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上海交大最新文章:神经递质系统对肿瘤调控作用的新证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志刚和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孙勇伟共同带领团队在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胃肠病学》,IF=18.187)发表了题为“5-HT信号促进代谢应激下胰腺肿瘤细胞的Warburg效应和小鼠胰腺肿瘤的生长”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阐明了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系统的存在及其失调现象,证明了5-HT通过调控有氧糖酵解促进胰腺癌细胞在代谢应激条件下的生长,进而促进胰腺癌的恶性进展。该论文提供了神经递质系统对肿瘤调控作用的直接证据,进一步诠释了肿瘤的系统性调控理念。这是仁济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4-19

  • Nature子刊新成果:消除恐惧记忆不再是幻想

    生物通报道  擦除那些不好的记忆,似乎只是科幻电影中的故事。然而,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将其变成了现实。在《Nature Neuroscience》报道的一项研究中,他们成功关闭了在小鼠脑中形成恐惧记忆的神经元机制,让小鼠忘记了之前曾受到的惊吓,重新开始大冒险。这项研究也许有助于消灭人类的创伤记忆,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者。研究团队的负责人Ofer Yizhar博士表示:“当回忆与强烈的情绪体验相关联时,如极度的快乐或恐惧,大脑就会创建新的回忆。因此,创伤经历的记忆往往是非常持久的,让人们容易患上PTSD这种疾病。”在这项研究中,Yizhar团队的研究人员检查了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4-18

  • 管吉松研究组《自然-神经科学》发文揭示脑中长期记忆的保护机制

    3月27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管吉松研究组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神经活动诱发的组蛋白修饰调控Neurexin-1分子剪切并介导了记忆的保护”(“Activity-induced histone modifications govern Neurexin-1 splicing and memory preserva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组的工作独立揭示了困扰哺乳动物脑中的记忆保护机制难题的分子机制。脑内的神经元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即外界信息诱发的神经活动会触发脑中神经环路的改变,从而在脑内留下记忆印迹,并修改之前的神经网络存储信息。这样,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7-04-17

  • 神经元还是胶质细胞?究竟是谁主导着人类的大脑

    生物通报道:大脑中的细胞大致分为两类:神经元(neurons)和神经胶质细胞(glial cells)。胚胎时期乃至出生后阶段,大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正常发育都十分重要。出生后,神经元逐渐延长形成轴突和树突,彼此交联形成复杂的信息交换网络。而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神经网络形成、调节信息传递、帮助神经元存活等功能。众所周知,大脑中50%以上的细胞都是神经胶质细胞,数量上是神经元的3倍。科学家们还发现,人类大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这些事实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可能是导致大脑更高级功能的关键因素。过去,脑发育障碍领域的主要研究都集中在神经元畸变方面。最近,许多研究报道指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4-11

  • 利用光遗传研究:控制交配行为的基因表达

    生物通报道:动物与生俱来的一些生理行为,如交配、领地行为、躲避天敌等,是被哪些细胞控制的呢?美国“国家儿童健康系统”的研究表明,大脑内侧杏仁核内,从两种前体细胞分化而来的神经元参与了固有的繁殖和攻击行为。这项发表在eLife杂志上的发现有助于解释胚胎发育中,本能行为神经发育过程。一种前体细胞能够表达名为Dbx1的发育调控转录因子;另一种前体细胞表达Foxp2,这是一种叉头框(Fox)转录因子,有研究表明Foxp2是人类语言表达的必须要素。来源于这两种前体细胞的神经细胞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被激活,男性和女性在这些情境下的激活模式具有差异。“由于这些行为基本上是不可改变的(hard wired),因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4-11

  • 郭非凡连发两篇Diabetes解析下丘脑神经元的调控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肥胖与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威胁。因此,研究肥胖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挖掘潜在的药物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机体的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不平衡导致的,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下丘脑对机体能量平衡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郭非凡研究组接连发表两篇文章,分别揭示了下丘脑POMC神经元中激活转录因子4(ATF4)在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和脂质代谢的新功能,以及激活转录因子4(ATF4)在下丘脑特异神经元AgRP神经元中的调节作用,这些成果为肥胖和相关代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4-06

  • Nature子刊:抑郁症相关的遗传学思考

    生物通报道: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USTL)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重新审视了血清素基因、抑郁症,以及压力之间的联系。一项新的发现往往会引起极大的关注。但是其他科学家跟进这项进展并未能复制结果时,得到的关注就弱了很多。比如最近在PLOS  O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只有一半的科学发现能被复制并经受时间的考验。再比如WUSTL医学院的最新报道称,2003年Science报道的一个基因,使处于严重压力的人拥有较高的患抑郁症风险。发表在Nature子刊Molecular Psychiatry的新研究显示该基因突变对抑郁症没有影响。那篇Science文章自发表以来,原文引用量超过4000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4-06

