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国学者Cell子刊解析H7N9的传播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扬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equential Reassortments Underlie Diverse Influenza H7N9 Genotypes in China”的文章,通过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测序,揭示了类似H7N9这样的A型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并从中整合出了这种病原体的进化历史。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19日Cell出版社旗下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指出两个基因重组事件也许就是导致这种病毒遗传多样性的原因所在。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生物物理所“****”入选者蒋太交研究员,以及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彭大新教授,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23

  • 中科院JBC解析关键因子在癌症中新调控作用

        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近日在线发表了生化与细胞所宋建国研究组题为“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6 suppresses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ve growth of lung cancer cells through p53 and the inhibition of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的研究论文,该文报道了肝细胞核因子-6在调控上皮-间质转化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3-09-23

  • “雨后春笋”速生动力来自基因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张建国课题组,在毛竹茎秆快速生长发育分子机制研究中再次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BMC植物生物学》上。 毛竹具有生长迅速和木质纤维素含量高等特性,但以往学界对其内在的分子调控机制知之甚少。 科研人员从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联合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发育部位的毛竹茎秆的时空生长发育规律。科研人员共发现73对关联对,包括64个目标基因、55个目标小RNA、15个目标蛋白与毛竹茎秆快速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在早春季节,适宜的水分、温度等环境信号启动了核心基因(蛋白)的动态表达。基因功能和通路分析表明,随着激素的迅速合成和再分配,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09-23

  • 河南出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新华社郑州电 (记者张兴军)河南省卫生厅发布消息称,继广东、云南之后,河南近日也发现有散发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专家提醒,秋高气爽时节,很多人会选择外出游玩,此间很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因此要注意做好防护。登革热是一种由蚊虫传播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在39℃—40℃,伴头痛、眼眶痛等,面、颈、胸部出现潮红,皮肤可出现皮疹等,少数病人可并发登革出血热和休克综合征。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说:“传播登革热的主要是一种学名叫‘白纹伊蚊’的蚊子,这种蚊子喜欢白天活动。”许汴利提醒,预防登革热只需记住一点——防蚊。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9-23

  • 曹雪涛小组揭示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新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在最新的研究中,揭示了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新机制,发现了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Ash1l能够通过表观调控机制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而阻止炎性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 为未来防治人类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新型靶点。9月2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免疫》(Immunity)杂志。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仍然缺少根治性疗法,因此,人们对于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非常关注,期盼能够为该病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机制新靶点新方向。 异常的组蛋白修饰与人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3-09-23

  • 中外科学家Nature子刊发表基因组测序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韩国Personal基因组学研究所(PGI)、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旨在帮助濒临灭绝猫科动物生存的项目中,第一次对东北虎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将其与白孟加拉虎、非洲狮、白非洲狮和雪豹等其他四种大猫科动物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9月17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老虎是地球上最大的猫科动物物种,一种被广泛认可的野生动物保护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濒临灭绝的物种。老虎是一种重要的物种,并且是其生存的生态社区健康状态的自然指示生物。据估计,目前的野生老虎数量大概只有3,050-3,950只。由于人们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22

  • 基因组所国际合作项目椰枣基因组测序及功能研究获进展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城(King Abdulaziz C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CST)共同启动的合作项目“枣椰 (Phoenix dactylifera L.)基因组计划”获得系列进展,本月初其标志性研究——枣椰全基因组草图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  “中沙枣椰基因组计划”始于2008年8月,旨在与沙特王国科学界建立密切合作,共建系统的基因组学研究平台,并联合开展人类遗传学和疾病基因组学、棕榈科植物(枣椰、椰子、油棕等)、重要农作物(如水稻、木樨等)、沙漠抗旱植物、油井环境微生物等

    来源: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时间:2013-09-22

  • 中外科研人员绘出老虎基因组图谱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最近报告说,他们完成了对一只东北虎的基因组测序。这是人类首次获得老虎的全基因组图谱,有助研究大型猫科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保护濒危动物。  这项研究由韩国、中国、俄罗斯、蒙古国等国科研人员共同完成,测序目标是韩国首尔一家动物园中一只9岁的雄性东北虎,历时三年绘制出它的完整基因组图谱。  此前科研人员曾在2007年完成对家猫的基因组测序,但绘制出老虎之类的大型猫科动物的基因组图谱尚属首次,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信》杂志上。  分析显示,老虎的基因组中有20226个控制蛋白质编码的基因,从中可以分析出与大型猫科动物肉食特性和高肌肉强度相关的一系列基因。  研究团队同时还

    来源:Science

    时间:2013-09-22

  • 第四军医大学Hepatology发表癌症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c-Myc介导microRNA-101表观遗传沉默导致了肝癌中多条信号通路异常调控。研究论文已被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665)接受并在线发布。第四军医大学的杨安钢(An-Gang Yang)教授和张瑞(Rui Zhang)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杨安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免疫学专家,其主要从事肿瘤和病毒感染的分子免疫和靶向治疗研究。在国际SCI期刊发表文章80多篇。近年随着肿瘤研究的深入,miRNA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领域的一个新亮点,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miRNAs调控是一种与RNA干扰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18

  • 南京大学Nature子刊发表免疫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炎症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中的SIRPα 胞质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进行蛋白酶解加工,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促炎症反应状态。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9月1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生物学系的刘媛(Yuan Liu,音译)副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曾科(Ke Zen)教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MicroRNA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为该篇研究论文的第一研究机构。中性粒细胞(PMN)是体内数量最多的致炎性白细胞,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18

