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跨学科交叉应用中的分子克隆桥段

    限制性内切酶是能够识别特异的DNA序列,并将双链DNA切割的一类酶,最早被发现于大肠杆菌体内,为细菌对抗病毒提供了一种防御机制。在分子克隆领域,内切酶长期被用于在体外组装DNA双链片段。而多片段DNA组装的可行性往往依赖于限制酶的识别、切割位点,例如目前应用广泛的Golden Gate assembly, 就利用了IIS型内切酶的特点,可以在距离限制酶识别位点一定距离处切割DNA,从而产生可编码的粘性末端。在分子克隆中,利用内切酶产生能够互补的粘性末端对于DNA片段组装是必要的,因为互补粘性末端在DNA纳米结构的自组装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分子克隆的技巧在这方面的交叉应用是有广泛意义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3-11-17

  • 非生物胁迫如何影响植物动态光合效率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片接收到的光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常伴随着频繁的波动光强,波动光强导致作物的碳固定收益减少10-40%甚至更多。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灾害气候的发生频次越来越高。波动光强、干旱和高温这些环境因素组合而成的复合胁迫是自然田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非生物逆境,严重威胁着植物的生长和作物产量。但是,目前并不清楚各种逆境胁迫如何影响植物在波动光强下的动态光合效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石宝研究团队通过研究模式植物番茄在干旱、高温及复合胁迫(干旱和高温)下的光合表现,发现复合胁迫会引起动态光合效率的大幅度下降,造成碳饥饿。不同类型非生物胁迫限制番茄叶片动态光合效率的靶点有所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3-11-16

  • 低剂量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晚期PD-L1+ NSCLC的安全可行性

      近日,我院胸部肿瘤病房卢铀教授团队和薛建新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F:11.5)发表题为: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Low-Dose Radiation and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 Sintilimab for Treatment-Naive Stage IV PD-L1+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评估了低剂量放疗(Low-dose radiation therapy,LDRT)和立体定向放疗(st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3-11-16

  • 生命科学学院陶云龙课题组揭示人类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并首次实现其体外分化

    我院陶云龙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了人类蓝斑(Locus coeruleus, L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Norepinephrine neuron, NE)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并其基于此发现实现了其体外的高效分化。该研究成果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相关研究提供的良好的模型,使我们有机会进一步理解它在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也让开发药物,治疗相关疾病成为可能。蓝斑核,简称蓝斑,是主要由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组成的神经核团。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部位,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觉醒,清醒,应激反应,注意力集中,记忆及应激反应等。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功能异常还与众多神经系统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16

  • 生命科学学院李根喜团队报道磷酸化响应离子通道调控新技术

    磷酸化调控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元和心肌细胞活性的调控中扮演关键角色,深入了解这一复杂过程对于评估与蛋白质磷酸化相关的细胞发育以及相关疾病(包括代谢紊乱、精神疾病、免疫功能障碍和恶性肿瘤)的诊断至关重要。通过人工流体系统构建的磷酸化响应离子通道能够有效传递翻译后修饰的信号,模仿和增强关键细胞功能,对于精准的生物分子检测和细胞通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调节磷酸化响应离子通道的方法主要依赖于空间位阻或表面电荷调制,而且,在磷酸化激活的人工纳米通道中实现离子运输的精确操纵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根喜教授团队最近提出了一项生物启发磷酸化响应离子通道控制新技术。该团队创新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16

  • 深度探索MT1E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Diabetes Care发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韩学尧团队最新成果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尽管我们对这种疾病的许多方面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2023年10月2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韩学尧团队最新研究成果“Rare Variant in Metallothionein 1E Increases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糖尿病期刊Diabetes Care(IF=16.2)杂志上,该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遗传学研究、模型验证和机制研究,深度探索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11-16

