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广州健康院发现新冠病毒引物酶nsp8的液-液相分离特性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劲松课题组等发现新冠病毒引物酶nsp8在溶液中和细胞中都可以发生液-液相分离,且nsp8的相分离特性与聚合状态相关。相关工作近日以Multiscale characterization reveals oligomerization dependent phase separation of primer-in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nsp8 from SARS-CoV-2为题在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发表。   由于在病毒复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在宿主中没有同源蛋白,RNA 依赖的R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2-09-24

  • 中国学者Nature发表重要成果,破译几丁质生物合成机制

    9月21日,《自然(Nature)》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杨青团队最新成果。该成果通过解析大豆疫霉几丁质合酶PsChs1的冷冻电镜结构,阐明了几丁质生物合成的机制,从而为针对几丁质合成酶的新型绿色农药精准设计奠定了基础。  几丁质俗称甲壳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氨基聚糖。几丁质的生物合成是最古老的生物合成途径之一,对大量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这些生物包括许多种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害虫、病原真菌和卵菌等。几丁质不存在于植物和哺乳动物中,因此几丁质合成酶是高效、安全、生态友好的农药创制的重要靶标之一。同时,几丁质在昆虫和真菌中均为不可或缺的结构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时间:2022-09-23

  • NAR:新版相分离蛋白数据库PhaSepDB

    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指溶液中生物大分子(蛋白,DNA以及RNA等)在适当的温度、pH及盐浓度下,达到一定浓度后形成浓相和稀相(或者多相)的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相分离是驱动细胞内无膜细胞器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并且参与调控基因转录、信号传导、染色质组装和蛋白质降解等重要生物学过程。蛋白质是细胞内相分离液滴的主要组分之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蛋白被证明可发生相分离,其相分离过程的属性及调控也得到了深入研究。近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生物信息学系李婷婷课题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文章“PhaSepDB in 2022: annotatin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09-23

  • 新型非典型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同源结构域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劲松课题组通过结构生物学研究,在分选转运蛋白(SNXs)中发现了一类新型的非典型G 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RGS)同源结构域(RGS homology,RH)。相关工作近日以Structural studies reveal unique non-canonical regulators of G protein signaling homology (RH) domains in sorting nexins为题在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在线发表。  作为内吞途径的第一个转运分选站,内涵体被认为是信号转导的重要平台。越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2-09-23

  • Mol Cell+iScience | 季雄团队揭示RNA聚合酶II亚基异质性和CTCF绝缘机理

    2022年9月15日,生命中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季雄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reveals RNA Pol II heterogeneity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阐释了真核生物细胞中RNA聚合酶II各亚基对转录和转录后过程的直接调控作用和潜在机制,首次表明RNA聚合酶II是一个优化酶(Optimized polymerase, OPPO), 其亚基在转录和转录后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甚至特异的作用。 RNA聚合酶II主要负责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2-09-23

  • “从二代测序数据挖掘植物ITSs序列并用于鉴别品种家系”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核糖体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序列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种属关系研究;但ITS序列在个体内一般会经历同质性进化(concerted evolution),从而实现个体内不同拷贝间序列保持高度一致;因此ITS大多应用在野生植物属下种间关系研究上,而应用于家系或品种鉴别的报道较少见。另一方面,人工杂交选育的植物品种因其存在时间较短,体内很可能仍保留着来自不同亲本的ITS序列,部分蔷薇属栽培品种的研究也证实了ITS序列存在广泛多样性。传统ITS序列获取主要采用PCR扩增并对产物开展Sanger测序等方法,且只能得到一条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09-23

  • 新靶点抗凝药物LFG-53/YB209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

      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原研、昆明植物研究所-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发的抗凝抗血栓新药LFG-53/YB209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受理编号:CXSL2200305)。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全球首位致死原因,抗血栓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不言而喻,但现有临床用药均存在导致严重出血危险的缺陷。抗凝药是临床防治静脉血栓的柱石,尽管新型抗凝药物研发不断取得积极进步,但如何避免严重出血危险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天然来源的岩藻糖化糖胺聚糖(fucosylated glycosaminoglycan,FG)具有抑制内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09-23

  • 刘文教授团队发现乳腺癌中超级增强子关键调控机制及相应靶向干预措施

    近日,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药物新靶点研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结合的超级增强子(ER-occupied super-enhancers,ERSEs)及其邻近靶基因转录激活的表观遗传调控分子机制。该研究系统鉴定了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结合的超级增强子 ;揭示了溴结构域蛋白4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是超级增强子及其邻近靶基因转录激活的关键调控因子,并鉴定了超级增强子的关键邻近靶基因RET;发现了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转录激活中的一个正反馈循环通路

    来源:厦门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09-23

  • 刘亮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文揭示四膜虫DNA...

    2022年6月7日,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亮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MTA1c-mediated DNA N6-adenine methy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揭示了嗜热四膜虫来源的DNA甲基转移酶复合体MTA1c催化DNA 6mA甲基化的分子机制。DNA甲基化在生物生长发育乃至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起,多个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存在有很低峰度的DNA 6mA甲基化修饰,研究发现其在基因表达调控和人类疾病中发挥了重要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2-09-23

  • 袁晶课题组在eLife发表研究论文,揭示疟原虫细胞形态控制的分子...

