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细颗粒物改变流感病毒感染特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字体: 时间:2023年07月07日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编辑推荐:

  研究成果以“大气细颗粒物促进H1N1病毒深入传播至下呼吸道和远端器官(Airborne fine particles drive H1N1 viruses deep into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and distant organs)”为题,于2023年6月9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f2165

  

图 大气细颗粒物影响流感病毒感染和分布的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5000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思金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敏研究员团队合作在细颗粒物改变流感病毒感染特征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大气细颗粒物促进H1N1病毒深入传播至下呼吸道和远端器官(Airborne fine particles drive H1N1 viruses deep into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and distant organs)”为题,于2023年6月9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f2165。研究成果发表后迅速被Nature作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进行了报道,认为该研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空气污染严重时流感病毒感染更加严重”,报道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1898-x。

  环境流行病及毒理学证据显示,大气细颗粒物能够增加人群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毒传播。然而,颗粒物携载病毒的感染活性和感染过程,颗粒物/病毒复合暴露的损伤靶点和致病效应等问题尚待进一步阐明。研究团队发现病毒负载量和感染过程与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包括颗粒物的亲疏水特性等)紧密相关。颗粒物运载病毒可以非唾液酸受体(sialic acid receptor)依赖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并通过脂筏(lipid raft)促进子代病毒的出芽释放。动物实验表明,颗粒物的亲疏水性等理化性质决定了流感病毒在呼吸道的分布;同时,颗粒物进一步运载病毒突破气血屏障,从而导致病毒在肺外器官(例如肝脏、脾脏和肾脏)的感染和损伤。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