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CRs之功能基因组研究
现在药物研发中60~70%的目标蛋白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传统上的药物研发过程是对化合物进行筛选,寻找更有效的新药物分子。而基于化合物结构的药物设计,虽然为研发提供了一个目标;但是由于GPCRs难于进行表达、提纯和结晶,以至于它们的精细结构被了解的很少,因此将结构依赖性的药物设计方法应用到GPCRs上困难重重。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有专注于特定GPCRs的单个实验室,但现在己开始以大型网络组织的形式建立研究结构基因组的联盟,囊括蛋白表达、提纯和结晶各个领域的专家。其中国内和国际上的不少联盟都已将GPCRs纳入其研究项目。现在,GPCRs的表达系统有好几种,产量已达毫克级,纯度也相当高。但其
-
国产疫苗首次打入国际市场
昨天,记者从浙江省卫生厅获悉,浙江普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已获得印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DCGI)的进口批文和市场注册批文,目前首批5万人份疫苗已抵达印度。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经过国际标准论证正式出口国际市场的疫苗。 浙江普康公司副总经理庄昉成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兴奋地说:“出口的甲肝减毒活疫苗是由公司董事长毛江森院士自主研发的,目前已经占据国内60%的市场份额,而在印度的成功销售也代表国产疫苗迈出了开拓国际市场的脚步。” 据悉,去年6月,普康公司曾卷入轰动全国的安徽泗县“问题疫苗”事件。泗县大庄镇部分中小学集体注射该公司生产的甲肝疫苗时,有300多
-
颠覆原有概念:调控生物钟的蛋白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遗传学实验室(Laboratory of Genetics,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原理的两种调控生物钟的蛋白需要通过一个“间隔定时器”来延缓进入细胞核,调控体内生物钟活动的机制,这一研究结果公布在1月13日Science杂志上。生物钟,即昼夜节律是以大约24h为周期波动的生物现象,这些节律包括血压、体温、激素水平、血中免疫细胞的数量、睡眠觉醒周期循环等。基因水平上的生物钟研究还只是刚起步,目前已经发现了不同物种控制昼夜行为的一些共同基因,比如period、timeless、clock等,其中Perio
-
Nature:帮助构建肌肉的巨型蛋白titin
生物通报道: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和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对肌肉组织形成至关重要的蛋白质发生的事情。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1月11日的《自然》杂志上。显微镜下,肌肉就好像是数百万个微小的活塞:他们首尾相连形成长长的队伍。这种称为肌节(肌原纤维节)的结构能够使肌肉收缩和伸展,从而使我们的身体移动。肌节以Z-disk(紧实分子形成的厚带)首尾相连。肌节的结构非常复杂,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都在分析它们形成的步骤。可能的起点是蛋白质相互连接成巨大的复合体,而且交汇点就是Z-disk。但是要拆开这种联系非常困难。EMBL的Wilmanns的实验室和Mat
-
1月13日Science选读
生物通综合:有缺陷的登革病毒也许是个寄生物一项在缅甸做的新研究指出,登革病毒的一个有缺陷的毒株也许靠拣拾同一宿主身上功能正常病毒的蛋白存活和蔓延。John Aaskov和同事说,这个被称为互补的寄生战略使有缺陷毒株得以复原,可能在该病毒的毒性以及其在人类的传播上有重要作用。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染的RNA病毒引起的热带疾病,最近曾在亚洲灾难性地爆发过。这个有缺陷的毒株带有一个应该使病毒失效的遗传错误,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它在蚊子种群和人群中能很快地传播。引人注意的是,这个有缺陷毒株的扩散与另一个登革病毒株的衰退同时发生,这也许意味着一个战胜登革热爆发的新的公共卫生策略。 报告:Long-Term T
-
Nature:DNA修复中重要的通用酶
生物通报道:在研究人员发现该酶25年之后,现在已经开始分析此DNA损伤应答蛋白的功能。使科学家迷惑不解的是几乎所有生物体中含有该酶,这意味着其对生物很至关重要,然而,实验还是表明其功能依然未知。麻省理工大学HHMI的Graham Walker教授和其同事发表在2006年1月12日《Nautre》的研究结果表明,此叫做DinBDNA聚合酶的神奇的酶是专门负责特定损伤的DNA的精确复制。HHMI的教授是一些具有领先水平的科学家,他们得到研究所1百万美元的支助用于革新本科教学。 DNA每天都遭受有毒化学物质、代谢产物、日光以及其它辐射的攻击。绝大多数的缺损能被精确的DNA修复过程给快速修复
-
与痴呆症密切相连的DNA区域被发现
生物通报道:最近,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寻找一种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症即早老型痴呆症患病风险的基因。而且,他们目前已经确定确定出10号染色体上的一个染色体区域可能与这种疾病的风险有关。在早发性的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过程中牵涉若干个基因,但是除了APOE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它能增加最常见的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症风险的基因。这项新研究确定出的DNA区域证实了四个独立实验的结果。研究的结果公布在2006年1月的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杂志上。Goate的研究队对10号染色体上超过140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分析,以寻找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症的敏感基因