  • 中国农业大学PNAS解析植物重要光系统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证实,在拟南芥中光系统II ( Photosystem II,PSII)反应中心蛋白D1的C端加工对PSII装配及发挥功能至关重要。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9月16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黄卫东(Weidong Huang)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栾升(Sheng Luan)教授及Bob B. Buchanan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黄卫东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葡萄逆境生理和与分子生物学、葡萄酒化学化学都市、葡萄次生代谢与调控、酵母次生代谢生理、食品产业和农业园区发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18

  • 胡红雨课题组JBC解析蛋白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NUB1L蛋白通过P97UFD1/NPL4复合物促进了将NEDD8运送到蛋白酶体进行降解。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9月9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胡红雨(Hong-Yu Hu)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错误折叠和降解作用。NEDD8是一种泛素(Ub)样蛋白,其与泛素具有大约60%的一致性及80%的同源性。与泛素相似,成熟的NEDD8可通过称之为NEDD化修饰(neddylation)的类泛素化修饰过程,特异性地与底物蛋白相结合。culli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18

  • 武汉大学:发现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之间新关联

    MicroRNAs(miRNAs)是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调节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许多研究阐述了miRNAs在肿瘤发生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对于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联研究非常有限。近期,武汉大学郭明雄副教授,领衔其团队,对胚胎发育过程与癌症发生之间的miRNAs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8月刊的PLoS One上。为了获得人类胚胎的全面miRNA表达谱,研究人员使用miRNA芯片技术对人类胚胎发育4-6周的microRNA表达进行了鉴定(miRNAs芯片服务由联川生物提供),确定了50个人类胚胎特异性miRNAs(HE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3-09-18

  • 北京大学Cell子刊发表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LRRC45作为一个中心体连接体组件在维持中心体连接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9月12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陈建国(Jianguo Chen)教授和滕俊琳(Junlin Teng)副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陈建国教授主要从事神经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神经细胞内神经丝(NF)和微管体系构建分子机制方面及衰老研究方面曾取得一些重要的成果。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EMBO、JBC等权威学术杂志上。中心体(centrosome)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微管组织中心。它可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17

  • 老龄化是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主因

    “30年以来,中国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老龄化是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如污染等也对其有一定影响。”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9月1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第九届河北省肿瘤学术大会当天在石家庄举行。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2013年亚太地区国际肿瘤生物学和医学学术会议也同期举行,郝希山、刘德培、陈志南、于金明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出席。 郝希山说,目前中国每年癌症的发病率升高3%,总体相比城市发病率要高于农村,主要因素是老龄化,国际的62种恶性肿瘤中大部分在60-70岁后高发。按照他对天津市肿瘤发病情况统计,40岁年龄段中10万人每年有70个肿瘤患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3-09-17

  • Science绘制HIV同谋者的肖像

    生物通报道  经过6年的努力,一个中国科学家研究小组绘制出了HIV入侵人类宿主细胞的“内应”——CCR5的三维图像。这一“CCR5与HIV药物马拉韦罗(Maraviroc)结合”的清晰快照,提供了关于HIV感染如何起始以及有可能如何终止它们的一些重要信息。该研究的领导者、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吴蓓丽(Beili Wu)研究员说:“我们希望能够为新一代抗HIV药物打下基础。”她的研究小组将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12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HIV与人类蛋白互作机制研究的James Hoxie(未参与该研究)说:“这令人感到非常的兴奋。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对H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16

  • 于晓方课题组Cell子刊揭示反转座子调控新机制

    更多新闻内容: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3-9/2013924142047235.htm生物通报道  来自天津大学、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与自身免疫病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相关的一种蛋白质SAMHD1调节了反转座子LINE-1及其LINE-1介导的Alu/SVA反转录转座。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9月12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受聘于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的于晓方(Xiao-Fang Yu)教授。其长期从事人艾滋病病毒和猿猴艾滋病病毒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16

  • 广州医科大学,中科院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Visualizing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living mice”的文章,报道了携带荧光素酶(luciferase)重组流感病毒IAV-luc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将有助于研究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评估抗流感药物及流感疫苗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11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广州医科大学,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凌研究员。陈凌研究员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流感病毒及其疫苗研究等,曾在国际上首先报告了构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13

  • 中南大学最新文章:大气污染对儿童鼻炎发病率的影响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近年来, 我国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率迅速增加, 但其原因尚不明确。近期研究表明, 我国室外大气污染不断加剧可能是导致儿童鼻炎的潜在原因,就此来自中南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大气污染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9-13

  • 武汉大学孙蒙祥教授PLoS解析细胞程序性死亡

    9月11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蒙祥教授研究组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领域的最新成果已在国际顶尖生物学综合杂志《PLOS BIOLOGY》(2013 影响因子为12.69;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13.447)上在线发表:“A bipartite molecular module controls cell death activation in the basal cell lineage of plant embryos” ,论文第一作者为生命科学学院博士赵鹏,通讯作者是孙蒙祥教授。 细胞程序性死亡在生物体选择性的排除一些自身发育所不需要的细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在动物中的研究已经

    来源:武汉大学

    时间:2013-09-13


页次:1385/2096  共41907篇文章  
分页:[<<][1381][1382][1383][1384][1385][1386][1387][1388][1389][139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