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科学家研究发现紧张焦虑或将提高患癌风险
网易探索5月3日报道 美国科学家日前通过研究发现,同不易焦虑的实验室小鼠相比,紧张焦虑的小鼠感染皮肤肿瘤的几率更高,因而他们认为,压力过大,并且容易焦虑紧张的人类个体,他们患癌症的风险或许会更高。美国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对比实验,确认哪些小鼠容易紧张,容易焦躁不安。他们发现,这一类的小鼠大多不喜欢生活在黑暗或者是开放式环境当中。筛选完毕之后,科学家将这组小鼠和另一组不容易焦虑的小鼠均暴露在紫外线辐射环境当中,而辐射强度相当于人类过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照射强度。几个月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两组小鼠均长出了皮肤肿瘤。但不同之处在于,容易紧张焦虑的小鼠长出的肿瘤更多,并且只有这组小鼠的肿瘤会继续恶化,最终
-
研究揭示三阴乳腺癌难治原因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他们从分子层面的研究发现,不同三阴乳腺癌肿瘤的基因组其实存在很大差异,这也是常用药物对这类癌症疗效不大的重要因素,未来可能需要调整相关的治疗手法。 这个由59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利用电脑技术分析了100个三阴乳腺癌肿瘤的基因组,结果发现它们中没有任何两个相似,更不用说完全一样。研究人员说,鉴于它们是临床上同一类型的肿瘤,这一结果出乎意料。 报告的作者之一、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教授史蒂文·琼斯解释说,通过在分子层面观察,发现上述肿瘤其实是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乳腺癌肿瘤,而并非原来认为的完全一样,新发现有
-
胚胎干细胞中三种基因控制人体发育
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4月5日宣布,他们新完成的研究详细地揭示了人体胚胎干细胞中的3种基因是如何控制人体发育的,该成果有望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如何培育这些细胞用于疾病治疗。 研究人员在新出版的《细胞—干细胞》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人体胚胎干细胞对人体的作用不同于实验鼠胚胎干细胞对鼠体的作用,这凸显了利用人体胚胎干细胞开展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文章资深作者、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遗传学助理教授娜塔莉亚·伊万诺娃说,从实验鼠的情况难以推断出胚胎干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人类的身体以不同的方式组织自己。 胚胎干细胞在受精后不久便形成,由于每个干细胞能转变成身体中的任何种类的细胞,因此它们十分独特。随着人
-
美科学家将古老基因注入现代细菌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在培养皿里演示”侏罗纪公园“,他们将古老基因注入了现代细菌,观察古老基因是否与现代基因具有相同的演化路径。 数百万年前,一种细菌的基因开始演变、发展、再演变,这种细菌被证明是大肠杆菌(E. Coli)。大肠杆菌现在寄居在我们人类等热血动物的肠内,它们通常是无害的。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现在合成了一种5亿年前的大肠杆菌的基因,该基因被称为“EF-Tu”,他们利用这种古老的基因取代现代序列注入大肠杆菌。研究人员参考1993年的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 - say),他们说:“我们很好奇,想看看生命能否找到一条出路
-
以色列完成世界首例人造心脏移植手术
中国科技网特拉维夫5月1日电 近日一位患有严重心脏机能不全的病人,在以色列拉宾医学中心成功实施了人造心脏移植手术。这是完全意义上的将一颗人造心脏永久植入人体,不同于原来仅是植入机械或者塑料部件帮助提升患者心脏供血能力的常规手术。 患者是一位63岁的男性,在被转院至拉宾医学中心时面临器官衰竭的危险。该院的心脏病专家最初决定给患者植入ECMO(体外膜氧)系统来稳定他的病情,但5天过后,医生诊断患者心脏损伤不可逆,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植入一个人工心脏。但他们当时对患者使用人造心脏能否存活也没有多大把握,因为通常意义上人造心脏只是作为“桥”来加
-
检测基因变化或可预测乳腺癌
据新华社伦敦5月1日电(记者黄堃)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个基因的状况与乳腺癌风险有关,通过血液检测可以在乳腺癌发病前数年就探知这个基因的异常变化,将来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预测乳腺癌风险的方法。 医学研究认为,人体内不同的基因“版本”会导致不同的疾病风险,而基因的状况和功能也会因为某些原因发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同的疾病风险。因此,通过检查特定基因的状况来推断相应疾病风险,是医学研究热点之一。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调查了1300多名女性的健康记录,她们
-
新晋院士Cell解析致癌基因新功能
生物通报道:5月1日,美国科学院公布了最新当选的院士名单,除了几位引人注目的华人科学家外,还有一些生命科学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当选,Ronald A. DePinho就是其中一位,这位国际知名肿瘤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癌症药物、人体衰老以及退化性疾病,是分子遗传学和实验鼠人体癌症模型扥项目的领头人。 近期这一研究组发表了题为“Oncogenic Kras Maintains Pancreatic Tumors through Regulation of Anabolic Glucose Metabolism”的文章,发现一种诱发胰腺癌的遗传突变,在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代谢途径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相关成
