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日发现放疗后癌细胞转移机制

     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18日发布报告说,他们利用小鼠试验,发现了经放射治疗后癌细胞转移的机制,并可通过遏制这类细胞的转移,防止癌症的复发,有望开发出新的癌症疗法。 放射治疗是与手术、化疗并列的癌症三大治疗手段之一,这一疗法利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放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化疗等配合使用。 根据这份已刊登在英国《自然·通讯》上的报告,研究人员将人体的癌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然后用放射线照射,结果发现,一种“HIF-1阴性低氧癌细胞”在放疗翌日,就开始向血管转移。 研究小组解释说,放疗后,“HIF-1阴性低氧癌细胞”内的“HIF-1”基因被激活,导致转移的发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4-20

  • 科学家研发“人脑”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智能足以击败任何机器。现在科学家正在努力利用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建造一个“人脑”。它意图把迄今发现的有关大脑的所有信息结合在一起,并在屏幕上复制它们,甚至达到单个细胞和分子的水平。如果这项工作取得成功,它将彻底改变人们对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等毁灭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了解,甚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是如何思考问题,以及做决定的。该研究的负责人是瑞士教授亨利-马克莱姆,他将与包括英国剑桥大学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学院研究所的欧洲地区的科学家合作。他们希望能在未来12年内完成这项工作。马克莱姆说:“大脑拥有几十亿个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结构非常复杂,因此神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12-04-20

  • Nature:大型乳腺癌分子图谱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加拿大卑诗癌症中心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乳腺癌组织研究,发现了新的乳腺癌基因,这将有可能改变该疾病的诊断方式,并为新一代个体化癌症治疗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论文发布在4月18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研究人员基于肿瘤的遗传指纹将这一疾病重新分为了10个全新的类型。其中的大量基因使得研究人员获得了对乳腺癌生物学更深入的了解。医生可基于此来预测肿瘤是否会对某种特定的治疗产生反应,肿瘤是否有可能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以及是否有可能复发。研究的共同负责人Sam Aparicio 博士说:“这标志着科学家们向构建乳腺癌的遗传百科全书迈进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4-19

  • 无视严令 病毒学家将公布H5N1成果?

    生物通报道:去年年底,荷兰的病毒学家Ron Fouchier发表了令人惊骇的消息:其研究组发现对病毒进行小小的基因调整(5个基因突变)将会使改造后的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中更具传染性,而且更有效。而雪貂是一个研究病毒如何在人类中传播的标准动物标本,常常被在医学上用于流感病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病理和毒理实验。今年年初,考虑到研究成果全文公布造成的威胁,美国国家生物安全咨询委员会(U.S. National Science Advisory Board for Biosecurity, NSABB)就发表了声明,针对目前禽流感研究未受到限制的出版提出了警告,当时这一成果与另外一项相似成果的作者已经接受了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4-19

  • 孙宁博士Science子刊再生医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来自患有一种常见心脏病的患者的皮肤在实验室中成功构建出了心肌样细胞。相比于以相似方式构建出的来自健康家族成员的细胞,这些心肌细胞收缩能力明显要弱一些,只能对启动心跳的钙信号波作出反应反应,且显示出异常的结构。这一研究在线发布在4月18日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再生医学研究学者、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医学与放射学系副教授Joseph Wu。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来自中国的博士后孙宁(Ning Sun)。孙宁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爱荷华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4-19

  • PNAS:新研究挑战癌症干细胞传统观点

    生物通报道  近期来自哥本哈根大学(CU)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的一个国际研究研究小组在乳腺癌研究中发现无干细胞特性的管腔样(Luminal-like)细胞也能形成较大的肿瘤,这一研究发现向当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理念:只有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基底样(basal-like)细胞才能形成侵袭性肿瘤提出了挑战。这一研究发现或有可能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未来的个体化癌症用药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该研究的共同领导者、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的Mina Bissell说:“普遍的观点认为如果能够清除癌症干细胞,乳腺癌就能得到很好的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4-19

  • 学者曝称国内常见高龄奶牛靠激素产奶 奶协否认

     前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微博爆料称,国内许多高龄奶牛,靠激素才能产奶。养殖户为治愈奶牛因超标挤奶引发的乳房发炎,而让奶牛注射大剂量抗生素……因此只有少数品牌的鲜奶能喝。对此,有网友担心国产鲜奶是否真的不能喝?为此,本报记者昨日采访了一些专业人士。  专家称激素暂非必检项  早前,曾有消费者报称怀疑某品牌奶粉致婴儿性早熟。当时本报记者曾采访过中山大学毒理学教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杨杏芬,杨杏芬表示,从个案看,激素之类的内分泌干扰物在生活环境中就存在不少,到底是来自食物还是环境需要再分析。杨杏芬建议市民如果怀疑孩子早熟,应尽早到儿科问诊,并对高度怀疑的食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12-04-19

