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公布第一阶段部分成果

    胃癌在全球肿瘤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其中我国的患病人数就占到一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胃癌就是一种病,但细分的话,它包括弥漫型胃癌等很多种,这些不同类型的胃癌甚至还可以进一步细分。那么,弥漫型胃癌究竟分几种?患者手术后化疗是否有效?预后如何呢?北京时间3月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开展的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研究成果。该成果显示,蛋白质可以为临床科学提供重要而全面的信息,有可能成为未来对胃癌患者开展精准医疗的直接依据。科技日报记者16日采访相关人士后了解到,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以贺福初院士领衔的“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攻克了第一座以蛋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8-03-21

  • 哈尔滨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作发表Science子刊文章

    哈尔滨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药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合作,发表了题为“A PET Imaging Approach for Determining EGFR Mutation Status for Improved Lung Cancer Patient Management”的文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EGFR分子分型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是目前已知18F标记的EGFR-TKI类PET/CT分子探针首次应用在临床上,实现对NSCLC患者EGFR分子分型。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7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

    时间:2018-03-20

  • Circulation:一种新的具有血管保护作用的脂肪因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91539203,81730010)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医学部孔炜教授研究团队在肥胖致血管损伤的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A Novel Adipokine, FAM19A5, Inhibits Postinjury Neointima Formation Through 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新的脂肪因子FAM19A5通过S1PR2受体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为题,于2018年2月16日在Circulation(《循环》)杂志上在线发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孔炜教授和王应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王迎宝、陈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8-03-20

  • 华中农业大学最新文章:细菌抗氧化生长调控新机制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poR, a novel c-di-GMP effective transcription factor, links the second messenger’s regulatory function to the mycobacterial antioxidant defense”的文章,发现了细菌抗氧化生长调控新机制,丰富了我们对分枝杆菌抗氧化生长适应调控机理的认识,进一步拓展了该第二信使分子的调控新功能,同时也为新型抗结核疫苗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由华中农业大学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时间:2018-03-19

  • Protein & Cell:呼吸链复合物III的不完全对称结构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茂君教授研究组在《蛋白&细胞》(Protein&Cell)杂志发表题为《UQFCRFS1N介导呼吸链复合物III组装形成不完全对称的21亚基二聚体》(UQCRFS1N assembles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omplex III into an asymmetric 21-subunit dimer)的文章,通过对此前呼吸链复合物III晶体结构的细致分析,解释了此前复合物III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项重大缺陷,并通过重新计算提出了复合物III新的亚基组成和不完全对称结构,结合呼吸链超级复合物的研究认为复合物III存在两种形式且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8-03-19

  • 北大学者实验室《RNA》等连发两篇文章解析RNA的奥秘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陆剑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以长文形式,首次报道了果蝇中来源于tRNA的小RNA(tRNA-derived small RNAs, tsRNA)对靶基因的调控机制和在胁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于tRNA的tsRNA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小RNA,研究发现tsRNA并非tRNA的随机降解产物,其与环境胁迫应答、细胞增殖和癌变、表观遗传等过程有关。先前研究表明tsRNA可以调控细胞的整体翻译水平,但是对其作用机制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陆剑研究组首先通过对公共数据库中果蝇小RNA数据的分析,发现果蝇中大多数ts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16

  • 武汉大学重点实验室发文:病毒如何调控宿主细胞应激颗粒形成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nclusion bodies of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 inhibit antiviral stress granule formation byshielding viral RNAs”的文章,在病毒调控宿主细胞应激颗粒形成研究方面又取得新进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由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明周教授领导完成,此前,这一研究组发表文章,揭示正链RNA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调控应激颗粒形成的机制。通过对以EV71为代表的正链RNA病毒和以HPIV为代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16

  • 中科院,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发表Nature新论文:
    绘制人脑单细胞转录组图谱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RNA-Seq surveys a developmental landscape of the human prefrontal cortex”的文章,绘制了人脑前额叶胚胎发育过程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并对其中关键的细胞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功能研究,为绘制最终完整的人脑细胞图谱,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今日(美国时间3月14日)的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员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

    来源:生物通综合

    时间:2018-03-15

  •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学Nature子刊:一类对付NDM-1的强力抑制剂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学张宏民副教授、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孙红哲教授和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高一村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已于临床应用多年专门对付幽门螺旋菌治疗胃溃疡、含有金属铋的抗菌药物 (枸橼酸铋钾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 CBS),有望发展为临床抗菌药的最后防线。张宏民副教授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并已申请美国专利。这是全球首个研究团队,将金属药物抗药特性推广到超级细菌的治疗中。  如何对付耐药性超级细菌感染及寻找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是全球迫切应对的公共卫生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时间:2018-03-15

  • 中科大,厦门大学等处联合发文:“老药”曲尼斯特可抑制NLRP3炎症小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周荣斌、江维、张华凤和梁高林研究组与厦门大学邓贤明、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陶金辉研究组合作发现老药“曲尼斯特”(Tranilast)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其驱动的相关炎症性疾病。相关研究成果以“Tranilast directly targets NLRP3 to treat inflammasome-driven diseases”为题,在线发表于生物医学一流期刊EMBO Mol Med。NLRP3炎症小体是由胞内固有免疫受体NLRP3、接头蛋白ASC和蛋白酶caspase-1(半胱氨酸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15

  • 中山大学Hypertension文章:首次证实醛固酮和血管钙化的正相关关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ownregulated Serum 14, 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 Is Associated With 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ldosteronism”的文章,首次在人群中证实了醛固酮和血管钙化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发现在肾功能受损提供的微环境下,醛固酮将发挥显著促进血管钙化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Hypertension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辉教授和严励教授,第一作者为刘品明、张少玲、高静伟。慢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14

