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南京农大****连发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南京农业大学的王源超教授,长期从事卵菌病害成灾机理及植物疫病控制的应用基础研究,对检疫性植物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疫霉菌对寄主识别的分子机理、疫霉菌致病性的变异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3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相关阅读: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名单;南京农大****Plant Cell重要成果。近期,王源超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PLOS Pathogens》上发表两项重要学术成果。内质网压力响应机制(ER stress response)是生物对外界逆境胁迫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5

  • 上海交大博士Cell Stem Cell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这段时间以来,寨卡病毒在拉美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疫情。寨卡病毒感染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和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今年二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寨卡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能够有效控制寨卡病毒感染,最佳预防方式仍是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蚊子叮咬。八月十一日Cell Stem Cell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揪出了寨卡病毒中引起小头畸形的罪魁祸首。研究显示,寨卡病毒含有十个蛋白,但只有NS4A和NS4B与小头畸形有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的Qiming Liang博士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研究人员对来自成体组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5

  • Lancet:利用Affymetrix芯片发现
    可预测肾移植慢性损伤的基因集

    研究背景:在美国,肾脏移植是最常见的实体器官移植手术之一,仅2013年就超过了16900例。近20年来,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进行器官移植产生剧烈排斥反应越来越少,但是提高器官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率的重要性却还没有被意识到。肾移植慢性损伤,或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是肾移植后第一年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是,目前与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相关的临床和组织学事件很难预测移植失败,从而无法做到早期干预阻止纤维化进程。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Barbara Murphy研究小组发现可预测移植肾在移植后进展为肾纤维化导致移植失败的基因组。研究结果于7月21日在线发表在《柳叶刀》。该研究旨在确定能够预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5

  • 中科院团队发表表观遗传学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MCPIP1是最近鉴定的一种免疫调控子,在防止免疫疾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MCPIP1也存在大脑中,但人们一直不清楚MCPIP1在大脑发育中承担的非免疫功能。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免疫调控子MCPIP1在早期新皮层发育中调节TET的表达。这项研究发表在八月十一日的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中科院动物所的焦建伟(Jianwei Jiao)研究员。研究显示,在神经发生的早期阶段神经前体细胞(NPC)和新生神经元富含MCPIP1。抑制MCPIP1表达会损害正常的神经元分化、细胞周期退出和NPC增殖。MCPIP1对于NPC库的维持很重要。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5

  • 北京大学瞿礼嘉教授Cell子刊发表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北京大学、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母系ENODLs是拟南芥中花粉管接受(pollen tube reception)的必要条件。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11日的《Current Biology》杂志上。北京大学****瞿礼嘉 (Li-Jia Qu)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中调节植物体内激素水平的机制,RING E3连接酶介导的的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过程在雌雄配子体以及胚胎发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拟南芥转录因子基因功能鉴定。可对任何基因进行靶向测序,索取Ion AmpliSeq Designer详细技术资料,探索它的奥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5

  • Diabetes发现调控糖代谢和血糖稳态的新机制

     8月5日,国际期刊《糖尿病》(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乐颖影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icroRNA-451 Negatively Regulates Hepatic Glucose Production and Glucose Homeostasis by Targeting Glycerol Kinase Mediated Gluconeogenesis。该研究发现miR-451通过靶向肝脏甘油激酶调控肝脏糖异生,在维持血糖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揭示了甘油激酶调控糖异生的分子机制。  microRNA是一类含20-25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通过与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8-15

  • Science前沿问题:地球上有多少物种?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地球陆地与海洋生境中有多少物种? 半个世纪以来, 生物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不同研究者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物种估计数不同, 估计地球物种总数在50万~1亿. 直到今天, 生物学家没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2

  • 中科院团队Nature子刊揭示新信号通路

    生物通报道:开花植物的种子会在不利条件下保持休眠状态,等到条件有利的时候再萌发,生成一个新的植株。种子的休眠和萌发受到内部和外部信号的严格控制。虽然人们知道光敏色素调控初级种子休眠,但还不清楚其中的分子机制。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八月十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光敏色素B控制拟南芥种子休眠和萌发的信号通路。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林荣呈(Rongcheng Lin)研究员。研究人员发现,转录因子REVEILLE1 (RVE1)和RVE2在光敏色素B(phyB)下游起作用,促进初级种子休眠,抑制红/远红光下的可逆萌发。在吸胀(imbibi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2

  • 清华大学Cell子刊发布重要免疫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自我特异性激活受体SLAM家族对于NK细胞驯化(Education)至关重要。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9日的《免疫》(Immunity)杂志上。清华大学的董忠军(Zhongjun Dong)教授及中国科技大学的田志刚(Zhigang Ti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NK细胞发育过程相关的信号途径; NK细胞是如何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功能获得成熟;驱动NK细胞分化和活化的分子基础。田志刚教授则主要从事天然免疫和肝脏免疫学研究。NK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经历NK前体细胞、不成熟NK细胞等中间体后发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2

  • 调研精准医学:高科技领域的世界性角逐

    从单基因遗传病到肿瘤精准医学,从心血管领域到风湿免疫领域,精准预测、精准治疗、精准预后不再是梦想……基因测序服务在科研和临床领域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生物企业和云计算企业联合攻关,基因组数据每天海量产生……从基因编辑到细胞免疫治疗,从液体活检技术到分子影像,伴随一股股热潮席卷全球,人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精准医学?中国精准医学的现状究竟怎样?发展精准医学意味着什么?精准医学热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带着一系列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深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调研发现,精准医学热的背后,一场科技革命乃至产业革命正在全球发生,一扇通向未来的大门已经打开……“理论上,几千种单基因遗传疾病,都可进行高精度植入前遗传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6-08-12

