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董爱武、甘建华和黄建勋团队合作揭示植物不同MYB和bHLH转录因子选择伙伴形成复合物的分子机制

    2022年8月22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董爱武、甘建华及黄建勋三个实验室合作,于 Nature Plant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partner selection for MYB and bHLH transcription factor complexes” 的研究论文。 MYB和bHLH转录因子家族非常庞大,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存在300多个MYB家族转录因子和100多个bHLH家族转录因子。MYB和bHLH转录因子之间往往形成蛋白复合体发挥生理功能,不同的&nb

    来源: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2-09-06

  • 麻锦彪/甘建华课题组合作解析two-barrel家族中RNA聚合酶QDE-1双重活性分子机制

    麻锦彪/甘建华课题组合作解析two-barrel家族中RNA聚合酶QDE-1双重活性分子机制 2022年8月30日,国际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布了本院麻锦彪教授、甘建华研究员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标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dual activities of the two-barrel RNA polymerase QDE-1”。 在植物、真菌和线虫中,都有一类细胞内来源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能够将单链RNA转变成双链小干扰RNA前体。粗糙脉孢

    来源: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2-09-06

  • 尹玉新团队发现新型器官间远程通信机制:肺组织细胞外囊泡调控骨髓中..

    2022年5月20日,生命中心、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尹玉新团队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F=26】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lung tissue drive bone marrow neutrophil recruitment in inflamm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新开发的方法鉴定并表征了从人和小鼠肺组织中收集含有dsDNA 的细胞外囊泡(EVs),并揭示了其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EVs近年来被认为是许多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和细胞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2-09-06

  • CELL MOL LIFE SCI | 季雄课题组揭示BRD2介..

    BRD2/3/4/T是哺乳动物细胞中BET蛋白家族成员,它们均包含两个保守的溴结构域和一个ET结构域,是多种疾病抑制剂的关键靶点。BRD4通过招募转录延伸因子pTEF-b调控Pol II的转录延伸在领域内广泛报道。但是BET家族成员BRD2如何调控Pol II 转录,其与BET蛋白家族其它成员之间的功能关系尚不清楚。另一方面,BRD2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至关重要,然而BRD2在干细胞命运决定和分化中的调控机制依然未知。2022年6月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中心季雄课题组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RD2 intercon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2-09-06

  • 尹玉新等团队发现糖脂代谢调控的新体系

    糖尿病影响全球超过 4 亿人,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会导致通常在糖尿病之前出现的胰岛素抵抗。目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 已经确定了 80 多个糖尿病易感位点, 而且已经在单基因形式的糖尿病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突变和变体,例如,青年成人型糖尿病 (MODY) 样糖尿病等。确定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有助于增进对这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可以对早期预防及对症干预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泛素-蛋白酶体依赖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是调控细胞内蛋白质水平的主要途径。 该过程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2-09-06

  • Science Advances | 焦雨铃组与数学中心张磊组合..

     形态建成(morphogenesis)首先需要关键基因和蛋白分布斑图(patterning)的建立。器官形态建成过程中经常需要维持相互拮抗的基因同时表达。相邻分布的基因之间经常存在相互抑制的拮抗作用,维持二者表达区域的互斥。二者又需要共同存在,不能由一方完全抑制对方。例如,植物叶片原基和花原基都划分为近轴面和远轴面,二者相互拮抗但同时稳定存在。 2022年6月8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定量生物学中心/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焦雨铃课题组与国际数学中心/定量生物学中心张磊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合作发表了题为“Coactivati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2-09-06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高宁课题组揭示真..

