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普健康
  • 基因兴奋剂与比赛机器

    [AD340X300]50年前,一位美国作家写了一本科幻小说,描写一些运动员在奥运会前被截去四肢,装上功能超强的人造四肢。现在体育界的兴奋剂检测专家担心,基因技术的发展有可能使这本科幻小说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成为现实。几个月前,国际兴奋剂检测署专门为此召开了一次会议,邀请了全世界著名的基因科学家参加,讨论基因疗法或基因兴奋剂取代传统的兴奋剂来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可能性及其检测手段。该机构负责人庞德说,通常检测一种兴奋剂的方法问世要比这种兴奋剂的出现晚20年,但是这次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在基因疗法还没有开始应用于人体前,就要研究出对策。专家们预测,研究基因兴奋剂的人将首先在运动员的肌肉上做文章。

    来源:

    时间:2002-10-15

  • 未来芯片实验室 让你在家当医生

    [AD340X300]据新华社深圳10月12日电:记者从今天在此间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获悉,近年来,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群体正在迅速崛起,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部门之一。统计显示,4年多来,中国政府只向这些示范工程投入100多亿元,却带动了1300多亿元社会资金注入到高科技产业化领域中来,其效果十分明显。去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西方信息产业出现下滑的情况下,中国高科技产业保持了19%的年增长率,高科技产品出口年增长25.4%,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增幅19个百分点。今年头8个月,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创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长43.2%。

    来源:

    时间:2002-10-14

  • 盘中鱼是大是小

    [AD340X300]    [生物通讯]现今,许多法律规章都为食用鱼捕获规定了最小体积,这意味着有一天我们餐桌上的鱼可能会越来越小。来自Stony Brook 纽约州立大学的海洋科学家David O. Conover和 Stephan B. Munch 在实验室的培养池中储存大西洋中一种叫做silverside的小鱼,然后筛选出某些体积类型进行繁殖。研究人员发现,排除倾向于老化和达到性成熟的最大个儿个体,第四代个体的平均体积缩小了。 而排除体形小的个体后,后代的体积反而增加了近1倍。    人们在捕鱼时,往往选择大个头的鱼,而将个头

    来源:

    时间:2002-09-28

  • 大院士著科普"小书"解读生命奥秘

    [AD340X300]为什么我们的鼻子、眼睛不会长错地方?能不能用猪心来换人心?古猿何时变成了人?到底能不能通过克隆让恐龙复活?新近出版的《解读生命丛书》,揭示了各种生命现象背后的“故事”,把我们领进了生命的奇妙世界。         从《十万个为什么》问世以来,我国就一直缺少“叫得响”的科普作品与之比美。《探索》、《时间简史》、《宇宙的琴弦》……市场上热销的,几乎都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作品。这种现象,既与我国科学水平不相适应,也影响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精神的弘扬。这引起了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忧虑。    

    来源:

    时间:2002-09-04

  • 瑞士CJD病患者剧增,疑为新型“疯牛病”

    [AD340X300]    7月13日发行的医学杂志《Lancet》报道,最近两年瑞士申报克雅氏症(CID: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患者突然增加了两倍。但是无论是临床症状还是朊蛋白的糖基形式都与与由患疯牛病的牛传染导致的新变异型CJD(nvCJD)有所不同,可是目前又未发现其他明确的感染源。研究小组担心“有可能是发病症状不同的新型疯牛病”。该报告是由瑞士神经病理学研究所的Markus Glatze等人提出的。  CJD大致分为传染型、遗传型和医源型(通过人体干燥硬膜等医用材料感染)三种。其中传染型CJD症病例在全世界分布均匀,发病概率

    来源:

    时间:2002-07-17

  • 黄蜂具有视觉辨别能力

                              鸟类是这样,在鱼缸里存身的金鱼是这样,可没人想到昆虫也是这样——也就是说,它们全都依靠视觉彼此识别。如今的一项研究揭示,黄蜂彼此间可能并非毫无特征的无名小卒。鸟类、哺乳类、鱼类和爬行类能够辨认出特定的个体,这是单配偶制和个体间的其他关系所必需的特点。尽管许多社会性昆虫利用化学信号来确定某个体是否和它们是一家

    来源:

    时间:2002-07-17

  • 蚂蚁的“社会基因组学”

    [AD340X300]根据Ehab Abouheif和Gregory A. Wray的说法,虽然果蝇、蝴蝶和蚁后的翅膀从本质上说是以同样的方式发育而成的,但多种无翅工蚁的这一过程却在不同时刻中断了。Gene E. Robinson在一项相关展望中指出,此项研究有助于开创一个“社会基因组学”——即了解像蚂蚁这样的生物社会生活的分子基础的时代。科学家们相信,翅膀的“非遗传多型性”(一种单个基因组响应环境信号,从而产生出两种或更多种形态的能力)在有翅昆虫的祖先中只进化过一次。在蚂蚁中,控制翅膀发育的基因系统或者产生出有翅且具有繁殖能力的蚂蚁(如蚁后或雄蚁),或者产生出不育的蚂蚁(无翅的兵蚁或工蚁)。

