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房静远/陈萦晅团队发现具核梭杆菌促进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抵抗

    派姆单抗和纳武单抗这两种PD-1单抗可用于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但只有5%的mCRC患者是dMMR或MSI-H类型,绝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对免疫治疗无应答。近期,众多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影响多种恶性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应答,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和黑色素瘤等,免疫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也与肠道菌群的组成相关。具核梭杆菌是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与牙周炎、结直肠癌、食管癌、流产等密切相关,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诱导化疗耐药,但其与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尚不清楚。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来源:赛业生物

    时间:2023-07-12

  •  成都生物所提出基于“近交远攻”理论框架的次生林演替阶段假说

     经受强烈人为或自然扰动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次生演替一般经历从草地、灌丛到次生林的自然恢复过程,且受损森林土壤中通常会保留灌木和乔木的种子库或繁殖体。然而,恢复生态学中一个有待探讨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草本、灌木和乔木的幼苗定居是依次出现,而不是在次生演替过程中同时出现?   自美国科学家Clements(1916)提出演替学说以来,植被演替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多年来生态学家一直致力于阐明次生演替过程的驱动机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假说来尝试解释演替现象,比如直接再生假说(Hanes, 1971)、 中度干扰假说(Connell and Slatyer, 1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7-12

  • 武汉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在广谱抗流感病毒疫苗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所引发的流感大流行和季节性流感,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给人类健康、公共医疗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途径。但流感病毒变异快、种类多、亚型之间抗原差异大,导致季节性流感疫苗仅能提供毒株特异性的有限保护,几乎无法抵御变异产生的新型毒株。此外现有疫苗生产周期长、运输和储存要求高、需要大量医护人员实施接种。因此,开发一款能快速生产、运输和储存方便、具备可自主接种特性的广谱性流感疫苗对流感病毒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3-07-12

  • 肾脏内科付平教授团队6篇论文被英国肾脏病协会临床实践指南引用

    近日,英国肾脏病协会发表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UK Kidney Associa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Vascular Access for Haemodialysis),我院肾脏内科付平教授、崔天蕾副教授、赵宇亮副教授团队共有6篇论文被该指南引用。 英国肾脏病协会 (UKKA,UK Kidney Association) 成立于1950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肾脏病学会,涉及现代肾脏病学、肾脏护理等多方面,为肾脏相关的教育、研究、培训和临床提供服务。该指南主要针对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3-07-12

  • 生科院于明坚教授团队在Landscape Ecology发文揭示环境过滤和竞...

    作为植物群落构建的重要驱动过程,环境过滤在群落物种(分类)、功能和谱系多样性格局中的作用已得到大量验证,而其它重要过程(如竞争排斥)对群落多维度多样性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明坚教授团队在Landscape Ecology上发表题为“What drives phylogenetic and trait clustering on islands?”的研究论文。课题组基于千岛湖29个陆桥岛屿(图1)上的植物群落长期监测,将样地内植物的功能性状和谱系信息整合为功能-谱系距离(即生态相似性),分析群落相似性与岛屿面积的关系,探讨环境过滤和竞争排斥对群落构建的驱动作用(图2)。图1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7-12

  • 上海交大毛亚飞团队精准表征人类完整基因组中的大尺度结构变异

    在发布第一份人类基因组草图20年后,Telomere-to-Telomere(T2T)联盟组装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基因组(T2T-CHM13)。T2T基因组完整表征了单个人类基因组所有序列,旨在提供对人类基因组更全面和准确的描述。以往的人类基因组组装通常在某些区域存在缺失、不连续或不准确的部分,而T2T基因组的目标是填补这些空白,实现从端粒到端粒的连续组装。GRCh38是现有的人类基因组模版,在多数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如:关联分析,疾病风险位点分析,演化分析等)。然而,现有的人类基因组模版(GRCh38)在组装中存在大量的未知序列且多数复杂区域组装并不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7-12