  • 国际生物学家发现抑郁症诊断新基因

    生物通报道:对抑郁症来说遗传因素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与疾病相关的特定基因有时隐藏的极深,以至于经常与研究人员擦身而过。“通过对所有mRNA进行测序,Amin和其同事发现了一个单基因有4%的遗传风险会导致抑郁症。”Biological Psychiatry的编辑John Krystal说。为了识别这个基因,研究人员评估了来自Erasmus Rucphen家族的基因数据。Erasmus Rucphen家族的子孙后代们在几十年的时间内都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社会中。在这群人中,一些“罕见突变”因“遗传隔离(genetic isolation)”而被扩大,因此为罕见突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利用全基因外显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4-06

  • Science:大脑神经元中特殊的离子通道

    生物通报道:体内大多数细胞的表面都具有一些让钾离子通过的小孔。在控制这些正电荷离子流动的同时,这一通道帮助细胞维持了它的电平衡。一种特定类型的钾通道Eag1被发现存在于一些细胞类型:大脑的神经元,生成肌纤维的胚胎细胞,和一些肿瘤细胞中——人们认为在那里Eag1发挥了一种促癌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Eag1与其他钾通道的差异,或它的确切作用机制。洛克菲勒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朝着答案迈出了第一步。利用洛克菲勒大学的低温电子显微镜新设施,他们确定了Eag1的结构。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8月11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像其他一些钾通道一样,当Eag1感知到电位改变时会开放,这正好发生在神经元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4-05

  •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超3亿人患有抑郁症

    中国日报网3月31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WHO)3月30日对外公布数据称,全球目前有超3亿人患有抑郁症。自2005年至2015年,抑郁症患者人数增加了至少18%。世界卫生组织表示,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22亿人患有抑郁症。他们发现,抑郁症患者快速增加,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此同时,病人缺乏足够的心理治疗,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恢复正常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约有50%的抑郁症患者没能接受治疗,而这一数字在低收入国家更为惊人,达到80%至90%。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其日内瓦总部发表声明说:“这个最新数字对世界各国是记警钟,各国有必要重新思考各自对此的应对方式,并给予足够的关注。”目前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时间:2017-04-05

  • 神经疾病的精准医疗研究平台搭建

    生物通报道:为了解释遗传背景对常见疾病症状的影响,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们成功地从患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身上培育出了干细胞。这项研究揭示了某些大脑疾病的发展,并提出了开发和测试新疗法的框架——针对个体遗传背景的精准治疗。免费索取赛默飞精准医学解决方案技术手册>> >研究人员从12名患有Pelizaeus-Merzbacher疾病(PMD)的儿童身上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可编程的干细胞,即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PMD是一种罕见的、致命的遗传性疾病,因蛋白脂质蛋白(poteolipid protein 1,PLP1)基因突变导致髓磷脂不能正常形成所致。不同的PLP1基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4-01

  • 日本科学家发现新型镇痛药可治疗神经性疼痛

    生物通报道:最新发表在FASEB杂志上的文章表明,被称为LPCAT2的新型靶标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难治性疼痛。这项研究还揭示一条血小板缓解因子(platelet alleviating factor ,PAF)疼痛循环,PAF-受体拮抗剂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止痛药物。难治性疼痛主要有两大类: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复杂区域疼痛综合症。当疼痛治疗效果不好时,临床常常会频繁更换止痛药或增加止痛药用量。尽管如此,有时仍未能有效缓解疼痛。实际上,治疗手段无效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疾病的机理分析。日本国立全球健康医学中心脂质信号部门的副项目组长新藤说:“我们不仅希望分子机理的发现能够帮助患有神经性疼痛的患者,还希望这一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3-31

  • 清华大学独家发表Nature Neuroscience:长期记忆的保护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IDG/McGovern脑科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ctivity-induced histone modifications govern Neurexin-1 splicing and memory preservation”的文章,在分子机制层面揭示了哺乳动物脑中记忆保护机制这个困扰研究界多年的难题,研究指出了脑中长期记忆保护的新机制,为治疗伴随则记忆丧失的阿尔茨海默症,以及伴随着顽固性创伤记忆的创伤后应激综合症(PTSD)等脑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药物开发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27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3-31