  • 卫生部部长陈竺回应铬含量超标胶囊事件

    舒晶晶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铬含量超标胶囊事件经媒体曝光,引发社会关注。卫生部部长陈竺今天(18日)下午表示:胶囊重金属超标要依法管理,有责任的企业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日前媒体曝光,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并且发现,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下脚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消费者。  卫生部部长陈竺今天下午表示,药物胶囊重金属限量早有标准。  陈竺:药物胶囊的重金属限量早就有标准。2010年的药典就有规定,药典既是标准又是法律,所以我们现在要依法严加管理。  “毒胶囊”曝光后,有患者自行打开胶囊,只服用药粉。对此陈竺表示,服用胶囊药

    来源:中国广播网

    时间:2012-04-19

  • 对生物节律的重新审视

    我们目前对生物节律的认识很多都依赖于施加在实验室中的动物身上的明-暗周期。现在,Charalambos Kyriacou及其同事对户外半封闭环境中的果蝇的节律行为进行了监测。他们发现了很多与实验室中研究工作的显著差别,如在据信控制昼夜节律的基因上发生了突变的果蝇中存在野生型表现型。本文作者们还发现了“节律性带动”(rhythmic entrainment)的不同来源(包括温度和月光)之间的新的平衡。这些发现表明,我们需要对一些被广泛接受的概念进行一次全面的重新审视,这些概念如生物钟和昼夜预测以及它们在野生环境中实际上所具有的适应性价值等。 

    来源:Nature

    时间:2012-04-19

  • 人才流失(和增加)的说法在中国已经过时

    作者:Grace Warren智力移民,也被媒体和社会学家们称为“人才流失”,指的是那些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们从他们的出生国向国外的单向移民。这个词创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用来指代二战前及二战期间科学家和其他知识分子从不稳定的欧洲向外地大量迁移的现象。自那以后,它就被应用于几乎所有国家,包括中国,来形容当地大量学生和受教育的知识分子向外流失的情况。 然而,人才流失最开始出现时所具有的三个特征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的中国。最早意义的人才流失现象里: 1.那些离开的知识分子几乎没有回国的动力。 2.在国外工作生活的知识分子并没有从海外对祖国做出贡献。 3.很少有外国知识分子迁移到“受影响的”国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2-04-19

  • Science子刊:脑瘫在出生后的治疗

    在动物中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一种以脑中难以接触到的炎症细胞为标靶的新的基于纳米技术的方法可能被用于治疗出生后的脑瘫。脑瘫是由在子宫中或是在出生头几个月中对发育中的脑造成伤害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它会对许多脑部功能及神经系统的功能造成损伤,最显著的是对运动技能的损伤。在对损伤做出反应时,脑子会激活被称作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这些细胞会对损伤进行清理并清除细胞碎片。不幸的是,这些细胞会过度反应并开始破坏正常的周围组织,导致神经发炎。目前的消炎药物必须在脑中绕过无数的屏障后才能到达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它们的靶细胞),因此这些药物没有达到它们该有的效果。如今,Sujatha Kann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2-04-19

  • 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都有科技人员肮脏的身影

    陈永金科研人员是社会的精英,是文明的开拓者,但是,也有一些科研人员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钱看成生活的全部,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不是为社会带来发展进步幸福和谐,而是残害百姓,成了人民痛恨的恶魔或毒害人民的帮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有人搜索出中科院研究生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的高银相,  武汉厚德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厚德与此事有牵连。而徐州安营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使用三聚氰胺的罪魁祸首。瘦肉精最早由浙江大学的教授、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许梓荣传播出去。许梓荣以浙大饲料所为根据地卖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赚了许多钱,为浙大盖了不少房子,饲料所单仪器设备就从最初的5万增加到价值上千万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2-04-19

  • 巴基斯坦出生罕见6腿婴儿 概率仅为百万分之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巴基斯坦医生正在努力拯救一名患有罕见遗传病,拥有6条腿的新生儿。卡拉奇国家儿童健康研究所负责人贾马尔-拉扎表示,这个1周大的男婴被认为是寄生双胞胎中的一个。他的连体婴是一个发育不健全的早产儿,这导致另一个孩子长出额外的腿。该研究所的医生正在努力救治这名新生儿,目前这个孩子仍在加护病房接受治疗。拉扎称,他们打算给这个孩子做手术,并在考虑邀请对这种罕见疾病更有经验的外国专家帮忙,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仅为一百万分之一。他说,这个孩子并非拥有6条腿,他只有两条腿,另外4条属于另一个双胞胎。“给这样一个孩子做手术并非易事,术前需要进行适当评估。我们需要查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12-04-19

  • 日本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基因”能遏制癌症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发布研究成果说,具肿瘤抑制作用的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除可通过修复染色体异常来遏制乳腺癌和卵巢癌外,还能通过生成小核糖核酸来遏制癌症。这一成果可协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新治疗药物。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与家族型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有关。研究证实,BRCA1基因发生突变的人在40岁以前得乳腺癌的概率高达19%。日本大阪大学特聘副教授河合伸治率领的研究小组在美国《细胞生物学杂志》发表报告说,他们调查人类细胞中与抑制癌症有关的4种小核糖核酸的量时发现,如果加强细胞中BRCA1基因的作用,这些小核糖核酸的量会增加,而如果抑制这一基因的

