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发现天生耳聋者的视觉亦与常人不同
新的研究表明,出生时耳聋的人较有听觉能力的人对外周视觉范围发生的事情更为敏感。最终该发现将帮助耳聋的人进行阅读。尽管对于外围活动的反应次数以前暗示了出生时耳聋的人有更高的外周视觉,到目前为止,神经科学家们对于大脑如何实现这一点还所知甚少。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Daphne Bevelier和他的同事发现了耳聋者视觉途径中的适应性。与听觉正常的人作比较,扫描结果表明当天生耳聋得人看外周视野时,大脑运动处理区域的活动性是听觉正常者的两倍。而在看全视野时,两者的“MT/MST”区激活程度则基本相当。该研究组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公布了他们的结果。Bavelier的研究组比
-
利用转昆虫基因成功培育出抗病水稻
新华社25日上午专电 日本农林省所属蚕丝和昆虫农业技术研究所最近宣布,它的科学家使用蚕的抗病性肽培育出抗病害转基因水稻,目前已经在实验室里收获第2代种子。 据该所公布的资料说,蚕等昆虫制造的一种肽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活性,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都有抵抗作用,并且它的基因结构已经被解析,但是尚没有把它植入植物中去的先例。 该所科学家町井博明等把从蚕体中分离和精制的这种抗菌性肽的基因植入水稻细胞里,获得了对植物病原菌有抵抗性的植株。目前,他们在实验室内已经获得了它的第2代种子。 据该所称,他们的这一成果将成为未来用先进技术培育抗虫害优良农作物品种的成功例子。
-
科学家找到植物细胞壁扩展的机制
植物细胞被坚固的细胞壁紧密包围。这些细胞壁由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组成。为了增加大小,细胞需要克服由这些坚固基质的束缚。一种名为苹果青霉素的蛋白可以软化细胞壁,从而使得细胞得以生长。因此,苹果青霉素使得成熟中水果逐渐软化。不幸的是,它们还促成引起干草热症状的植物过敏原的形成。参考:Cosgrove,D.J. 2000. Loosening of plant cell walls by expansins. Nature 407(6802):321-326——摘译自9月25日BioMedNet
-
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由于大量科技人员及专业人才的努力,中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中获得的一整套“技战术”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产业,成为生物产业中更高水平的技术。拥有强大基因组测序和信息分析能力,将意味着提供给中国一个重要的基因资源保护,开发,使用基础,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和知识权利的生命科学。据中国科学院人类遗传研究所所长杨焕明介绍,通过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已经与其它国家分享了这项在过去的10年间获得的顶尖信息,资源和技术。因此一整套基因测序技术已经被建立起来,从而奠定了将来进行中国生物资源基因测序的进一步研究基础。尽管中国在参与HGP的六个国家中,是最晚
-
七只转基因兔诞生
新华网消息 深圳9月24日电记者吴冰报道:记者今天从深圳市农业生物技术及产业研讨会上获悉,国家“863”计划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项目小组取得阶段性成果。会上宣布:经专家检测表明,140只培育的兔子中有7只含有人生长素的基因。 深圳市农业生物技术及产业研讨会由市科技局和市投资管理公司主办、市绿鹏农科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这7只转基因兔子是市绿鹏农科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联合培育成功的。绿鹏公司副总经理张亚莉女士告诉记者,公司于1997年开始承担研究开发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项目,经过3年多的努力已建立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转基因动物繁育基地。现在公司与中国农业
-
科学家获得更多的证据证明感染引起心脏疾病
【路透社多伦多】研究者在周日宣称他们已经获得了更多证据证明病原体感染可能会促进动脉阻塞。但是他们也警告说,人们现在还不要指望他们能依靠抗生素,而不用注意饮食和锻炼以避免这类疾病。感染性疾病专家在多伦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数个研究报告表明了动脉阻塞与引起呼吸道及其它疾病的衣原体肺炎菌感染,以及与巨细胞病毒,一种常见疱疹病毒感染相关。现在已知病毒和细菌感染有时会引起心脏衰竭,但它们在其它类型心脏疾病中起到的作用更具争论性。斯坦福大学心血管医学教授Hannah Valantine博士,发现巨细胞病毒(CMV)可能引起与高血脂共同导致动脉阻塞的感染。她发现曾有CMV感染的器官移植病人更容易发生移植动脉硬化
-