-
1月12日Nature选读
生物通综合:封面故事:磁重接的发生范围磁重接是成对的磁力线进行合并、将磁场能转变成粒子能的一个过程。在合并的磁力线中所形成的缠结结构会产生一种“弹弓效应”,该效应对高速等离子喷射流进行加速,使其远离合并点。这个过程为干扰电网和通信的太阳耀斑和近地宇宙风暴提供能量。空间物理学家早就对磁重接是远距离发生的还是在局部地方随机发生的进行争论了。2002年2月2日,在星际空间相距很远的三艘飞船Cluster、ACE和Wind都在其经过的同一个“太阳磁场切变层”内探测到了类似的等离子喷射流。这是证明存在一个直径为250万公里的重接区域的直接证据,它证实磁重接可以在很长时间内在一个非常大的尺度上发生。本期封
-
Google百度首战学术搜索
北京青年报报讯 昨天,在Google宣布推出学术搜索的同时,百度宣布推出国学频道。Google学术搜索是一项免费服务,可以帮助中国用户更方便地搜索全球的学术科研信息。百度国学频道收录大部分上起先秦、下至清末2000多年间以汉字为载体的历代典籍,其内容将随着用户的需要而不断扩大。 北京晨报讯 (记者 张旭光) 全球搜索巨擘Google昨天宣布将麾下“学术搜索”产品扩展至中文学术文献领域,中国网民从此可以快速寻找中外海量的学术资料。值得注意的是,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直接负责了该产品在中国的发布,这是李开复“空降”Google半年来首次在“招聘工作以外的领域”亮相。 微软与Google的
-
黄禹锡再次亮相道歉之余又喊冤
□章磊(新华社供新闻晨报特稿) 销声匿迹近3周后,黄禹锡12日再次公开亮相,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造假事件”向韩国民众表示道歉。 除了道歉,黄禹锡同时为自己“喊冤”,声称遭到其他科研人员陷害。 然而声声“喊冤”无法阻止检察机关调查“造假事件”。韩国特别调查小组当日展开行动,突击搜查黄禹锡住所、实验室等多处与“造假事件”有关场所,为调查搜集相关证据。 “我承认自己犯下错误,并再次向全国民众表示道歉。”黄禹锡说,“作为主要作者,我要为论文使用伪造数据承担全部责任。” 黄禹锡承认曾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夸大实验数据,并表示将对科研活动中所有错误行为负责。 面对曾经对他无比信任的民众,黄禹锡说:“我
-
骨髓干细胞可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
以色列一家专门致力于干细胞治疗学研究的生物技术公司今天透露,他们已经找到活体骨髓干细胞可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证据。这一研究成果,将于本月19日在纽约召开的“第二届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国际会议”上予以公布。 这家名为CamidaCell的公司,于2004年9月发现,利用取自于CD133+细胞的活体生长骨髓,可以改变患有先天性心肌梗塞疾病的实验鼠的心脏功能。之后,他们将此项研究进一步扩展到人体临床前的研究上,发现取自活体骨髓的干细胞,同样有助于治疗人类的心血管疾病。该公司计划于2006年下半年,进一步开展该项研究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临床试验,试验将从患有心脏病的病人体内
-
Science与Nature杂志1月同期刊登文章:海洋变暖
生物通报道:2006年的第一期Science杂志和Nature杂志不约而同的刊登了相似内容:海洋·气候·人类:1月5日Nature海洋与全球变暖发生在5500万年前的古新世末期的一个全球变暖事件,正在为我们提供一幅地球如何对气候变化做出响应的画面。当时,气温的迅速上升伴随着海洋和陆地生物圈的迅速变化以及海洋化学和环流的变化。用碳同位素记录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了深水形成地点从南半球向北半球的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是在几千年时间内引发的,但可能持续了至少4万年。这表明,温室条件能诱发深层海洋环流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迅速地被引发,但要逆转它所需要的时间却要长的多。1月6日Science人类造成的海洋变暖
-
肿瘤转移的关键基因被发现
生物通报道: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大约为1/10万,仅低于白血病和中枢神经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腹膜后、纵膈及脊柱交感经。约75%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在5岁以下。某些患者有家族倾向性.大约65%的肿瘤起源于腹部,15%~20%起源于胸部,其余15%起源于不同的部位例如颈部,骨盆等.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母细胞瘤极少见。最近,圣犹大儿童医院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发现 caspase-8 基因在抑制神经母细胞瘤 (neuroblastoma) 转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不表达这种基因的癌细胞 ,其转移性更强。当细胞缺少caspase-8 蛋白
-
斑马鱼基因与人类的相似 成为实验室新明星
