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微生物所陈义华研究组和吴边研究组合作发现VOC家族糖异构酶参与庚糖的生物合成

      庚糖是细菌多糖、糖蛋白和许多天然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细菌的免疫识别和毒力以及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知含庚糖的细菌天然产物,根据庚糖的结构分为含呋喃庚糖、高度还原呋喃庚糖、D-吡喃庚糖和L-吡喃庚糖的四大类。Septacidins(SEPs)、anicemycin和spicamycins是一类结构中包含L-吡喃庚糖的核苷类抗生素,它们均由独特的N6位L-氨基庚糖-腺嘌呤核心和甘氨酰-脂肪酰侧链组成。SEP可作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诱导剂,并对皮肤病原真菌如絮状表皮癣菌和须癣毛癣菌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Anicemycin 是肿瘤细胞非依赖锚定生长的抑制剂。Spicamy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19

  • 营养与健康所王泽峰团队在癌症中发现一种全新的长度依赖性的异常剪接调控模式

      2022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泽峰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正式发表了题为“A widespread length dependent Splicing regulation in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在癌症中长度依赖性的可变剪接调控模式。人类基因组90%以上的基因都需要经历可变剪接,剪接的错误调控会导致多种人类疾病,尤其是癌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NA剪接异常与人类癌症密切相关,广泛的剪接失调是癌症的分子标志之一。因此,系统性的研究癌症中可变剪接异常调控将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该研究首先通过分析TCGA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2-08-19

  • 《Neruology》甲状腺功能与痴呆症风险的关系

    痴呆症是一个总称,用来描述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据估计,2010年全世界有3650万人患有痴呆症,在大多数地区,6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5%至7%,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每20年翻一番。研究人员一直在积极探索与痴呆症相关的风险因素。除了携带风险基因、生活方式等因素,激素表达水平与认知障碍之间也有很强的联系。最近,一个研究小组在《神经学》(Neruology)杂志[2]上发表了研究痴呆症和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65岁及以上的患者中,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史的患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81%,而那些服用相关药物的患者比未服用甲状腺素替代药物的患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217

    来源:Neruology

    时间:2022-08-18

  •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提高中国成年人的期望寿命

    8月2日,《《柳叶刀公共卫生》》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和吕筠教授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赵丽云研究员团队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健康生活方式与中国人群30岁时的期望寿命——一项观察性研究”。揭示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通过降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死亡率,从而提高中国成年人的期望寿命。吕筠介绍,提高我国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明确目标之一。平均期望寿命又称"生命期望值"或"平均余命&#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08-18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黄清华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在地幔过渡带水含量探测方面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黄清华教授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在地幔过渡带含水量探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A relatively dry mantle transition zone revealed bygeomagnetic diurnal variations(地磁日变化信号揭示了相对干燥的地幔过渡带)”为题,于近日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水的分布可以改变地幔矿物的熔融状态和流变学性质,是影响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地球深部水循环从而加深对地球结构演化的理解,需要探明地幔各个圈层中水的分布。与上、下地幔相比,地幔过渡带(410—660 km)因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8-18

  • 首次通过超声引导的方式实现体内动脉内皮细胞转基因表达的精准调控

    功能失调的血管内皮细胞(ECs) 是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在内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通过导入外源基因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有望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治疗。然而,目前仍然缺乏在血管内皮中进行精准调控转基因表达的有效方法。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戴志飞教授团队使用临床诊断用超声和微泡超声造影剂联合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建立了一种超声影像引导的在体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转基因递送新策略(UMGAAV),首次以无创的方式实现了动脉内皮细胞转基因表达的空间调控,并且在小鼠模型中实现了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该研究成果近期以“Spatial control of robust transgene e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8-17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广泛存在混合谱系肿瘤细胞并揭示其生物学特征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20年全球约有180万人死于肺癌[1]。从组织病理学上,肺癌主要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肿瘤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84%。非小细胞肺癌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亚型:腺癌(ADC)、鳞癌(SCC)和大细胞癌(LCC),其中大细胞癌的主要亚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和小细胞肺癌都属于神经内分泌癌(NET)。已有的研究表明,腺癌、鳞癌和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不同类型的正常肺上皮细胞,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特征,对应于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2]。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单细

