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学者在自由基硅氢聚合方面取得进展

    图 基于光氧化还原催化和氢原子转移的无金属自由基硅氢聚合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871056、91956122)等资助下,复旦大学潘翔城研究员团队在自由基硅氢聚合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etal-Free Hydrosilylation Polymerization by Merging Photoredox and Hydrogen Atom Transfer Catalysi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2-08

  • 我国学者实现用工业尾气CO2制备混凝土砖应用贯通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0978093)资助下,湖南大学史才军教授团队提出了“水分调控—气体迁移—碳化反应”协同理论,揭示了CO2在混凝土内部的迁移规律,突破了CO2不能快速进入混凝土制品内部进行迁移和反应的科学瓶颈,使得利用CO2规模化生产混凝土制品成为可能。   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当前制砖行业现状和水泥骨料生产现状,与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水泥、骨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2-08

  • 我国学者在类牙釉质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1 多尺度类牙釉质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微结构表征   图2 类牙釉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532001、51772011)等资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郭林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类牙釉质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多尺度构筑人工牙釉质(Multiscale engineered artificial tooth enamel)”为题,于2022年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2-08

  • Nature子刊解决了高效诱导IPS分化成为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的难题

    新华社天津2月4日电(记者张建新)我国科学家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由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彭小忠研究团队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研究团队合作,解决了高效诱导人多能干细胞(IPS)分化成为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的难题,有望在将来成为治愈1型糖尿病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研究团队利用临床前期灵长类糖尿病动物模型,系统性评价了IPS来源的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规范化实施IPS来源的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2月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医学》。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破坏了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患者依赖胰岛素治疗,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2-02-07

  • 开门红!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登上Sciecne封面

    2月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大鹏研究团队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所合作在《科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植物如何巧妙组装其特异性代谢产物应对农业重大害虫小叶蝉的非寄主抗性机制。这一成果不但为探索植物昆虫互作开辟了新的博物学驱动的多组学分析方法,还为植物如何特异性调度其化学“防御壁垒”抵抗昆虫进攻提供了全新的代谢视角,是植物对多食性昆虫的非寄主抗性研究的重大突破,同时该研究应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对农作物首次进行植物非寄主抗性代谢改造,为农业精准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全新可行性应用方案。小叶蝉(Empoasca leafhopper)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作物的世界性害虫,每年造成

    来源:央视新闻

    时间:2022-02-07

  • 邓宏魁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证实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022年2月4日,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彭小忠研究组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Medicine发表题为“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Islets Ameliorate Diabetes in Nonhuman Prima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先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了人多能干细胞向胰岛细胞的分化制备方案,获得了功能成熟的人多能干细胞分化来源的胰岛细胞;进一步将其移植入非人灵长类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系统评价了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人多能干细胞具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2-07

  • 王韵课题组揭示痛觉表观调控新机制,开发了具有镇痛作用的特异性小分子化合物

    2022年2月4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韵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Cdyl deficiency brakes neuronal excitability and nociception through promoting Kcnb1 transcription in peripheral sensory neurons”的研究论文。文章使用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多种实验方法,揭示了外周感觉神经元中表观调控因子CDYL(chromodomain Y-like)调控痛觉感受及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02-06

  • 宋保亮/仇文卫/赵晓璐揭示SMO蛋白胆固醇化修饰的生化反应机制

      近日,武汉大学宋保亮、赵晓璐和华东师范大学仇文卫课题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发表了题为《Cholesterylation of Smoothened is a calcium-accelerated autoreaction involving an intramolecular ester intermediate/钙离子促进Smoothened蛋白通过分子内转酯反应形成胆固醇共价修饰》的研究论文,阐明了SMO蛋白的胆固醇修饰是一个由钙离子加速的自发反应,揭示了钙离子在Hedgehog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作用,并证明胆固醇修饰对于SMO功能发挥至关重要【1】。   H

    来源: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2-06

  • Nature Microbiology丨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教授联合多团队发现结直肠癌...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且成为我国第三大、美国第二大死亡原因。《临床肿瘤杂志》“CA”期刊发布的2021年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无论是在男性还是女性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第三,极大地加重了社会负担,因此亟需新的结直肠癌早筛方法和治疗方案用于临床。最近大量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密切相关,而肠道微生物组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四界微生物组,因此,对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围绕肠道微生物组四个界别的微生物开展整体的、客观的和系统的研究,尚属空白。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联合同济大学朱瑞新教授、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2-02-06

  • Nature Medicine| 邓宏魁课题组和合作者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证实人多能干细胞...

