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营养与健康所尹慧勇研究员参与制定活性氧与氧化损伤检测国际指南

      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尹慧勇研究员受邀参与制定活性氧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及氧化损伤的体内、体外检测的国际指南,与来自美国、英国、丹麦、俄罗斯、德国、卡塔尔、日本、瑞典、新西兰、乌拉圭、中国、新加坡等25位氧化应激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一起,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Metabolism线发表了题为“Guidelines for measur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oxidative damage in cells and in vivo”的文章。   活性氧(ROS)在生命活动的氧化还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2-07-05

  • 复旦大学合作解析果蝇Dicer-2结合双链RNA加工生成siRNA的分子机制,成果登上《自然》主刊

    RNA干扰(RNAi)是许多真核生物中一种保守的RNA沉默机制, 小干扰RNA是RNA干扰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果蝇中,siRNA的产生是由Dicer-2(Dcr-2)蛋白在其辅因子Loqs-PD的辅助下,从长的双链RNA(dsRNA)上切割产生21个碱基对的双链siRNA。Dicer-2是最早被发现的ATP依赖型的Dicer家族蛋白,在2000年即发现siRNA加工生成过程是ATP依赖的。近年来,虽然有多篇关于Dicer家族蛋白的生化与结构研究的文章发表,但是对于ATP依赖型的Dicer蛋白识别并切割RNA底物的整个过程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2022年6月29日,复旦大学麻锦彪团队与清华大学王宏伟

    来源:

    时间:2022-07-02

  • 水生所关于鱼类雌雄抗病毒免疫差异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性别是真核生物的普遍特征,雌性和雄性通常在形态、生理或者行为上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性别差异,免疫系统也不例外。例如男性感染新冠病毒后比女性更容易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造成免疫反应性别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性激素和性染色体编码基因。然而,除了上述两大因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仍不清楚。  图1 雌鱼比雄鱼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A. 斑马鱼感染SVCV后雌雄的存活率;B. 银鲫感染CaHV后雌雄的存活率;C. SVCV感染斑马鱼72小时后雌雄个体心脏的HE染色图;D. SVCV感染斑马鱼48小时后雌雄个体脾脏和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7-02

  • 新疆生地所在荒漠藻结皮微生物群落响应长期氮沉降方面取得进展

       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活动(如矿物燃烧和化肥使用)向大气排放的活性氮化合物激增了71.3%,预计未来30年,活性氮化合物还将增加一倍。人为干扰下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往往超过土壤生态系统的临界负荷值,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功能与服务及稳定性下降。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对氮沉降的响应更敏感。荒漠生态系统对氮沉降的响应应基于临界负荷研究,以往陆地生态系统的氮沉降临界指示的研究通常基于较高水平的氮沉降速率(5.5-12.6 g N m-2yr-1),为了评估实际长期低水平的氮沉降速率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张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2-07-02

  • 土沉香果实模拟虫食叶片气味吸引胡蜂快速散布...

      种子散布过程是植物种群更新的关键过程,很多温带森林植物的种子都具有休眠特性,成熟后可以存储很长时间仍然保持萌发活性。而很多热带木本植物产生非休眠的种子,其种子寿命很短,成熟后需要快速启动萌发,否则可能因为脱水等原因导致种子死亡。对于这类非常短命的种子植物而言,快速种子散布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然而目前在种子散布研究领域,我们还缺乏对散布速度重要性的认识和实证研究。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厦门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开展胡蜂快速散布土沉香短命种子行为、生态适应性和化学行为机制的研究。该研究揭示了胡蜂快速散布土沉香的短命种子对其自然繁殖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阐明了一种植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2-07-02

  • 华南植物园“一种降低珊瑚砂碱度的控碱调理剂及其应用”获发明专利

        7月1日获悉,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李志安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降低珊瑚砂碱度的控碱调理剂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珊瑚砂碱度的控碱调理剂及其应用,所述控碱调理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硫酸铝40-58份、有机料2-4份、硫酸铝改性膨胀蛭石12-15份、硫酸铝改性浮石10-12份、过磷酸钙3-5份、红壤5-8份、膨润土8-12份、复合肥2-4份;所述原料的总重量份为100份。上述控碱调理剂以无机材料硫酸铝为骨干控碱物质,通过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科学复配,能持续性地降低珊瑚砂的碱度,并且改善珊瑚砂缺乏养分和物理结构差的情况,具有控碱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7-02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陈历明课题组揭示NBCe1离子转运体的动力学机制