    核糖体催化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是细胞中最精密、最关键的生命活动之一。在肽链延伸过程中,柔性的尚未折叠的新生肽链有错误折叠和引发蛋白质聚集的风险,折叠不正常的新生蛋白质可能通过细胞毒性等机制破坏蛋白质稳态和细胞内环境[1]。除此之外,新生肽链的质量控制还和衰老及特定的病理条件密切相关。例如,近期的一项工作以秀丽隐杆线虫和酿酒酵母为模型,研究了衰老和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发现在衰老细胞中核糖体翻译延伸停滞机率的增加,尤其是编码碱性氨基酸簇(K/R,polybasic stretches)的mRNA区域,诱发了核糖体翻译质量控制体系的超载和新生多肽的聚集,从而损害了细胞的蛋白质稳态继而造成类型各异的细胞功能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2-09-06

  • Cell | 杜鹏课题组揭示植物免疫蛋白通过挽救 miRNA 缺..

    癌症作为一种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癌症的诱因非常复杂,是胞内多种调控通路的突变和微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微小RNA(miRNA)是近年来被认为与癌症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RNA分子。在哺乳动物中,具有2-nt 3' 末端悬垂的成熟miRNA双链可以被Argonaute(AGO)识别并装载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进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1]。在癌症中,全局miRNA剂量减少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诱因之一 [2]。然而,迄今为止对于不同癌症中普遍miRNA缺乏的原因尚未被系统陈述。细胞周期的过度激活是癌细胞异常增殖的必要条件,因此细胞周期基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2-09-06

  • 郑爱华研究团队联合发现虫媒病毒媒介-宿主适应新机制

      大多数病毒的宿主噬性相对较窄,只能感染一种或者比较相近的一类物种,比如麻疹病毒只能感染人,新冠病毒只能感染哺乳动物。寨卡(Zika virus, ZIKV)等虫媒病毒既可以感染节肢动物门的蚊虫,也可以感染脊椎动物门的灵长类,其宿主噬性非常的广。虫媒病毒何以同时适应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这两种细胞环境差异巨大的媒介和宿主,并且可以在它们之间传播循环呢?这是虫媒病毒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本属的成员主要通过蚊蜱吸血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被称为“虫媒黄病毒”,进一步分为蚊媒黄病毒和蜱媒黄病毒。随着病毒组研究的深入,一类“昆虫特异黄病毒”被在蚊虫中发现,如我国辽宁发现的东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2-09-06

  • 我国学者在金属玻璃中类液原子发现与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a)金属玻璃类液原子的粘度变化实验表征;(b)类液原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证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192600、61888102、11790291、52031016、51631003)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白海洋研究员团队在金属玻璃中类液原子发现与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密堆积固体玻璃中的液态原子(Liquid-like atoms i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9-06

  • 我国学者在热电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 声-电解耦增强N型SnSe层外3D电子-2D声子传输特性。(a)Br掺杂Se位实现了SnSe在层外方向的电子遂穿;(b)Cl掺杂Se位降低了形变势,促进了SnSe在层外方向的电子遂穿,同时在Sn位引入Pb,不但进一步强化了Cl引起的低形变势,还可显著降低晶格热导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25101)等资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教授率领其团队,在热电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9-06

  • Science Advances | 罗冬根团队发现维持昼夜节律的一种新型电信号

    2022年9月2日,北京大学生科院、麦戈文脑研究所、定量生物学中心、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罗冬根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An extra-clock ultradian brain oscillator sustains circadian timekeeping”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维持昼夜节律的新型电信号及其神经机制。 昼夜节律由大脑主生物钟协调控制,其核心为生物钟基因及其蛋白间的负反馈产生周期为24小时的分子节律(获201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长久以来,领域内普遍认为主生物钟自身就足以维持昼夜节律(1, 2)。罗冬根团队的新发现突破了该传统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09-06

  • 靶向H1N1和H5N1流感病毒HA头部受体结合区的交叉广谱中和表位

    流感病毒持续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季节性流感每年导致全球300-500万例重症病例,29-65万死亡病例。在新冠疫情下,流感与新冠共流行使全球公共卫生面临更大的挑战。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自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后,该病毒就扎根人群中,与H3N2、Flu B两种季节性流感病毒交替流行,不断危害人类健康。禽流感病毒H5N1也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病死率高达60%,自1997年香港发生全球首例人感染禽流感H5N1死亡事件后,该病毒对人类的危害至今未见停歇。由于H1N1和H5N1两种流感病毒的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在遗传进化上有一定的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9-05

