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武大学者Nature Microbiology发文:人巨细胞病毒免疫逃逸与凋亡抑制机制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了题为“Dual Inhibition of Innate Immunity and Apoptosis by Human Cytomegalovirus Protein UL37x1 Enables Efficient Virus Replic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人巨细胞病毒(HCMV)通过其编码的UL37x1蛋白,对抗病毒天然免疫与细胞凋亡双重抑制的新机制,对揭示HCMV与宿主免疫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病毒感染会激发宿主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而病毒也会编码一些拮抗天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2-09-01

  • 昆明植物所在红河干热河谷碳排放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人为干扰因素,土地利用变化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第二大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来源。而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CO2排放很大程度来自于非农业系统向农田的转换。干热河谷是中国西南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高温、低湿度、低降雨量和高蒸发量等。由于自然因素(如长期干旱、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及人类干扰的增加,区域典型土地覆被模式正从多层次结构(主要是稀树草原)向低层级结构演变,很多区域甚至已退化为荒坡和裸地。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双重目标,当地政府启动了“万亩热区改造”计划,大面积的退化地被转变为农业经济用地(主要栽培芒果等经济作物)。这种人为土地集约化利用可以提高一定程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09-01

  • 我室周溪研究组在埃可病毒感染-诱导细胞焦亡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室周溪研究组在埃可病毒感染 诱导细胞焦亡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杂志在线发表了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研究员团队的最新成果,论文题目为“Echovirus 11 infection induces pyroptotic cell death by facilitating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该研究发现埃可病毒通过促进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诱导细胞焦亡的致病机制。 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CHO11)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2-09-01

  • 上海交大张何朋课题组在胶体系统中实现熵致随机共振

    近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以“Colloidal Stochastic Resonance in Confined Geometries”为题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与天文学院张何朋课题组在随机共振方面的研究成果。实验装置(左图)和随机共振曲线(右图)系统噪声通常会影响信号的准确传递和检测。然而在非线性系统中,合适的噪声却可能放大系统对外界微弱驱动的响应;这一广泛存在于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领域的反直觉现象被称随机共振,有着众多的实际应用,包括能量采集、图像处理和信号放大等。针对随机共振的研究通常在能量势阱中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9-01

  • 复旦、上海交大科研团队联手解析膀胱尿路上皮癌蛋白基因组学特征

    2020年,膀胱癌全球新发573,278例,死亡212,536例。膀胱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尿路上皮癌,约占90%,按照浸润特征又可以分为肌肉浸润膀胱癌(75%)和非肌肉浸润膀胱癌(25%)。非肌肉浸润膀胱癌的特点是容易复发,并且会进展浸润。肌肉浸润膀胱癌的特点是五年生存率低和容易转移。目前膀胱癌的治疗主要包括膀胱电切术、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PD-1和PD-L1也已经被批准应用于膀胱癌的治疗,但是对于膀胱尿路上皮癌可靶向的突变基因是比较有限的。另外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型主要集中在mRNA的层面上,还缺少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蛋白层面上的分型分析。目前还没有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多组学研究。基于此,复旦大学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9-01

  • 北京大学陆林院士课题组揭示新冠疫情大流行后长期躯体及精神系统后遗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已造成了5.4亿人感染和超过600万人死亡,导致了严重的疾病负担。新冠康复患者回归社区后,仍然存在全身多个系统的长期后遗症,持续危害患者健康。因此,全面系统地掌握新冠康复患者长期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将有助于指导康复患者后遗症的预防和治疗,并为制定后疫情时代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2022年6月,北京大学陆林院士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09-01

  • 电子学院胡又凡课题组在表皮电子系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表皮电子系统由于其与皮肤和生物体紧密共形的接触,在个性化医疗、智能诊断和健康监测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目前,由于表皮电子系统受限于柔性电子器件的电学性能、集成规模和功能模块的构建技术,因此能够实现基于柔性器件同时完成包含生理信号采集、处理和原位存储的集成电子系统仍然存在严峻挑战。近日,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又凡课题组以碳纳米管网络薄膜作为半导体材料,构建了包含柔性传感器、传感界面电路和存储阵列的集成表皮电子系统。基于异质叠层栅介质结构所构建的碳纳米管柔性闪存器能够实现超过108秒的保持时间、±2V的超低工作电压和超过百万次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9-01

