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汤富酬/付卫课题组合作建立基于人类结直肠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平台

    肿瘤类器官作为重要的体外细胞模型为肿瘤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相比于传统的2D培养的肿瘤细胞系,3D培养的类器官可以更好地维持癌症患者的肿瘤特征,反映肿瘤内部的异质性。因此,基于类器官模型的药物筛选不仅可以发现新的肿瘤治疗药物,还可以用于探究不同突变类型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差异。尽管基于肿瘤类器官的药物筛选助力了靶向药物研究,但是目前药物筛选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基于增殖和凋亡等细胞表型特征,对药物的作用机制鲜有分子层面的深入解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汤富酬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付卫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建立了基于人类结直肠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药物筛选和药效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7-08

  • Cell Discov | 上海药物所揭示内源性速激肽及类似物结合NK3R的激活和选择性的分子机制

      速激肽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的神经肽,通过激活三种速激肽受体(tachykinin receptor, NK1-3R)调控疼痛、血管舒张和激素释放等多种生理功能。三种内源性速激肽(SP、NKB及NKA)以不同的亲和力及较低的选择性激活三种速激肽受体NK1R、NK2R及NK3R。聚焦速激肽信号通路的激活机制研究,2022年7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尹万超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长麟/石攀团队成功解析了神经激肽受体NK2R与下游蛋白Gq的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内源性配体NKA选择性识别NK2R亚型的结构基础,阐明了神经激肽受体家族的独特的激活机制,相关成果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07-08

  • Jmjd4 在心肌细胞内通过协助Pkm2降解以产生扩张型心肌病的保护作用

       图 Jmjd4通过分子伴侣(Hsp70)介导的自噬途径促进Pkm2的降解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770391、31771613)等资助下,同济大学医学院徐大春教授课题组联合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魏珂教授课题组,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Jmjd4 在心肌细胞内通过协助Pkm2降解以产生扩张型心肌病的保护作用(Jmjd4 Facilitates Pkm2 Degradation in Cardiomyocytes and Is Protective Against Dilated Cardiomyopathy)”为题,于近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7-07

  • T细胞激活过程中TCR微簇的动态调控机制

      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TCR复合体作为T细胞膜表面最关键的膜受体,可以识别呈递外源抗原的MHC复合体并介导T细胞的激活以及对靶细胞进行清除。T细胞的激活过程具备三个主要特征:高特异性、高敏感性以及快速性。娄继忠以及陈伟课题组的早期研究发现TCR与不同的pMHC形成的复合体具备独特的力学性质,这使得TCR可以特异性的识别外来抗原。然而T细胞响应抗原的高敏感性以及快速性的机制仍不够清楚。  023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娄继忠课题组、中国科学院生化细胞所许琛琦课题组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陈伟课题组合作在PNAS上发表了题为 Self-programmed dynamics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7-07

  •  成都生物所在高山灌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沿海拔分布格局研究取得进展

     土壤细菌和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及适应性,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海拔下,高山灌丛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灌丛生态系统生态学过程的认知。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地表过程与生态系统管理项目组博士生谢路路和李琬婷在尹春英研究员的指导下,以折多山优势灌丛光亮杜鹃(Rhododendron nitidulum Rehd. et Wils)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海拔(3300、2600、3900和4200米)的植物根系和土壤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7-07

  •  成都生物所在树木低级细根差异性响应土壤冻结和冻融研究中取得进展

     土壤冻结和冻融循环是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常见的自然现象,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然而,目前有关冻土区木本植物的研究多集中于地上部分,由于雪被覆盖、采样困难等影响,有关地下根系的研究甚少。细根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分枝系统,也是土壤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对细根进行分级监测,有助于全面了解植物对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地表过程与生态系统管理项目组博士生谢路路在尹春英研究员的指导下,以西南亚高山优势针叶树种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控制实验模拟土壤冻结和冻融循环,依据根序分级理论和吸收根模块概念,以1级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7-07

  • 我国学者在细颗粒物改变流感病毒感染特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 大气细颗粒物影响流感病毒感染和分布的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5000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思金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敏研究员团队合作在细颗粒物改变流感病毒感染特征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大气细颗粒物促进H1N1病毒深入传播至下呼吸道和远端器官(Airborne fine particles drive H1N1 viruses deep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7-07

  • 冬虫夏草抗肺腺癌潜在作用机制

      冬虫夏草为我国传统名贵药材,是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具有补肺益肾等多种药用功效。大量民间应用证据表明,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可以有效延长肺癌患者的寿命,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然而,这背后的科学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针对该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学科组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对冬虫夏草抗肺腺癌的靶点和通路进行了探索,并以TCGA中肺腺癌样本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验证,确定了非小细胞肺癌信号通路、PI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3-07-06

  • 消化内科胡兵教授团队完成全国首个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制定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我院消化内科胡兵教授团队制定的全国首个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意见——《中国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2023年第10卷第2期发表。该共识由消化内科牟一、叶连松、高远、罗奇、张力帆等执笔撰写。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均呈上升趋势(目前分别居第2位和第4位)。大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由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结肠镜筛查发现并切除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既往内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时通常需要高频电切,存在术后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3-07-06