  • 新材料学院孟鸿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集开关、发光和存储功能于一体的“三合一”有机发光晶体管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孟鸿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9.4)上发表题为“Nonvolatile Memory Organic Light-Emitting Transistors”的研究论文。当前AMOLED显示面板正朝着低能耗、大尺寸、超高清等方向发展,对其驱动芯片的像素电路集成度和性能也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依靠“微缩”器件尺寸来提升集成度的传统技术已不断逼近并超越光刻等微细加工技术的极限,使得继续缩小器件尺寸变得日益艰难。如何在有限的芯片面积内进一步提升像素电路的集成度,便成为了行业面临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1-16

  • 动物研究所合作撰写应激、表观遗传与衰老的特邀综述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并伴随着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发,而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正成为全球关注的议题。衰老是机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结构和功能的衰退过程,是许多人类慢性疾病发生的最大风险因素。它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途径的改变,会受到各种应激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机体的应激抵抗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对氧化应激、基因毒性应激等的应答会与自身的表观基因组发生动态互作,作为衰老调控分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解析应激应答与衰老的关系,探索表观遗传调控的动态变化如何参与到两者的互动过程中,是全面理解衰老机理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发展衰老标志物和干预措施的分子基础,这对于建立延缓衰老、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3-11-16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多维度在线评价对产品销售影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多维度在线评价特征对主流产品与利基产品销售的不同影响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672093、72072095)等资助下,同济大学郑鑫副教授、南开大学任星耀教授与海外合作者在多维度在线评价对产品销售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多维度评价对主流产品与利基产品销售的不同影响效果(Differential Effects of Multi-dimensional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1-16

  • 我国学者在战略领导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CEO情绪特征和社会资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协同影响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2002110、71972144)等资助下,南开大学商学院王琳琳副教授、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蒋琬副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合作者聚焦微观视角的战略管理研究,基于拓展-建构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首次揭示了CEO情绪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关键边界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1-16

  • 我国学者在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图1 氨氢燃料改质关键材料与机制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41003)资助下,清华大学李骏院士团队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佛山仙湖实验室等科研团队,展开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研究团队在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重型商用车用氨氢融合燃料内燃机点火。   李骏院士研究团队提出了强化传质传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1-16

  • 我国学者在半月板再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 3D打印多孔半月板支架结合自体滑膜移植促进半月板再生 (北京大学敖英芳教授团队供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72420、32000923)等资助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敖英芳教授团队在半月板纤维软骨再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天然半月板成熟与再生过程的半月板纤维软骨再生(Meniscal fibrocartilage regeneration in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1-16

  • 我国学者在青蒿素抗疟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采用多种策略探究青蒿素抗疟靶点和作用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41001、82074098、82274182)等资助下,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王继刚研究员团队,在青蒿素抗疟靶标鉴定和作用机理解析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连续发表三篇学术论文:(1)以“采用光亲和标记策略进行化学蛋白质组解析青蒿素的抗疟靶标(Chemical proteomic pro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1-16

  •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等单位合作“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入选2023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集

        11月9日,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安全技术发展与国际合作论坛上,“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案例入选2023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集《科技之魅》。该平台由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绿盟科技集团、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合作建设,是国内首个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     该平台面向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满足微生物跨领域数据融合分析和互信互用的需求,实现开放的数据联盟链服务网站、知识库、控制台、区块链浏览器及智能合约的建设,并上线提供服务。利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它实现了对具有数据风险保护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11-16

  • 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合作在地衣共生机制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地衣共生至少发生在4亿年前,对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构建和演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人类已认识的近2万种地衣型真菌中,90%与绿藻共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江春研究团队以绿藻地衣为研究对象,对菌-藻共生分子机制、驱动因素,以及共生稳态维持的群落组成进行研究,近期取得系列成果。    以石生地衣放射盘石耳为研究模型,对Ump1 MAP激酶在菌-藻互作和初级地衣体形成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图1)。研究团队摸索出有利于共生互作和地衣体分化的条件,证明了Ump1 MAP激酶在地衣发育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在硬性表面菌-藻最初形成类似生物膜状的共生复合体,藻细胞与覆盖有胞外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11-16

