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计算机学院系统软件团队在“泛在计算环境下的智能系统软件”取得重要进展

    2022年10月17-21日,第28届ACM移动计算与通讯系统大会(MobiCom 2022,CCFA类)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计算机学院系统软件团队关于泛在计算环境下的利用异构计算资源进行端侧原位训练的论文“Mandheling: Mixed-Precision On-Device DNN Training with DSP Offloading”进行了在线汇报,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论文图示在泛在计算环境下,智能化已经成为系统软件的重要基本特征之一,实现智能化的主要途径是训练出高质量的机器学习模型。近年来,相对于在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上的大规模模型训练,在移动设备本地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1-01

  • 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细胞谱系景观数据库

      细胞谱系形成和转化在哺乳动物整个生命周期中经历了复杂的转录和表观遗传改变。深入研究谱系分化、维持和退变有助于全面了解器官发育、稳态、衰老和疾病等重要生物学过程。随着高精度多组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针对人类和小鼠等模式生物的谱系相关研究已产生海量数据;建立相关的数据资源平台用以存储、管理和整合多组学数据已成为迫切需求。   2022年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周园春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和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组合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发表论文“Lineage Landscap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2-11-01

  • 我国学者在光催化剂粒子全时空尺度电荷分离传输过程成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单个光催化粒子从飞秒到秒光生电荷分离过程的全时空域原位动态“影像”拍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8810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团队在光催化剂粒子全时空尺度电荷分离传输过程成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光催化粒子电荷转移过程的时空分辨成像研究(Spatiotemporal imaging of charge transfer in photo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11-01

  • J Immunother Cancer | 上海药物所合作发现PD-L1/TLR7双靶向纳米抗体偶联药物可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改变了癌症治疗格局,PD-1/PD-L1阻断疗法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其存在响应率低及耐药复发等问题,发现新型PD治疗策略提高疗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先天免疫重要靶点,其激动剂可有效将冷肿瘤变热,解决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响应率低的问题。抗体小型化是基因工程领域研究方向之一,纳米抗体,即重链单域抗体,是驼科鲨鱼科等动物缺失轻链的天然重链抗体的可变区,是目前已知的天然存在的结合抗原的最小单位。与单克隆抗体相比,纳米抗体具有更优越的肿瘤靶向性和稳定性,可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从而实现精准治疗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11-01

  • 邓红雨课题组揭示疱疹病毒间质蛋白参与病毒组装的分子机制

      疱疹病毒是一类具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能够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脊椎动物及部分无脊椎动物。疱疹病毒可分为α、β和γ三个亚科。其中γ疱疹病毒又称为肿瘤相关疱疹病毒,与一些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EBV和KSHV是能够感染人类的γ疱疹病毒,分别与鼻咽癌和卡波西氏肉瘤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鼠疱疹病毒68(MHV-68)同属于γ疱疹病毒,是研究γ疱疹病毒的一个很好的模型。   疱疹病毒的结构由内而外依次是基因组DNA、衣壳、间质蛋白层和囊膜。疱疹病毒的组装和释放是从宿主细胞核内开始的。首先基因组DNA被蛋白质外壳包裹形成核衣壳,然后在病毒编码的核释放复合体的协助下,经过囊膜化-去囊膜化的方式进入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11-01

  • 营养与健康所王兰研究组合作揭示UHRF1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新机制

      2022年10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兰研究组合作发表的题为“Targeting UHRF1-SAP30-MXD4 axis for leukemia initiating cell eradication in myeloid leukemia”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阐明了UHRF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发展和维持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筛选得到针对UHRF1的特异小分子抑制剂,为AML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潜在的诊疗策略。   AML是一种造血干/祖细胞异常的克隆性疾病,其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2-11-01

