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喀斯特地区复杂森林遥感智能识别取得新进展

      在大规模生态保护与修复背景下,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成为近20年来全球植被“变绿”的热点区。单一人工林种植是普遍采用的一种造林策略,速生人工林相对于天然林可能会耗水过多,亟需量化权衡不同类型森林恢复的碳-水过程及其生态服务效应。然而,单一人工造林、自然恢复、封禁保育、人工林采伐等不同保护修复与管理措施下,该区森林景观异质性高,森林植被多呈现斑块化、片段化、破碎化的特点。受遥感数据源与方法的限制,区域尺度喀斯特地区复杂森林格局、特别是不同类型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精准识别一直是难点。   深度学习被认为是机器学习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其在遥感及生态相关领域已经展现出巨大潜力。在亚热带生态所王克林研究员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2-09-17

  • 麻醉转化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蒋若天研究员团队与眼科刘陇黔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研究论文 揭示钾离...

    近日,麻醉转化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蒋若天研究员团队与眼科/眼视光学系刘陇黔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IF:14.972)在线发表了题为Tandem pore domain acid-sensitive K channel 3 (TASK-3) regulates visual sensitivity in healthy and aging ret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双孔钾离子通道在视网膜视觉信号处理中的新机制,并为减缓衰老过程中视觉功能的下降,提供了一个潜在的靶点与方法。 该研究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2-09-17

  • 周菁团队揭示血管壁基质几何形状如何影响平滑肌细胞的功能

    2022年9月14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的周菁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Geometric constraints regulate energy metabolism and cellular contractility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by coordinating mitochondrial DNA methy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了揭示了核机械感受蛋白-细胞溶质磷脂酶 A2(cytosolic phospholipas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09-17

  • 生命科学学院张毅课题组在PNAS发表TOR复合体通过控制细胞ATP水平调控微丝骨架动态的研究成果

    能量对于所有生物体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细胞应对低能量水平的能力对于其存活至关重要。在真核细胞中,微丝骨架在G-actin和F-actin之间的动态转换消耗大量储能化合物ATP,以维持其在细胞分裂、生长和胞内运输等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已有研究报道神经细胞中大约50%的ATP用于维持微丝的动态。在植物细胞中,微丝的延伸速率是动物和酵母细胞微丝生长速率的10~100倍左右,这意味着植物细胞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微丝的动态。但是目前关于植物细胞能量水平如何调控微丝动态还不清楚。 近日,细胞增殖与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毅课题组在PNAS在线发表了题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9-17

  • 易莉课题组和北师大王乾东课题组合作在Autism发表论文 揭示孤独症儿童在面孔加工时视觉注意的变异度

    2022年9月,发展心理学权威期刊Autism正式刊出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易莉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王乾东课题组合作发表的论文“Investigating 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 of face scanning in autistic children”。该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使用多种类型的刺激、任务和实验设计开展了五项实验研究探究了孤独症儿童在面孔加工时视觉注意的变异度,为理解孤独症儿童异常的面孔加工以及社交交流缺陷提供了新的视角。 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和语言沟通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时间:2022-09-17

  • 鲁丽课题组在植物苄基异喹啉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2年9月5日, 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药学院、中南医院药学研究院鲁丽课题组关于苄基异喹啉生物合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Characterization of 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 methyltransferases in Liriodendron chinens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phylogenic basis of angiosperm alkaloid diversity”(《中国鹅掌楸中三个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甲基转移酶的鉴定》),该研究从中国鹅掌楸中鉴定了三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09-17

  • 环境学院郭松团队首次定量餐饮源全挥发性组分,揭示烹饪方式和食用油类型对烹饪排放的影响

    2022年8月2日,大气化学杂志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郭松研究员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章题为《烹饪方式和食用油对中式烹饪排放半/中等挥发有机物(S/IVOCs)的影响》(“Impact of cooking style and oil on semi-volatile and intermediate volatility organic compound emissions from Chinese domestic cooking”),课题组2019级博士生宋锴为该文第一作者。该研究使用热脱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9-17

  • 我国学者在mRNA活体成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酶促信号放大实现炎症相关mRNA在体空间分辨成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25402、22004023)等资助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研究员课题组在炎症相关mRNA检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分子信标的酶促荧光信号放大用于炎症相关mRNA的空间分辨活体成像(Spatially resolved in vivo imaging of inflammation-associat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9-17

  • Mol Cell+iSciecne | 季雄团队揭示RNA聚合酶II亚基异质性和CTCF绝缘机理

    2022年9月15日,生命中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季雄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reveals RNA Pol II heterogeneity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阐释了真核生物细胞中RNA聚合酶II各亚基对转录和转录后过程的直接调控作用和潜在机制,首次表明RNA聚合酶II是一个优化酶(Optimized polymerase, OPPO), 其亚基在转录和转录后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甚至特异的作用。   RN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09-17

  • NEUROBIOL DIS | 新一代靶向KCNQ2通道抗癫痫药物治疗罕见突变型癫痫获动物水平验证

      2022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高召兵课题组与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Maurizio Taglialatela教授联合在Neurobiology of Disease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Epilepsy phenotype and response to KCNQ openers in mice harboring the Kcnq2 R207W voltage-sensor mutation”,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了携带KCNQ2癫痫致病突变R207W且模拟人类癫痫表型的小鼠模型,并采用新一代KCNQ通道激动剂类抗癫痫新药派恩加滨(HN3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09-17

