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CELL MOL LIFE SCI | 季雄课题组揭示BRD2介导RNA聚合酶II转录的功能机理

    BRD2/3/4/T是哺乳动物细胞中BET蛋白家族成员,它们均包含两个保守的溴结构域和一个ET结构域,是多种疾病抑制剂的关键靶点。BRD4通过招募转录延伸因子pTEF-b调控Pol II的转录延伸在领域内广泛报道。但是BET家族成员BRD2如何调控Pol II 转录,其与BET蛋白家族其它成员之间的功能关系尚不清楚。另一方面,BRD2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至关重要,然而BRD2在干细胞命运决定和分化中的调控机制依然未知。 2022年6月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中心季雄课题组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RD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08-13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高宁课题组揭示真核生物新生肽链共翻译折叠机制

    核糖体催化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是细胞中最精密、最关键的生命活动之一。在肽链延伸过程中,柔性的尚未折叠的新生肽链有错误折叠和引发蛋白质聚集的风险,折叠不正常的新生蛋白质可能通过细胞毒性等机制破坏蛋白质稳态和细胞内环境[1]。除此之外,新生肽链的质量控制还和衰老及特定的病理条件密切相关。例如,近期的一项工作以秀丽隐杆线虫和酿酒酵母为模型,研究了衰老和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发现在衰老细胞中核糖体翻译延伸停滞机率的增加,尤其是编码碱性氨基酸簇(K/R,polybasic stretches)的mRNA区域,诱发了核糖体翻译质量控制体系的超载和新生多肽的聚集,从而损害了细胞的蛋白质稳态继而造成类型各异的细胞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08-13

  • NUCLEIC ACIDS RES | 郭强课题组和合作者发展分析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拓扑结构...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郭强课题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 transformation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lyribosomes structural profiling”的研究文章,并被评选为“突破进展(NAR Breakthrough Article)”。在本项工作中,研究者发展了一种用于分析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拓扑结构的聚类方法,并结合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进一步分析了细胞内多聚核糖体(polyri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08-13

  • New Phytologist | 李磊研究组发现铜稳态调控拟南芥乙烯响应的新机制

    2022年7月1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李磊研究组在New Phytologist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arboxy terminal transmembrane domain of SPL7 mediates interaction with RAN1 at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to regulate ethylene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拟南芥中铜稳态的核心转录因子SPL7通过C末端跨膜域锚定在内质网并调控乙烯信号转导的细胞机制,为研究铜稳态调控植物开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08-13

  • Cell | 张蔚课题组以枯叶蛱蝶属为例揭示山地生物多样性演化和遗传机制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成因是生物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陆地环境中,山区生态系统蕴藏着异常多样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可能的解释包括巨大的海拔梯度变化形成了多样的微环境,促进了种群的分化[1]。因此,山地生物区系及其与低地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关系为人们理解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枯叶蛱蝶属(Kallima)蝴蝶物种丰富,在山地和低海拔的生物热点地区均有分布,是研究山地物种多样性产生机制的理想系统。与此同时,枯叶蛱蝶属蝴蝶作为叶形拟态(leaf mimicry)动物中最为著名和引人注目的种属之一,曾被Alfred Russel Wallace称为 &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08-13

  • Science文章:刘默芳组发现相分离介导精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翻译激活重要机制

    [video:上海科学家发现相分离激活蛋白质翻译、确保健康精子生成]     北京时间8月12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组与国内外多家实验室合作的文章:“LLPS of FXR1 drives spermiogenesis by activating translation of stored mRNAs”。该研究报道了RNA结合蛋白FXR1可通过液-液相分离激活小鼠后期精子细胞中mRNA的翻译,保障精子形成过程的正常进行。《科学》随刊配发了法国人类遗传研究所Martine Simoneli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2-08-13