  • 近红外光(NIR)提高植物抗病毒能力作用的机制

      2023年6月30日,微生物所叶健研究团队在Plant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在线发表题为 Near infrared light and PIF4 promote plant antiviral defense by enhancing RNA interference的论文。研究显示,使用近红外光NIR(810 nm)处理植物(光疗法),通过促进光信号途径关键转录因子PIF4的积累,可激活植物的RNAi免疫反应,最终提高植物抗病毒防御反应。   已发现的双生病毒超过460种,严重危害了全球重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研究人员利用不同光波的LED灯处理双生病毒侵染的植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7-11

  • 皮肤病医院性防团队在JMIR Public Health and Surveillance发表“接力检”策略最新研究成果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MIR Public Health and Surveillance在线发表题为《A Pay-It-Forward Approach to Improve Chlamydia and Gonorrhea Testing Uptake Among Female Sex Workers in China: Venue-Based Superiority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论文,第一作者为美国北卡大学中国项目办唐卫明,通讯作者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王成。这是皮肤病医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3-07-11

  • 冉江洪教授课题组在《Global Change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大熊猫研究成果

    了解物种的种群趋势和分布范围动态对于全球物种保护至关重要。自人类世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持续升级,全球物种遭受了栖息地的急剧丧失和分布范围的缩小。由于大部分原栖息地因人类活动出现各种方式的退化,动物会迁移到新的栖息地以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这种动态的种群分布范围对于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与种群灭绝的概率直接相关。因此,了解种群分布动态变化的机制并识别驱动因素对于预测和指导种群的保护至关重要。 北京时间2023年6月11日 四川大学冉江洪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发表题为Giant pandas are losing their edge:

    来源: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7-11

  • 北京大学杨振军教授团队在反义核酸结构修饰物的体内递送及肝癌治疗研究中取得连续进展

    反义寡核苷酸(ASOs)以其精确的靶向性和相对简便的制备流程,在治疗各种疾病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目前已有9款相关药物获得批准上市。然而,ASOs的体内转染,尤其是生物稳定性和目标组织的精准递送,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一系列主要针对磷酸二酯键和核糖2ʹ-位置的化学修饰基本上解决了体内稳定性问题。此外,各种新颖的递送方法层出不穷,以增强靶组织蓄积和细胞摄取。SNALPs (Stable nucleic acid lipid particles)脂质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以此为代表的Onpattro于2018年上市,由pH敏感的可电离脂质DLin-M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7-11

  • 焦宁/宋颂研究团队在醇类化合物的脱羟卤化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药物领域,卤原子的引入能显著提高分子成药性,卤素是仅次于碳、氢、氧、氮,存在于药物分子中最多的元素,目前超过 40%的上市小分子药物中含有卤素原子(J. Med. Chem. 2014, 57, 9764)。与此同时,醇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类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的大宗化学品,其直接取代反应一直是有机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醇的脱羟卤化反应是合成有机卤化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尽管过去已经开发了许多方法来实现这一反应,但迄今为止,仍未发现一种廉价稳定的无机卤盐与醇的脱羟基卤化反应。 最近宋颂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有机催化醇的脱羟卤化反应。该方法利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7-11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老年健康研究团队赴荷兰访问交流

    2023年7月1日-7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王颖教授及博士生井玉荣受荷兰卫生、福利和体育部邀请,作为上海代表团成员出访荷兰,就老年照顾领域研究、实践进展及中荷老年健康合作研究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此行上海代表团参与单位包括复旦大学、上海锦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3家单位,出访人员共7名,由荷兰驻华大使馆参赞Nico Schiettekatte、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馆高级商务官员管佳梅全程陪同。 此行第一站,代表团访问了荷兰国家照护支持中心Vilans,其承担了荷兰和欧盟组织的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国家痴呆计划、HAAL项目等。会议中,Vil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3-07-11

  • 化学学院刘志伟课题组报道稀土铈(III)配合物新型发光机理

    稀土元素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丰富的跃迁能级使其成为巨大的发光材料的宝库,在显示、照明、通讯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稀土发光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发光材料,其发光机理可以分为f-f跃迁和d-f跃迁。相比于被广泛研究的具有跃迁禁阻、发射峰窄、激发态寿命长等特点的f-f跃迁稀土发光配合物,研究较少的d-f跃迁稀土发光配合物具有跃迁允许、发射峰宽、激发态寿命短等特点,能够拓展稀土发光配合物在更多领域的应用。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刘志伟研究员和北京农学院的曲江兰教授合作,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l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7-11

