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徐正仁团队完成Spiroindimicin家族天然产物的化学-酶法仿生合成

    2022年7月29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正仁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了题为“Biomimetic Total Synthesis of the Spiroindimicin Family of Natural Products”的研究论文,实现了Spiroindimicin家族系列天然产物的化学-酶法仿生合成。 Spiroindimicins是一类拥有 [5,5] 或 [5,6] 新颖螺环骨架的二聚色氨酸天然产物,具有显著的抗寄生虫等活性,从而成为全合成的目标分子。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08-14

  • 赵扬研究组实现化学诱导成纤维细胞成为有代谢和再生功能的肝实质细胞

    2022年7月26日,北京大学赵扬课题组在国际肝脏学期刊HEPAT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irect chemical induction of hepatocyte-like cells with capacity for liver repopula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使用化学小分子方法逐级激活内源转录因子从而诱导成纤维细胞向功能性肝实质细胞重编程的体系。经过鉴定,诱导来源的肝细胞不仅与原代肝实质细胞基因表达谱相似,且具有肝细胞的吸收、代谢功能和重要酶活。更重要的是,该细胞具有体内功能,通过细胞移植能在体内重建小鼠的肝脏组织,挽救遗传性肝功能缺陷小鼠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8-14

  • Nat Commun | 上海药物所发现33肽标签显著提高大肠杆菌表达单链抗体溶解度和稳定性

      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 scFv)由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通过一段柔性多肽连接而成。scFv分子量仅约30 kDa,具有较高的组织穿透能力,在体内比抗体更快被清除。scFv可避免由Fc区介导的免疫反应。这些特征使scFv更适合应用在体内影像诊断、肿瘤和细胞内病原体的靶向治疗等领域。   然而由于固有的低溶解度和稳定性,只有两种大肠杆菌生产的scFv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因此,迫切需要相关手段提高大肠杆菌表达的scFv溶解度和稳定性,为scFv的生产、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近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罗成课题组陈示洁副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14

  • Nature | 中国科学家揭秘自身免疫性甲亢甲减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我国甲状腺相关疾病的总患病率高达20%。甲状腺相关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状腺结节,以及甲状腺癌。甲状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分泌甲状腺素调控机体能量代谢,而这一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感知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信号。临床研究发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disease, GD)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主要疾病表型,GD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总发病率约为1%,且女性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其发病机理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能够特异性识别TSHR的激活型抗体,甲状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14

  • Nat Prod Rep | 综述:海洋软体动物的化学、化学生态学以及成药潜力研究进展

      海洋软体动物,尤其是复足纲后鳃亚纲裸鳃目生物,是一类色彩艳丽、移动缓慢、没有坚硬外壳保护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又被称之为“海洋蝴蝶”(marine butterfly)。这些软体动物由于失去了坚硬物理外壳的保护,为了进化生存,它们“聪明的”发展出了一种化学防御策略,即代谢产生出一系列小分子化合物作为“化学武器”,用于抵御上游食物链动物的捕食而生存。这一现象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条有别于传统方法从自然界寻找具有生理活性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模型。近年来,软体动物与其上、下游食物链生物之间的化学生态学关系(Prey-predator relationship)成为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前沿热点。许多软体动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14

  •  成都生物所植物多样性团队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兰科植物新种——卧龙盆距兰

     盆距兰属(Gastrochilus Don)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树兰亚科(Epidendroideae),是一个约有58个种的属,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该属的许多种是狭义的地方性物种,大约有31个种分布在中国,其中17个种是我国特有种。   2020年11月,研究团队在野外首次发现了该“特殊”兰科植物的营养植株。后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正高级工程师程跃红的长期观测下,于2021年5月成功采集到花果期标本。再经由团队开展详细的文献调研、标本查阅、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最终确定该兰科植物为兰科(Orchidaceae)盆距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13