  • 水电综合效益评估框架助力多利益相关者权衡

      水电是一种有争议的清洁能源,大量研究表明水电替代化石能源供电,有利于减少能源系统的碳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但由于水电设施需要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需对水电带来的绿色经济收益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权衡考量。    版纳植物园景观生态研究组白杨研究员团队,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水电综合效益评估框架,为水电开发方、地方政府等不同利益相关者,针对不同发展目标权衡而采取差异化的管理对策提供依据。以水电战略基地之一的雅砻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水电开发三个不同时期(建设期、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六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空间化核算,并分析其增减变化与权衡关系,揭示了雅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2-08-12

  •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为城市群人居环境安全提供保障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是未来区域发展的特殊形态和城镇化的主要载体。然而,城市群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直接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滇中城市群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城市群之一和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具有强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    版纳植物园景观生态研究组白杨研究员团队,提出了城市化梯度下生态系统服务影响评估框架,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乡梯度下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与驱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2-08-12

  • 单籽豆化石揭示古近纪的西藏是北半球区系交流...

      单籽豆属(Podocarpium)是豆科一个灭绝属,在欧亚大陆拥有丰富的化石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始新世。然而,一些关键地区(如青藏高原)化石记录的缺乏,使得对于该属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演化过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古生态研究组长期在青藏高原中部开展古植物研究工作,近年来在伦坡拉盆地上始新统牛堡组发现一个新的植物群——雄梅植物群。对其中发现的豆荚果实化石进行研究,通过形态与几何形态数值分析,建立了一个新种:西藏单籽豆Podocarpium tibeticum W.-C. Li, J. Huang et T. Su sp. nov,其有别于单籽豆属前人已发表的化石种主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2-08-12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罗亮教授团队开发出可拉曼示踪的活性氧响应型水凝胶用于肿瘤术后...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已成为多个肿瘤治疗的一线疗法,但其对免疫细胞浸润不足的“冷肿瘤”疗效有限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光动力疗法(PDT)能够诱导宿主免疫反应,与ICB联合有望增强对“冷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然而,当光敏剂与免疫治疗抗体共同递送时,光敏剂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活性氧会不可避免地破坏抗体的活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罗亮教授团队与中国药科大学孙春萌教授合作开发出一种活性氧响应型水凝胶,用于免疫治疗抗体在与光敏剂共存情况下的保护性递送与持续释放,并实现光动力治疗与肿瘤免疫治疗的长效协同。该工作以“Reac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8-12

  • 我院陈迪俊/孙洋团队绘制非人灵长类动物单细胞转录组和调控组参考图谱

    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在遗传、器官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反应和生化代谢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特征,是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的理想动物模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食蟹猴作为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广泛用于包括当下新冠疫情在内的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中。因此,系统评估食蟹猴等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与人类的细胞组成差异、器官异质性和基因表达时空特异性,将为深入理解与人类生命活动相关的生理功能、药物反应、疾病防治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细胞内部的基因表达模式受到严格的时空调控。因此,同时绘制同一个器官的单细胞转录组和单细胞表观调控组图谱将为器官结构和功能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8-12

  • 生命科学学院张蔚课题组以枯叶蛱蝶属为例揭示山地生物多样性演化和遗传机制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成因是生物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陆地环境中,山区生态系统蕴藏着异常多样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可能的解释包括巨大的海拔梯度变化形成了多样的微环境,促进了种群的分化[1]。因此,山地生物区系及其与低地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关系为人们理解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枯叶蛱蝶属(Kallima)蝴蝶物种丰富,在山地和低海拔的生物热点地区均有分布,是研究山地物种多样性产生机制的理想系统。与此同时,枯叶蛱蝶属蝴蝶作为叶形拟态(leafmimicry)动物中最为著名和引人注目的种属之一,曾被Alfred Russel Wallace称为“t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8-12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海洋大气新粒子生成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图 碘–有机物多相反应快速促进海洋大气新粒子生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2501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联合德国、爱尔兰、芬兰、美国多位科学家在海洋大气新粒子生成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以“碘-有机物非均相化学快速促进海洋大气新粒子生成(Heterogeneous iodine-organic chemistry fast-tracks marine new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8-12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有机镍光诊疗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 有机镍光诊疗探针“概念性验证”光热溶栓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31003)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张俊龙教授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在金属酶模拟及光诊疗药物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非芳香有机镍(II)光诊疗试剂(Nonaromatic Organonickel(II) Phototheranostics)”为题,于2022年4月1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8-12