    来源:

    时间:2002-07-17

  • 图文:多莉羊今天六岁了

         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头由成年羊体细胞经过无性繁殖生成的克隆羊多莉诞生 咩——我是多莉,大家快把我忘了吧?今天是我的生日,你们怎么也不来给我庆祝庆祝?去年的这个时候,许多人给我策划了5岁大寿庆祝活动,结果因为苏格兰边境口蹄疫情况紧急,活动取消了。我只好一个人过了5岁生日。今年你们都移情别恋开始想着克隆人了吧?唉!你们也不珍惜一下和我这只史无前例的著名的绵羊共同度过的时光。一只绵羊一般也就能活十几年,我又老是得一些意外的

    来源:

    时间:2002-07-05

  • 海洋微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AD340X300]陆地植物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并将光能转化成推动自身新陈代谢的能量。但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除了植物能够利用光合作用产生能量之外,还有一些海洋微生物也能依靠光合作用而生存。美国微生物学家艾得·德隆说,这是一种转换太阳能量的新方式,过去人们从未想到海洋微生物会存在光合作用,而现在的研究发现有10%左右的海洋微生物都用这种能量转化方式来制造养分,这是另一种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方式。美国蒙特拉湾水族研究所有一个专门用于晒盐的池塘,池塘的水呈红色。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些水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里面有一些专门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无害海洋微生物?一种喜盐细菌,根据基因研究的结果,科学家们在菌体

    来源:

    时间:2002-07-02

  • 外形类似长耳田鼠 德国科学家发现新的鼠类动物

    [AD340X300]新华网柏林6月21日电(记者潘治)德国科学家日前发现一种新的鼠类动物,其外形类似早已发现的长耳田鼠,只是耳部颜色略有不同。科学家将其命名为高山长耳田鼠。据德国《科学画报》最新一期报道,来自美因茨的科学家基弗与法伊特发现的这种长耳田鼠,耳内呈棕色,而已经发现的同类长耳田鼠的耳内则为灰白色,这是新发现的田鼠区别于其它同类田鼠最为显著的外部特征。科学家同时猜测,这一体表特征所在位置相对比较隐蔽,可能也是其至今才被发现的原因。科学家介绍说,除了体表特征之外,他们还对新发现的田鼠的基因和已发现的田鼠的基因进行了对比。科学家确认,两者是近亲,属于同一种类。摘自 新华网

    来源:

    时间:2002-06-24

  • 开棺进行DNA检测确定哥伦布葬身处

    [AD340X300]“新大陆”的发现者、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遗骸究竟埋在何处?在过去的100多年中,这一直是历史学家争论的问题。西班牙塞维列市和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市的市政部门都坚称,哥伦布的遗骸就葬在他们那里。为了解决这个历史疑点,西班牙的两位中学教师最近提议,可以采取DNA检测的方法来确定哥伦布遗骸的真伪。这一建议受到了西班牙和多米尼加科学界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哥伦布遗骸频“搬家”         哥伦布于1506年在西班牙的巴利亚多利德市逝世

    来源:

    时间:2002-06-19

  • 生物遗传资料流失 北京烤鸭原料变"樱桃谷"

    [AD340X300]    久负盛名的北京烤鸭,已不再是地道的北京填鸭。其原料百分之九十为英国品种“樱桃谷”,而“樱桃谷”正是中国传统“北京鸭”在国外杂交的后代。       记者从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办公室获悉,中国生物遗传资源流失严重。而“北京鸭”则是生物遗传资源流失的最好例证。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发达国家掠夺生物遗传资源的重要地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办公室提供的消息说,

    来源:

    时间:2002-06-12

  • 外来物种喧宾夺主 本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AD340X300]新闻晨报:“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入侵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存环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这是世界自然保护同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中的一段话。         以上这短话让人们意识到一个过去长期忽略的事实:生物入侵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维护生态安全,使我们的家园免遭“生物入侵者”的威胁,让地球充满绿色的生机。   &n

    来源:

    时间:2002-06-08

  • 捍卫我们的生态家园——生物入侵现象透视

    [AD340X300]新华社消息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让地球充满生机”。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历时5年铲除毒草的“人民战争”的暂时流产,无疑敲响了警钟,让人们意识到一个过去长期忽略的事实:生物入侵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维护生态安全,使我们的家园免遭“生物入侵者”的威胁,让地球充满绿色的生机。    574亿的生物入侵“帐单”    微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困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岸滩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引入。从森林到水域,从

    来源:

