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Science热议转基因大米中国儿童实验

    生物通报道:Science杂志以“Firestorm Erupts Over Transgenic Rice Study in Chinese Children”为题,聚焦了近期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的转基因大米儿童试验事件,作者为Mara Hvistendahl和Martin Enserink 。文章从上周出现在新华社报道的一幅漫画说起。漫画描述了一位打着印有美国国旗领带的科学家,凝视着显微镜,将非天然颜色的大米倒入孩子的嘴中,文章的标题是“比试验更可耻的,是谎言”。(新华社网站漫画)这项历时四年的研究引发部分媒体轩然大波,研究在中国学生中试验黄金大米,这是一种转基因大米,旨在提高大米中维生素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9-13

  • 艾滋病研究重要成果:找出休眠病毒

    生物通报道:格莱斯通研究院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能精确追踪感染了艾滋病毒的细胞周期的新方法,令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机制中这最令人费解的一步。在刊登于Lab on a Chip杂志上的论文中,格拉德斯通研究院研究员Leor Weinberger公布了这一种设备,利用这一设备,可以精确定位和跟踪CD4 T细胞(艾滋病病毒靶向的白细胞类型)中的HIV,这项研究进展对于理解“HIV潜伏”状态尤为重要,这种状态下,病毒会在病人开始标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进入休眠。目前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不会杀死艾滋病毒,它们只是将其隔离开来,这也就是说艾滋病毒感染者必须一生连续接受药物治疗,才能阻止艾滋病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9-13

  • 未来科学之星,Nature替你算算命

    生物通报道  一个医学院委员会正在权衡是否聘用一个年轻有为的神经学家。她作为研究人员将会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吗?是否会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成果,并获取丰富的研究资金?如果有一个水晶球能做出预测就好了。而现在它就在那里!发表在9月13日《自然》(Nature)杂志上一项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的新研究提供了首个公式准确地预测一名年轻的科学家在未来10年是否有可能成功,可用于做出聘用和资助决定。目前,主要是凭借直觉和搜索会员会的研究来做出聘用决定,现在大学日益通过衡量发表论文的质和量,称作h指数来对此做出补充。新公式的准确性是h指数的2倍以上,可用于预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未来的成功。它考虑了影响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9-13

  • Science医学聚焦首个HIV预防药物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一个HIV/AIDS专家国际研究小组的新研究再次确定了特鲁瓦达(Truvada)这一首个且是目前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HIV预防的药物的效力。该研究提供了预防HIV/AID散播所需Truvada的药物浓度水平的首个预测,扩展了我们对于Truvada效力的了解,并为新的给药策略开启了大门。相关论文在线发布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新研究是建立在2010“"iPrEx”临床研究基础上,在那项研究中格莱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Robert Grant博士和同事们发现多年来用于治疗HIV阳性患者的药物Truvad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9-13

  • Nature综述:表观遗传学预测癌症弱点

    生物通报道:由Bellvitge生物医学研究协会癌症表观遗传与生物学研究组Manel Esteller领导的研究组,发表题为“DNA methylation profiling in the clinic: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的综述文章,概况了近期在应用表观遗传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强调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将能用于预测肿瘤的行为和弱点。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Reviews Genetics上。对于人类的各种疾病,尤其是癌症,越来越需要更好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早期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改善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预后效果。此外,通过标志物,也有可能根据病人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9-13

  • 阿司匹林疗法可能减少患癌风险、防止疾病扩散

     根据最新研究,每日服用少量阿司匹林对身体更有益,这比之前人们所认为的好处要多得多。研究称,每日服用少量阿司匹林可能会减少癌症发病率以及死于癌症的可能,并且防止肿瘤扩散。 阿司匹林通常是心脏病患者或中风患者的常配药。阿司匹林通过干扰血液凝固来实现疗效。脂肪在动脉爆发中沉淀的话就会形成血块。一旦血块在动脉中凝固的话,就会导致心脏病或中风。 近期的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防止其他类型癌症病发。本周刊登在医学杂志《柳叶刀》和《柳叶刀肿瘤学》的一篇最新研究称,短短几年中持续用药的这些人,癌症预防的效果会很明显。 从最新的研究来看,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三年以后癌症发病率低至24%。与没有每

    来源:译言网

    时间:2012-09-13

  • 登革热疫苗二期临床试验成功

    新华社巴黎9月11日电 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11日刊登的报告说,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法国疫苗生产商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研发的登革热疫苗对3种登革热病毒株有预防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登革热疫苗。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多在热带地区传播,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登革热病毒有4种血清型,人体受到其中任何一种感染后不会对其他3种产生抵抗力。迄今尚无专门预防登革热的疫苗投入使用。法国赛诺菲—安万特集团旗下从事疫苗研发和生产的赛诺菲—巴斯德公司11日发表公报说,在泰国进行的针对4000多名4岁至11岁儿童的二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公司研发的疫苗对3种登革热病毒株有预防效果,研究人员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9-13