基因改造新世代,还是制造科学怪人?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一个专家委员会今天发表一项报告指出,旨在改变人类基因创造完美健康的未来人类的尝试非常危险且不负责任,有关当局现阶段不应该允许。报告呼吁当局成立一个公共委员会,负责监督日益精细的基因改造研究,同时筹办公共研讨活动,以了解美国民众是否赞成进行这方面的人体试验。知名的“科学”期刊正是由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发行。 目前的研究多着重于纠正基因的缺陷,以消除人类某些疾病的病根。这种研究名为人体基因改造法,必须改变成熟细胞的基因。不过,前述专家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有些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的研究工作会进行足以影响到未来世代的基因改造。这种做法名为“遗传性基因改造” (IGM)。 专家指出,理
-
干细胞引发使用人类胚胎的争论
一项研究将成人的脑细胞转化成了肌肉,又激发了在研究中使用人类胚胎的争论。许多人相信,从胚胎克隆中提取的干细胞,是未来战胜中风、阿尔茨海默或多元硬化症的关键。干细胞被称为“主人细胞”,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取代任何一种被疾病损坏了的身体组织。此外,意大利研究者强调成人干细胞有更大的、以前没有意识到的灵活性。
-
科学家提出新理论:电线可能会导致癌症
英国科学家们宣称他们发现居住在高架电线附近的人们患癌症的几率明显比其它地区居民高。 研究者们称他们只在居住在电线的顺风区的人群中发现过高的癌症病例。并且他们说这个证据强烈地支持了一个电场区域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的理论。 但是在BBC广播四台地球环境节目中播出的他们的工作,遭到了控制国家供电线路的国家Grid公司的反驳。 研究证明了由Bristol大学物理系
-
科学家找到密切相关蛋白研究的新途径
研究者们不通过设计紧密相关蛋白的特异抑制剂,而是通过对蛋白进行改造以使它们特异地易于被抑制子抑制。在9月21日出版的《Nature》上介绍了这项工作。研究人员扩大了一个酶的活性位点,以使它可以结合一个抑制子,而该抑制子不会结合除了该改变的酶以外的其它相关酶的活性位点。研究者然后可以将编码被修饰酶的基因导入细胞或活动物中,通过给它们喂食抑制子而关闭该酶,而不会影响其它非常相似的酶。该技术在研究单个蛋白功能方面,较其它技术更具优越性。如通过突变或敲除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的研究途径,可能会破坏胚胎的发育,产生不正常的动物,或者根本不能产生动物。——摘译自9月22日《Science》
-
鸟类飞行起源有新说
最近,第五届国际古鸟类与进化大会在我国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召开。会上,鸟类的飞行起源问题成了与会专家关注的热点,鸟儿到底是怎样学会飞行的呢?鸟类飞行起源的争议由来已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员介绍说,有关鸟类飞行的起源,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假说。一种是地栖起源说,另一种为树栖起源说。前者认为,鸟类的飞翔是由它们的祖先恐龙在奔跑、跳跃的过程中逐渐升腾起飞成功的。而后一种假说则认为,鸟类最初的飞行是通过借助树木的高度,先进行滑翔,后逐渐发展产生特有的振翅飞翔的本领的。鸟类飞行的两种起源假说都承认鸟类的祖先具有长长的尾巴,但功能不大相同。地栖起源假说认为:它们在奔跑
-
惊人消息:伊拉克要克隆100个萨达姆
最近,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连连成为世界的焦点,首先阿拉伯媒体说,萨达姆患了淋巴癌。接着,萨达姆指责科威特盗取伊拉克的石油,战争阴云再度笼罩波斯湾。然而,最令人震惊的消息是:伊拉克科学家克隆人技术取得突破,萨达姆正在利用这种尖端的技术,克隆100个小萨达姆! 萨达姆据传患上淋巴癌后,迷上克隆技术,在总统行宫设实验室,采用最新技术抗击绝症和克隆小萨达姆。 9月中旬,美国中央情报局正式证实,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确患了淋巴癌,而且患病已有3年多。由于淋巴癌仍属不治之症,所以,美国正在静观其变。而据中情局掌握的情况,萨达姆对化疗不感兴趣,因为他认为化疗除了痛苦之外,并无法把他托出死海,而且化疗将导致大
-
日用猴受精卵培育出胚胎干细胞
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人员最近用猴子的受精卵培育出适合人体各种器官和组织生长的胚胎干细胞。所谓胚胎干细胞是指胚胎形成初期尚未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原始细胞,它具有发育分化成组织器官细胞的潜力。据从事这一研究的专家介绍,他们首先将猴子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并培养一周左右,在胚泡阶段(胚胎发育的初期阶段)取出部分细胞继续培养,用这种方法便取得了胚胎干细胞。日本专家认为,从医学技术角度来看,如果顺利的话,可望几年内实现利用人的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安全可靠的组织或器官,以便用于移植手术。为治疗帕金森氏病、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将人或动物的组织移植给患者,目前使用的组织直接来自人或动物的胎儿。科学家认为,
-
科学家们关注视网膜基因