    时间:2002-06-05

  • “厄尔尼诺”可能今夏来临

    [AD340X300]    早在今年年初,就被人们所关注的“厄尔尼诺”,并没有如期在春天到来,不过,气象专家说,从近一阶段的大气海洋条件来看,“厄尔尼诺”很可能在夏初来临。    国家气象局的专家介绍说,厄尔尼诺要在热带太平洋的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增暖,而且异常增暖时间持续半年以上才会发生。今年4月以前,热带的海洋大气条件曾非常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但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大气条件突然发生了变化,从而减缓了厄尔尼诺的发展步伐。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厄尔尼诺还会来临。    中国国家气候中

    来源:

    时间:2002-06-01

  • 珊瑚的神密疾病

    [AD340X300]藉分子微生物学技术之助,科学家目前对于摧毁珊瑚礁生态的神密微生物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找出了这种造成珊瑚黑带病﹝black band disease﹞的微生物。 黑带病是不最普遍、也最致命的珊瑚疾病,这种病是由一种环形菌丛引起的,它们会快速地在珊瑚上移动,所到之处只留下死亡的组织和赤裸裸的珊瑚骨胳。 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生态学家Bruce Fouke和他两位博士后研究员Jorge Frias-Lopez、George Bonheyo将整个16S rRNA基因﹝这是一种基因印记,可在所有有机生命体中找到﹞解读出来。 Fouke指

    来源:

    时间:2002-05-29

  • 盐晶体中蕴藏的生物多样性(图)

        [生物通讯]就像发现我们懒散的近亲们会终日在陡峭的斜面上滑冰一样古怪,墨西哥研究盐晶体的研究人员被眼前这些正常情况下本应出现在更有利生存条件下的多样性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惊呆了。这个发现提示,细菌在极端环境中的多样性比我们早先预想得要丰富得多。文章作者认为,其它星球上的盐沉积物可能也是搜索地球外生命的一个好地方。    太空生物学家们将地球上的极端环境视为寻找外太空生命的线索。地球上的盐晶体与火星上[AD340X300] 的类似,因而成为太空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科罗拉多大学的微生物学家John Spear和他的同事仔细研究了加州

    来源:

    时间:2002-05-28

  • 新疆托克逊境内发现罕见古海洋生物化石群

    [AD340X300]    新华网乌鲁木齐5月24日电 近日,托克逊县奇石爱好者偶然在托克逊县境内发现了一簇簇如菊花般盛开的纤细的珊瑚,深嵌在深色的戈壁石上,美丽夺目。专家说,这些新发现的古海洋生物化石群距今已有3.5亿年的历史,处于石炭纪时期,化石的发现证明了3.5亿年前当地是一片海洋。  据《都市消费晨报》报道,这次新发现的化石群中有贝类化石、海百合化石、珊瑚化石。这些化石分布在距托克逊县80公里以外的戈壁滩上,距乌鲁木齐260公里。其中,海百合化石大小不一,状如花朵,细腻的质地透着戈壁大漠狂风吹过的痕迹。  研究化石多年的专家海涛分析说,新发现的这个地区的

    来源:

    时间:2002-05-25

  • 搭载“神舟”三号飞船的泰乐菌素在西安接种成功

    [AD340X300]    新华网西安5月24日电(记者 张连业)搭载中国第三只宇宙试验飞船——“神舟”三号航天的泰乐菌素菌种日前在西安接种成功。专家称,此次搭载有望使中国泰乐菌素效益水平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标志我国在空间制药研究方面进入一个新阶段。  负责此次搭载的国家863工程专家蒋兴村教授介绍,选育新菌种是国际制药工业竞争的核心。运用空间技术进行微生物诱变育种是培育新的生物菌种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外层空间特殊的物理化学环境,引起菌种DNA分子的变异和重组,从而得到生产效价更优异的高产菌种。  泰乐菌素是世界十大动物抗生素,四大药物饲料添加剂之一

    来源:

    时间:2002-05-24

  • 专家称吃羊肉也可能得“疯牛病”

    [AD340X300]    人民网5月24日讯 英国食品标准局目前正在考虑禁止出售少数英国传统肉肠制品,以减少疯牛病从羊传染给人的危险。该局科学家的报告建议,应停止使用羊肠衣制作肉类制品的表面包装。他们还呼吁婴儿食品生产商在包装上标明含羊肉的产品生产国,以便让父母们自行选择。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科学家们相信这些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减少“理论上存在”的人因食用羊肉而感染疯牛病的可能性。科学家们说,他们这完全是出于“预防考虑”。英国食品标准局将在下月审查这些建议,有关方面表示,食用羊肉制品目前“应该”是安全的。 &

    来源:

    时间:2002-05-24


页次:668/717  共14330篇文章  
分页:[<<][661][662][663][664][665][666][667][668][669][6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