  • 新研究支持针灸的止痛功效

    新华社伦敦9月11日电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其效果能否经受西方近代科学的检验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问题。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针灸的止痛功效是确实存在的。南安普敦大学教授乔治·莱威思参加的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在新一期《内科学文献》杂志上报告说,对过去29项针灸研究中近2万人资料的调查显示,真实的针灸与用作对照的“假针灸”相比,的确能舒缓背部、颈部、肩部和头部的疼痛,还能缓解关节炎疼痛。这里的“假针灸”是指在针灸时故意针刺非常浅或是针刺不正确的位置,这是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对照方法,用于排除安慰剂效应,即某种治疗方式可能单纯是由于心理安慰作用而生效。之前有许多中医治疗方法由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9-13

  • 欧米伽-3无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新华社华盛顿9月11日电 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营养药物因被认为有助于身体健康而很受消费者追捧,但希腊研究人员11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人体补充这一物质并不会降低猝死、心肌梗塞或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据报告介绍,研究人员对此前进行的20项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参与这些试验的人数达到近7万人。在其中18项试验中,研究人员随机抽选一部分志愿者,并让他们服用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营养药物,平均每天补充1.51克,并观察他们的健康状况变化。另外两项试验中,志愿者按照研究人员建议,每天食用更多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通过营养药物还是食物来补充欧米伽-3脂肪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9-13

  • 新基因疗法或可恢复嗅觉功能

    本周《自然—医学》杂志报道了一种恢复纤毛发育和嗅觉反应的基因疗法。这从原理上论证了基因疗法或可在特定遗传病中使用以恢复纤毛发育和修复感知功能。纤毛是一种长在细胞表面的细胞器,纤毛病变是一组由纤毛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所导致的遗传病症。包括失明、听觉和嗅觉丧失在内的多种感知缺陷就可能伴随有这样的病变。Jeffrey R. Martens等人发现细胞纤毛内转运蛋白88(IFT88)内的一种突变——IFT88是一种与人体纤毛病变有关的蛋白。该蛋白在实验小鼠体内的突变可导致鼻内神经细胞纤毛变短和畸变,从而使小鼠嗅觉失灵。研究人员发现,向病变小鼠鼻内神经细胞投送可表达IFT88的腺病毒载体能够修复纤毛的各种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09-13

  • 发现可产生白细胞的人体骨髓细胞

    本周《自然—免疫学》上的一篇报告介绍了在人体骨髓中发现的一类独特细胞群。该细胞群可以表达L-选择素,该表达过程是已知的特定种类白细胞产生的最早阶段。该细胞群的发现将有助我们了解正常血细胞的发育并可能找到在引起各类白血病的细胞不稳定发育中的重要线索。Gay Crooks等人通过人体干细胞/祖细胞移植手段让免疫缺陷小鼠发育出血细胞,然后对比观察人体骨髓细胞在该小鼠体内和培养皿中的发育情况。他们发现骨髓细胞中产生了一种L-选择素阳性细胞群,该细胞群属于一种发育中间物,介于静止造血干细胞和一种之前发现的可促使产生抗体B细胞形成的细胞群之间。虽然该选择素细胞群缺少制造血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但其可以产生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09-13

  • 疫苗试验暴露HIV外壳致命弱点

    加强免疫响应可提高AIDS疫苗有效性 艾滋病病毒(HIV)终于还是在研究人员面前暴露出了弱点,从而使得有效艾滋病(AIDS)疫苗向着现实又迈进了一步。 9月1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一种疫苗如何让免疫系统抵御入侵的病毒,从而提供针对感染的保护。这项研究成果同时还将在本周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召开的2012年AIDS疫苗会议上公布。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一项AIDS疫苗临床试验的结果——自从其3年前发布以来便让研究人员感到困惑不解。这项临床试验名为RV144,是第一个获得一定成功,并看到HIV感染减少的AIDS疫苗。但该疫苗31%的相对较低的响应率却让研究人员挠头不止。去年发现的一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09-13

  • 荫士安牵头项目被删 合并试验说法存疑

    “黄金大米”儿童试验的调查在艰难推进,渴望真相的公众,仍在等待谜团解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荫士安的说法存在造假嫌疑,他所称的“合并试验”实际上早在2007年已经有过试验结果。 就在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蹊跷删除由荫士安牵头负责的编号为30571574的项目,而该项目正是卷入“黄金大米”试验风波的项目。 5年前已有试验结果 9月10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黄金大米”事件的最新调查结果。中国疾控中心表示,荫士安研究员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项目编号:3057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时间:2012-09-13

  • 大批量小细胞肺癌外显子组测序完成

    本周《自然—遗传学》上的两份报告介绍了科学家针对82个小细胞肺癌样本的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工作。他们为干预治疗找到了数个潜在标靶。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侵入性癌症,其肿瘤较难被发现。这种肺癌很少能通过手术治愈,从而使得对肿瘤的基因组的系统性分析变得困难。这也是首次科学家得出82个SCLC样本的外显子组测序数据以及确定该癌症内发生周期性突变的基因。 Roman Thomas等人对29个SCLC样本的外显子组进行测序并找到了与组织蛋白改性有关的一些基因突变。Somasekar Seshagiri、 Charles Rudin等人则分别对36个SCLC初期肿瘤和17个从SCLC肿瘤中获取的细胞系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2-09-13

