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Nature子刊:不一样的神经元修剪

    ——成体小鼠大脑中的新生神经元过度生长后会被裁剪生物通报道:树苗不修剪,难成栋梁材,因此对于园丁来说,树木只有定期修剪,去掉某些枝条,剩下的才能长得更好。同样在发育期间,神经元生长与修剪也是必需的,来自Salk生物科学研究所的Rusty Gage等人发现成体小鼠中新生成的大脑细胞,之后会得到修剪。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2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研究人员观测了成体小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中树突生长的过程,发现了这一奥秘。“这项研究成果令人感到惊讶,这些细胞最初生长的很快,变得很大,但经过修剪之后就会变得和其它细胞一样了”,文章另外一位作者Tiag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5-04

  • 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所长蒲慕明:竞逐脑科学 中国将上快车道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彭茜 张忠霞)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将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近日,来自多国的60多名神经科学家齐聚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讨论开展脑科学的全球合作,力图推动“国际大脑空间站”的建设。今年10月,还将在联合国举行国际脑科学大会。欧美已在这一领域率先“发兵”,将脑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3年,欧盟启动10亿欧元的“人脑计划”;同年,美国也新增了45亿美元的“脑计划”。“在重要的基础和应用前沿领域,中国必须占有一席之地,”蒲慕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如果“中国脑计划”于今年年内启动,将推动中国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驶入“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6-04-29

  • PNAS:植物也有记忆?

    ——一项研究表明,一种功能像是朊病毒的植物蛋白在插入到酵母中后,能形成植物记忆。生物通报道:朊病毒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要提起它引起的“疯牛病”,那可是臭名昭著,人人皆知。这种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所以虽然朊病毒叫做病毒,但它却与病毒完全不同,只有蛋白质而无核酸。大家对朊病毒的印象主要停留在动物和细菌中,然而去年的一项研究指出草类植物可以结合、吸收和输送具有传染性的朊病毒,同时美国国家野生动物健康中心发现苜蓿、玉米与番茄能被鹿群“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感染性、畸形蛋白质朊病毒传染,从而引发了这方面的热议。近期来自Whiteh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4-28

  • Nature子刊挑战神经学主流观点

    生物通报道:最近,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多巴胺——参与学习、动机和许多其他功能的一种大脑化学物质,也在代表或编码运动中发挥直接的作用。这一发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多巴胺在运动相关疾病(如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新的、更精确的技术,来记录多巴胺神经元在大脑纹状体两个区域中的活动,大脑纹状体负责监督行动计划、激励和奖励感知。研究人员发现,尽管所有的神经元都携带学习和平面运动所需要的信号,但其中一个神经束——去往叫做背内侧纹状体的区域,还携带一个可以用来控制动作的信号。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本周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本文资深作者、普林斯顿大学神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4-28

  • 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新钥匙:记忆抑制基因

      来自美国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十强之一Scripps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近来发现了数以十计的记忆抑制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为开发新的治疗以老年痴呆症为代表的认知障碍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来自Scripps 佛罗里达校区脑科学系系主任Ron Davis领导的科研团队于4月14号在Cell子刊Neuron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筛选3500个在脑部高表达的基因,发现了40多个在学习记忆过程中选择性存储关键信息的基因。其中的一个基因DmSLC22A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当我们knock down这个基因时,动物的记忆力增强了近一倍!”D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4-27

  • 食药监总局:45家涉案企业存严重违法行为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5日发布通报称,截至25日,已查实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45家涉案药品经营企业存在编造药品销售记录、向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疫苗等生物制品、出租出借证照、挂靠走票等严重违法行为。食药监总局指出,45家问题企业中,拟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有41家,包括山东鲁越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东实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济宁福泰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兆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益康众生医药生物有限公司、陕西医维达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陕西益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省卫防生物制品供应中心等。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的企业两家,为河北上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邦信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6-04-27

  • 顾勇研究组Cell Rep解析自身运动感知神经元

    4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顾勇研究组在《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猕猴皮层神经元编码曲线自身运动感知》的科研论文。该研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清醒猕猴电生理记录,发现位于猕猴顶叶的多个脑区的神经元可以解析自身运动中的平移和旋转组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群神经元既对对运动过程中的平移组分有响应,也对旋转组分有响应。这群神经元可通过加权平均方式整合平移和旋转信息,有可能编码曲线自身运动。当我们乘坐观光车在外滩隧道中蜿蜒行进时,我们内耳的前庭系统也在忙着分析我们的运动状态。根据经典力学,任何刚体的运动都可被分解为平移和旋转。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前庭系统也响应出两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4-26