  • 四川大学Nature子刊揭示炎症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人类基因组只有不到2%是蛋白编码基因,其余98%过去被视为无功能的“垃圾DNA”。如今大家都很清楚,这些非编码D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决定着基因表达的时间、地点和方式。MicroRNA(miRNA)是长约22nt的非编码RNA,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器官生成等重要过程中承担着关键性的调控功能。这些短RNA在天然细胞中大量存在,它们能与靶基因的mRNA配对并阻碍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四川大学和North Dakota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在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在细菌诱导的炎症中揭示了一种miRNA的分子机制。文章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1

  • 北大尚永丰院士Nature Genetics发布表观遗传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转录因子FOXA1在表观遗传重编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布在8月8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尚永丰(Yongfeng Shang)院士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尚永丰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基因转录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性激素相关妇科肿瘤分子机理的研究。曾在世界上首次建立哺乳动物细胞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为研究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其在Cell、Nature、Science、Molecular Cell、Natu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1

  • 解放军总医院解析宫颈癌miRNA

    生物通报道:中国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韩卫东教授和来自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癌症研究领域著名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题为“Genetic and methylation-induced loss of miR-181a2/181b2 within chr9q33.3 facilitate tumor growth of cervical cancer through PIK3R3/Akt/FoxO signaling pathway”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探讨了miR-181a2/181b2在宫颈癌中所发挥的抑癌作用,并为宫颈癌的治疗指出了新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1

  • 北京大学发表Nature Medicine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科学院、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低剂量的白介素-2(IL-2)治疗可以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CD4+ T细胞亚群。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8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栗占国(Zhan-Guo Li)教授,和山东省科学院的余迪(Di Yu)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栗占国教授从事风湿免疫病临床30年。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及血管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的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1

  • 西北大学生科院最新文章:rsmA调控基因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人类机会致病菌, 其因代谢途径多样性, 可以在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广泛存在. 铜绿假单胞菌的广泛适应性与其严密而复杂的调控系统密切相关, 其中转录后调节子R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1

  • 中科院罗振革研究组连发重要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罗振革研究组主要研究神经元形态发生和突触形成的分子机制,重点关注神经元极性建立机制和调节轴树突分化的胞内外信号机理;另外, 以神经肌肉接头为模型,研究突触分化和重塑的分子机理(相关阅读:罗振革研究组2011连发JBC,Cell子刊文章;罗振革研究组Cell子刊获细胞凋亡研究新发现;中科院罗振革研究组新发Science子刊文章)。进入2016年,这一研究组接连又在Cell Research、eLife杂志发表重要研究进展。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把寨卡病毒对孕妇的风险列为值得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危机。各国科学家紧急行动起来应对该危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1

  • 曹雪涛院士、张纪岩研究员PNAS发布重要免疫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RNF122通过靶向RIG-I CARDs介导RIG-I降解,抑制了抗病毒I型干扰素生成。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9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张纪岩(Jiyan Zhang)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曹雪涛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6-08-11

  • 陈玲玲研究员受邀撰写长非编码RNA综述论文

      为庆祝建刊40周年,国际期刊Trends Biochem Sci 邀请全球范围内Emerging Experts介绍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Series: Fresh Perspectives from Emerging Experts)。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玲玲受邀发表综述论文“Linking long noncoding RNA localization and function ”(doi:10.1016/j.tibs.2016.07.003),并接受杂志专访“Ling-Ling Chen: Linking Long Nonc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6-08-11

  • 浙大园艺系:芦笋的性别决定机制新研究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小RNA( sRNAs),调控各种生物学过程。虽然miRNAs已经在一些植物物种中被鉴定和描述,但在芦笋中还未见报道。作为一个同态性染色体雌雄异株植物,芦笋是研究植物性别决定机制的一个重要的模型系统。在这项研究中,浙江大学园艺系卢钢教授研究团队运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从芦笋雌雄植株中提取的两个sRNA文库进行测序,最后分别产生了413和588万的clean reads。两个文库主要含有24 nt sRNAs和21 nt sRNAs。进一步的分析确定了154个保守的miRNA,隶属于26科,和39个新的miRNA,似乎特定于芦笋。对比分析表明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6-08-11

  • 肿瘤选择性肺转移炎症机制获揭示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揭示肿瘤转移机制并设法阻断其转移是长期以来生物医学界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研究小组,发现肿瘤细胞为何选择性转移至肺部的新型免疫炎性分子机制,为阻断肿瘤肺转移提供了新思路。《癌细胞》近日发表了该最新研究结果并对此工作专门配发了评论。目前认为,在肿瘤转移之前,原发灶肿瘤能通过向血液释放一些可溶性因子,募集骨髓细胞到即将转移的远端靶器官,营造利于肿瘤细胞将来定居与生长的“土壤”,即形成一个利于肿瘤转移的炎性微环境。但对于即将被肿瘤转移的器官如何识别肿瘤释放的可溶性因子、启动骨髓细胞向该器官迁移进而形成炎性微环境的机制,尚不清楚。根据天然免疫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6-08-11


页次:644/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641][642][643][644][645][646][647][648][649][6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