  • 针对“类艾滋病” 不宜急于给“免疫缺陷症”定性

    今天,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就近来广受瞩目的“类艾滋病”作出回应:所谓“类艾滋病”目前尚未找到病因,未发现有传染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具备相关检测技术储备,但尚未有诊断报告,医疗卫生部门将根据国际研究进展进行监测。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 “我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份刊于《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研究报告。”曾光告诉记者,8月下旬,题为“泰国和台湾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的文章在刊发当日,他就收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邮件。对于将国内“自诉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样本信息纳入“免疫缺陷症”后续研究的请求,他至今未作回复。“研究报告的原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2-09-13

  • 生物电流可促断肢再生 残疾人有望告别假肢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阿伯丁大学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生物电流有望被用来帮助人体组织再生和对残缺的四肢进行补救。在不久的将来生物电流有可能帮助残疾人“恢复”四肢,重新长出手臂与腿。 此前的生物电流模拟试验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技术可以用来帮助病人受损脊髓的再生。还有研究证据表明生物电流技术在帮助病人进行趾端再生,尤其是在儿童受损趾端再生方面会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不过,早在很多年前,生物电流在组织修复和受损伤口再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科幻小说中的弗兰克斯坦博士成功利用生物电流创造出了一个怪物。生物电流是一项关键的技术,而且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12-09-13

  • 最新研究发现男人比女人醒酒慢

    通常男人比女人能喝,但女人酒后比男人清醒。近日,《酒精中毒:临床与实验研究》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为女性醒酒快找到了原因。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对42名酗酒至少5年的参试者和42名滴酒不沾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大脑扫描结果发现,饮酒时间越长,大脑白色物质就越少。男性表现为大脑胼胝体白色物质减少,女性表现为大脑皮层白色物质减少。男性每戒酒1年,大脑胼胝体恢复速度为1%。在禁酒1年的女性中,大脑白色物质增加,但在男性中并未出现这一现象。经过一年多的恢复后,这些现象在女性中消失,而在男性中开始显现。新研究负责人莫舍·鲁兹博士表示,禁酒之后,男性大脑白色物质恢复速度明显慢于女性,即男人比女人醒酒更慢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2-09-13

  • 最新研究发现酸奶能帮男人助性

    打开家里的冰箱,找找有没有酸奶,如果有,祝贺你,今天或许有惊喜的发现。众所周知,酸奶可以帮助消化、强健骨骼、提升免疫力等等,不过,科学家们为酸奶的好处又加上了一条——助“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无心插柳”的实验让研究人员有了这一奇特的发现。 起初,研究人员为了研究酸奶和肥胖之间的关联,对40只雄性白鼠和40只雌性白鼠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对白鼠的饮食分成三组:高脂肪低营养的垃圾食品,典型的啮齿动物食物,香草味的酸奶。 结果,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吃酸奶的白鼠明显性欲更强。其中,雄性白鼠的睾丸比其他正常饮食的白鼠睾丸重5%,比吃垃圾食品的白鼠睾丸重15%。而且,吃酸奶的雄鼠能更快让雌性怀孕,并且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2-09-13

  • 美国杂志回应黄金大米试验:严厉对待学术不端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陈彬)“黄金大米”事件最近持续在国内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涉事的中方研究人员和机构都曾在公开场合正式声明,称对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该篇论文中涉及“黄金大米”用中国儿童做实验的内容不知情,以及没有参与该实验。基于上述原因,四川在线记者认为有必要将该情况告知杂志方以便杂志方对此事件进行调查。上周五,四川在线记者给《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编辑部发送了电子邮件,将此情况告知了对方。今日,《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出版方,美国营养学协会给记者回信做出了回应。记者邮件:询问对方对事件是否知情在四川在线记者给《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编辑Dennis Bier博士的这封电子邮件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12-09-13

  • 美研发血液检测法助准妈妈进行亲子鉴定

    苏珊怀着两个月的身孕,目前的健康状况非常好,但这位年轻妈妈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她不知道宝宝是谁的。刚分手的前男友和现任男友都可能是孩子的父亲,却会对她要不要留下孩子作出不同决定。在美国的未婚妈妈中,约有50%的人都面临着苏珊这样的难题,不知道孩子的爹是谁。如果她们不想放弃孩子的话,只能采取两种解决方法:要么等孩子出生后,拿疑似父亲的DNA样本去做个亲子鉴定,但那时再后悔已经晚了;要么等胎儿在肚子里成长一段时间后,去做产前鉴定。传统检验法的缺陷在当今的医疗机构里,产前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称为羊膜穿刺术,医生会利用B超作指引,将一根约十厘米长的空心针刺入孕妇的腹部,直接从子宫内提取出羊

    来源:南都周刊

    时间:2012-09-13


页次:3064/4340  共86786篇文章  
分页:[<<][3061][3062][3063][3064][3065][3066][3067][3068][3069][307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