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汤富酬课题组利用单精子长读段基因组测序进行高精度单倍型分型

    单倍型分型是指将二倍体细胞中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各种遗传多态性的连锁关系准确鉴定出来。它是终极分辨率的端粒到端粒的人类参考基因组组装的必要成分。单倍型分型能够帮助研究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同调控元件遗传变异之间的顺式相互作用,例如,同一个基因中不同外显子上的两对杂合SNP(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还是分别位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上,这对于判断该基因的功能状态是纯合突变状态(该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失活)还是杂合突变状态(该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失活、另外一个功能正常)非常重要。类似地,同一个基因的增强子-启动子(或者两个不同的增强子)上的两对杂合SNP的相位关系也需要通过单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7-21

  • Cell Reports | 上海药物所合作发现代谢物精胺调控表观遗传过程

      前列腺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其中雄激素受体AR阳性前列腺肿瘤(AR positive prostate cancer, ARPC)为早期主要的前列腺肿瘤类型,靶向抑制AR的内分泌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雄激素剥夺治疗、AR抑制剂治疗如恩杂鲁胺、阿帕鲁胺等。但是,随着内分泌治疗进行肿瘤会进展为致死性更高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ce prostate cancer, CRPC),对雄激素剥夺及AR抑制剂均显示出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中包括持续性AR剪接突变体(如Androgen receptor splice variant 7,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07-21

  • 【】 李梅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小立碗藓独特PSI超分子复合物的精细结构

      绿色谱系植物从水生环境向陆生环境过渡的过程中,苔藓植物作为首次登陆的植物类群脱颖而出。苔藓植物包括苔类、藓类和角苔类,藓类中的小立碗藓(Physcomitrium patens, P. patens)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植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   光系统I(Photosystem I, PSI)和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 PSII) 是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负责光能捕获、传递和转化的两个重要光合装置,由核心复合物和外周捕光天线(Light-Harvesting Complex, LHC)两部分组成。与绿藻和高等植物相比,小立碗藓具有独特和多样的捕光天线组成以适应不同的光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7-21

  • 华中农业大学Nature发文:创制新型作物广谱抗病基因

    水稻是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但生产中面临多种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的危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但一般抗病基因只针对某个病原菌的一些菌系,不能对其他病原菌产生抗性。因此,发掘对不同病原菌的抗病资源或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2023年6月14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国田教授课题组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Pamela C. Ronald院士课题组合作在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e editing of a rice CDP-DAG synthase confers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创制了新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时间:2023-07-20

  •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揭示昆虫防御植物萜类毒素的分子机制

    植物和昆虫之间的协同进化促成了地球表面的生物多样性。植物通过产生新的化学防御物质获得了类群的适应性辐射,这反过来推动了专食性昆虫进化出新的反防御机制并发生适应性辐射。尽管这个逃逸-辐射的协同进化模型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是一直缺乏遗传和分子机制方面的证据。2023年7月17日,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农学院黄佳教授课题组题为“Convergent resistance to GABA receptor neurotoxins through plant–insect coevolution”的研究论文,第一次给植物和昆虫之间3亿多年来的“化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3-07-20

  • 广州健康院在开关型CAR-T研发中取得新进展

      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实体瘤的疗效不佳。传统CAR-T仅靶向一个或两个抗原表位,肿瘤细胞容易发生抗原丢失从而产生免疫逃逸,同时传统CAR-T在体内的激活强度难以控制,存在安全隐患,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团队、徐州医科大学徐开林团队以及广州实验室Jean Paul Thiery团队在Cell Reports在线发表题为“T lymphocytes expressing the switchable chimeric Fc receptor CD64 exhibit augmented persistence and ant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3-07-20