  • Cell Chem Biol | 线粒体ClpP激动剂干预蛋白质稳态抗胰腺癌取得新进展

      2022年9月15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杨财广课题组在Cell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Aberrant human ClpP activation disturbs mitochondrial proteome homeostasis to suppress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类新骨架的ClpP小分子激动剂,并概念性验证了异常激活ClpP扰乱线粒体蛋白质组内稳态是值得尝试的胰腺癌治疗策略。   ClpP是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广泛存在原核生物和真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09-17

  • 世界首次!上海科技大学Science解析首个苦味受体结构

    9月16日,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和华甜联合研究团队在《科学》 (Science)期刊发表研究长文,在马钱子碱激活人源苦味受体TAS2R46的结构基础研究中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揭开了苦味受体的“神秘面纱”。我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烹饪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味觉系统正是支撑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自然基础。味觉是由存在于味蕾中的味觉受体介导产生的,人的味觉由酸、甜、苦、咸和鲜这五种基本味感组成。其中,苦味、甜味和鲜味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而酸味和咸味的感知是通过人体中的另一类膜蛋白——离子通道受体完成的

    来源:上海科技大学

    时间:2022-09-16

  • 中国西南部发现的早期长臂猿化石:这一发现填补了类人猿进化史的空白

    这项研究发表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研究对象是灵长目猿(hylobatids),这是一种类人猿,包括20种现存的长臂猿,分布在从印度东北部到印度尼西亚的整个热带亚洲地区。纽约大学人类学教授、论文作者之一特里·哈里森(Terry Harrison)解释说:“Hylobatids化石遗迹非常罕见,大多数标本是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洞穴遗址中发现的不超过200万年前的孤立的牙齿和破碎的颌骨。这一新发现将下叶类的化石记录扩展到700万到800万年前,更具体地说,增强了我们对这个类人猿家族进化的理解。”这块化石是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元谋地区发现的,属于一

    来源: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时间:2022-09-16

  • MLL家族蛋白具有不同产物特异性的分子机制

      9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勇研究组、华东理工大学全舒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国辉研究组、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刘志军博士和彭超博士合作的文章:“Structural basis for product specificities of MLL family methyltransferases”。该研究揭示了MLL家族蛋白具有不同产物特异性的分子机制。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催化底物发生甲基化是一类经典的多步催化反应,不同的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可以催化底物发生单、双、三甲基化。同一位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2-09-16

  • 卫生管理学院徐东团队发表基层卫生质量研究(ACACIA)中期结果

    近期,卫生管理学院徐东教授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Improving Data Surveillance Resilience Beyond COVID-19: Experiences of Primary heAlth Care quAlity Cohort In ChinA(ACACIA)Using Unannounced Standardized Patients”在公共卫生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JCR一区TOP)发表。该篇文章是杂志主动约稿,通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后获得发表;杂志配发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医学系Ada Kwan博士撰写的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2-09-16

  •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吴娴波团队研究成果在《Diabetes Care》发表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吴娴波教授团队基于英国生物库队列的研究成果在《Diabetes Care》(美国糖尿病学会官方杂志,中科院小类1区TOP期刊)发表,题为“Microvascular Burden and Incident Heart Failure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With Type 1 or Type 2 Diabetes”,吴娴波为最后通讯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 心力衰竭(心衰)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相关的微血管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慢性肾病)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2-09-16

  • 虎豹团队在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发表文章提出如何利用高通量测序的序列数反映动物的食性偏好

    近日,分子生态学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发表了北师大虎豹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关于如何利用高通量测序的序列数反映动物的食性偏好。 动物的食性组成和偏好是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基础,也是濒危动物保护的重要背景资料。近年来,利用动物粪便、借助高通量测序和宏条形码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野生动物的食性分析中,然而高通量测序所获得的各食物物种的序列数在多大程度上能反映动物真实的食性偏好,以及如何校准序列数中的偏差,仍然是目前分子食性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本文,作者通过模拟的植物群落以及已知食物比例的饲喂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9-16

  • 苏州医工所李辉团队在斑马鱼高通量三维成像研究中取得进展

      斑马鱼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在再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以及疾病模型药物筛选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其具有体型小、生命周期短、饲养环境简单和成本低等特点,在大规模遗传发育研究和药物筛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目前实际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主要以手工分拣筛选和利用传统显微镜进行局部成像为主,其工作量大但数据采集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发挥微小模式动物的自身优势,无法实现大规模分析,不能适应中大规模遗传/药物筛选需求。   斑马鱼胚胎同时具有通体透明的特点,非常适合于光学显微镜下的活体观测。光片显微技术(Light-sheet microscopy)是一种新型的三维成像方式,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2-09-16

  • 三年磨一剑,上海交大杨旭东教授团队再发Science

    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不断创造效率纪录,但是其稳定性仍然面临巨大挑战。2022年9月9日,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旭东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Transporting holes stably under iodide invasion in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碘化物入侵下空穴传输的稳定化),是该领域稳定性问题研究的重要进展。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涛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杨旭东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不断突破钙钛矿电池稳定性难题  多次发表顶刊论文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9-16

  • 上海交大廖世俊研究团队发现极其微小的随机干扰对湍流的大尺度影响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廖世俊团队应用其提出的“精准数值模拟”(Clean Numerical Simulation,简称CNS),发现极其微小的数值噪音能够对二维Rayleigh–Bénard热对流这个可持续湍流的数值模拟结果产生宏观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9月在流体力学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在线发表( https://doi.org/10.1017/jfm.2022.710 ),其第一作者秦石洁是博士生,廖世俊是通讯作者。湍流,被称为经典力学的最后一个难题。湍流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许多领域都密切相关。深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9-16


页次:297/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