路透社9月20日消息:科学家们报道,单单一个名为ABCR或ABCA4的基因发生突变,可以造成数种视网膜疾病产生。视网膜上分布有眼睛的感光细胞。这表明一项单一的治疗手段可能就可以治疗所有这些疾病。据德国Wurzburg大学的Andrea Rivera博士说,目前已经证明ABCA4基因的各种突变与从年龄相关的黄斑衰退(AMD)——一种在过中年的人群中常见的失明原因,到Strargardt疾病——一种在儿童期和青年期罕见的进行性失明原因,的各种疾病相关。——摘译自www.wired.com网站新闻
-
科学家再次证明克隆动物不会早衰
研究者们报道了克隆自克隆小鼠的小鼠——多至6代——没有表现出早衰现象,再次驳斥了克隆动物会过早衰老观点。在9月21日出版的《Nature》上,研究者们报道了这项发现,与今年早期对克隆牛的研究结果一致(Science, 28 April, p.586)。 这些小鼠拥有相同的DNA,但却是不同世代的小鼠 继3年前苏格兰科学家克隆了多利羊之后,科学家们发现多利染色体末端的“帽子”——端粒较正常情况要短。端粒
-
最新研究发现leptin影响味觉
数年前,当证明一个名为leptin的激素可以影响小鼠食量时,曾令肥胖研究者们颇为兴奋。现在的研究进一步证明leptin不仅参与代谢,还确实改变生物体对食物的味觉。 生活对右边缺少正常leptin受体的小鼠而言是否更甜蜜呢? 在1994年发现的leptin是由脂肪细胞产生的,被认为传递给下丘脑机体已经获得足够多能量的信号。leptin受体出现一定突变的小鼠将变得肥胖,还将对甜味更加敏感。这促使东京医学和牙科学大学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Yuzo Ninomiya想要了解leptin是否对味蕾有直接的影响。 为了研究leptin对味觉
-
30S核糖体亚基结构解出
9月21日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封面文章介绍了30S核糖体亚基的结构。核糖体将信使RNA编码的遗传信息翻译成蛋白。它是一个大的核蛋白复合物,由两个亚基组成,在细菌体内为30S和50S亚基。Briant. Wimberly和他同事在本期《Nature》上报告了一种耐热菌Thermus thermophilus的30S亚基的精确度为3埃晶体结构。最终的原子模型解释了四十年核糖体研究获得的数据,并且提供了大量RNA和蛋白结构,蛋白-RNA相互作用和核糖体组装的信息。这也是分析30S亚基功能,如解码,以及了解抗生素作用的结构基础。该结构将帮助解释电镜和结晶学研究中获得的核糖体
-
最新研究表明在艾滋病治疗中增加白介素-2可以增加T细胞而HIV量不变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Donald Abrams博士,本周一在多伦多召开第40届抗微生物病原体和化学治疗国际科学大会(ICAAC)上,报告了目前为止白介素-2在治疗艾滋病人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的规模最大的临床试验中所获得的初步数据。白介素-2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蛋白,可以刺激CD4+T细胞的生成。以前已经在小范围艾滋病人中进行过试验,研究一个实验室合成的,或重组形式的白介素-2作为抗病毒治疗中的免疫促进补充物的作用。这些试验已经表明白介素-2可以明显地增加一些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病人体内CD4+T细胞的水平。然而这些研究也提出了白介素-2可能增加血液中艾滋病毒量(HIV)的可能性。由Abrams
-
科学家发现新的肥胖基因
澳大利亚科学家们鉴定了控制人类食欲的新基因。专家们说由该发现出发,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第一个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以基因为基础的药物。墨尔本Deakin大学微生物学教授Greg Collins在利用以色列沙漠大鼠进行糖尿病研究时发现了该基因。他将该基因命名为“灯塔”(Beacon),该基因具有促进食欲的作用,而且大鼠的Beacon基因与人类的完全相同。在本周二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会议上公布的该基因是继leptin和NPy之后,发现的第三个与肥胖相关的基因。然而,新当选的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主席George Alberti爵士说以Beacon基因为基础的药物可能比以其它两个基因为靶的药物要出现的早,因为大
-
发绿色荧光的兔子激起轩然大波
法国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制造”出了一只可以发出绿色荧光的兔子“Alba”。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应用了受精卵显微注射技术,他们首先从一种水母身上采集了一种荧光蛋白,然后进行了基因改良,使它的发光率比原先提高了两倍,然后再将这种基因植入到了兔子的受精卵中,由此培养出了会发光的兔子Alba。在普遍光线下,它看上去与其它同类没有区别,但是在较暗的光线下,它的身体就会放射出奇异的绿光来。 这个科学试验项目的合作人之一是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与技术学校的助教凯克。他的本意是要将综合技术、家庭私自生活和社会主流观念集中体现在一只兔子身上。但是在Alba出生后立即招来了各方的批评。科学家称这种实验是“无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