  • Cell Death and Disease:长链非编码RNA-MEG3抑制肝癌发生的新机制

    母源性印记基因MEG3是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在大多数肿瘤中呈低表达,且有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不详。最近同济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陆东东教授课题组和东方医院肝病科合作研究发现,MEG3在人类肝癌组织中表达极低, 且能抑制肝癌细胞的体内外生长。研究结果显示,MEG3促进了miR122的成熟及其靶向丙酮酸激酶M2(PKM2)的非编码区,减少了PKM2的表达和核定位。又因为PKM2磷酸化(pPKM2/Ile 429/Leu 431)的减少直接降低了β-catenin 进入细胞核的量及其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抑制了癌性相关基因(如C-myc和CyclinD1)的表达。而且,研

    来源:同济大学

    时间:2018-03-14

  •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表《PNAS》文章

    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reservation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 local common carp in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rice–fish system”的文章,揭示了全球重要农业系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维持地方种群"田鱼"遗传多样性的机理。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生态所陈欣和唐建军。  现代集约化快速发展,适于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的传统农业系统逐渐被取代,许多地方性(indigenous)的遗传资源随之丢失。在现代集约农业发展的同时,如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13

  • 军事医学科学院、北大肿瘤医院提出新的胃癌分型

    生物通报道  弥漫性胃癌(DGC)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癌症,且患者往往预后不佳。如今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肿瘤和微环境中的蛋白质组学图谱可以为个性化治疗提供额外的信息。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了免疫组化、液相质谱/色谱、靶向测序等方法,分析了84名弥漫性胃癌患者的肿瘤和微环境样本中的蛋白质组、突变和微卫星稳定性模式。他们将DGC分为三种蛋白质组亚型,分别为PX1、PX2和PX3。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这些亚型对治疗的敏感性。在化疗反应较差的PX3亚型中,他们发现了免疫相关的特征,预计它会对癌症免疫治疗有反应。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13

  • Immunity研究热点:氧气感受器调控哮喘疾病的新机理

    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免疫所刘云才课题组在《Immunity》期刊发表论文,揭示细胞内氧气感受系统通过葡萄糖分解代谢来调节二型天然淋巴细胞的成熟及在其肺部炎症反应中的功能。二型天然淋巴细胞是天然免疫的重要参与者,主要介导二型免疫反应,在过敏、哮喘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近年来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人员利用木瓜蛋白酶诱导的急性哮喘模型, 发现在天然淋巴细胞前体中选择性基因敲除泛素连接酶冯•希伯-林岛蛋白VHL基因,肺组织中二型天然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介导的肺部二型炎症反应也显著减弱。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泛素连接酶缺失导致细胞中其主要底物缺氧诱导因子—氧气感受器—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8-03-13

  • 安徽农大徐小牛组:华东常绿阔叶林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研究

    土壤微生物与地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直接相关,在土壤C,N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活性和稳定性对土壤功能非常重要。目前许多研究集中在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关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活性,包括pH,含水量,矿物组成,养分有效性和植被类型等。但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活性氮沉积的反应尚不完全清楚。许多方法已被用于检测和表征土壤微生物,16S rDNA测序是一个分子层面的方法,正迅速提高我们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和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已经在各种温带和北方森林生态系统中研究了氮添加对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然而,在中国东部的亚热带森林中却没有进行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8-03-13

  • 我国科学家完成国际首个肿瘤蛋白质组分子分型

    弥漫型胃癌到底是一种病还是几种病?患者手术后化疗是否有效,预后如何?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弥漫型胃癌在蛋白质组层面其实可以分为三个亚型,不同的亚型预后不同,对化疗的敏感性也不同。3月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这项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开展的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研究最新成果,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分别为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秦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沈琳和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贺福初。自20世纪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计划一直由欧美国家主导。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以贺福初领衔的“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在国际上冲出基因组垄断的重围,攻下了第一座以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8-03-13

  • 高福院士《Cell》发表重要评论文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院士在国际顶级杂志《细胞(Cell)》上发表题为“From “A”IV to “Z”IKV: Attacks from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Pathogens”的评论文章,系统地评述了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策略。该文对于新发突发病原进行了历史性回顾,尤其开篇从今年流感流行、纪念1918大流行100年作为切入点,然后延伸到包括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在内的新发突发传染病,还重点介绍了发现很早、但是直到最近几年才对人引起严重感染的寨卡。高福院士巧妙地用了从A(禽流感)到Z(寨卡)这样的题目,既体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3-12

  • 厦门大学PNAS发文揭示生物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776135、41476115)等资助下,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董云伟教授、斯坦福大学George N. Somero 教授等研究者合作,开展了海洋软体动物蛋白质温度适应机制的研究,揭示了软体动物细胞质苹果酸脱氢酶(cMDH)结构稳定性和功能适应性的趋同进化模式。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Flexibility and Protein Adaptation to Temperature: Molecular Dynamics Analysis of Malate Dehydrogenases of Marine Molluscs”(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18-03-12

  • EMBO Reports系列文章系统阐述调控染色体稳定性的新机制

    2018年2月28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汪方炜实验室在EMBO Reports在线发表题为“HP1 links centromeric heterochromatin to centromere cohesion in mammals”的研究论文,阐述了异染色质蛋白HP1参与保护姐妹染色体粘连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分子机制。博士生易琦和陈亲富为该文的第一作者,汪方炜教授是通讯作者。染色体不稳定性是癌细胞的重要特征,并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有丝分裂期染色体异常分离既是染色体不稳定性的表现形式,也是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染色体的精确分离依赖于其动粒(kinetochore)与纺锤体微管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8-03-12


页次:579/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71][572][573][574][575][576][577][578][579][5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