  • 动物研究所细胞器稳态与疾病研究组合作发现线粒体外膜蛋白FUNDC2介导阿霉素引起的铁死亡和心肌损伤的机制

      阿霉素(Doxorubicin)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对多种肿瘤均有治疗作用。然而,阿霉素能引起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肌细胞死亡增强,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心脏毒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使用。铁死亡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其主要标志是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的增加。研究表明,阿霉素能引起心肌细胞的铁死亡,同时铁死亡的抑制剂能明显减轻阿霉素的心肌毒性。细胞的细胞膜中产生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会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特定孔道蛋白SLC25A11(solute carrier family 25 member 11)被转移到线粒体中,发挥抗氧化功能。但是在铁死亡应激条件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2-09-01

  • 崔峰研究团队在媒介昆虫传毒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水稻条纹病毒(RSV)是一种虫媒纤细属病毒,主要由媒介昆虫灰飞虱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导致东南亚水稻严重减产。崔峰研究员带领的“媒介昆虫与病毒基因组学”研究组,以灰飞虱传播RSV为研究系统,近期在媒介昆虫传毒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外泌体是一类直径为30-200nm的有膜囊泡,起源于多囊泡体(multivesicular body,MVB)中的腔内囊泡(intraluminal vesicle,ILV),并通过多囊泡体与细胞质膜融合被释放到细胞外。Exportin家族的经典功能是将物质由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除此之外, exportin家族许多成员还在外泌体中被检测到,但其在外泌体内的功能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2-09-01

  • 营养与健康所胡国宏研究组发现肺癌骨转移调控新机制

      2022年8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胡国宏研究组题为“IL20RB mediates tumoral response to osteoclastic niches and promotes bone metastasis of lung cancer”的最新研究论文。该成果阐述了肺癌骨转移的新机制以及治疗策略。   骨是包括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在内的实体肿瘤最为频繁的转移靶器官,而骨转移造成骨折、疼痛乃至病人死亡;且由于骨组织的特殊构造,肿瘤向骨转移的调控机制与向其他软组织的转移有着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2-09-01

  • 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肿瘤转移模式等重要生物学特征

    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在所有癌种中高居第三位,致死人数则高居第二位。结直肠癌的转移是造成其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晚期远端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4%-12%。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和分子机理。然而,在单细胞水平同时对多个组学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探究不同组学层面之间的调控关系、并构建结直肠癌的亚克隆组成和转移模型的研究目前仍然比较缺乏。2022年8月16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汤富酬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付卫课题组合作在Genom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目为“Single-cell Genomi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8-31

  • 一种不依赖于gRNA的新型RNA精准编辑系统

       2022年8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王泽峰团队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发表长文Programmable RNA base editing with a single gRNA-free enzyme。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单一组分的新型可编程RNA单碱基编辑系统REWIRE(RNA editing with individual RNA-binding enzyme),可以在人体细胞中实现高达60%-80%的A-to-I或C-to-U编辑。该系统利用一种人源PUF蛋白来靶向识别RNA序列。PUF蛋白包含一个RNA结合域,称为Pumilio同源域或PU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2-08-31

  • 新疆生地所研究揭示不同温升情景下的中亚天山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特点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至少在过去的2000年中,观测到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与1850-1900相比,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加了1.09°C,2020年甚至达到1.26°C。极端降水的增加与全球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自1950s以来,全球大部分区域已经观测到强降水事件的强度、频度和总量的大幅增加,并预计未来进一步增强。研究表明,未来极端降水的增加速率甚至高达14%/°C,远超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提出的大气持水能力的理论值(7%/°C)。极端降水事件作为一类突发性强、影响面广的事件,常导致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其他自然灾害,致使自然和社会经济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2-08-31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陈俊威教授团队揭示原创靶向抗癌药诱导恶性肿瘤干细胞凋亡和抑制...