  • 农学院祝水金团队在Plant Communications发文解析比克氏棉全基因组进化规律及其色素腺体和棉酚形成机制

    2022年8月10日,农学院祝水金团队在Plant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A reference-grade genome assembly for Gossypium bickii and insights into its genome evolution and formation of pigment gland and gossypol”的研究论文。该文解析了具有“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野生棉种比克氏棉(Gossypium bickii,G1)的全基因组序列,揭示了该棉种的进化规律及其色素腺体和棉酚的形成机制。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籽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2-08-13

  • 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肖云峰、龚旗煌在超高灵敏声波传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微腔体系中的光声相互作用是诸多前沿与应用科学的物理基础,在量子光力学、精密测量、信息通讯和光声成像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色散型光声相互作用机制,即声波通过力学效应引起光学微腔的折射率和几何形貌变化,从而导致微腔共振频率移动。事实上,光声相互作用的完整物理图像还应包括耗散型机制,即声波调制微腔耗散从而改变光学共振模式线宽。然而,这种耗散型相互作用的贡献通常非常微弱,在实验上难以被观察到。针对上述挑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肖云峰教授、龚旗煌院士课题组在光学微腔-悬臂梁微光纤耦合体系中构建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8-13

  • 中科院动物所合作建立体外生命孕育平台:仿生子宫培养囊胚至心跳出现

      《流浪地球》《黑客帝国》等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体外生命再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当今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代表性的是体外胚胎发育研究,用于探究生命发育的奥秘、解答临床生殖生育难题等,甚至改变分娩方式,解决生育意愿等问题。   中科院动物所顾奇研究员、王红梅研究员与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研究员团队联合攻关,耗时近5年,开发仿生子宫,控制胚外组织迁移组装,模拟胚胎着床,首次成功将E3.5胚胎在体外发育至早期器官发生阶段(E8.5),相关成果近期以《A Uterus-Inspired Niche Drives Blastocyst Development to the Early Organogenesi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13

  • 动物所合作团队明确大尺度气候对动物种群动态具有广泛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人类社会正面临一系列生态危机和挑战,如物种灭绝、资源枯竭、有害生物暴发、动物疫病流行等。研究和揭示大尺度气候对动物种群时空动态的影响,对于应对和缓解气候变化的生态影响与后果至关重要。   过去有关气候变化对动物种群的影响研究大多局限于小尺度、局地性气候(如温度、降水等)的作用,但不能很好地解释许多动物大范围、同步发生的现象。1924年,Elton曾提出某种大尺度气候(如太阳黑子、火山喷发)可能驱动了北欧旅鼠和田鼠、北美雪兔和猞猁等种群的大范围周期波动,但这一大尺度气候假说一直未得到证实。   上世纪90年代,新的大尺度气候因子如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13

  • 我国学者与海外学者合作在地幔过渡带水含量探测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1 全球地磁台网台站分布与日变数据拟合相对误差   图2 (A)陆地平均电导率-深度剖面;(B)矿物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21003、41804072)的资助下,北京大学黄清华教授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在地幔过渡带含水量探测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地磁日变化信号揭示了相对干燥的地幔过渡带(A relatively dry mantle transi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8-13

  • 我国学者在揭示河口氧化亚氮排放中塑料际的作用方面取得进展

    图1 塑料表面生物形成过程(a)和胞外聚合物成分含量(b-d)   图2 N2O产生能力(a)和反硝化速率(b)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21005、42003060)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团队在揭示塑料际在河口氧化亚氮排放中的作用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河口塑料际’一个氧化亚氮排放的潜在热点(Estuarine plastisphere as a po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8-13

  • CELL MOL LIFE SCI | 季雄课题组揭示BRD2介导RNA聚合酶II转录的功能机理

    BRD2/3/4/T是哺乳动物细胞中BET蛋白家族成员,它们均包含两个保守的溴结构域和一个ET结构域,是多种疾病抑制剂的关键靶点。BRD4通过招募转录延伸因子pTEF-b调控Pol II的转录延伸在领域内广泛报道。但是BET家族成员BRD2如何调控Pol II 转录,其与BET蛋白家族其它成员之间的功能关系尚不清楚。另一方面,BRD2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至关重要,然而BRD2在干细胞命运决定和分化中的调控机制依然未知。 2022年6月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中心季雄课题组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RD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08-13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高宁课题组揭示真核生物新生肽链共翻译折叠机制

