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Cell:人类加速进化区影响大脑功能

    生物通报道 波士顿儿童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基因组的加速进化区域似乎有助于人类大脑的正常发育、社会行为以及一些认知过程。这项成果于本周发表在《Cell》杂志上。研究人员利用新的序列数据以及原有的群体序列和基因调控信息来评估人类加速进化区及其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潜在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存在在某些患者中的de novo拷贝数改变往往与基因组中调控大脑相关基因的部分相重合,且经过了快速的序列变化。人类与动物之间毫无疑问存在巨大的差异。即使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无论是外貌还是语言都与人类有明显的不同。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对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序列差异很感兴趣。对于人类基因组的加速进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6

  • 汪小京教授等阐释大脑如何过滤无关信息

    科学网9月22日上海讯(记者黄辛)设想你身处嘈杂的咖啡厅,展卷欲览,为了专注于你手中的读物,你需要忽视人群的叽叽喳喳、茶杯的叮叮当当——你需要让你的大脑过滤掉来自听觉的无关刺激,为你视觉所关注的卷上文字“打开闸门”。这看似寻常的场景,却引发了神经科学家们对于大脑处理相关与无关信息机制的兴趣。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纽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模型的全新理论,该理论阐释了大脑如何在不同环境下从众多不相关的信息中过滤出相关信息。“了解我们的大脑如何从所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信息中选择处理最重要的信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尤为重要。”汪小京教授表示,“在大脑极为复杂的神经环路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6-09-23

  • 全球聚焦大脑研究

    在大脑研究方面,这一次的聚会史无前例。神经学家9月19日在纽约会聚,旨在达成一项了解人脑工作机制以及当其发生问题时如何修复的全球性任务。“协调全球闹计划”会议的崇高目标是联合全世界的力量,像天文学、物理学以及遗传学领域的国际合作那样来研究大脑。“神经科学的时代正在到来,现在它已经为大科学做好了准备。”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Rafael Yuste说,他和洛克菲克大学的Cori Bargmann一起组织了当天的会议。“这是与研究领域的所有同行首次聚集在同一个大厅里。”Yuste说。那些受邀的人士包括来自慈善界、私人企业以及国家大脑研究项目的代表。他们希望发起的“全球脑计划”将决定优先开展哪些项目和目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6-09-22

  • 用RNA-seq快速绘制大脑图

    生物通报道:在过去的十年中,DNA和RNA测序技术已迅猛发展并且更加便宜,现在它们被运用到各种新的领域中。最近在《Neuron》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RNA测序技术,在单个神经元水平上绘制小鼠的大脑图。这种新技术被称为Multiplexed Analysis of Projections by Sequencing (MAPseq),可能比目前的方案更快和更容易。延伸阅读:华人学者构建新的大脑图谱;《科学》:迄今为止最详细的大脑连接图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冷泉港实验室Anthony Zador教授的研究生Justus Kebschull说:“有了MAPseq,我们试图查明单个神经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20

  • 从明星抑郁症说起:为何无法对抑郁症免疫

    生物通报道:因为又一个年轻生命选择了这种方式离开人世,抑郁症又再次抓住了公众的眼球,此前三毛,阮玲玉等人的离去,还有许多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已经不断的说明了这种疾病正如感冒一样普遍。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其中每年因为这一疾病而自杀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上百万。更为关键的是不少人将抑郁症看作是性格软弱,导致这种疾病的就医率非常低,然而实际上抑郁症也如哮喘、糖尿病或其他任何疾病一样,源自人体器官——大脑,同样也有抑郁易感基因,同样也能在家族中遗传,那么是否也存在类似针对病原体一样的人体免疫机制,保护我们免受抑郁症的侵害呢?人类患上抑郁症的历史很长,今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系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9

  • 上海交大团队构建新型抑郁症小鼠模型

    9月9日,《Nature》系列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脑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李卫东团队的博士研究生储锡霞构建的新型抑郁症小鼠模型,文章题目为“24-hour-restraint stress induces long-term depressive-like phenotypes in mice”。该项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完成。 据报道,中国抑郁症患者接近1亿人,已成为重大的社会健康问题。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环境应激因素占有重要作用,但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现今国际常用的一些抑郁症应激小鼠模型存在着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16-09-19

  • 两篇Cell:线粒体是大脑退化的关键

    生物通报道: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源工厂,负责为细胞提供必要能源,也在信号传导、细胞死亡和细胞生长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关联起来,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和亨廷顿舞蹈病。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本期Cell杂志上连发两篇文章指出,线粒体是大脑退化的关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ndrew Dillin对亨廷顿舞蹈病特别感兴趣。Dillin及其同事在亨廷顿舞蹈病线虫模型中研究线粒体的时候,发现异常蛋白实际上聚集在线粒体上。这激活了细胞的蛋白折叠应答,使上百种热休克蛋白涌入线粒体和细胞,尝试修正蛋白错误折叠。热休克蛋白是线粒体的分子伴侣,负责线粒体蛋白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2

  • Cell惊人发现:脂肪能保护我们的大脑?