    2022年2月4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邓宏魁研究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彭小忠研究组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Medicine发表题为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Islets Ameliorate Diabetes in Nonhuman Prima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先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了人多能干细胞向胰岛细胞的分化制备方案,获得了功能成熟的人多能干细胞分化来源的胰岛细胞;进一步将其移植入非人灵长类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系统评价了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02-05

  • 农学院黄佳教授课题组在Plos Genetics发文揭示新烟碱类和多杀菌素类等重要杀虫剂的分子靶标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nAChRs)是一种主要表达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五聚体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也是新烟碱类(neonicotinoids)和多杀菌素类(spinosyns)等重要杀虫剂的靶标。但是近年来,害虫抗性和对蜜蜂的毒性问题限制了其发展并促使了砜亚胺类(sulfoximines),丁烯羟酸内酯类(butenolides)和介离子类(mesoionics)等新一代杀虫剂的研发。但是,这些作用于nAChR的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分子靶标目前尚不清楚;昆虫nAChR有几种亚型(subtype)以及这些亚型分别又由哪些亚基(sub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2-02-05

  • 农学院樊龙江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稗属作物与稗草的“爱恨情仇”

    近日,农学院樊龙江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Echinochloa species as weed and orphan crop”研究论文。该团队组装了三个稗属物种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分析了全球700余份稗属材料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揭示了稗属植物系统发生及其环境适应基因组演化机制。该研究发现了稗属杂草(稗草)与作物(栽培稗)之间有趣的进化关系——栽培稗基因组部分特征与稗草基因组特征类似,同时,稻田稗草中部分种群来自古老的栽培稗种。该成果为稗属物种分类、基因资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2-02-05

  • 我校研究团队揭示油菜杂交种的染色质三维结构特征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辛西)近日,我校涂金星教授和杨庆勇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以“Comparison of dynamic 3D chromatin architecture uncovers heterosis for leaf size in Brassica napus”为题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研究首次从染色质三维结构的视角下探究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的潜在影响机制。 杂种优势(Heterosis)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指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如生活力、生长势、繁殖力、抗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2-05

  • 吴洪洪课题组在氧化铈纳米颗粒提高油菜耐盐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燕辉)近期,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吴洪洪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上发表了题为“CeO2 nanoparticles modulate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lipoxygenase-IV isozyme activities to alleviate membrane oxidative damage to improve rapeseed salt tolerance”的研究论文,从氧化铈纳米颗粒调控SO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2-05

  • 电院崔颖课题组获IEEE GLOBECOM 2021最佳论文奖

    近日,IEEE全球通信会议(IEEE GLOBECOM)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同步参会。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无线所崔颖副教授课题组论文《智能反射面辅助多小区网络的低复杂度鲁棒优化》(Low-complexity Robust Optimization for an IRS-assisted Multi-Cell Network)获IEEE GLOBECOM 2021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该论文第一作者是贾宇航(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是蒋武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2-04

  • 上海交大农生学院陈功友教授团队揭示白叶枯病菌克服水稻抗病基因抗性的新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现代种业协同创新中心陈功友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综合性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影响因子10.479)发表了题为“A varied AvrXa23-like TALE enables the bacterial blight pathogen to avoid being trapped by Xa23 resistance gene in rice(一个变异的AvrXa23类TALE效应蛋白使得水稻白叶枯病菌能够逃避水稻抗病基因Xa23的诱捕)”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种白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2-04

  • 《Nature》丨刘星团队揭示新型抗化脓链球菌感染免疫应答机制

      2月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刘星课题组在《Nature》发表题为“Streptococcal pyrogenic exotoxin B cleaves GSDMA and triggers pyroptosis”的研究论文,首次发现并报道化脓链球菌GAS毒力因子SpeB通过切割激活GSDMA触发皮肤上皮细胞焦亡并抑制其系统性感染。        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又称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强毒力致病菌,可通过宿主皮肤及呼吸道黏膜感染并引发多种疾

    来源:巴斯德所

    时间:2022-02-04

  • 郭峰课题组建立利用肠道菌群实现鱼类宿主朔源方案

    2022年1月26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峰副教授课题组在Microbiom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Robust host source tracking building on the divergent and non-stochastic assembly of gut microbiomes in wild and farmed large yellow croaker”)的研究论文,探究了野生与养殖大黄鱼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与功能上的差异,并且利用上述特征建立了可靠的鱼类宿主溯源方案。 众所周知,养殖和野生鱼的价格和食品安全方面常存在很大区别。全球许多重要经济鱼类同时存在野生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2-03

  • 苏州医工所生物标志物研究中心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溶酶体介导的细胞死亡表观转录调控新分...

      溶酶体膜的完整性对细胞的命运至关重要,一旦溶酶体膜通透性改变,就会释放以组织蛋白酶为主的多种水解酶到细胞质中,通常会导致细胞死亡,称为溶酶体依赖性细胞死亡。目前,有多种机制可解释溶酶体通透性,包括:(1)线粒体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氧化破坏溶酶体膜完整性;(2)溶酶体内的鞘氨醇在特定条件下富集,调控溶酶体通透性;(3)促凋亡蛋白Bcl-2家族与溶酶体直接相互作用,在溶酶体膜上形成孔道导致组织蛋白酶的释放;(4)磷酸化的转录因子p53可易位到溶酶体膜上诱导溶酶体膜通透性;(5)溶酶体膜蛋白成分的改变诱导溶酶体膜通透性等。    鉴于溶酶体功能在癌细胞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科研人员针对溶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2-01-31

  • 昆明植物所在沉香研究中取得进展

      沉香是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含有树脂的心材,是“沉檀龙麝”四大香药之一,其在阿昌族、傣族、德昂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藏族、彝族等民族的传统医药中也有应用。作为名贵香料,沉香在文化和宗教领域有特殊的地位。沉香提取物(AQUILARIAE LIGNUM RESINATUM EXTRACT)和白木香提取物(AQUILARIA SINENSIS EXTRACT)已被收录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21版)。但目前尚未从沉香中研发出化学新药。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跃虎研究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01-30


页次:391/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