  • Science子刊: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新机制

    神经干细胞(NPCs)因其多向分化的潜能受到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也集中于此。与传统的2D技术相比,3D细胞培养带来了许多优势。通常3D培养的生理和形态特征更接近于体内组织。三维细胞培养既能保留体内细胞微环境的物质结构基础,又能体现细胞培养的直观性及条件可控制性,把体外无细胞及单层细胞培养体系与组织器官及整体研究联系起来。现如今很多的研究都采用3D培养系统来进行NPCs的体内和体外实验。国家计划生育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比较2D和3D培养条件下神经干细胞miRNA的表达差异,得到两者miRNA的差异表达图谱。在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中,miR-20在NPCs分化过程中上调。具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04-25

  • 光遗传学揭示大脑回路新见解

    生物通报道: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对于“大脑中各个回路是如何在高度分支的网络中运转的”,一直都不甚了解。定位这些网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精确的测量方法。现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论研究所的科学家,与Ernst Strüngmann研究所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使用光遗传学方法,首次从功能上证明了猴子视觉系统中一个迄今知之甚少的神经连接。为此,研究人员对单个神经元进行了转基因改造,使它们对光刺激变得敏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euron》杂志。几十年来,微刺激是激活神经元的首选方法,该方法被证明是可靠和准确的。这就是为什么它在医学上也被用于深部脑刺激的原因。该研究小组的科学家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4-22

  • 寨卡或许比想象更可怕: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得出结论,认为寨卡是引起新生儿小头症以及其他婴儿脑部严重缺陷的病源。 ●关于寨卡病毒,我们现在观察到的远比最初以为的要可怕得多。 ----------------------------------------------------------------- 面对寨卡,科学界刚刚赢得了一场战役,然而整个战争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刊登在4月13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首次确认了寨卡与新生儿小头症的关联,证实了孕妇感染该病毒将会导致胎儿头部发育畸形。如果说此前几个月卫生机构还只是强烈怀疑寨卡与新生儿小头症的关联,那么现在他

    来源:中青报

    时间:2016-04-22

  • 神经学家尝试将脑细胞“窃听术”自动化

    将一个电极夹在活体动物大脑细胞上记录其电颤振是一项需要灵巧度和耐心的工作。这种技术的名字是“全细胞膜片钳”,被誉为“神经科学最好的艺术”,神经生物学家Edward Boyden说,而且该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有寥寥无几的实验室可以操作。但研究人员正在设法使其转变为精简的、自动化的技术,利用机器人和可下载的源代码让任何实验室都可以进行操作,从而让这种艺术不再那么神秘。“全细胞膜片钳提供了一种了解神经回路的独特方法,但这种令人兴奋的技术使用量却很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珍妮莉娅研究院神经学家Karel Svoboda说,“这正是自动化是极为令人振奋方向的原因。”3月3日,在麻省理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6-04-22

  • 新模型解释大脑如何产生意识 意识并不是连续生起的

    科技日报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常丽君)据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网站报道,该校与其他大学研究人员合作,提出了一种两阶段模型,解释了大脑是如何处理无意识信息,并把它们从无意识转入有意识的。按照这一模型,意识并不是连续生起的,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生起一瞬间,意识之间是长达400毫秒的无意识状态,在这段间隔里没有时间感。研究人员在发表于最近《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上的论文中指出,人们感觉周围的世界是流畅无间的,但这是一种幻觉。近来一些实验表明,外界信息并非连续地进入意识认知,而是大脑在离散的时间点收集这些信息,经处理后呈现出来。就像每秒24帧的电影胶片,因为放得太快而让我们误以为是连续的。研究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6-04-19

  • 睡眠和觉醒行为的神经机制得以解析

    生物通报道:入睡和醒来,这是每个人在一天当中的关键转换。数百万人在这些转换上遇到了麻烦——他们发现自己在夜间很难入睡,在白天很难保持清醒。尽管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但是,对于大脑科学家们来说,这些转变是如何运作的——我们昼夜节律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谜。科学家们曾经进行过探讨,并获得了一些研究结果,例如:Cell:睡眠和觉醒周期的控制开关;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脑清醒和睡眠状态的“交换台”;科学家发现神经元调控睡眠觉醒行为新机制。然而最近,马里兰大学医学院(UM SOM)的科学家们,确定了这些过程的一个关键通路的作用方式。这个通路似乎对于调节睡眠和觉醒之间的“开关”,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4-18

