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基于超导量子芯片实现新奇拓扑零模式的量子模拟

    图 观测“侯世达蝴蝶”能谱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1001、11934018、1200515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范桁研究员等与华南理工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开发了43比特一维超导量子芯片,以战国时期思想家和哲学家“庄子”命名,并利用其成功模拟了“侯世达蝴蝶”能谱以及各种新奇拓扑零模式。该研究成果以“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1-28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实现伪随机混态的纠缠相变观测

    图 20比特全连通芯片与实验上的脉冲序列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1001、92265207、11904393)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范桁研究员等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在一个包含20比特的全连通超导量子芯片上(图),首次观测到随机混态中的纠缠相变现象。该研究成果以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1-28

  • 我国学者在有机分子-稀土纳米晶复合光电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利用无机镧系稀土纳米晶表面耦合效应实现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的激发态调控过程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2003、52173290)等资助下,浙江大学邓人仁研究员课题组与南京工业大学安众福教授团队合作,利用有机分子与无机稀土纳米晶耦合的材料设计策略开发了一类全新的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并获得了优异的发光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过无机镧系纳米晶体表面金属耦合实现的有机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1-28

  • 我国学者在分子光谱的人工智能模拟方面取得进展

    图 利用深度等变张量注意力网络(DetaNet)预测分子性质和模拟分子光谱的流程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73053、22025304、22033007)等资助下,齐鲁工业大学胡伟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毅教授、江俊教授团队,在分子光谱人工智能算法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有机分子特定光谱的深度学习模型(A Deep Learning Model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1-28

  • 我国学者在机器化学家创制来自火星陨石组份产氧催化剂方面取得进展

    图 利用火星陨石智能创制产氧催化剂的流程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25304、22033007、2210307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毅教授、江俊教授及尚伟伟副教授等联合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张哲研究员团队,在中国“机器化学家”创制来自火星陨石组份产氧电催化剂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机器化学家从火星陨石中自动合成产氧催化剂(Automated sy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1-28

  • 我国学者在操纵细胞膜异质性的分子工具创建方面取得进展

    图 对细胞膜区域选择性加热分子工具及细胞迁移行为变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25403)等资助下,华东师范大学李迪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葛一凡副研究员团队合作,发展了利用局域温度变化扰动细胞膜功能域分布的策略。研究成果以“高空间分辨热操纵细胞膜异质性改变细胞迁移及信号通路(High Spatial-resolved Heat Manipulati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1-28

  • 我国学者在干预脑-肠轴的手性纳米技术发展方面取得进展

    图 (A)模型小鼠的干预方案;(B)水迷宫实验-动物的行为学分析;(C)实验动物脑组织淀粉样蛋白水平分析;(D)实验动物脑组织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水平分析;(E)实验动物血液中吲哚乙酸水平分析;(F)实验动物脑脊液中吲哚乙酸水平分析;(G)吲哚乙酸降低脑组织胶质细胞炎症的途径分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25402、92156003、32071400)等资助下,江南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1-28

  • 清华/北大医院团队比较了检测胃肠道癌症的液体活检方法

    在癌症进展过程中,肿瘤发生和免疫信号通过血液中的循环分子传播,比如游离DNA(cfDNA)和游离RNA(cfRNA)。不过,到目前为止,人们尚未对胃肠道癌症中的循环分子进行过全面研究。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与血浆中的cfDNA相比,cfRNA似乎能够更灵敏地检测胃肠道癌症,但多组学分析比单个数据类型更具参考价值。这篇题为“Cell-free multi-omics analysis reveals potential biomarkers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blood”的论文于11月21日发表在《Cell 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3-11-27

  • 生长素促进侧生器官起始过程中的遗传稳健性调控机制

    与动物不同,植物几乎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有能力产生新的器官,这种独特的发育策略确保了固着生长的植物能够在各种不利环境下的生存。这种至关重要的能力取决于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功能的维持和持续的分裂分化。在高等植物中,绝大部分的地上器官均来自于茎顶端分生组织中干细胞的分化。生长素作为最早被发现以及研究历史最久的植物激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促进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器官起始的关键信号。如何保障生长素在调控侧生器官起始过程中信号输出的遗传稳定性目前尚不清楚。2023年7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忠团队在PNAS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 robustness control of auxin output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27

