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外合作Nature发文:首次利用单个器件通过单次测量,实现高维度光场信息探测

                     图 基于色散表面的高维光电探测器原理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134009、62121005、62305328)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炜研究员、靳淳淇助理研究员及合作者在高维度光场信息探测领域取得新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单个器件通过单次测量,对宽带光谱范围内具有任意变化的偏振和强度的高维光场进行了全面表征,实现高维度光场信息探测。相关成果以“色散辅助的高维度光电探测器(Dispersion-assisted High-di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5-30

  • 羟基胆固醇短期处理提升TCR-T细胞的长效抗肿瘤功能

    5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Chem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许琛琦研究组联合上海科技大学王皞鹏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娄继忠研究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Transient hydroxycholesterol treatment restrains TCR signaling to promote long-term immunity”(Featured Article)。该研究发现天然的甾醇代谢物7a-羟基胆固醇(7a-hydroxycholesterol,7a-HC)可以直接抑制TCR(T Cell Rec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05-30

  • 白晓春团队揭示骨搬移促进糖尿病足修复的机制并提出治疗新策略

    近日,基础医学院白晓春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Bone transport induces the release of factors with multi-tissue regenerative potential for diabetic wound healing in rats and patients”的研究论文。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 DFUs)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DFUs影响了约15%的糖尿病患者,是导致糖尿病截肢的主要原因。目前DFUs治疗的护理标准依赖于非特异性的局部伤口护理和优化的代谢控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4-05-30

  • Molecular Therapy | 胡勤学课题组在清除HIV阳性细胞策略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胡勤学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清除HIV-1阳性细胞的治疗策略,相关研究结果以“Tat-dependent 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Adenoviruses Expressing Diphtheria Toxin A for Specifically Killing HIV-1 Infected Cells”为题在Molecular Therapy发表。HIV-1感染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可以有效抑制HIV-1的复制,但由于潜伏病毒库的存在,患者需要终生服药,会导致副作用和耐药病毒株的产生。基因或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4-05-30

  • 苏州医工所缪鹏课题组在纸基比距传感器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传统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检测技术主要包括Northern印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PCR、微阵列芯片法、测序等,然而均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或不足。纸张作为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成本低、柔韧性高、便携性好、可生物降解等诸多特点。纸基比距传感器作为一类新兴的即时检测(POCT)装置,是围绕纸基材料的功能化设计的,根据待测目标触发反应产生的可观测距离信号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具有读数直观且操作简便等优点。近期,苏州医工所缪鹏课题组结合链置换策略开发了一种基于可编程DNA水凝胶的纸基比距传感器。如图1所示,目标miRNA引发的链置换聚合反应能够生成大量的单链DNA,用于与另一条序列杂交并协助D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4-05-30

  • 上海交大李丹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PET示踪剂PBB3识别TMEM106B蛋白聚集体的分子机制

    淀粉样蛋白纤维聚集体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NDs)的关键病理标志物和主要致病因素,如阿尔茨海默病中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近年来,靶向结合NDs致病蛋白(如11C-PBB3结合Tau蛋白,11C-PiB结合Aβ)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PET)的临床运用,不仅显著提升了NDs的早期诊断水平,也推动了致病蛋白在ND患者脑中原位示踪的研究,极大地加速了人们对ND复杂发病机制和其致病蛋白靶向治疗的研究。2022年初,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李丹课题组,复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5-30

  • 上海交大王如竹ITEWA团队整合全自动屋顶农业与空气取水精准灌溉,实现城市粮食-水资源的协同增产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领衔的“能源-空气-水”交叉学科创新团队ITEWA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Integrating Rooftop Agriculture and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 for Water-Food Production Based on Hygroscopic Manganese Complex”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将余热与太阳能耦合驱动的空气取水技术与屋顶精准农业整合的新方法。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山訸为论文第一作者,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5-30

  • 上海交大张文明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具有自我感知适应能力的仿生脊椎软体机器人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张文明教授团队在学术期刊The Innovation(影响因子33.1)上发表了题为“An intelligent spinal soft robot with self-sensing adaptability”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自感知-适应能力的软体机器人,利用正逆压电效应,设计了具有“传感-驱动”功能一体化集成的仿生脊椎,赋予了软体机器人一定的运动能力和对不同环境的感知能力。博士生巩守禄和房付熠为论文第一作者,易志然助理研究员、邵磊副教授和张文明教授是共同通讯作者。环境适应性是软体机器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5-30

  • 蔡婧、阚海东课题组最新研究发现——细颗粒物长期暴露增加育龄女性糖尿病患病风险

    (撰稿:沈洋)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蔡婧、阚海东课题组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马旭教授、贺媛副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全国流行病学研究,定量评估了细颗粒物长期暴露对超过2000万育龄女性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研究成果以“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Diabetes in 20 Million Chinese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为题在线发表于内分泌学与代谢权威期刊《Diabetes Care》。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05-30

  • 邹华春课题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包皮环切可有效预防MSM人群HIV新发感染

    近日,我院邹华春教授课题组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Efficacy of Voluntary Medical Male Circumcision to Prevent HIV Infection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为题发表在《内科学年鉴杂志》(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系统地阐明了自愿医学男性包皮环切(voluntary medical male circumcision, VMMC)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05-30

  • Science Bulletin|基因组所徐炜团队发布高通...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徐炜团队开发了一项高通量、低成本R-loop定量图谱绘制技术“mDRIP-seq”,并应用该技术绘制了酿酒酵母突变株R-loop定量图谱。该研究成果以“mDRIP-seq is a high-throughput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profiling of R-loop landscape”为题在线发表于《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IF=18.9)。 R-loop是由一条DNA:RNA杂合链和一条DNA单链构成的三链染色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4-05-30