  • 中科院Nature:脊髓酶升高与运动神经元老化有关

    中国科学院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合作调查了CHIT1(一种与小胶质细胞相关的蛋白质)在衰老中的作用。在《Nature》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CHIT1阳性小胶质细胞驱动灵长类脊髓运动神经元衰老》的论文中,研究小组确定了老年脊髓中与衰老相关变化相关的小胶质细胞的不同状态。它将它们的存在与运动神经元的衰老联系起来,并提出CHIT1酶作为衰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使用了各种技术,包括基于液滴的微流体技术和单细胞标记逆转录测序,来分析脊髓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在猴子和小鼠体内进行的CHIT1治疗实验表明,运动神经元传导受损,身体活动下降。研究人员观察到CHIT1+小胶质细胞不存在于小鼠脊髓中,这表明

    来源:CHIT1

    时间:2023-11-15

  • 抑制YTHDF1可缓解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

      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Fragile X syndrome, FX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障碍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编码脆性X染色体智力低下蛋白(FMRP)的FMR1基因5’端非翻译区CGG重复片段的增多,最终导致FMR1基因沉默。FXS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脑中非正常活跃的mRNA翻译。FMRP通常被认为是mRNA翻译的抑制因子;也有研究报道FMRP可能在FMRP缺陷神经元中通过结合mRNA的编码序列(CDS)并且阻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从而增强其靶mRNA的翻译。FMRP对其靶mRNA翻译相互矛盾的调控提示其在mRNA翻译调控中作用可能涉及多条调控途径,其中一些途径可能在FXS的病理中起到更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11-15

  • 哺乳动物基因组激活到第一次细胞命运决定转换的分子机制

    哺乳动物生命起始于终末分化的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过程形成一个全能性的受精卵。受精卵最初处于全基因组转录沉默状态。不同哺乳动物经过一或几轮细胞分裂后,受精卵开始发生第一次转录事件称为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ZGA发生后,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出现第一次谱系分化从而形成内细胞团(ICM)和外胚层(TE)。ICM随后发育形成具有Nanog表达的外胚层(Epi)和Gata6表达的原始内胚层(PrE)。在体外,ICM可以诱导获得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转录调控网络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多能性建立和维持的过程。例如核心多能性转录因子NANOG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3-11-15

  • Nat Commun | 张凯铭/李珊珊团队与张崇毅团队合作第四弹:揭示Lon蛋白酶的“5+1”组装-激活机制

    Lon蛋白酶是一种高度保守的AAA+蛋白酶,存在于细菌、古菌和真核细胞器中。它在蛋白质降解、蛋白质质量控制、粒线体基因表达、应激响应以及其他细胞事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Lon与致病细菌毒力和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近年来抗菌和抗癌策略的新靶标。Lon的单体具有3个结构域(N端结构域、AAA+域和蛋白酶域),它通过形成同源六聚体行驶功能。Lon的蛋白水解活性位点位于六聚体的中空腔室中,底物只能通过狭窄的轴向孔进入。张凯铭/李珊珊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Lon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阐明了其N端结构域如何识别底物并使底物去折叠(Sci Adv. 2021a)、ATP酶结构域如何促使底物易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3-11-15

  • 药学院iGEM团队首战iGEM大赛荣获金奖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5日晚10点,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iGEM)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作为iGEM大赛20周年,2023年的iGEM 盛况空前!来自66个国家,400多支队伍,75000余名参赛者进行角逐,决赛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国际展览中心(Paris Expo - Porte de Versailles)进行。北京大学药学院首次组队参赛,并摘得金奖。 2023年药学院iGEM团队的首席PI为北京大学药学院周德敏教授,对团队的课题进行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11-15


页次:129/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