    8月28日,国际权威期刊《先进科学》 (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陈俊威教授、伊利诺伊大学机械学院汪宁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曹鑫教授合作完成的题为“Synthetic retinoid kills drug-resistant cancer stem cells via inducing RARγ translocation mediated tension reduction and chromatin decondensation”的研究论文,共同揭示原创靶向抗癌药-新型维甲酸类似物WYC-209高效诱导恶性肿瘤干细胞凋亡和抑制癌转移的力学生物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8-31

  • 连发2篇!四川大学张大伟团队在Plant Cell 和EMBO J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四川大学张大伟团队在Plant Cell 和EMBO J发表2篇研究论文,揭示植物碳饥饿后恢复的调控机制和揭示植物生长发育和抗病性平衡的调控机制。 在植物遭受胁迫时,植物的生长通常处于停滞状态。在胁迫后的恢复阶段,生长发育被重启。与专注于抗逆性的大量研究相比,有关植物在逆境后恢复的机制的报道相对较少,但这一机制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作物的最终产量。 BRI1-EMS-SUPPRESSOR1 (BES1)是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信号通路中的核心转录因子,主要通过影响BR响应基因表达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已有研究报道几种E

    来源: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8-31

  • 微生物所科研团队在计算机指导核苷代谢工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核苷(酸)类似物由于其作用靶点多为DNA聚合酶或RNA逆转录酶,能够干扰肿瘤和病毒细胞的核苷代谢,已应用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和抗癌药物,使得医药行业对核苷(酸)发酵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我国核苷类发酵行业亟需创建自有知识产权高性能工业菌种,提高我国核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温廷益研究组前期与已有文献均采用传统的“进、通、节、堵、出”代谢工程方法从头构建核苷工程菌,但存在产量低、生长缓慢等缺点,难以进行菌种的进一步改造与优化(Biotechnol Lett, 2011, 33:1575-1580.)。    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继续以模式菌枯草芽胞杆菌W168为研究对象,利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31

  • 微生物所科研团队揭示祁连山特色蘑菇多糖改善肠道菌群减肥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宏伟研究团队在多糖领域权威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IF=10.732, Top 2.78%)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olysaccharides from Lyophyllum decastes reduce obesity by altering gut microbiota and increasing energy expenditure”的文章。     荷叶离褶伞是祁连山地区特色食用菌,近年已实现人工规模化栽培,但缺乏深入的药效和物质基础研究。本研究以祁连山地区优良食用菌荷叶离褶伞为研究对象,从其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出两种杂聚糖,并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31

  • JMC:新型水溶性“唑啉铵”可选择性修饰肽和蛋白的赖氨酸残基

      赖氨酸在人体蛋白质组中的丰度较高(5.9%),参与了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酶催化活性和翻译后修饰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许多蛋白质活性位点附近都存在着赖氨酸残基,相对保守不易发生突变。因此,生理环境下对靶蛋白的赖氨酸残基进行位点选择性修饰的方法在药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通常赖氨酸的ε-氨基在生理环境中易于质子化,故在生理条件下对靶蛋白的赖氨酸残基进行共价修饰极具挑战。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几种可用于赖氨酸的共价修饰剂,如硫(VI)氟化物、活化酯、N-酰基或N-烷基磺酰胺、迈克尔受体和醛等,但普遍水溶性较差,而且反应性高,往往存在选择性和毒性等方面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未见任何基于赖氨酸共价修饰合理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30

  • Science Advances:胆固醇调控PD-L1稳定性的分子机制

      8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欧阳波研究组的研究成果“Regulation of PD-L1 through direct binding of cholesterol to CRAC motifs”。该研究发现胆固醇分子可以直接与PD-L1跨膜段的两个CRAC基序结合,形成类似于“三明治”样的结构,来调控细胞膜上PD-L1的稳定性和降解。  胆固醇是人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以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胆固醇也是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胆固醇水平在多个不同层次受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2-08-30

  • 全球首例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肝细胞治疗肝衰竭成功

    中新网长沙8月25日电 (张莹洪雷)位于湖南长沙的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5日发布消息称,“利用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肝细胞治疗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安全性临床研究”项目治疗的首位患者,目前生存状况良好,细胞治疗被证明安全有效。这是全世界第一例得到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肝细胞治疗的肝衰竭病人。中国是肝病大国,每年终末期肝病新增数量超过600万例,原位肝移植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肝源十分匮乏。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将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脏细胞,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提供安全、稳定、充足的细胞来源,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临床合作有望打破肝衰竭治疗瓶颈。家住湖南邵阳市绥宁县武阳镇的陈先生,就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22-08-30


页次:305/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