  • Lon蛋白酶的“5+1”组装-激活机制

    Lon蛋白酶是一种高度保守的AAA+蛋白酶,存在于细菌、古菌和真核细胞器中。它在蛋白质降解、蛋白质质量控制、粒线体基因表达、应激响应以及其他细胞事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Lon与致病细菌毒力和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近年来抗菌和抗癌策略的新靶标。Lon的单体具有3个结构域(N端结构域、AAA+域和蛋白酶域),它通过形成同源六聚体行驶功能。Lon的蛋白水解活性位点位于六聚体的中空腔室中,底物只能通过狭窄的轴向孔进入。张凯铭/李珊珊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Lon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阐明了其N端结构域如何识别底物并使底物去折叠(Sci Adv. 2021a)、ATP酶结构域如何促使底物易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27

  • 南京大学生科院最新发文,完成了山茱萸的基因组组装

    山茱萸(Cornus wilsoniana, 2n=22)是中国北温带常见的灌木。春天开白色的花,秋天结紫黑色的浆果。这种树有一种独特的斑驳的树皮纹理,使它在冬天特别引人注目,为它赢得了俗称“鬼茱萸”。由于它的树皮在冬天会剥落,在中国俗称“广皮树”。枸杞子果实富含油脂,可用于提取食用油。其含油量可达55%,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与其他食用油相比,它有降血脂的作用。因此,枸杞果油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均衡的膳食油,还可以帮助控制血脂。同时,由于其较强的抗逆性,可以在造林、固沙和水土保持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2023年9月,《园艺研究》发表了一篇题为《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组装为山茱萸进化、油脂生物合成和花

    来源:AAAS

    时间:2023-11-27

  • 浙江大学刘建祥教授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文揭示水稻高温抗性...

    经常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免疫力下降,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那么植物中的生物钟是否也昼夜差异性地调控逆境抵抗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水稻是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不断增加的人口需要更高的水稻产量,然而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高温严重威胁水稻的高产稳定,根据模型预测,全球平均温度每升高1℃将导致作物产量损失6%-7%。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夜间的日最低温度比白天的日最高温度增加得更快,但水稻耐热性的昼夜差异是如何调控的仍然未知。近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建祥教授团队在综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题为“Diurnal regulation of alternative s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27

  • 2023-07-11 Cell Reports | 中科大占成实验室挑战领域内多年来固有认知,改写教科书

    2023年7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生命学院占成实验室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卫生科学中心(UTHealth)的麦戈文医学院童青春实验室合作在Cell Reports在线发表题为‘AgRP neurons are not indispensable for body weight maintenance in adult mice’的研究论文。摄食是动物和人获取能量和营养的唯一方式,吃多吃少决定了机体的健康,对体重,代谢,免疫,甚至寿命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脑在摄食和代谢调控中占据主导地位。下丘脑AgRP神经元是神经调控摄食及能量代谢领域最受关注且研究最为清楚的神经元亚群。2005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27

  • 2023-07-24 TheEMBO Journal | 中国科大在人类癌症细胞的多药耐药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药物治疗(化疗、靶向或免疫药物)是非常重要的癌症治疗手段。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癌细胞几乎会对所有药物产生耐药性,最终导致治疗失败。多药耐药ABC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是一种常见的癌细胞耐药机制。ABC转运蛋白具有广泛的底物谱,能够从细胞外排许多外源性化学物质,包括长春花生物碱、鬼臼素、蒽环类药物、紫杉烷类和激酶抑制剂等。因此,在一线临床化疗过程中,由于它们对药物的外排,使得治疗效果大大减弱甚至消失。人类ABC转运蛋白C亚家族成员ABCC3 ( 亦称多药耐药蛋白MRP3)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如肾上腺、肝脏、胰腺、胆囊和小肠。其拥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除了转运外源药物而导致耐药性,还能够运输各种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27