    来源:PLoS Biology

    时间:2022-08-17

  •  成都生物所揭示峨眉山两栖动物β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构建机制

     理解物种组成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化(即β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是全球变化下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议题。自国际著名生态学家Robert H. Whittaker于1960年首次提出β多样性概念以来,全球范围内不同生物类群的β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为量化不同生态过程(物种周转及物种的丧失或增加)对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的影响,西班牙生态学家Andrés Baselga于2010年将β多样性分解为物种周转(turnover)和嵌套(nestedness)组分,并受到了广泛认可与应用。随着功能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在物种β多样性的基础上整合群落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17

  • 邵黎明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刘景根研究组在kappa受体激动剂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邵黎明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刘景根研究组在吗啡喃骨架基础上发现全新结构的高选择性kappa受体激动剂SLL-627并对其体内外药理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相关工作于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本研究工作为实现kappa激动剂镇痛与其他中枢副作用的剂量分离、发现非成瘾性低中枢副作用的强效镇痛候选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术后疼痛、癌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仍是目前临床上需要面对的挑战。及时、有效且安全

    来源:复旦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08-17

  • 昆虫化学生态学团队在重金属污染影响昆虫嗅觉方面取得新进展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复香)近日,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王满囷教授带领昆虫化学生态学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为“Sublethal Exposure to Cadmium Induces Chemosensory Dysfunction in Fire 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重金属镉(Cd)污染对入侵害虫红火蚁嗅觉识别的影响,揭示了Cd污染诱导红火蚁嗅觉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8-17

  • NSMB | 上海药物所揭示孤儿受体GPR119识别配体的分子机制

      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研究显示一些孤儿受体可能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靶点。GPR119又被称为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受体(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receptor),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中的一种孤儿受体。由于其在糖代谢调控中的作用,GPR119被认为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的潜在药物靶点。GPR119主要分布在胰岛β细胞和胃肠道L细胞,调节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的分泌。GPR119的激活可以刺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的分泌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17

  • 邓红雨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VMP1和TMEM41B是β冠状病毒侵染过程中DMV形成...

      β冠状病毒家族属于正义单链RNA病毒,包括SARS-CoV-2、SARS-CoV和MERS-CoV等。β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RNA借助宿主的翻译系统翻译成两条多蛋白链ORF1a和ORF1b,进而被切割成16个成熟的非结构蛋白nsp1-16。部分nsp蛋白可以引起宿主细胞内膜系统的重塑,形成病毒复制细胞器(replication organelle, RO),其中最主要的RO是双层膜囊泡(double-membrane vesicle, DMV)。病毒复制转录复合体隐藏于RO中进行工作,保护新生成的RNA链免于被宿主细胞识别及清除。但是DMV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机理以及是否有宿主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08-17

  • 缺陷增强单原子过氧化氢纳米酶的催化机制解析取得新进展

      纳米酶是一类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能够在生理或极端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具有类似于天然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且可以作为酶的替代品用于人类健康。自从2007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经有55个国家的420个研究单位陆续报道了近1200种不同纳米材料的纳米酶,其催化类型涵盖了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合酶和异构酶等。经过十几年发展,随着对纳米酶催化机制和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纳米酶逐渐从随机合成演变为理性设计。特别是过氧化物纳米酶,其催化活性已经超越了天然过氧化物酶。   然而,对于其他催化类型的纳米酶(如过氧化氢纳米酶),仍然面临着构-效关系不明确、催化活性低的挑战。为此,研究人员在单原子纳米酶仿生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08-17

