲基化的异常变化,说明胰腺癌的发生具有极其复杂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研究也揭示了胰腺癌肿瘤组织的高度异质性,然而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2-02-16

  • 物理学院冯旭、刘川研究团队在核子结构的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研究核子的夸克、胶子构成,对于理解强相互作用基本规律和物质深层次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未来大科学装置——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EicC)和美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EIC)的重要物理目标之一。理论上,夸克和胶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由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 QCD)描述。QCD在低能区的非微扰特性给核子结构的理论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然而格点量子色动力学(格点QCD)有望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解决其中的核心问题。在核子丰富的结构信息中,横向动量依赖软函数被用来描述与横向动量分布相关的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2-16

  • 我国学者在遥感监测全球湖泊藻华时空动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1 1982-2019年全球湖泊藻华时空格局 (a)最大藻华面积MBE(单位:km2),(b)藻华暴发频率BO(单位:%)   图2 全球65个国家的最大藻华面积(MBE)及藻华暴发频率(BO)关系。其中黑色(灰色)箭头指向的10个国家分别对应最大藻华面积(藻华暴发频率)排名前10的国家   湖泊藻华(湖泊水面聚集的浮游藻类)是全球最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之一。虽然卫星遥感能准确捕获藻华,但是由于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2-16

  • 高利增课题组在纳米酶逆转细菌诱导的肿瘤耐药和增强肿瘤催化-化疗联合治...

      药物的耐受性是影响肿瘤患者进行化疗的最大障碍,很多患者因此化疗失败。最近许多研究表明,肿瘤内的细菌可能通过代谢抗肿瘤药物导致肿瘤化疗耐药。吉西他滨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广泛用于治疗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然而,肿瘤内能表达特定胞苷脱氨酶(CDD)的细菌可以将吉西他滨代谢为非活性形式的产物,从而导致肿瘤对吉西他滨的耐药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利增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基于双功能氮掺杂碳纳米球的新型抗肿瘤策略,包括:1)碳纳米球可以作为胞苷脱氨酶的纳米抑制剂来克服肿瘤内部细菌诱导的吉西他滨耐药;2)碳纳米球具有过氧化物酶模拟酶活性,可催化肿瘤微环境中的H2O2产生·OH,进而将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02-16

  • 赵岩课题组解析GPI转酰胺酶复合物结构并揭示其催化机制

      糖基磷脂酰肌醇(GPI)是一类由甘露糖、葡萄糖胺、磷酸乙醇胺和肌醇磷脂组成的复杂糖脂。它可以与一些蛋白质的羧基端共价相连,将其锚定在细胞质膜外小叶上发挥生物学功能。这类的蛋白质被称为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PI-AP)。在人体中,至少有150种蛋白质被鉴定为GPI锚定蛋白,广泛分布在各种类型的细胞中;这些GPI锚定蛋白参与很多生物学过程,包括膜相关酶活性(PLAP、Phospholipase B、Aspartic proteinase等)、细胞信号转导(CD55、CD59和钙通道调控亚基α2δ1等)、细胞粘附(OPCML、CD56等)和抗原呈递(Thy-1、CD14、CD52等)等。GP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02-16

  • 华中科技大学Nature子刊发文:BTNL2是抗肿瘤免疫治疗新的潜在靶点

    2022年2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晨辉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Cancer cell-expressed BTNL2 facilitates tumour immune escape via engagement with IL-17Aproducing γδ T cells”的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位于肿瘤免疫疗法前沿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 CTLA-4 和 PD-1/PD-L1 这两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于多种癌症类型都表现出较好的疗效。虽然 CTLA-4 和 PD-1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2-15

  • 酸控Ber@ZnO-ZIF-8纳米农药制剂高效防治番茄青枯病体系

    2022年2月8日,浙江大学农学院赵金浩教授团队在《ACS Nano》在线发表了题为“pH-Responsive On-Demand Alkaloids Release from Core–Shell ZnO@ZIF-8 Nanosphere for Synergistic Control of Bacterial Wilt Dise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一种ZnO@ZIF-8纳米核壳结构酸控释放小檗碱、协同高效防治番茄青枯病的新方法。细菌性青枯病是一种由青枯雷尔氏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毁灭性土传病害,侵染后可造成番茄、土豆、烟草和香蕉等经济作物产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2-02-15


页次:387/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81][382][383][384][385][386][387][388][389][3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