  • 2023-08-28 Nature Metabolism | 张智团队在大脑调节胃功能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生活中不断累积的压力会导致胃功能障碍,如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等。大脑是应对应激的高级中枢,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应激性胃病患者多个脑区活动发生变化,提示应激信号的脑-胃轴传递,具体机制尚不清楚。2023年8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张智团队和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陶文娟团队合作在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文章Brain regulation of gastric dysfunction induced by stress,揭示了应激导致胃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团队首先构建了慢性应激小鼠模型,发现这些小鼠胃运动幅度、胃排空率降低,并伴随胃酸分泌减少和胃蛋白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27

  • 2023-09-05 Nature Plants | 孙林峰团队揭示植物激素脱落酸跨膜运输过程的分子机制

    2023年09月0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教授团队在Nature Plant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abscisic acid efflux mediated by ABCG25 in Arabidopsis thaliana”(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3-01510-0)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植物中首个脱落酸外排蛋白ABCG25单独的、与底物脱落酸结合的,以及与ATP结合的高分辨率结构,并结合生化功能实验阐释了ABCG25蛋白的工作机制,加深了我们对脱落酸运输和信号传导过程的理解。脱落酸(Absc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27

  • 2023-09-26 PNAS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合计算预测和设计揭示无序蛋白结构域的靶标识别机制

    中国科大刘海燕教授、陈泉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王文宁教授合作,采用蛋白质结构预测、序列设计等计算手段与蛋白质互补分析和深度突变扫描、X射线晶体学、NMR等实验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固有无序的4.1G蛋白C端结构域识别其固有无序靶标的结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Combined prediction and design reveal the target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an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 interaction domain”为题,于2023年9月18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固有无序蛋白(Intr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27

  • 2023-10-13 Cell Metabolism | 熊伟团队在过度进食障碍的肠脑轴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过度进食障碍 (overeating disorders,ODs)是一类主要由节食经历和精神压力诱发的神经精神类疾病。ODs患者对高热食物的过度渴求和对合理饮食的控制能力变弱会引发许多严重的慢性健康问题。因此,对ODs的治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ODs的发病被认为与肠脑轴功能改变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2023 年 10 月 3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熊伟教授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陈珏以及安徽医科大学李敏等合作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题为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drives overeating disorders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过度进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27

  • 2023-10-18 Cell Research | 中国科大揭示Rpd3S/HDAC结合和催化核小体底物的分子机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是进化上保守的酶,可以去除组蛋白上的乙酰化修饰,并在表观遗传基因沉默中发挥核心作用[1]。HDACs大家族根据与酵母中序列同源性和结构域组织差异可分为四类,其中I类HDAC被广泛研究,因为其是多种疾病(癌症、炎症、感染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的表观遗传治疗非常有希望的靶点[2]。酿酒酵母中的Rpd3是I类HDAC的创始成员,它在体内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复合物:在启动子区域去乙酰化组蛋白的~ 1.2 MDa Rpd3L,以及靶向转录区域抑制基因转录起始的~ 0.6 MDa Rpd3S[3,4]。Rpd3S由三个核心蛋白:Rpd3、S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27

  • 2023-10-30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中国科大在细胞极性维持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多细胞生物体内,黏附连接作为细胞连接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表皮细胞侧膜的稳定和细胞极性的维持至关重要。细胞极性的丢失是细胞癌变的重要标志事件。E-cadherin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经典的E-cadherin–β-catenin–α-catenin复合物是粘附分子与细胞骨架相连的重要蛋白网络。此外,E-cadherin还可以通过与支架蛋白Ankyrin-G(AnkG)相互作用,并通过血影蛋白(β-spectrin)与细胞骨架相联系。然而E-cadherin-AnkG复合物形成的分子基础,其与经典Cadherin–Catenin复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此复合物对E-cadherin在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27


页次:123/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