  • 冠状病毒如何利用宿主的抗病毒防御机制进行有效复制

    背景冠状病毒的核糖核酸(RNA)进入宿主细胞后,会触发感染细胞分泌干扰素,抑制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复制,降低其他未感染细胞之间的感染风险。同时,宿主细胞也会发生凋亡过程,即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使细胞不再成为病毒复制的工厂。因此,干扰素反应和细胞凋亡是人类和动物细胞中最重要的抗病毒机制。细胞凋亡是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在人和动物细胞中执行的,通过该蛋白酶清除感染细胞以抑制病毒复制。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小组研究了caspase-6在一系列细胞系、人离体肺组织、人肠道类器官和动物模型中对冠状病毒复制的影响。研究小组发现,caspase-6的化学抑制或基因缺失显著降低了冠状病毒的复制,而过表达cas

    来源:Nature

    时间:2022-08-16

  •  成都生物所植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杓兰属的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和兰科植物系统学研究方面获得进展

     兰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两个科之一,由大约880个属和27000个种组成,占所有维管植物物种的8%。兰科杓兰属植物(Cypripedium L.)具有独特的彩色唇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在野外,由于自然栖息地的退化和人为过度采集,该属的许多物种已经变得稀有和濒危,截至目前该属的全部物种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Appendix II)。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分别研究了极小种群之一的巴郎山杓兰(Cypripedium palan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16

  • 刘文贤课题组在CMI发表论文, 揭示Myc抑制剂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新功能的重要机制

    8月12日,刘文贤课题组在免疫学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发表题为Myc inhibition tips the immune balance to promote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Myc抑制剂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功能的重要机制。Myc作为最为著名的原癌基因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然而以往在以Myc为核心的抗肿瘤研究中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把肿瘤细胞本身作为研究主体,忽略了抗肿瘤反应中Myc在免疫系统尤其是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刘文贤教授课题组的研究人员用Myc的抑制剂Mycro3处理荷瘤小鼠后发现肿瘤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8-16

  • 复旦大学王永明课题组开发出识别N4C PAM的CRISPR/Cas9工具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8-16

  • Sci Adv | 仿生大斯托克斯位移小分子染料的开发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

      基于小分子荧光染料的荧光定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细胞分析、体外诊断、环境检测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相对于可见光染料,近红外染料由于更低的荧光背景,应用更为广泛。但目前常见的商业近红外染料具有结构复杂,分子量大,斯托克位移小等缺点。大斯托克斯位移染料由于吸收与发射曲线交叉较少,荧光成像性噪比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斯托克斯位移大的近红外染料报道较少。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仿生大斯托克斯位移小分子染料的开发及其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者通过荧光蛋白(Fluorescent protein)生色团核心骨架对羟苯乙烯咪唑啉酮(p-HBI)在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08-16

  • 中国医学专家发现青年人群肠癌发病潜在干预靶点

    中新网上海8月14日电(陈静 钟轩)结直肠癌是一种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探索开发更好的风险预测工具,协助早期识别出高风险青年肠癌患者,并建立更好的筛查策略,已成为目前青年肠癌临床诊断研究的重点。记者14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最新研究发现,发病年龄小于50岁的青年肠癌(早发性肠癌)与发病年龄大于50岁的老年肠癌(迟发性肠癌),在肠道菌群谱、代谢谱、细菌酶基因谱改变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据悉,基于相关标志物开发的诊断模型,医生未来有望通过粪便样本,实现对青年肠癌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检测,进一步推动基于菌群的诊断策略在临床一线的转化和应用。据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2科马延磊教授领衔团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22-08-15

  • 物理学院吴孝松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外尔半金属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吴孝松研究员课题组与合作者在磁性拓扑外尔半金属Co3Sn2S2中观测到一种新奇的热电效应,揭示了轨道磁化以及贝里曲率在拓扑材料热电效应中的重要影响。2022年7月28日,相关工作以“倾斜外尔半金属中反对称的塞贝克效应”(Antisymmetric Seebeck effect in a tilted Weyl semimetal)为题,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自由空间中的外尔费米子不同,凝聚态体系中的外尔费米子不受洛伦兹不变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8-15


页次:310/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