  • 汇丰商学院汤一诺与合作者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日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汤一诺的合作论文“Learning from Inbound Foreign Acquisitions for Outbound Expansion by Emerging Market MNEs”(《新兴市场的跨国公司从外国公司入境收购中学习国际扩张》)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ume 54, Issue 5, July 2023, Pages 852–886)正式发表。论文合作者为印第安纳大学助理教授卜娟、迈阿密大学教授陆亚东和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李程光。Journal of I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7-11

  • 冯婕研究团队合作揭示我国肺炎链球菌多耐药克隆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近日,微生物研究所冯婕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李耘团队合作在Genome medicine发表题为Phylogenomic insights into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S. pneumonia CC271 over a period of 14 years in China 的文章,系统阐释了我国肺炎链球菌多重耐药克隆群CC271的产生和演化历史。    肺炎链球菌可导致肺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的流行增大了其感染的治疗难度,了解多重耐药菌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对于耐药的控制至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7-11

  • 许琛琦组合作揭示T细胞抗原刺激信号放大与衰减机制

      7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琛琦研究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娄继忠课题组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陈伟课题组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 “Self-programmed dynamics of T cell receptor condensation”。该工作发现了T细胞受体(TCR)通过内置的基于CD3ε/Lck的一套自编程的聚集以及解聚的机制来调控T细胞激活,从相分离的角度阐释了TCR信号通路敏感性以及快速性的分子机制,并且进一步丰富了TCR基于Csk的负调控机制。   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TCR复合体作为T细胞膜表面最关键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07-11

  • GABA转运蛋白GAT1的底物转运机制和药物抑制机理

    γ-氨基丁酸(GABA)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GABA能神经元中,当突触前膜去极化后,内含GABA的突触囊泡将融合到突触前膜,并释放GABA到突触间隙中。随后,GABA会结合突触后膜的GABAA受体,引发Cl-内流,使得突触后膜超极化,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GABA转运体1(GAT1)负责将突触间隙的GABA回收至突触前膜神经元,从而调控下游受体的激活状态。GAT1维持着神经系统抑制微环路的稳定,其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神经类疾病,比如自闭症、癫痫、精神分裂症。GAT1是重要的抗癫痫靶点,通过阻断GAT1的功能可以抑制突触间隙中GABA的清除,进而减少神经冲动以减轻癫痫症状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3-07-10

  • Cell Death Differ |罗建沅团队揭示SLC25A51是抑制肿瘤生长的新靶点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是细胞内重要的活性分子,它不仅是糖酵解、糖异生和三羧酸循环中多种代谢酶的辅因子,还直接作为底物参与多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比如蛋白质去乙酰化。然而,由于NAD+的极性原因,其在细胞内各个区域之间不能自由穿梭,其中又以线粒体的NAD+含量最高,并且对线粒体的正常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LC25A51是最近被鉴定的线粒体NAD+转运蛋白,能够将胞浆中的NAD+输入到线粒体中,从而维持线粒体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3-07-09

  •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孙鑫研究员团队在BMJ发文:系统构建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药品医保决策框架

    2023年6月,我院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孙鑫研究员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BMJ,IF: 105.7)上发表题为“Use of real world data to improve drug coverage decisions in China”的分析性文章,系统总结了真实世界数据在我国药品医保准入决策中的应用场景和理论框架。我院王雯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孙鑫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自2018年以来,我国逐步实施医保药品动态调整制度。许多创新药物通常在被获批上市后,会快速申请进入医保药品目录,从而推动创新药物更快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3-07-08

  • 上海交大李丹课题组合作建立化学小分子与淀粉样蛋白聚集体互作基本理论

    2023年7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李丹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中心刘聪课题组合作于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 for specific binding of chemical compounds to amyloid fibrils”的研究论文,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小分子化合物与蛋白病理聚集体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与大脑中淀粉样蛋白的病理性聚集密切相关。淀粉样蛋白聚集纤维被视为此类疾病的关键临床病理标志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7-08


页次:178/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