-
研究证明红酒成分白藜芦醇能与线粒体关键基因作用
生物通报道:最新研究证明:在植物和食品(尤其是红酒)中发现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能通过提高为细胞提供能源的线粒体的活性来延长健康寿命。“研究结果很明确”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哈佛医学院的遗传学教授David Sinclair说,“在没有线粒体增强基因SIRT1的情况下,白藜芦醇不起作用。”这项发现刊登在五月二日的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在过去十年里,Sinclair和包括麻省理工大学的Leonard Guarente在内的同事们曾一起发表了一项研究,描述了白藜芦醇如何通过激活一类称为sirtuin的线粒体功能基因,来促进细胞内的能量生产和总体健康。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供应者
-
Nature:调控关键细胞通讯的独特蛋白
生物通报道 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解析了参与调控神经细胞电信号,放松肌肉细胞和“微调”内耳毛细胞的某些通道的一些内部运作机制。相关论文发布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在文章中,科学家们证实一种缺乏可定义结构的不同寻常的独特蛋白质在细胞发出电信号后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短暂阻断了离子通过这些通道。阻断离子在这些通道中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使细胞获得了充足的时间再负电荷以确保它们能够持续放电。科学家们研究的是一种称之为BK通道的大型钾离子通道,它是钾离子进出细胞的门户。通过聚焦这一离子通道,研究人员才有机会观察到了一种本质上无序的蛋白质是如何在细
-
Science医学周刊:艾滋病治疗的有力武器
生物通报道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项针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长达10年的研究中证实遗传修饰T细胞治疗是一种安全的艾滋病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初次治疗11年后仍然保持健康。这些研究结果为利用这类型的基因治疗作为有力武器治疗艾滋病、癌症和其他多种疾病提供了一个框架。相关论文发布在最新一期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文章的资深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病理学和实验医学教授Carl June博士说: “我们有43名患者,他们现在全部都很健康。并且其中有41名患者显示体内长期存在修饰的T细胞。”早期的基因
-
著名肿瘤学家Cell发现代谢相关癌症途径
生物通报道:5月1日,美国科学院公布了最新当选的院士名单,除了几位引人注目的华人科学家外,还有一些生命科学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当选,Ronald A. DePinho就是其中一位,这位国际知名肿瘤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癌症药物、人体衰老以及退化性疾病,是分子遗传学和实验鼠人体癌症模型扥项目的领头人。近期这一研究组发表了题为“Oncogenic Kras Maintains Pancreatic Tumors through Regulation of Anabolic Glucose Metabolism”的文章,发现一种诱发胰腺癌的遗传突变,在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代谢途径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相关成果
-
美国科学家称脑部扫描能鉴别出能人和懒人
据《独立日报》5月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表示,对研究对象脑部扫描显示能干的人和懒人的大脑在3个具体的区域会有所不同。 为了奖赏而愿意努力工作的人们在其脑部的叫做纹状体(striatum)和皮层(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的部位存在更多的对神经发出信号的化学物质多巴胺(dopamine)。这两个区域都在与报酬奖励关联的感觉和动机导致个体行为发生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为了报酬而努力工作方面稍显被动的“懒人们”脑部,其“前脑岛”(anteri
-
美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趋向年轻化
据《科学》网站报道,美国科学院(NAS)是世界上著名的学术团体。但她的成员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年老、白人、男性。近年来,美国科学院一直在朝院士的多样化方面努力,2012年新公布的当选院士名单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新当选的84位院士中,有26位是女性,远远超过了之前的记录——2005年,当时有19位女性当选。此外,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年龄仅为58岁,比去年下降了3.5岁。 美国科学院秘书长Susan Wessler对此表示:“我们正努力在年龄、性别、地域来源及种族方面更多样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改变评判标准——仍然是杰出的科学。” 谈到这么做的原因
-
清华回应称山东国土厅长系“论文博士”