国际在线2006年1月10日报道 在实验室里,动物在生物研究领域中对人类有巨大的贡献。除了人们所熟悉的鼠、兔等动物外,斑马鱼凭借繁殖能力强、胚胎透明、生长速度快以及其基因与人类基因相似性高的优势,已成为生物学家在实验室进行科研的新选择。 据埃菲社1月9日报道,斑马鱼体长仅3厘米,原产于东南亚水域。由于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这意味着在其身上做药物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也适用于人体。因此,它受到生物学家的重视。因为斑马鱼的胚胎是透明的,所以生物学家很容易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的影响。此外,雌性斑马鱼可
-
1月Nature子刊精彩选读
生物通综合:Nature Genetics促进X染色体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在1月出版的《自然-遗传学》上报告说,他们发现X性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常染色体(非性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水平基本相似。 Christine Disteche 和 Di Nguyen将X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对比。当细胞中有一个片段的活性X染色体时,这时就有2片段的常染色体。Disteche等的研究显示:在同等水平表达这些基因时,X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片段有功能量的补偿。以前的研究在其它动物如果蝇上发现过X染色体上基因表达的调节功能,但这是首次在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上发现了调节表达的例子。SARS的易
-
美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更好的狂犬病疫苗
生物通报道: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多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狼、猫、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最终导致瘫痪并危及生命。最近,美国杰斐逊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意外地发现一个狂犬病蛋白的微小变化能够使“安全”的病毒“变身”一种极具致死性的病毒。这一发现将帮助研究人员改良他们之前研制出的一种野生动物狂犬病疫苗。研究人员发现了与产生狂犬病病毒致病性和致死性有关的一种分子机制,并因此能研制出一种对野生动物免疫更为安全的疫苗。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上。Dietzschold和Matthias
-
诺奖得主最新研究进展:发现抗抑郁的蛋白
生物通报道:这项新发现揭示了脑蛋白p11与羟色胺受体5-HT1B (羟色胺1B)之间的几个相互作用,这个受体在过去的研究中被发现与抑郁、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药物成瘾、焦虑症、侵略性、以及睡眠有关。p11蛋白可以增加细胞表面上有的羟色胺1B受体的数量,它起到一种补充细胞表面上5-HT1B受体的作用(5-HT1B受体在细胞表面能较好的行使功能)。研究人员最初发现敲掉p11基因的小鼠表现出类似抑郁的行为,p11的增加与抑郁症状减轻相联系。与正常的人、小鼠相比,患有抑郁症的人和缺失p11的小鼠大脑中p11水平都较低。研究人员利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来改善抑
-
白介素可帮助抗体药物抗癌
生物通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当添加能刺激免疫系统的物质时,以抗体为基础的抗癌药物对病人的治疗效果更佳。这项新研究首次证明药物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也叫做Herceptin)在预先给病人注射白介素-2(IL-2)或白介素-12(IL-12)后使用,其疗效会更好。这两种白介素都能触发免疫细胞(NK细胞)的活动。俄亥俄州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将这些发现公布在2006年1月1日的Cancer Research杂志上。曲妥珠单抗由能靶向蛋白质HER2的一种抗体构成,而HER2蛋白则是一种存在于许多乳腺肿瘤癌细胞上的重要蛋白质。NK细胞是身体抵御多种感染的一线“战士”,它们也可以攻击肿
-
Fisher生物公司和Dyomics合作开发蛋白质产品
生物通报道:Fisher Biosciences公司于2006年1月9日宣布将与Dyomics公司合作开发和制造蛋白质以及核酸检测产品。Fisher公司目前提供主要以化学发光和色度检测为主的蛋白质研究产品(Pierce商标)。通过这项合作,这个品牌将会包括荧光标记试剂。Fisher Biosciences的母公司Fisher科学国际公司(Fisher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最近获得了Dynomics的股东权利。(生物通记者杨遥) Fisher近期动态:Fisher公司与Covalys联合开发蛋白产品Fisher公司三季度收入增加两倍 Fisher将提供创
-
DNA鉴定莫扎特头骨之谜未得到结果(图)
莫扎特油画像疑为莫扎特的头盖骨 新浪科技2006年1月10日讯 据外电9日报道,奥地利正在隆重庆祝莫扎特250岁诞辰,很多人本来希望一部关于这位伟大音乐家的纪录片能够揭开他的头骨之谜,可是,纪录片于当地时间8日正式放映,令人遗憾的是,莫扎特头骨之谜并没有揭开。 天才作曲家莫扎特于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萨尔茨堡,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头骨是莫扎特的头骨之说表示怀疑。帕尔森说,从头骨上刮下来的碎屑提取基因物质进行分析,然后与2004年从莫扎特的外祖母和一个侄女的大腿骨上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