    7月18日,袁晶课题组在eLife杂志上发表题为 Inner membrane complex proteomics reveals a palmitoylation regulation critical for intraerythrocytic development of malaria parasit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疟原虫细胞形态控制的分子机制。原生动物-疟原虫是疟疾传染病的致病病原,每年导致数亿人口感染和数十万人死亡。具有感染能力的疟原虫呈现细胞极性,极性细胞形态对疟原虫感染宿主至关重要。以疟原虫为代表的顶复门寄生原虫的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PM)下方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2-09-23

  • 刘波课题组在《Cell Reports》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一条调控果蝇抗...

    7月28日,刘波课题组在《Cell Reports》发表题为A dRASSF-STRIPAK-Imd-JAK/STAT axis controls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 in Drosophil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肿瘤抑制因子dRASSF通过调节Imd信号通路,进而调节JAK/STAT信号通路活性从而参与果蝇抗病毒免疫反应调控。病毒对全球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宿主抗病毒免疫机制对于设计全新抗病毒策略至关重要。病毒的快速进化驱动宿主抗病毒免疫机制的多样化。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的研究已经揭示了多个抗病毒免疫信号通路,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哺乳动物抗病毒免疫机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2-09-23

  • 林树海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合作发表研究论文,鉴定调控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林树海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代谢相关研究,先后合作鉴定了新冠肺炎不同发病阶段的代谢标志物(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0),以及新冠肺炎产妇患者的乳汁蛋白质与代谢物异常分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20),为更好理解新冠肺炎的代谢特征提供科学证据。由于绝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都康复了,有必要进一步理解新冠肺炎康复者的代谢变化,并研判可能出现的后遗症。8月9日,林树海课题组在《PNAS》发表题为Plasma metabolome and cytokine profile reveal glycy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2-09-23

  • 刘文贤课题组在CMI发表论文, 揭示Myc抑制剂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

    8月12日,刘文贤课题组在免疫学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发表题为Myc inhibition tips the immune balance to promote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Myc抑制剂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功能的重要机制。Myc作为最为著名的原癌基因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然而以往在以Myc为核心的抗肿瘤研究中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把肿瘤细胞本身作为研究主体,忽略了抗肿瘤反应中Myc在免疫系统尤其是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刘文贤教授课题组的研究人员用Myc的抑制剂Mycro3处理荷瘤小鼠后发现肿瘤微环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2-09-23

  • 刘文教授团队发现首个特异性靶向加氧酶JMJD6的小分子抑制剂

    近日,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药物新靶点研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小分子抑制剂iJMJD6能够特异性靶向加氧酶JMJD6,抑制JMJD6的精氨酸去甲基化酶活性从而有效抑制癌基因的表达和乳腺癌、肝癌、宫颈癌、脑胶质瘤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生长,为相关癌症提供一个潜在的、新颖的治疗方式。相关成果以“ A specific JMJD6 inhibitor potently suppresses multiple types of cancer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为题在线发表于PNAS杂志。含JmjC结构域的JMJD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2-09-23

  • 刘文教授团队发现乳腺癌中超级增强子关键调控机制及相应靶向干预...

    近日,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药物新靶点研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阳性(ERa+)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结合的超级增强子(ERa-occupied super-enhancers,ERSEs)及其邻近靶基因转录激活的表观遗传调控分子机制。该研究系统鉴定了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结合的超级增强子;揭示了溴结构域蛋白4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是超级增强子及其邻近靶基因转录激活的关键调控因子,并鉴定了超级增强子的关键邻近靶基因RET;发现了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转录激活中的一个正反馈循环通路: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2-09-23

  • 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团队成果登《柳叶刀》《自然》子刊,并发布首项针对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始终坚持把科学研究写在世界科技前沿上,把科研论文写在人民健康篇章上,不断探索更高效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受益。近日,附属瑞金医院、附属仁济医院科研团队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救治希望。阐述新冠疫情期间保护老年人群的重要性《柳叶刀》发表附属瑞金医院重磅成果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卫庆教授领衔团队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发表通讯文章:《Protecting older people:a high prio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9-23

  • 中国天眼揭示快速射电暴密近环境的动态演化

    近日,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运行的、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一个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及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柯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朱炜玮研究员、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东苏勃研究员、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张冰教授等人组成的FAST优先和重大科学研究团队对快速射电暴FRB 20201124A的深入观测取得重要成果,揭示了该快速射电暴密近环境的动态演化。2022年9月22日,该研究成果以“一个位于棒旋星系的复杂、强磁场区域中的快速射电暴”(A fast ra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9-23

  • 我国学者在基因组结构变异分析方面取得进展

    图 深度学习实现基于图像的复杂结构变准确检测和表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25009、32070663)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自动化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叶凯教授团队在基因组复杂结构变异鉴定方法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Vision:深度学习方法解析复杂结构变异(SVision: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to resolve complex struct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9-23

  • 我国学者在活性中间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氨基阴离子金属氢活性中间体的结构、性质与催化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71159、21822106)资助下,清华大学刘强课题组和郑州大学蓝宇课题组合作,在催化氢化反应活性中间体的分离表征与合成应用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氨基阴离子锰氢配合物的结构、反应性和催化性能(Structure, reactivity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manganes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9-23

  • 生命学院柴继杰与合作者首次揭示植物免疫受体蛋白的双功能抗病机制

    在与病原菌的长期斗争中,植物进化出精细、复杂的多层免疫系统保护自身免受侵害。定位于细胞膜表面的植物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作为监控病原菌侵害的“前哨”,通过识别病原菌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Microbe- or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MAMPs/PAMPs),激活对多种病原菌的广谱抗性 (PRR-Triggered Immunity,PTI)。PRR主要是由受体激酶(Receptor Kinases, RKs)和受体蛋白(Receptor-Like Proteins, R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2-09-23


页次:294/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