  • 周璐教授课题组报道调控HIF-1α转录活性新机制

           维持细胞内氧稳态是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019年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因发现细胞是如何感受并适应胞内氧含量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细胞感受氧气变化的重要调控因子。HIF-1α在肿瘤细胞中普遍高表达,当其转录活性受到抑制时,肿瘤的生长明显减缓,且临床上HIF-1α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因此HIF-1α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潜力的抗肿瘤靶,发现H

    来源:复旦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7-06

  • Genome Biology丨孙育杰课题组超分辨成像解析Cohesin复合体在三维基因组构建中的分子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间期核内基因组呈现高度有序的层级结构。2 m长的DNA经过不断压缩折叠储存在细胞核中并依次形成不同尺度的结构域:核小体、染色质纤维、染色质环、拓扑相关结构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s, TADs)、区室(compartments)和染色体领地(chromosome territory),其中每一个层级结构都蕴含了丰富的DNA互作网络,共同实现细胞生命历程中的调控。基因组层级结构的形成与维持受到多种蛋白因子的调控,如架构蛋白、转录因子和非编码 RNA等。其中部分染色质环的形成依赖于C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3-07-06

  • 化学学院邹鹏课题组发现存在于内质网腔的RNA分子

    5月30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邹鹏研究员课题组在ACS Biochemistry发表题为“Enzyme-Mediated Proximity Labeling Identifies Small RNAs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Lumen”的研究论文,报道哺乳动物细胞内质网腔中存在RNA分子的现象。真核细胞中RNA分子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影响转录、结构支持、局部蛋白质合成等功能,调节了许多重要生理过程,如细胞增殖、胚胎发育、长期记忆形成等。近期研究表明,在哺乳动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7-06

  • 我国学者在提升高比能电池充放电稳定性方面取得进展

    图 高比能金属锂电池中 (a) 单层SEI和 (b) 双层SEI形成及工作机制示意图;(c) 5.4安时软包电池实物照片及循环性能。LiF:氟化锂,LiPOM:锂化聚甲醛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09010、22109086)的资助下,北京理工大学黄佳琦教授团队针对下一代高比能金属锂电池界面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均匀、机械性能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设计思想,并成功在440 Wh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7-06

  • 我国学者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信号激活全新范式

    图 三个FGF23-FGFR-αKlotho-HS四元复合物单颗粒冷冻电镜结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73705、82273842、81930108)等资助下,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教授、陈高帜教授、穆萨·穆罕默迪教授团队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信号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FGF激素信号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for FGF hormone signal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7-06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糖基化蛋白催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糖基化酶催化串联[4+2]环加成反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225042)等资助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胡友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周佳海研究员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K. N. Houk教授合作,在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糖基化蛋白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糖基化酶催化串联分子间[4+2]环加成反应用于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Tandem intermolec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7-06

  • 我国学者在脑影像暴露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海马及亚区体积的跨族群全基因组关联荟萃分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30053、81425013)等资助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于春水教授团队在探索海马及亚区体积的跨族群遗传构筑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海马及亚区体积的跨族群全基因组关联荟萃分析(Cross-ancestry genome-wide association meta-analyses of hip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7-06

  • 微生物所刘翠华团队发表病原菌调控宿主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综述文章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类至今依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团队长期致力于Mtb感染与宿主免疫调控机制研究,近日受邀在Seminars in Immunology发表了题为“Pyroptosis modulation by bacterial effector proteins”的综述文章。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类典型的细胞炎性坏死方式,是宿主抵抗病原感染的一种重要的固有免疫防御机制。然而,大量证据表明,包括Mtb在内的诸多病原菌已进化出调控宿主细胞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7-06

  • 海南粗榧内酯生物合成研究新进展

    6月16日,国际顶级化学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德国应用化学)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戴均贵团队题为“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yclization Mechanism of a Diterpene Synthase Catalyzing the Skeleton Formation of Cephalotane-type Diterpenoids”(三尖杉烷类二萜骨架形成二萜合酶的功能鉴定及其环化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明确了海南粗榧内酯等三尖杉烷型二萜前体为三尖杉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7-05

  •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发文: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糖基化蛋白

    2023年6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胡友财课题组与合作团队在Nature Chemistry(自然?化学)在线发表题为“Tandem intermolecular [4+2] cycloadditions are catalyzed by glycosylated enzymes for natural product biosynthesis”(糖基化酶催化串联分子间[4+2]环加成反应用于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蛋白糖基化调控酶催化活性的新机制并发现了首例串联4+2环化酶。蛋白质糖基化会影响蛋白质正确折叠、分泌、亚基的聚合和信号转导等,从而在很多生物过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7-05

  • 南京土壤所等单位学者应邀在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发表“气候变...

    随着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如何产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如何减缓与应对气候变化? 恰逢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立十二周年,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创刊之际,18个国家64个研究机构的学者(11位院士,1位诺奖获得者)合作发表了题为“Climate change: Strategies for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综述文章,系统阐述了气候变化的实质、影响和减缓与适应策略,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撑。 文章揭示了过去80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3-07-05


页次:179/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