  • 环境学院李振山课题组在市政污泥可持续性资源化方向取得进展

    污泥是所有涉及微生物法污水处理工艺的必然产物。作为污染物的“二次聚集体“,如何高效且可持续处置污泥,决定了当下污水处理工艺在应对“双碳”目标冲击所能体现出的弛豫限度与自愈能力。考虑我国居民生活习惯、城市发展特点、自然地理差异等因素,我国污泥在泥量泥质呈现出独特规律,导致很多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污泥处置方法难以在我国污泥处置问题上依然奏效。在当下高质量发展倡议下,如何高效可持续性地处置污泥并充分释放污泥资源属性,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面对每天源源不断产生、产量日益递增的生活污水污泥,热化学转化与处置受到高度关注。在这些已报道的热化学方法中,热解工艺因较低处理温度、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7-20

  • 谷氨酰胺促进断奶期间肠道健康的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早期断奶往往会导致幼龄动物小肠上皮组织的发育异常,进而引发一系列肠道健康问题,是造成养殖场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谷氨酰胺是母猪哺乳后期3-4周乳汁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饲粮中补充谷氨酰胺能够有效缓解早期断奶导致的仔猪小肠上皮发育不良,其作用机制在成熟的小肠上皮细胞层面也得到了深入的阐释。值得注意的是,小肠上皮的发育由隐窝处的小肠干细胞驱动。因此,从小肠干细胞层面解析谷氨酰胺促进早期断奶期间肠道健康的机制,对改善早期断奶幼龄肠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团队姚康研究员课题组在Cell子刊Stem 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Glutamine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07-19

  • NAR:模式古菌中转录终止介导的新调控模式

      近日,东秀珠研究团队在产甲烷古菌的遗传生理及转录调控(环境适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Nucleic Acids Res期刊。   古菌是与细菌和真核生物相并列的第三种生命形式,是生物圈边界的界定者,因此提供了发现新生命现象、机制及技术创新的独特路径;但目前对古菌必需生命过程——转录过程及机制还所知较少,限制了对古菌的开发利用。该团队在前期有关古菌转录终止的研究基础(Nucleic Acids Res,2020;elife,2021; Microbiology Spectrum,2021)上,通过建立新的全长转录组测序技术,并整合dRNA-seq,Term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7-19

  • 花蜜生产是否是植物的投资代价?

      除一些极少数的传粉关系外,大多数传粉关系都是由传粉动物在花上的觅食行为而建立起来。大多数动物访花的目的是采集花蜜或花粉,在这个过程中将一朵花的花粉带到同一朵或者下一朵花的柱头上,从而能够起到为植物传粉的作用。大多数植物的花朵分泌花蜜作为传粉动物的能量报酬,是吸引和维持动物访花的关键。花蜜的主要成分为糖,包括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以及其它如氨基酸、次生代谢物等微量成分。一般而言,植物花蜜的分泌(生产)是一种动态过程,常常伴随着花蜜生产和重吸收。植物花朵在花蜜被动物取食之后,往往能刺激花蜜的快速补充,花萎蔫或者凋落之前,往往会将花蜜的糖分回收到母体中。通常认为,糖的生产往往消耗了植物体本身大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3-07-19

  • 甘怡群课题组在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上发表论文,揭示意义建构过程中默认模式网络的激活和功能连接

    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甘怡群教授课题组在高影响力期刊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在线发表题为“The Mediating Role of Default Mode Network During Meaning-making Aroused by Mental Simulation Between Stressful Events and Stress-related Growth: A Task fMRI Study”的论文,该研究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该研究发现,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时间:2023-07-19

  • 基础医学研究所陈厚早团队解码血管衰老表观修饰机制

    2023年6月2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陈厚早研究员团队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欧洲心脏杂志)发表了题为“Sirtuin 2 deficiency aggravates ageing-induced vascular remodelling in humans and mice”(SIRT2的缺陷加剧衰老诱导的血管重塑)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内源性表观修饰酶在血管衰老中的关键功能。 衰老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衰老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在老年个体中,全身的血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7-19

  • 基础医学研究所刘德培团队发现胸主动脉瘤形成的关键表观遗传机制

    2023年7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刘德培研究员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发表了“SIRT6 is an epigenetic repressor of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 via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and senescence”(SIRT6通过抑制血管炎症和衰老预防胸主动脉瘤)的论文。研究报道血管平滑肌SIRT6缺失转录上调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的表达,促进血管炎症和衰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7-19