    生物通报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脂质分子介导的新压力应答通路,这个通路可以用来治疗亨廷顿舞蹈病。他们在Cell杂志上发表研究表明,一点多余的脂肪有助于降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比如亨廷顿舞蹈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亨廷顿舞蹈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都是大脑中异常蛋白累积引起的。在亨廷顿舞蹈病中,大脑神经元的蛋白聚集会导致运动障碍、性格改变、抑郁和痴呆。这些蛋白聚集体与神经细胞修复蛋白错误折叠的系统有关,即蛋白折叠应答。错误折叠的蛋白会使其他蛋白也发生折叠错误,通过连锁反应形成细胞难以处理的大斑块。研究人员在模拟亨廷顿舞蹈病的线虫中干扰细胞线粒体,结果发现线虫长胖了。研究显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12

  • 抑制大脑过度兴奋的蛋白又找出百余种

    科技日报华盛顿9月7日电 (记者刘海英)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大脑抑制性突触比兴奋性突触简单的论断是错误的。他们利用一种新型生物识别技术,在抑制性突触中找到了超过百种过去没有发现的蛋白。这一发现不仅为治疗大脑疾病提供了新线索,同时也表明大脑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对抑制性突触的研究仍需深入。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联系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根据其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大类。过去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抑制性突触要比兴奋性突触简单,因为这些突触结构中的蛋白种类相对较少。此前,科学家在抑制性突触中找到了大约40种蛋白,这些蛋白不仅在防止大脑过度兴奋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6-09-12

  • 蒲慕明院士Nature子刊发表神经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9月5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蒲慕明(Mu-ming Poo)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题为“Selective synaptic remodeling of amygdalocortical connections associated with fear memor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组副研究员杨扬(Yang Yang)是本文通讯作者。听觉调节恐惧背后的神经回路已经得以广泛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了从外侧杏仁核(LA)到听觉皮层(ACx)的一条新通路,并发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9-07

  • 香港科大发现大脑疾病新机理,有助开发新疗法

    香港8月31日电香港科技大学3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导致自闭症、智力障碍和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新机理,有助未来研发针对这些疾病的新疗法。由科大生命科学部嘉里理学教授张明杰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人类大脑负责接收神经信号的“突触后致密区”的两个主要组成蛋白质分子SynGAP和PSD-95,能组装成蛋白质网络结构,而这结构会形成稳定的“油滴状”微滴。研究还发现,自闭症患者脑部的有缺陷蛋白质会改变“油滴状”微滴的组成,从而改变神经元突触的讯号活动。研究人员表示,上述发现可解释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并有助理解为什么基因突变改变这些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一系列暂未有方法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从而为研发

    来源:华龙网

    时间:2016-09-02

  • 宿兵研究组最新文章解析人类大脑进化遗传机制

      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所认识,但是表观遗传的变化如何对表型的进化产生影响,特别是表观遗传调控在人类大脑进化中的作用仍然不是很清楚。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Soojin V.Yi 曾经对人和黑猩猩大脑进行了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发现了很多物种间甲基化差异区域,但这些甲基化差异区域是否属于人类特异的甲基化变化仍然不是很清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实验室之前对小头症基因CENPJ甲基化模式的比较研究表明,该基因在人类大脑中存在人类特异的低甲基化变化,但缺少对全基因组水平人类特异性甲基化变化的认识。  有鉴于此,宿兵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石磊以及硕士生虎恩志、张哲与Soojin V.Yi开展合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8-31

  • 教育部:对高校有组织而为的学术不端行为严肃问责

    中新网8月17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通知指出,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与处理机制,对于轻微的学术失范行为,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于构成学术不端行为的,要坚决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已经发布,于201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知称,学风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学术诚信是学术创新的基石,学术不端行为是对学术诚信的严重背离和对学风的重大伤害。长期以来,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高校学术不端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6-08-19

  • Science子刊:首次在活体大脑中观察基因表达

    ——第一次科学家们在健康志愿者的活体人脑中观察到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生物通报道:麻省总医院与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首次在活体人类大脑中完成了基因表达表观遗传调控成像,这一研究组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技术,并结合一种称为 Martinostat 的成像探针,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在活跃的人脑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如何工作的,进一步阐释了活脑中的基因活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10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基因转录调控因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酶)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症病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研究组征集了8位健康志愿者,利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7

