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拟南芥去甲基化酶ALKBH10调控开花通路 | 案例解析

     论文标题:ALKBH10B Is an RNA N6-Methyladenosine Demethylase Affecting Arabidopsis Floral Transition刊登日期:2017年12月发表杂志:Plant Cell影响因子:8.68研究机构:北京大学贾桂芳/何川课题组前言目前国内外大部分RNA甲基化研究都集中在基础生物学与医学方向,而关于植物RNA甲基化的研究仍然偏少。2014年何川/贾桂芳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利用m6A-seq首次对拟南芥RNA甲基化进行了报道。另外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8-06-06

  • 整合型“智能”纳米系统共递送化疗药物和MicroRNA联合治疗原位结肠肿瘤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方超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杂志《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2.124)在线发表了题为《整合型“智能”纳米系统共递送化疗药物和MicroRNA联合治疗原位结肠肿瘤》(Integrated Combination Treatment Using a “Smart” Chemotherapy and MicroRNA Delivery System Improves Outcomes in an Orthotopic Colorectal Cancer)的论文,据悉该文也即将于7月中作为封面论文正式

    来源:上海交大

    时间:2018-06-05

  • 中科院院士组EMBO Journal发现内质网氧化还原稳态调控新机制

    2018年6月1日,《EMBO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院士课题组的研究论文“Secretory kinase Fam20C tunes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dox state via phosphorylation of Ero1a”。该研究发现分泌途径激酶Fam20C可通过磷酸化内质网巯基氧化酶Ero1a来调控内质网的氧化还原稳态,首次建立了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与氧化折叠之间的联系;为内质网等分泌途径细胞器的环境和功能的调控提供了新的机制;揭示了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新的生物学功能。人基因组编码的蛋白中约有30%是磷酸化蛋白。作为重要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6-05

  • Plant Cell:水稻粒型和穗粒数协调发育的分子机制

       5月22日,The Plant Cell 正式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研究组题为GRAIN SIZE AND NUMBER1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OsMKKK10-OsMKK4-OsMPK6 Cascade to Coordinate the Trade-offbetween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and Grain Size in Rice 的研究论文。经过多年努力,该研究发现并鉴定了控制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型大小双重发育过程的关键基因GSN1,揭示了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型大小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6-05

  • 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大学等处Cell子刊发现:脂质分子能帮助癌症生长

    生物通报道: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ancer lipid metabolism confers antiangiogenic drug resistance”的文章,发现在血液供应不足时,癌细胞可以利用脂质分子作为燃料代替血糖。这项通过动物肿瘤模型完成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肿瘤经常能对抑制血管形成的癌症药物产生抗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为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曹义海(Yihai Cao)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李琦(Qi Li)教授,以及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聂国辉(Guohui N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6-04

  • 深圳大学Cell Research发文:首次发现组蛋白H1的染色质脱离和降解过程

    来自深圳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estabilizationof linker histone H1.2 is essential for ATM activation and DNA damage repair”的文章,揭示了连接组蛋白H1.2调节DNA损伤应答与修复核心激酶ATM活性的分子机制。该报道首次发现组蛋白H1的染色质脱离和特异性降解过程,并将这一过程与ATM激活和DNA损伤修复相关联,从而阐明了DNA损伤诱导ATM激活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由深圳大学医学部朱卫国教授课题组完成,第一作者为李治明和李莹璐。机体细胞在内外源各种刺激的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6-04

  • Cell子刊:暨南大学曾智军解析细胞如何根据营养条件调节ROS水平

    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美国罗格斯大学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OD1 Phosphorylation by mTORC1 Couples Nutrient Sensing and Redox Regula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mTOR通过SOD1的可逆磷酸化而动态调节真核细胞对外界营养条件做出反应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顶级期刊Molecular Cell(分子生物学1区,IF=14.714),文章的第一作者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智军教授。同期Molecular Cell还刊发了介绍文章(Preview Article),并在“Meet the Auth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6-04

  • Nature子刊:细胞的DSB修复通路新机制

    2018年5月29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政课题组与美国克利夫兰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 的Zihua Gong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basis for recognition of 53BP1 tandem Tudor domain by TIRR”。 该项研究首次详尽揭露TIRR抑制53BP1识别组蛋白修饰H4K20me2的分子机制,对进一步了解细胞的DSB修复通路具有重要意义。真核细胞中对于DSB(DNA Double Strand Break)有两种主要的修复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6-04

  • 厦门大学药学院第一单位发表Nature文章:刚柔并济的分子调节机制

    来自厦门大学药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hase-separation mechanism for C-terminal hyperphosphorylation of RNA polymerase II”的文章,发现蛋白激酶中含有的组氨酸富集结构域在基因转录过程中发挥了调控作用,为解释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概念,同时也有助于药物设计和筛选研发。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30日的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厦门大学药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周强教授,第一作者是药学院陆华松博士,其研究部分依托于厦门大学药学院、福建省药物新靶点研究重点实验室和细胞应激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6-01

  • 中科院学者最新PNAS文章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国栋研究组,美国北德州大学Richard Dixon研究组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ing-Ke Weng研究组合作发表题为“Noncatalytic chalcone isomerase-fold proteins in Humulus lupulus are auxiliary components in prenylated flavonoid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现并鉴定两个不具备催化活性的查尔酮异构酶(CHIL1和CHIL2)参与并调控啤酒花中黄腐醇的生物合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5日的PNAS杂志上。黄腐醇和脱甲基黄腐醇是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6-01