  • 产前感染可增加新生儿罹患自闭症风险

     生物通报道:怀孕期间感染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如寨卡病毒(一种虫媒病毒)感染可以直接通过胎盘直接攻击胎儿,而另外一些感染,如H1N1流感病毒侵染,会触发孕妇的免疫系统诱导母体免疫激活(MIA)。无论是寨卡还是MIA都可能引起未出世的孩子的潜在的神经系统灾难性的反响。例如寨卡感染引起的小头畸形(过小的、未发育完全的大脑和头颅),因MIA引发的诸如大脑皮质神经元数目异常、杂乱无章的大脑皮层斑块、神经突触发育不良、以及早期大脑过度生长等不良情况。大量的人口数据显示,怀孕期间感染引发的MIA与一小部分精神疾病风险相关。比如自闭症(ASD),近期发表在《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3-24

  • Neuron: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背后的神经学机制

    100多年前,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普洛夫(Ivan Pavlov)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在那个著名的实验中,巴普洛夫每次喂狗之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如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将这种经典的条件反射归结到一小群脑细胞,这些神经元在亨廷顿舞蹈病、帕金森病和Tourette综合征中都出错。新的研究结果将帮助神经学家找到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新方法。它发表在3月22日的《Neuron》杂志上。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生物学助理教授Sotiris Masmanidis表示:“各个物种之所以生存下来,是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3-24

  • 神经科学家发现控制脑瘤增长的关键基因

    生物通报道:美国洛杉矶希德斯-西奈医疗中心(美国西部最大的非盈利性三级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干细胞调节基因影响脑癌患者体内的肿瘤生长,关系患者的存活率。为了了解神经胶质瘤干细胞(GCSCs)的增殖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患者存活,研究人员历时3年分析了超过4000例脑瘤患者的基因组。通过基因组拷贝数分析、桑格测序、RT-PCR、外显子组测序、LOH检测(SNP芯片)等多种基因型分析手段,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ZEB1的基因,能够调节肿瘤生长。该研究发现没有ZEB1基因的患者普遍生存率较低。 神经外系的神经肿瘤科副主席,本文的通讯作者John Yu医学博士说:没有这种基因的患者体内的肿瘤更具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3-20

  • 裴钢院士发表Stem Cell Rep文章:将星形胶质细胞转变为神经细胞

    2月16日,Stem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研究组的研究论文“Direct Generation of Human Neuronal Cells from Adult Astrocytes by Small Molecules”,报道了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实现将成人星形胶质细胞直接转变为神经细胞的研究成果。星形胶质细胞是大脑内存在的数量最多的细胞类型,与神经元具有相同的祖细胞,在大脑受到损伤时能够增殖,因此它被认为是再生神经元理想的起始细胞。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外源性过表达特定的转录因子(例如NeuroD1,Sox2等)能够将星形胶质细胞在体外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03-16

  •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作者发表Science文章:神经科学里程碑式成果

    生物通报道:一些行为,例如打呵欠和瘙痒是可以传染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这样做,其他人可能也会这么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近期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and neural basis of contagious itch behavior in mice”的文章,发现了这种社会性传染在大脑中的“硬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首次证实痒的传染性在小鼠身上也存在,在分子和神经环路层面精细地剖析和解释了痒觉感受是如何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独立个体的,是神经科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9日的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第四军医大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3-14

  • 阿喀琉斯之踵——关键的免疫记忆细胞

    生物通报道: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原指阿喀琉斯的脚跟,因是其唯一一个没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是他唯一的弱点。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被人射中致命,现在一般是指致命的弱点,要害。记忆的能力并不是大脑独有的。免疫系统及其不同类型细胞扩展出来的免疫网络,能够回忆它们曾遇到过的病原体,以便在未来的阻击战中迅速地中和这些“入侵者”。在过去的几年里,皮肤科主任Thomas Kupper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研究一种独特的免疫记忆细胞,这种细胞被称为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tissue-resident memory T cell,TRM)。十多年前,布里格姆妇女医院(BWH)皮肤科医学理学双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3-13

  • 复旦大学独家发表PNAS文章解析神经环路发育新分子机制

    生物通报道: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了大脑皮层发育早期电突触介导的神经元同步化放电活动对脑皮层神经环路的发育和成年行为的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7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禹永春研究员,其实验室利用多通道膜片钳记录、脑片光学刺激、电场转基因、小鼠遗传分析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研究手段,应用离体脑片和整体动物模型对神经环路发育进行分子到整体水平的研究。神经环路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基础,这些彼此联系的神经元构成一定的神经环路来发挥大脑的高级功能。已有证据表明,在哺乳动物大脑皮层发育早期兴奋性神经元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电突触”联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3-09


页次:162/353  共7048篇文章  
分页:[<<][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