    生理学领域的权威刊物、英国皇家生理学会会刊《生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于2022年7月1日再次以封面论文发表生命科学院陈历明课题组的研究。在这篇题为“Molecular insight into coordination sites for substrates and their coupling kinetics in Na+/HCO3– cotransporter NBCe1”的论文中,作者深入解析了NBCe1介导Na+和HCO3−进行跨膜转运的分子机制,阐明了NBCe1的底物结合位点、化学计量比及其离子转运偶联的动力学机制。杂志于同期配发了特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7-02

  • 南京大学生科院沈萍萍教授团队在巨噬细胞免疫功能重塑研究方面 又取得新进展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简称TAMs)在调控肿瘤发生发展中占据枢纽地位,是有意义的治疗靶标。沈萍萍教授团队长期从事巨噬细胞功能调控及相关免疫治疗技术的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临床技术转化工作。本研究中,团队发现TAMs介导了肿瘤对IL-15治疗的抵抗,以此发现一群具有高表达IL-15Rα特征的TAMs群落(IL-15Rα+ TAMs),同步临床分析显示其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在肿瘤进展过程中,IL-15Rα+TAMs与CD8+ T浸润成负相关。机制研究发现:IL-15Rα+ TAMs释放IL-15/IL-15Rα复合物(IL-1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7-02

  • 生科院徐驰课题组联合研究揭示跨生境的“长距离相互作用”塑造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韧性

      “什么决定了物种分布格局?”是生态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两种经典视角分别关注于非生物环境条件和生物间相互作用。长期以来,主流观点认为宏观尺度上的物种分布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而生物间相互作用通常发生在距离邻近的生物个体之间,因而在驱动小尺度(生境/群落水平)物种分布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长距离上生物间相互作用是否同样存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相距几十米乃至几百米的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之间也可能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通常由动物的长距离迁移、非生物物质的长距离传输等作用介导)。这种“长距离相互作用(long-distance interactions)”成为生态学的新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7-02

  •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子春团队发现肝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

      肝脏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的必经病理过程,其中肝星状细胞(HSCs)的活化是肝脏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因素。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损伤是肝脏纤维化,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仍有晚期血吸虫病人3万余人,临床表现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血吸虫病肝脏纤维化可并发门脉高压、脾脏肿大、肝昏迷、肝腹水,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但是临床上还没有根本有效的抗纤维化的药物,且肝纤维化的机制错综复杂,还未完全阐明[1]。因此,明确肝脏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寻找抗肝脏纤维化的药物作用靶点,阻止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学意义。   在众多致肝纤维化的因素中,细胞死亡是肝纤维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7-02

  • 徐书华团队合作揭示新冠遗传易感性根源于人群演化历史中的谱系特异性自然选择

    2022年7月1日,徐书华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了题为《Lineage-specific positive selection on ACE2 contributes to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COVID-19》的探究论文。该研究系统性地解析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编码基因ACE2的群体多样性特征,鉴别出在地理人群间差异性分布的ACE2基因谱系,并发现了在东亚人群中尤为显著的谱系特异性自然选择印迹;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ACE2基因谱系与新冠病症轻重程度的统计学关联。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在不同地域、国家、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2-07-02

  • 徐书华团队合作揭示新冠遗传易感性根源于人群演化历史中的谱系特异性自然选择

    2022年7月1日,我院徐书华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了题为《Lineage-specific positive selection on ACE2 contributes to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COVID-19》的探究论文。该研究系统性地解析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编码基因ACE2的群体多样性特征,鉴别出在地理人群间差异性分布的ACE2基因谱系,并发现了在东亚人群中尤为显著的谱系特异性自然选择印迹;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ACE2基因谱系与新冠病症轻重程度的统计学关联。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在不同地域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7-02

  • PNAS | 李婷婷课题组开发相分离蛋白预测工具PhaSePred

    近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生物信息学系李婷婷研究组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丕龙研究组在PNAS杂志上在线发表文章Screening Membraneless Organelle Participants with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that Integrate Multimodal Features,开发了相分离蛋白预测工具PhaSePred(http://predict.phasep.pro/)。 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 PS&#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07-02

  • 生命科学学院高宁课题组揭示真核生物新生肽链共翻译折叠机制

    核糖体催化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是细胞中最精密、最关键的生命活动之一。在肽链延伸过程中,柔性的尚未折叠的新生肽链有错误折叠和引发蛋白质聚集的风险,折叠不正常的新生蛋白质可能通过细胞毒性等机制破坏蛋白质稳态和细胞内环境[1]。除此之外,新生肽链的质量控制还和衰老及特定的病理条件密切相关。例如,近期的一项工作以秀丽隐杆线虫和酿酒酵母为模型,研究了衰老和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发现在衰老细胞中核糖体翻译延伸停滞机率的增加,尤其是编码碱性氨基酸簇(K/R,polybasic stretches)的mRNA区域,诱发了核糖体翻译质量控制体系的超载和新生多肽的聚集,从而损害了细胞的蛋白质稳态继而造成类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7-02