  • 基础医学研究所王晨轩团队在单分子水平揭示β-折叠多肽组装的构象系综

    2023年7月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王晨轩团队在ACS Central Science《ACS核心科学》发表了题为“Experimental Insights into Conformational Ensembles of Assembled β-Sheet Peptides ”(β-折叠组装肽的构象系综研究)的论文,该研究在单分子水平揭示了β-折叠多肽组装结构中的构象系综。 蛋白质分子整体或局部一定时间尺度内表现出多重构象的动态互变。宏观条件下,蛋白质的性质由处于各种运动状态的、各自独立的构象的集合共同决定,这种动态构象的集合被称为构象系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7-19

  • 基础医学研究所姜晶梅团队揭示全国地表水质与癌症发病空间关联

    2023年7月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姜晶梅教授团队在npj Clean Water《npj-清洁水》发表了“Spatial association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and human cancer in China”(中国地表水质与人类癌症的空间关联)的论文。该研究从国家水平上量化了地表水质与多种癌症发病的空间关联,并对不同流域提示了关键的癌症相关污染物。 地表水是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致癌作用评价是地表水质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当前,人们对地表水质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仍缺乏足够了解。有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7-19

  •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崔胜团队和香港大学联合在线发表有关新冠病毒药物新靶点的确证和小分子抑制剂筛选工作

    2023年7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崔胜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the SARS-unique domain of SARS-CoV-2 as an antiviral target”(新型冠状病毒独特结构域鉴定为抗病毒靶点)的研究论文。 抗新冠病毒药物研究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热点,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领域。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疫情储备药物,对疫情的常态化防控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国家的应急能力,还可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现有上市的新冠药物靶点主要是病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7-19

  • 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领衔完成国内首个mNGS 在AL粒缺发热应用的大型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2023年6月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王建祥教授牵头的国内多中心团队在临床感染权威期刊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发表合作研究论文“Clinical metagenomic sequencing of plasma microbial Cell-free DNA for febrile neutropenia in acute leukemia patients”(血浆游离核酸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粒缺伴发热患者的研究),从评估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7-19

  •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 免疫逃逸和ACE2结合亲和力驱动新冠病毒进化

      自2019年末首次发现新冠病毒(SARS-CoV-2)以来,病毒一直在不断发生突变,形成了包括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在内的一系列突变株。在这些变异株的基因组中,出现了许多可以影响病毒传播力或免疫逃逸力的功能性突变。近期研究发现,病毒S基因上的某些突变的发生与免疫压力相关,但对于新冠病毒进化的整体轨迹以及免疫压力对病毒进化的具体贡献仍不清楚。   7月14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李明锟团队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昌平实验室曹云龙团队合作,在《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3-07-19

  • 微生物所付钰研究团队在利用拉曼光谱结合人工智能无损表征微生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一个细胞的“拉曼组”具有海量的信息,如何将海量的拉曼光谱数据转化为有意义、可利用的微生物学数据是一项较大的挑战。近日,微生物所付钰团队利用机器学习处理大规模、高维度复杂数据的能力,通过算法创新和优化,挖掘拉曼光谱数据中的潜在关联和非线性模式,在微生物表征研究上取得进展,发表如下两项项研究成果:    其一,将单细胞拉曼组作为微生物识别的“条形码”,通过比较一系列深度学习算法确定最佳模型,对12种常见病原微生物鉴定的平均正确率为90.73 ± 9.72%,预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准确率达到了99.92 ± 0.06%,推荐治疗抗生素类型的选择正确率为91.8%,解析了鲍曼不动杆菌耐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7-19

  • ZEB1通过增强丝氨酸从头合成途径促进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机理

    肝细胞癌是肝癌的主要类型,目前,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但超过70%的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导致肝细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8%。因此,从代谢角度揭示肝细胞癌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对治疗肝细胞癌有重要意义。锌指E盒结合同源蛋白1 (zinc finger E-box-binding homeobox protein 1, ZEB1)是一个能促进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转录因子,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表达升高。但ZEB1是否通过调控丝氨酸合成代谢通路促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7-18


页次:176/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