    核糖体催化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是细胞中最精密、最关键的生命活动之一。在肽链延伸过程中,柔性的尚未折叠的新生肽链有错误折叠和引发蛋白质聚集的风险,折叠不正常的新生蛋白质可能通过细胞毒性等机制破坏蛋白质稳态和细胞内环境[1]。除此之外,新生肽链的质量控制还和衰老及特定的病理条件密切相关。例如,近期的一项工作以秀丽隐杆线虫和酿酒酵母为模型,研究了衰老和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发现在衰老细胞中核糖体翻译延伸停滞机率的增加,尤其是编码碱性氨基酸簇(K/R,polybasic stretches)的mRNA区域,诱发了核糖体翻译质量控制体系的超载和新生多肽的聚集,从而损害了细胞的蛋白质稳态继而造成类型各异的细胞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08-13

  • NUCLEIC ACIDS RES | 郭强课题组和合作者发展分析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拓扑结构...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郭强课题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 transformation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lyribosomes structural profiling”的研究文章,并被评选为“突破进展(NAR Breakthrough Article)”。在本项工作中,研究者发展了一种用于分析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拓扑结构的聚类方法,并结合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进一步分析了细胞内多聚核糖体(polyri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08-13

  • New Phytologist | 李磊研究组发现铜稳态调控拟南芥乙烯响应的新机制

    2022年7月1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李磊研究组在New Phytologist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arboxy terminal transmembrane domain of SPL7 mediates interaction with RAN1 at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to regulate ethylene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拟南芥中铜稳态的核心转录因子SPL7通过C末端跨膜域锚定在内质网并调控乙烯信号转导的细胞机制,为研究铜稳态调控植物开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08-13

  • Cell | 张蔚课题组以枯叶蛱蝶属为例揭示山地生物多样性演化和遗传机制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成因是生物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陆地环境中,山区生态系统蕴藏着异常多样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可能的解释包括巨大的海拔梯度变化形成了多样的微环境,促进了种群的分化[1]。因此,山地生物区系及其与低地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关系为人们理解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枯叶蛱蝶属(Kallima)蝴蝶物种丰富,在山地和低海拔的生物热点地区均有分布,是研究山地物种多样性产生机制的理想系统。与此同时,枯叶蛱蝶属蝴蝶作为叶形拟态(leaf mimicry)动物中最为著名和引人注目的种属之一,曾被Alfred Russel Wallace称为 &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08-13

  • Science文章:刘默芳组发现相分离介导精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翻译激活重要机制

    [video:上海科学家发现相分离激活蛋白质翻译、确保健康精子生成]     北京时间8月12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组与国内外多家实验室合作的文章:“LLPS of FXR1 drives spermiogenesis by activating translation of stored mRNAs”。该研究报道了RNA结合蛋白FXR1可通过液-液相分离激活小鼠后期精子细胞中mRNA的翻译,保障精子形成过程的正常进行。《科学》随刊配发了法国人类遗传研究所Martine Simoneli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2-08-13

  • 水电综合效益评估框架助力多利益相关者权衡

      水电是一种有争议的清洁能源,大量研究表明水电替代化石能源供电,有利于减少能源系统的碳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但由于水电设施需要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需对水电带来的绿色经济收益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权衡考量。    版纳植物园景观生态研究组白杨研究员团队,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水电综合效益评估框架,为水电开发方、地方政府等不同利益相关者,针对不同发展目标权衡而采取差异化的管理对策提供依据。以水电战略基地之一的雅砻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水电开发三个不同时期(建设期、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六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空间化核算,并分析其增减变化与权衡关系,揭示了雅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2-08-12

  •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为城市群人居环境安全提供保障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是未来区域发展的特殊形态和城镇化的主要载体。然而,城市群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直接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滇中城市群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城市群之一和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具有强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    版纳植物园景观生态研究组白杨研究员团队,提出了城市化梯度下生态系统服务影响评估框架,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乡梯度下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与驱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2-08-12


页次:311/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