  • Science:睡眠不足对大脑有什么影响

    生物通报道:现如今,缺乏睡眠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上夜班、倒时差、睡眠障碍和衰老都会影响我们的睡眠时间,而睡眠不足会导致健康情况恶化。在熬夜的时候,我们大脑的认知能力也会快速大幅下降。为了揭示缺乏睡眠与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Liege大学和Surrey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33名志愿者。他们让志愿者连续两晚不睡,在睡眠剥夺和随后的恢复性睡眠中扫描他们的大脑。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揭示了大脑应答睡眠缺失的复杂机制。研究人员对每个志愿者进行13次大脑扫描,其中12次在睡眠剥夺阶段,1次在恢复性睡眠阶段。随后,他们将扫描数据与褪黑素节律进行对比。褪黑素是人脑昼夜节律的一种激素指标。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6

  • 长期记忆形成所需的神秘RNA

    生物通报道:在2013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RNA——extracoding RNA(ecRNAs)(相关阅读:Nature破解百年争论:基因抵抗沉默新机制)。这些RNA不编码蛋白质,但它们的序列与蛋白编码区的序列有重叠。作为越来越多的调节因子的另一位成员,ecRNAs可结合并阻止沉默基因的酶——很可能是它们重叠的那些酶。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Jeremy Day和他的同事们,研究DNA甲基化在认知和脑疾病中的作用,发现了一个谜题的一些线索:当DNA甲基转移酶——添加甲基标签来沉默基因的酶家族,存在于整个细胞核的时候,大脑是如何控制甲基化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2

  • 德国科学家揭示脑神经细胞产生机制 或为脑瘤治疗带来希望

    ■环球短讯新华社柏林8月9日电 (记者张毅荣)德国科学家9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脑神经细胞产生的机制。新发现意味着人们有可能控制脑神经干细胞分化成脑神经细胞的过程,这为脑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人脑中大量的神经细胞由脑神经干细胞转化得来。胎儿大脑在卵子受精后几天便开始发育,出生前平均每分钟约有25万个神经细胞产生。等到出生一刻,婴儿大脑中已有约1万亿个神经细胞等待外界信息的输入。神经干细胞首先需要自我增殖,才能继而分化成神经细胞或用于支撑和分割神经细胞的胶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过程必须维持平衡,一旦打破,便可能产生脑瘤等致命后果。为避免这种情况,整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德国波恩大学和德国神经退行性疾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6-08-12

  • 季节性过敏也许会改变你的大脑

    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你也许无瑕欣赏这醉人的美景,因为空气中漂浮的花粉往往让你打喷嚏和眼睛痒。殊不知,季节性过敏可能也会改变你的大脑。这是发表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最新成果。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10-30%的人口深受过敏性鼻炎的困扰,俗称花粉症。人们曾经以为花粉症是由干草引起的。实际上,花粉症是因为对某种物质过敏,尤其是花粉。不要简单地以为过敏就是打两个喷嚏而已。在这项研究中,奥地利帕拉塞尔苏斯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暴露在过敏原中时,它们的大脑实际上产生了比对照更多的神经元。研究小组检查了海马区,大脑中负责形成新记忆的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0

  • 东南大学特聘教授解决“记忆分子”之争

    生物通报道:记忆一直是神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过去许多人认为,维持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期记忆(LTM)需要蛋白质PKMζ,这种蛋白就是“记忆分子”。然而,这种观点最近遇到了挑战。在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中,PKCι/λ似乎能替代PKMζ起作用。东南大学特聘教授陆巍(Wei Lu)领导团队深入研究了这个争议性问题。他们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PKCι/λ和PKMζ在记忆过程的不同阶段起作用。为了测试这两种蛋白在LTP和记忆中承担的功能,研究人员在大脑的海马背侧敲低(KD)PKCι/λ或PKMζ。他们发现,敲低PKCι/λ和PKMζ分别在表达和维持阶段削弱LTP,在巩固和维持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08

  • Nature揭秘:谁控制着你的喝水行为?

    生物通报道:最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小鼠中有一些特化的脑细胞可“预测”喝水的补水效果,从而在喝入体内的液体真正改变血液组成之前很久就停止活动。这一结果与目前“口渴调控”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认为,当大脑检测到液体诱发的血液浓度或体积变化时,它可以停止饮用的脑信号。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8月3日的《Nature》杂志,本文通讯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Zachary Knight博士解释说,口渴的神经元位于大脑的穹窿下器(SFO),当它们感觉到血容量下降或当血液变得过于浓缩时,会使我们有口渴的感觉。但是相同的信号转导机制不能反向运作来提醒我们停止喝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08


页次:165/353  共7048篇文章  
分页:[<<][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