  • 广州健康院揭示静磁场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信号传导机制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晶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在140mT的静磁场环境下培养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发现静磁场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和JNK蛋白磷酸化介导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且T型钙离子通道是响应磁场信号的重要感应器。相关工作近日在科学期刊Cells上以Static Magnetic Fields Regulate T-Type Calcium Ion Channels and Mediat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liferation为题发表。   磁场被广泛应用于物理疗法,如辅助治疗骨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2-08-12

  • 多肽基因组学在葡萄中发现非常规多肽

    尽管一些研究人员通过多种方法(如拟南芥和玉米)识别了多肽,但大多数NCPs的生物学功能仍有待证实。NCPs通过调节较大的调控蛋白发挥功能,因此可以从它们作用的蛋白预测其功能。此外,还可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预测NCPs的功能,如与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结合或驯化分析。对葡萄浆果NCPs的研究很少,对初级miRNA序列编码的多肽的研究报道很少。最近,河南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从Arabidopsis thaliana和Vitis vinifera蛋白数据库(Ensembl/URGI)和一个个性化的肽基因组数据库中分别鉴定出188和2021个非冗余肽。然后,他们分析了NCPs和CPs的染色体分布以及N

    来源:Horticulture Research

    时间:2022-08-11

  • 丁建清课题组在全球变化对麦田生态系统影响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全球变暖与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农业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阐明全球变化对麦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防控生物入侵、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等资助下,生命科学学院丁建清课题组在上述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以小麦重要害虫麦蚜为对象,在洲际水平、长时间尺度上研究了全球变暖和农业实践活动对麦蚜种群动态的影响。通过文献搜集,分析了近50年中国和欧洲麦蚜种群变化趋势,并研究了与麦蚜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温度、化肥、杀虫剂、天敌和土地利用等影响因子在近50年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每百株麦蚜数量在中国

    来源: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8-11

  • 林树海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合作发表研究论文,鉴定调控新冠抗体水平的代谢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林树海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代谢相关研究,先后合作鉴定了新冠肺炎不同发病阶段的代谢标志物(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0),以及新冠肺炎产妇患者的乳汁蛋白质与代谢物异常分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20),为更好理解新冠肺炎的代谢特征提供科学证据。由于绝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都康复了,有必要进一步理解新冠肺炎康复者的代谢变化,并研判可能出现的后遗症。8月9日,林树海课题组在《PNAS》发表题为Plasma metabolome and cytokine profile reveal gly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8-11

  • 上海交大材料基因组团队在合金固溶体体积效应的建模预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汪洪教授领衔的材料基因组团队在国际金属材料领域顶刊《Acta Materialia》上在线发表了关于二元置换式合金固溶体(BSMSS)体积效应机器学习(ML)建模预测的最新研究成果:“Machine-learning prediction of Vegard's law factor and volume size factor for binary substitutional metallic solid solutions”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周元勋为论文第一作者,汪洪教授和张澜庭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8-11

  • 上海交大材料学院刘攀课题组在纳米结构金属变形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尖端物质结构研究中心刘攀课题组在纳米结构金属变形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成果以“In situ atomic-scale observation of dislocation climb and grain boundary evolution in nanostructured metal”为题发表在高水平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储淑芬为论文第一作者,刘攀特别研究员、佐治亚理工学院朱廷教授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陈明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团队长期致力于结构功能一体化金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8-11


页次:312/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