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喧宾夺主 本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字体: 时间:2002年06月08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新闻晨报:“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入侵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存环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这是世界自然保护同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中的一段话。
   
    以上这短话让人们意识到一个过去长期忽略的事实:生物入侵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维护生态安全,使我们的家园免遭“生物入侵者”的威胁,让地球充满绿色的生机。
   
    生物入侵劣迹斑斑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引入。从森林到水域,从湿地到草地,到城市居民区,都可以见到这些生物“入侵者”。专家介绍,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经发现入侵种,尤其是在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屿生态系统最为严重。
   
    凤眼莲
   
    (晨报注:又名水葫芦)原产南美,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五、六十年代还作为猪饲料推广。但是这种生物的大量繁衍已经成为人们的心腹之患,昆明滇池之所以被列入国家环保治理重点,凤眼莲“功不可没”。滇池曾经一度有10平方公里的水面被凤眼莲占据,不仅堵塞了交通,破坏了当地水生植被,而且给渔业和旅游业造成重大损失。
   
    飞机草
   
    飞机草本名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约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云南南部,70年代末就已经传入凉山州,最初零星分布,未引起重视。而从1990年至今,飞机草侵占面积已从40多万亩发展到七八百万亩,占据了凉山州五分之一的草地,还正以每年约30公里的速度向北、向东扩散蔓延。飞机草一旦入侵,其它草就会受到抑制,每亩地飞机草产量能达到5200多公斤,而可食牧草仅生产9.2公斤。飞机草迅速蔓延,对畜牧业构成了严重危害。凉山州每年损失牧草都是五六亿公斤,畜牧业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松突圆蚧
   
    和飞机草一样,微甘菊、豚草、小白酒草等恶性杂草还可以分泌化合物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原产日本的松突圆蚧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我国南部,到1990年底,已经有13000多平方公里的马尾松林枯死。美国白蛾在侵入我国后,仅辽宁一地就有100多种植物受到危害。生物入侵甚至还可以在基因水平上影响遗传多样性。
   
    生物入侵究竟每年给人类造成多大的损害?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人民币,其中,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4.5亿元。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损害的总数有多大?负责中国入侵生物现状调查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解炎博士说:“估计比美国还要大。”
   
    虽然外来生物入侵者可以通过铁路、航运等渠道无意之中引进,但是在我国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一半是人为引种的结果。在有目的引入物种的过程中,可能发生逃逸现象,对生态环境形成威胁。比如我国沿海为防风固堤引进的大米草,如今在福建等地已形成危害。
   
    科学家研究发现,生物入侵的严重区域包括了重要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外来物种往往在这些地方“登陆”,遇到适宜环境条件后扩散。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也使外来入侵者“有机可乘”;而那些物种多样性较低、生态环境较为简单的岛屿、水域、牧场由于天敌数量少,外来种也容易得势。
   
    物种引进成为生物入侵的“主渠道”之一。在物种引进上,有的人认为“外来的就一定比本地的好”,不加分析地盲目引种。专家警告,目前草坪引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不注意分析利用本地种,很可能导致入侵物种种类增加,危害加剧。“生物入侵,事关生态安全。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行动的时候了。”专家警告说。
   
    面对咄咄逼人的生物入侵态势,面对越来越多的“生物入侵者”,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来自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林业科学院的专家提出,第一要谨慎引种,引种是柄双刃剑,必须加强对引进物种的管理,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正如《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指出的那样,“每一缔约国应尽可能并酌情防止引进、控制或清除那些威胁到生态系统、生境或物种的外来物种”;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生态建设,政府责无旁贷。由于外来入侵生物威胁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应成立包括农业、林业、环保、海洋、贸易、检疫等国家主管部门在内的统一管理协调委员会,从国家利益高度全面管理外来入侵种。
   
    而最关键的一步,是要尽快出台专门针对外来物种的防止外来入侵法和入侵种管理法。同时,还要提高公众的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据新华社稿件
   
    摘自:新闻晨报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生物多样性|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