    来源:深圳特区报

    时间:2012-04-19

  • 良药变毒药 莫让制药业潜规则成消费之痛

    《澳门日报》18日刊出社论说,日前内地媒体揭发有部分药厂生产的药品被检出铬超标,制造空心胶囊的原料是工业明胶而非食用明胶、更非药用明胶。内地药用胶囊的生产并非没有制度和标准,但各环节企业对工业明胶“一路开绿灯”,反映出这一行业已形成了可怕的“潜规则”。文章摘编如下:“你昨天扔出去的烂皮鞋,很可能在今天吃的老酸奶(凝固型酸奶)、果冻中与你邂逅。”早前内地媒体揭发老酸奶、果冻怀疑使用工业明胶后,这一短讯被民众疯传。为避免吃上“烂皮鞋”,许多民众近期少吃或不吃老酸奶和果冻。尽管如此,“烂皮鞋”仍挥之不去,因为内地一些救命药也用它作原料。据报道,九家药厂生产的十三个批次药品所用的空心胶囊被检出铬超标,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12-04-19

  • 社会地位影响猕猴基因表达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报告称,社会地位的变化能够显著影响猕猴的基因表达。 野生猕猴群构成一个等级社会,不同猕猴的社会地位可以从其获得食物、水以及性伴侣的顺序分辨,而圈养猕猴的社会地位通常根据其加入群体的先后顺序确定。 杜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耶基斯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5个圈养猕猴群进行了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测量了猕猴6000多个基因的表达。他们比较49只不同地位的雌性猕猴后发现了987处基因表达差异,其中112处与免疫系统功能有关。 研究人员还根据基因表达的差异较准确地推测猕猴的社会地位变化。在一个猕猴群中,碰巧有两只被移出,另有新猕猴加入,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2-04-19

  • Nature reviews:癌症抗体的临床治疗

    生物通报道  近年来利用单克隆抗体(mAbs)治疗癌症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抗体药物偶联抗癌药成为了淋巴瘤和实体瘤强有力的新治疗选择,免疫调节抗体近来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效。开发治疗抗体要深入了解癌血清学,蛋白质工程技术、作用及耐药机制,以及免疫系统与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最新一期(4月刊)的《自然综述癌症》(Nature reviews cancer)杂志上发布了一篇题为“Antibody therapy of cancer”的综述文章,概述了开发癌症患者抗体治疗的基本策略,从临床前研究延展至人类试验。 上接:Nature reviews:癌症治疗抗体的开发 尽管基于抗体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4-18

  • Cell:解析细胞的防御系统

    生物通报道  近期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发现动物利用了一个我们从前未知的系统对病原体及毒素进行检测并作出响应。并证实破坏动物细胞这一系统的核心功能将引发免疫和解毒反应,以及行为改变。研究论文发表在4月13日《细胞》(Cell)杂志上。论文的资深作者、麻省总医院分子生物学系Gary Ruvkun 博士说:“通过这一新发现的系统来观察大量的疾病将最终使我们对毒素和细菌的异常应答导致的疾病进行重新解读。尽管这些初步研究是在线虫中完成,我们已经确定大量的调控因子也同样存在于人类中。”在这篇文章中,Ruvkun实验室的研究人员Justine Melo博士借助RNA干扰发现参与细胞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4-18

  • 新型脑癌疫苗临床试验传捷报

    生物通报道  利用来自患者自身肿瘤物质为个体患者度身定制的一种新型脑癌疫苗在一项2期临床试验中被证实有效,使得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了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些患者罹患的是复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美国这一疾病每年导致数以千计的患者死亡。这些研究结果在4月17日于美国迈阿密召开的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AANS)会议上被公布。研究人员分别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海伦迪勒家庭综合癌症中心、克里兰夫大学医院案例医学中心Seidman癌症中心和纽约长老会医院/哥伦比亚大学医疗中心对超过40位患者进行了该疫苗的疗效检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在相同医院接受标准治疗的其他80位患者,接受疫苗治疗的患者生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4-18

  • Cell Stem Cell十大热点文章

    生物通报道:《Cell Stem Cell》杂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两名新成员之一(另外一个杂志是Cell Host & Microbe),这一杂志内容涵盖了从最基本的细胞和发育机制到医疗软件临床应用等整个干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这一杂志特别关注胚胎干细胞、组织特异性和癌症干细胞的最新成果。《Cell Stem Cell》自创刊以来就倍受关注,影响因子迅速提升,从0一冲至16.826,又达到了23.563。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如下:1. Direct Reprogramming of Fibroblasts into Neural Stem Cells by Defined F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4-18


页次:3069/4241  共84814篇文章  
分页:[<<][3061][3062][3063][3064][3065][3066][3067][3068][3069][307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