  • 工学院熊春阳团队与合作者发现阻断力敏感通道PIEZO1增强T细胞肿瘤杀伤效能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械力是机体生长发育、结构重建以及功能维持的重要因素,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力生物学(Mechano-biology)研究对深入理解生命运行规律,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有重要意义。例如美国科学家Ardem Patapoutian教授就因为发现力敏感通道-PIEZO获得2021年度诺贝尔奖。力学与生物医学的深度交叉融合,涌现出像机械力肿瘤学(Mechano-oncology)、机械力免疫学(Mechano-immunology)等新概念、新方向。免疫治疗作为新一代肿瘤治疗方法,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T细胞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细胞,可通过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等发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5-30

  • 化学学院雷晓光团队与合作者阐明离子通道蛋白TRPV4小分子抑制剂的结构药理学基础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是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TRPV4广泛分布于大脑、心脏、肝脏、肺部、肾脏、胰腺、卵巢、骨组织以及皮肤表面,可以被机械刺激、低渗透压、温度等理化刺激激活。TRPV4在调节大脑对系统渗透压的功能中发挥作用,参与血管功能、肝脏、肠道、肾脏和膀胱功能、皮肤屏障功能、骨骼的生长和结构完整性、关节功能、气道和肺功能、视网膜和内耳功能,以及疼痛等多个方面。TRPV4基因突变与骨发育不良、早期骨关节炎和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等多种遗传性疾病相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5-30

  • 我国学者在水稻起源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 过去10万年以来长江下游地区水稻驯化利用的综合记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92954)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研究员团队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大学等国内13个单位的专家合作,在东亚稻作农业起源研究中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水稻在东亚从野生到驯化的轨迹(Rice’s trajectory from wild to domesti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5-30

  • 我国学者在城市群食品系统可持续性氮管理领域研究取得进展

    图 粤港澳大湾区食品系统氮排放特征及城市间食品贸易隐含氮污染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825006、72261160655)资助下,清华大学温宗国教授团队和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基于资源代谢理论及长时间序列数据集,融合元素流分析、贸易隐含污染转移模型、空间计量分析等理论方法,揭示了城市群食品系统氮元素代谢动态格局和空间相互影响机制,为推进城市群氮污染协同控制和氮可持续性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5-30

  • 我国学者在植物再生机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 再生因子REF1调控植物再生的分子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991183、32161133018、U22A20459)等资助下,山东农业大学李传友教授团队在植物再生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局部受伤信号分子REF1小肽促进植物再生(Peptide REF1 is a local wound signal promoting plant regen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5-30

  • 李岩研究组揭示中枢胰岛素信号的全新功能

      2024年5月2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岩研究组在《Cell Reports》上在线发表题为"A brain-derived insulin signal encodes protein satiety for nutrient-specific feeding inhibi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个表征蛋白饱腹的脑内胰岛素信号及其调控蛋白进食行为的神经机制,揭示了中枢胰岛素信号的全新功能。  胰岛素是一种进化中高度保守的激素,在生长发育、糖代谢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大脑是一个重要的胰岛素靶器官,近年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5-30

  • 《Nature Immunology》CAR-T细胞治疗小鼠过敏性哮喘

    嵌合抗原受体(CAR) T细胞疗法已被证明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这种疗法使用基因改造的t细胞来发现并摧毁癌症。现在,中国北京清华大学的Min Peng博士和他的团队已经使用CAR - T技术成功地治疗了慢性哮喘,而不是癌症。他们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他们的发现,“单次输注经过改造的长寿多功能T细胞,可以使小鼠的哮喘得到持久缓解。”该研究为临床前使用CAR - T细胞治疗非癌性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提供了概念证明。作者写道:“哮喘是最普遍的呼吸系统疾病,每年影响3亿多人,导致25万多人死亡。”这种广泛存在的慢性疾病很难治疗,通常需要日常药物治疗

    来源:Nature Immunology

    时间:2024-05-29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STING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综述介绍由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慢性肝病,影响了全球约25%的人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一系列肝脏疾病,从单纯性肝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后者可发展为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但有效的治疗选择有限。NAFLD的发病机制与先天免疫系统密切相关,代谢紊乱引起的炎症是NAFL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肝脂质积累导致肝细胞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失调,释放损伤相关分子,被肝驻留免疫细胞(如Kupffer细胞)识别,激活免疫细胞,触发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招募更多免疫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来源:AAAS

    时间:2024-05-29

  • 一种基底台阶诱导二维半导体鳍片定点、定向、垂直外延生长的方法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技术将硅基沟道和栅极制备成类似于鱼鳍(Fin)的垂直薄片结构,于2011年实现了集成电路商业化量产,突破了芯片22纳米制程工艺。自此,垂直鳍片沟道架构主导了现代晶体管微缩制程工艺,也是当前最先进的商用3纳米芯片制程的主流架构。当前3纳米制程的硅基鳍式晶体管(FinFET)的最小鳍片厚度约5纳米,已经趋近物理极限,硅基材料在芯片尺寸微缩极限下将面临短沟道效应等关键挑战,亟需芯片关键材料及其三维异质集成技术的创新。开发高迁移率二维半导体鳍片/高介电常数(κ)栅介质集成型鳍式晶体管,有望突破传统硅基晶体管物理极限,尤其是在实现亚1纳米鳍片沟道厚度与原子级平整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5-29


页次:25/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21][22][23][24][25][26][27][28][29][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