5月1日,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生王进文在其微博上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一把手正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博士,但从未见其上课。”昨日(5月2日),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廖莹证实,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确实是该院在读博士生,但他并非是全日制博士生,而是“论文博士”。 清华法学院为厅长博士澄清 王进文昨天在电话里证实,微博上发布的内容确实是他本人发布。他在微博上曝光的“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一把手”是徐景颜。 王进文称,徐景颜系清华大学法学院在读博士,同为2010级,但同学均未见过本人。他还在微博上呼吁:“法学院指导教师严格要求,为人民服务,勿滥发文凭,危害一方。” 昨
-
研究报告称孕妇妊娠期压力过大或致新生儿缺铁
美国和以色列研究人员4月29日在波士顿举行的儿科学术学会2012年会上发表报告称,如果孕妇在妊娠期头三个月承受较高压力,新生儿缺铁的风险也较高,其发育也可能受影响。而美国密歇根大学及以色列阿什凯隆学院、巴尔齐莱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则首次发现,母体孕早期压力也是风险因子之一。研究人员在巴尔齐莱医学中心征集了愿参加研究的孕妇,其中压力组孕妇生活的地区在其妊娠期前三个月遭受600多枚火箭袭击,对照组孕妇生活在同样地区,但在火箭袭击三四个月后才怀孕。研究人员在两组孕妇分娩一到两天后询问了她们的生活背景及孕期的健康状况,通过调查问卷评估了她们在孕期的压力,并通过搜集的脐带血测量了新生儿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他们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闪速加热母乳灭活艾滋病病毒(HIV)
对于缺乏资源的国家的女性是可行的
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的科研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组发现,坦桑尼亚城市的母亲能够成功地遵循闪速加热母乳的规程把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灭活。通过哺乳传播占了2009年新出现的37万被感染婴儿的大约一半。这些发现发表在了今天出版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杂志》(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上。“比我们预计得更多的感染有艾滋病的女性愿意而且能够在家中对她们的母乳进行巴氏消毒从而在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让母乳变得安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儿童医院的临床儿科教授、该研究的第一作者Caroline J.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2-05-03
-
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教师因学生投诉被转岗引发关注
日前,成都中医药大学召开2012年教学工作会,把“建立并实施教师退出机制”提上日程,提出“教学效果差、学生反映不好的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不再聘任其承担教学工作”。而不久前,该校公共卫生学院的一名教师就因为学生不满意其教学效果而遭到“下课”处理。 学生不满教学,老师转岗 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这位被投诉的老师上的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上课的时候只会低着头念课件,眼神根本不跟同学交流,讲的内容我们也听不懂。”公共卫生学院大三学生张桂琪说,在跟老师沟通无效之后,在第二节课后,班上的同学决定集体投诉。 院长陈大义接到学生反映之后,一面劝说学生再听一听,“因为有
-
报告称近视眼等视力受损者身体活跃度较低
马里兰州研究人员在《眼科学档案》(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发表的一份报告说,视力受损者每日步行总数比正常视力者少26%,并且身体活跃度约为后者的一半,这可能会增加视力受损者患慢性病的风险。他们说,视力下降会影响活动力和平衡能力,但康复方案却很少强调体育锻炼。研究人员对2003年至2006年美国一项健康调查中的5,722名对象进行了身体活跃度评估,其中5,226人视力正常,351人需要眼镜才能看清物体,145人为无法矫正至正常的低视力。正常视力的定义为20/40或更佳,是美国大多数州对驾车的最低视力要求。研究人员在测试对象髋部佩戴了加速计,每天约14.3小时,佩戴七天
-
新基因发现可抑制胰脏癌
胰脏癌为最致命的癌症之一,1份今天公布的报告显示,科学家已找出可减缓肿瘤扩散的基因,有助标靶治疗。1支国际科学家团队研究老鼠身上的胰脏癌细胞时,发现这种名为USP9X的基因具有抗癌功能,同时可在人体上发挥效用。研究员杜维森(David Tuveson)告诉法新社:「我们观察人体的肿瘤抽样时发现少数患者缺少这种基因,而这些患者病情很不乐观…这些人最快不治。」「此种基因表现低的患者…在术后很快就死亡,还有死前(癌细胞)大量转移的患者,体内此种蛋白质含量也很低。」 杜维森表示,USP9X基因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但不存在于某些肿瘤,科学家先前已知这种基因的存在,只是不知道它具有抑制癌细胞功能。 杜维森
-
研究发现心肌炎发病机制
日本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作为心力衰竭原因之一的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法。 大阪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由于高血压等原因使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受损后,导致无用的线粒体DNA蓄积,这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而这是炎症发生的导火索。研究人员首先培育出无法分解心肌细胞内线粒体DNA的小鼠,然后利用这种小鼠进行了实验。 研究人员发现,受损的线粒体DNA蓄积起来后,蛋白质“TLR9”会发挥作用,激活免疫反应,引发心肌炎症,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使能分解线粒体DNA的酶无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