  • 北大学者国际期刊发文指出:每天吃一个鸡蛋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CKB项目的研究成果“中国51万成人队列中摄入蛋类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研究”5月21日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Heart。研究提示,与从不或甚少摄入蛋类相比,每天摄入蛋类(最多1个)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有关。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灿清副教授介绍,CKB(China Kadoorie Biobank)项目是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建立和维持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是迄今全球少有的几项建立有生物样本库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之一。该项目覆盖中国的5个农村和5个城市地区,2004-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询问512,891名30-79岁研究对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8-05-31

  • 山东大学赵伟教授最新文章获抗病毒免疫研究新进展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最新研究成果“USP1–UAF1 deubiquitinase complex stabilizes TBK1 and enhances antiviral responses”(“USP1-UAF1去泛素化酶复合体通过稳定TBK1表达而促进抗病毒反应”)在国际医学权威期刊《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实验医学杂志》,五年影响因子13.285)上在线发表。该文章以山东大学为独立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赵伟教授为通讯作者,免疫学系硕士研究生余仲夏为本文第一作者。多种致病性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S

    来源:山东大学

    时间:2018-05-31

  • JMC:可克服金刚烷胺及达菲耐药株的新型抗流感药物候选物M090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药学院胡文辉教授团队及呼吸健康研究院杨子峰副教授团队合作在抗流感药物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Discovery of Highly Potent Pinanamine-Based Inhibitors against Amantadine- and Oseltamivir-Resistant Influenza A Viruses”于5月25日在药物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IF= 6.259)在线发表。流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随着流感病毒变异,病毒对目前最主要的一类抗流感药物神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

    时间:2018-05-31

  • 汤富酬教授等人Nature Cell Biology发文:首次系统揭示人类消化道发育细胞图谱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细胞类型图谱及其关键生物学特征消化系统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系统之一,而消化道作为消化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废物排泄、抵抗微生物入侵等多个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消化道主要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组成。揭示这四种器官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以及“细胞类型图谱”是发育生物学的重大课题。来自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葛颢课题组,携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课题组发表了题为“Tracing the temporal-spatial transcriptome lands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5-30

  • 厦大生科院连发Nature,Cell子刊文章:“节俭基因”与“浪费基因”

    人类遗传学家James V. Neel在1962年首次提出了“节俭基因”这一概念,认为现今人类导致包括肥胖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障碍的基因是因为生理系统为了适应远古环境食物富足和食物缺乏的周期性改变而筛选出的,可以让远古人类在食物富足的短暂时期中快速增肥,以应对随时将到来的食物缺乏时期。这类基因在当时环境下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对于当今食物富足的社会则截然相反。Neel用该节俭基因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导致糖尿病的基因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出人类的基因库。那么,是否也会存在与这类“节俭基因”相反的“浪费基因”,在面对充足营养的时候主动限制营养的摄取以防止机体过度肥胖呢?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的林圣彩教授在最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5-30

  • 南京大学,中科院合作发文:发现新的膀胱癌侵袭转移蛋白

    来自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Wnt7a activates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promotes bladder cancer cell invasion, and is suppressed by miR-370-3p”的研究论文,利用筛选分离所获得低侵袭和高侵袭能力的两个膀胱癌细胞系亚群并进行蛋白质谱分析,发现并验证了Wnt配体之一的Wnt7a是新的膀胱癌侵袭转移蛋白,深入揭示了肿瘤中Wnt7a过表达激活经典Wnt/β-catenin通路促进膀胱癌转移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4日的

    来源:南京大学

    时间:2018-05-30

  • Nature子刊:抗肿瘤非典型角环素二聚体形成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揭示了非典型角环素类海洋天然产物二聚体形成的关键机制。5月25日,该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basis of dimer formation during the biosynthesis of benzofluorene-containing atypical angucyclines 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s4146704487-z)。  含有苯并芴(benzofluorene)结构的非典型角环素类化合物在自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5-29

  • 伊成器教授Nature子刊:人基因组脱氧尿嘧啶修饰图谱

    来自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mapping reveals that deoxyuridine is enriched in the human centromeric DNA”的研究论文,解析了人类基因组上脱氧尿嘧啶的图谱,发现该修饰在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高度富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伊成器教授,第一作者为舒小婷、刘梦豪以及鲁志科博士。基因组DNA中的脱氧尿嘧啶来自于胞嘧啶脱氨或者复制时dUTP的错误掺入。除了被认为是一种DNA损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脱氧尿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5-28

  • EBioMedicine:MSCs细胞中的炎症小体

    生物通报道 炎症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维持炎症应答平衡对防治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和癌症等有重要意义,炎症小体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最近第四军医大学等研究机构在EBioMedicine杂志公布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证实MSCs细胞中存在炎症小体,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抑制该细胞中的炎症小体和焦亡,有利于其治疗炎性疾病。 《EbioMedicine》由《The Lancet》和《Cell》联合主办,旨在架起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转化的桥梁。5月27日,来自第四军医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该杂志发表了题为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directly p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5-28

  • Cell同期发表中国学者两项重要结构生物学成果

    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的两支研究组分别在Cell上发表重要成果,报道了高致病性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的新型泛素化酶SidE与ubiquitin和配体的多个复合物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以及人源核酸内切酶Dicer蛋白的全长高分辨率结构。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过大量的尝试,成功获得了SidE在其两步催化反应中,与ubiquitin及其配体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SidE的apo结构表明,mART结构域和PDE结构域的催化口袋互相远离并朝向不同的方向,提示这两个结构域的催化过程是相互独立的;同时这两个结构域又通过一段保守的基序紧密结合,当丧失这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5-28


页次:572/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71][572][573][574][575][576][577][578][579][5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