  • 物理学院王剑威研究员获2022年度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亚太理论物理中心“杨振宁奖”

    2022年8月22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王剑威研究员被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sia Pacific Physical Societies,AAPPS)和亚太理论物理中心(Asia Pacific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APCTP)授予2022年度“杨振宁奖”(C.N. Yang Award),以表彰他“在集成光量子信息科学和技术研究方向的贡献”(For his contribution in integrated photonic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9-05

  • 华东师范大学最新Nature发文:创新免疫细胞疗法杀伤肿瘤

    在接受治疗的8例患者中,研究人员观察到PD1-19bbz具有出色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有87.5%(7/8)的患者获得疾病完全缓解的效果,其中5例无癌生存已超过1年。“我们治疗的都是传统放化疗无效或治疗后反复复发的病人,这个临床结果证明这五年半的付出都是值得的。”8月31日,国际著名科研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刊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题为“Non-viral, specifically targeted CAR-T cells achieve high safety and efficacy in B-NHL”的最新成果。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全新一代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技术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2022-09-03

  • 华南植物园揭示亚热带四个树种在干旱处理下的生理特性和响应策略

        干旱导致全球森林树木出现大面积死亡。不同树种对干旱的生理适应性存在差异,这将进一步导致森林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刘菊秀研究团队以亚热带人工林四种常见树种(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藜蒴锥-Castanopsis fissa和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正常降水、低度干旱(降水减少25%)、中度干旱(降水减少50%)和高度干旱(降水减少75%)四个处理下,研究它们对干旱响应策略并筛选出耐旱性强的树种。    其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红豆通过降低膨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9-03

  • 华南植物园建立闭鞘姜科新属——地莴笋花属(Parahellenia)

        闭鞘姜科Costaceae全世界有7属120余种,主要分布于泛热带地区。广义闭鞘姜属Costus L.是闭鞘姜科最大的属。先前基于叶绿体trnL-F、trnK基因片段和核基因ITS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将闭鞘姜科分为三个主要分支,即南美洲分支、亚洲分支和非洲-新热带分支;同时将广义闭鞘姜属拆分成狭义闭鞘姜属Costus、喇叭姜属Chamaecostus C.D. Specht & D.W. Stev.、独叶姜属Paracostus C.D. Specht和莴笋花属Hellenia Retz.。其中,莴笋花属约10种,主要特征为茎具分枝,苞片木质化,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9-03

  • 武汉病毒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埃可病毒感染诱导细胞焦亡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年8月,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研究员团队的最新成果,论文题目为“Echovirus 11 infection induces pyroptotic cell death by facilitating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该研究发现埃可病毒通过促进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诱导细胞焦亡的致病机制。         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CHO11)属于小R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2-09-03

  • 武汉病毒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人巨细胞病毒免疫逃逸与凋亡抑制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2年7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了题为“Dual Inhibition of Innate Immunity and Apoptosis by Human Cytomegalovirus Protein UL37x1 Enables Efficient Virus Replic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人巨细胞病毒(HCMV)通过其编码的UL37x1蛋白,对抗病毒天然免疫与细胞凋亡双重抑制的新机制,对揭示HCMV与宿主免疫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具有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2-09-03

  • 川大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宗志勇教授团队发现新的细菌菌属 将其命名为华西菌

    近日,我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宗志勇教授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细菌菌属,并将其命名为华西菌属。 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发现1株临床菌株与已知各种肠杆菌接近但在生化反应等表型上有较大不同。通过深入的基因组分析和一系列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等,发现该菌属于一个之前未被发现的全新菌属,宗志勇教授团队将该菌属命名为“华西菌属(Huaxiibacter)”,将该新菌种命名为“中国华西菌(Huaxiibacter chinensis)”。 新菌属的发现和确认需要经过一系列严谨而复杂的流程,宗志勇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细菌及其致病性、耐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2-09-03


页次:303/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