  • Cell惊人发现颠覆神经学传统认知

    生物通报道  我们一半以上的大脑都是由神经胶质细胞(glial cells)组成,像电缆的塑料套管隔绝内部的铜线一样,神经胶质细胞环绕着神经纤维隔绝它们,使得能够更快速地传导电脉冲和化学脉冲。过去,神经科学家们将神经胶质细胞看作是神经细胞一个至关重要但却被动的助手。现在Shai Shaham领导洛克菲勒大学发育遗传学实验室的科学家,累积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这一细胞类型在大脑中发挥了比以往认为的要更积极、更动态的作用。Shaham的实验室在《细胞》(Cell)杂志上报告称,神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一种从前未知的分子信号通路与特异的神经末梢互作来控制它们的形状。“在神经系统中,形状就是一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4-13

  • 科技部印发科技计划严重失信行为记录规定

    关于印发《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科发政〔2016〕9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农业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卫生计生委、新闻出版广电局、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委、财务局、农业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新闻出版广电局、科协,国务院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净化科研风气,构筑诚实守信的科技创新环境氛围,规范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相关管

    来源:科技部

    时间:2016-04-08

  • 中科院****JBC神经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神经元迁移的扰乱,可能会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和头小畸型相关蛋白WDR62,对于大脑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元迁移至关重要,然而,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3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A Novel 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 Signaling Complex Involved in Neuronal Migration during Brain Development”。这项研究表明,TGF-β激活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3-31

  • 迄今最大脑皮层神经网络研究成果发布

    规模和细节前所未有 显示脑回路连接规律结合高通量功能成像技术制作的皮层神经元网络,达到单细胞的分辨率,其中每一根“线”及它们之间的连接都能看见,一些神经元根据它们在活脑中的活动方式被编成不同颜色。这也是功能连接组学上的最新样本。科技日报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常丽君)据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消息,由该所和哈佛医学院(HMS)、弗兰德斯神经电子学研究所科学家(NERF)共同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本周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迄今最大的脑皮层神经元连接网络研究报告,揭示了脑网络组织中的一些关键因素。脑皮层是对外界信息进行高级处理的地方,最简单的神经网络也包含了数百万个连接,研究这些巨大的网络是理解大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6-03-31

  • Cell揭示表观遗传“记忆”的传递机制

    生物通报道  按照表观遗传学,我们的生活经历可以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和孙子。一些针对创伤事件幸存者的研究表明,承受压力也许确实会对后代造成持续的影响。例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证实,相比于无压力的小鼠,心理性应激状态下的小鼠爸爸所生的后代更有可能出现高血糖。研究人员将这种差异与遭受压力的父亲精子中发生的一种表观遗传改变联系起来——他们可以通过阻断父亲的应激激素来阻止这种改变。研究论文发表在2016年2月的Cell Metabolism杂志上(上海交大Cell子刊:父亲压力大影响后代健康 )。2013年,一项争议性的小鼠研究报告称,某些恐惧可数代遗传。作者们认为类似的现象有可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3-30

  • Nature发布神经学里程碑成果

    生物通报道   即便是大脑中最简单的神经元网络也是由数百万的连接所构成,探究这些庞大的网络对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由艾伦脑科学研究所、哈佛医学院和Flanders神经电子学研究中心(NERF)的R. Clay Reid、Wei Chung Allen Lee和Vincent Bonin领导的一个国际小组,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大脑皮层神经元连接网络,揭示出了有关大脑中网络组织机制的几个关键要素。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3月28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艾伦脑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R. Clay Reid博士说:“这是近十年前启动的一个研究项目的一次高潮。大脑网络太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3-30

  • 让大脑存活就能实现永生?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科学家利用借助乙醛维持稳定的低温保存技术冷冻了一只兔子的大脑,恢复正常温度后,大脑大部分的结构都保持了完整。在这个注重健康的时代,对长寿、甚至永生的追求已经变成了一种全球化的热潮。 冷冻大脑,复活成疑 为了首次证实长期保存一个完整哺乳动物的大脑是可行的,麻省理工学院Robert McIntyre带领的研究团队借助的是超快化学固定和低温冷藏技术。 首先,研究人员要在试验中向大脑的血管系统注入化学物,以此阻止大脑的腐解过程,然后将其放到-135℃的低温中保存。当研究人员为大脑升温时,他们发现大脑的大部分细胞膜、突触和结构都保持了完整,而且能够恢复功能。 研究人员表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6-03-30


页次:168/353  共7048篇文章  
分页:[<<][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