  • 清华大学最新Cell发文:蚊媒病毒快速传播的原因

    自然界的蚊媒病毒有数百种之多,可由蚊虫携带并传播给人类及动物宿主,引起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及出血热等严重疾病。近二十年来,以登革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亚病毒、西尼罗病毒为代表的新发及再发蚊媒病毒在全世界流行,每年可导致数十亿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以登革病毒为例,全世界大约有25亿人口生活在登革病毒流行地区,每年约有3.9亿人被登革病毒感染或重复感染,并导致50-100万人入院治疗,全世界范围内已有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出现登革热的感染流行。据报道,登革热2022年度再次在巴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大规模暴发流行,目前已导致超65万人感染入院治疗(截止2022年5月份)。由于登革病毒等重要蚊媒病毒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2-07-01

  • 中国学者Science子刊发文:虾和线虫是在大规模灭绝后第一批恢复的动物

            图片:重建的海底场景    图片来源:艺术家姜亚奇(A,二叠纪,B,早三叠纪格里斯巴契亚纪,C,早三叠纪史密斯纪)研究古代海底洞穴和足迹的研究人员发现,海底洞穴动物是二叠纪末大规模灭绝后第一批恢复的动物。来自中国、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痕迹化石的观察,揭示了海洋生物是如何从这场导致地球上90%以上物种死亡的事件中恢复过来的。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摧毁了生命,地球上的生命恢复花了数百万年的时间,生物多样性才恢复到灭绝前的水平。但通过研究南中国海海床上的足迹和洞穴,这个国际团队能够通过确定什么时候

    来源:Science Advances

    时间:2022-07-01

  • 上海交大NAR发文:嗜热Argonaute蛋白的DNA剪辑机制

    可编程核酸内切酶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基因组编辑技术,例如分子诊断和基因改造,对生命科学、生物安全、医疗和环境监测等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几年,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物学奖的基因编辑体系—(CRISPR)-Cas系统备受科学家和医疗企业的关注。该体系能对靶向核酸的特定位点进行编辑,从而引发相应物理特征变化,实现医学诊断与治疗。类似于CRISPR-Cas系统,Argonaute蛋白(Ago)同样是一类核酸介导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该蛋白被提议为适用于一系列生物技术应用的基因编辑酶。相比于Cas蛋白分子量大、只能使用RNA作为介导核酸、需要PAM识别区等缺点,Ago蛋白具有分子量小、可使用RNA和DNA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7-01

  •  成都生物所在厌氧发酵处理抗性基因及病原菌的研究中获进展

     抗生素抗性基因和人畜病原菌广泛存在于畜禽粪便中,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厌氧发酵是处理畜禽粪便污染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抗性基因和病原菌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活性和动态,能够指导研发畜禽粪便厌氧发酵污染物处理技术。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香真研究员课题组林强博士等研究人员对厌氧发酵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和人畜病原菌的活性和动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者在猪粪厌氧发酵产沼气系统中,利用简单的有机底物(如苹果残渣和果糖),利用16S  rRNA, 16S DNA扩增子测序和宏转录组测序,对发酵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抗重金属或杀菌剂基因,整合子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7-01

  • 沈弢课题组通过长期随访揭示灭活疫苗加强针对Omicron的保护效力

    在南非发现的Omicron新冠变异株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显著的传播优势,是目前导致新冠肺炎病例剧增的主要变异株。与Wuhan-Hu-1病毒株相比,Omicron的S基因包含多达30个突变位点,突出的免疫逃逸对疫苗接种后的效力和免疫保护效果造成了严峻挑战。国内外基于mRNA疫苗的加强免疫方案的广泛报道显示,针对Omicron的中和抗体反应强度和滴度均显著下降。 新冠灭活疫苗具有诱导抗体广泛、安全性高、不良反应风险低等优势,但对于三针灭活疫苗加强接种后,是否能够产生的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来应对Omicron变异株,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07-01

  • 科普 | 病毒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原文作者:David Quammen 翻译 叶  青(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审校 吴安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尽管作为引发疾病的媒介而令人恐惧,但病毒也能创造奇迹——从生命之始就参与塑造和进化。我们人类大约有8%的DNA来自病毒,这些病毒曾感染我们很久以前的祖先并将病毒基因修补到他们的基因组中;其中一些基因现在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以及在围绕这个十三周大小胎儿的胎盘中(见上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HOTOGRAPH BY LENNART NILSSON, TT/SCIENCE PHOTO LIBR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2-07-01


页次:326/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