  • Nature Metabolism:合成能量代谢为细胞提供了双引擎

            图:双引擎设计示意图    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YU Tao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能量系统,可以支持酵母细胞生长和生产高度还原的化学物质。这项研究发表在10月27日的《自然代谢》杂志上。在进化过程中,细胞代谢被优化为自我增殖,而不是产生特定的化学物质。相比之下,合理的设计加上现代生物技术的代谢重组使细胞转化为高产工厂。为了生产高度还原的化学物质,例如作为生物燃料的游离脂肪酸(FFAs),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并克服底物和目标产品之间化学成分的化学计量限制。因此,重新布线还原/能量代谢成为一个有

    来源:Nature Metabolism

    时间:2022-10-31

  • Nature Communications:平腹小蜂维持基因组稳定与毒液快速演化的遗传机制

    2022年10月27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叶恭银教授团队联合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为“Genomic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maintenance of genome stability and venom turnover in two parasitoid wasp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寄生蜂维持基因组稳定与毒液快速演化的基因组特征。同时,该论文还报道了两种平腹小蜂的高质量基因组信息,为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信息资源。寄生蜂是一类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昆虫,是研究演化生物学的理想模型。对它们的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2-10-31

  • 四足动物演化早期四肢的轴前发育模式与五指/趾型形成有关

    在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问世以前的1843年,英国古生物与比较解剖学家理查德·欧文便在其代表作On the Nature of Limbs中阐述了两栖、爬行和哺乳动物(总称四足动物)的四肢骨骼起源于肉鳍鱼类的鱼鳍这一观点。该观点在此后的180年间广泛出现在教科书和浩繁的科普读物中,成为了演化生物学中同源演化的一个经典范例。随着近30余年来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大量精美保存的“中间过渡类型”化石的发现逐渐揭开了蒙在从鱼类到四足动物演化历史上的神秘面纱,如鱼类背鳍和鳃盖骨的丢失、头骨由左右两侧扁平到背腹向扁平的转变等。四足动物四肢的大部分结构与肉鳍鱼类的胸/腹鳍具有同源关系更是得到了形态学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0-31

  • 姚翔课题组在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上发表新成果,揭示入职压力干预(ROPES)可降低新员工的心理契约违约感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成员间没有正式书面规定的心理期望,员工与组织通过组织——员工关系中的相互义务形成心理契约。但如果组织未履行一项或多项义务,这就会导致员工产生心理契约违背,从而引发包括工作表现不佳在内的系列消极后果。因为,初入职场的新员工总是存在着对组织的各种期望与憧憬,所以也更可能遭遇到希望落差而造成的心理契约违背。因此,如何降低新员工的心理契约违约感,对于新员工的职业适应有着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姚翔研究员的课题组在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入职压力干预(ROPES)能降低新员工的心理契约违约感。 这项研究从组织社会化的人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时间:2022-10-31

  •  成都生物所在氨氮冲击下异自养耦合脱氮菌系稳定性研究中获新进展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是指抑制或淘汰系统中的亚硝酸盐氧化菌,使氮素的转化仅限于NH4+氧化为NO2-,进而NO2-被还原为N2,省去硝酸盐的转化步骤,节省系统曝气量和碳源添加量。然而,在高氨氮负荷系统中,由于氨氧化细菌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敏感性较高,短程硝化单元往往容易失稳。进水浓度的平稳性是保证工艺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进水浓度在实际运行中很难保证稳定,系统常常受到进水氨氮的冲击。因此,通过了解和加强微生物群落结构来增强系统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质能源项目组成员曹沁助理研究员设置和运行了两套实验室规模的序批式硝化生物反应器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10-30

  • 【科研动态】源自香格里拉的纯净mRNA——华科大朱斌课题组发现新型RNA合成工具酶

    2022年10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朱斌教授团队在国际RNA领域著名期刊《核糖核酸生物学》(RNA Biology)发表题为“Psychrophilic phage VSW-3 RNA polymerase reduces both terminal and full-length dsRNA byproducts in in vitro transcription”的研究论文。 首页: 论文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476286.2022.2139113 mRNA药物和疫苗是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10-30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刘剑峰团队发现GPCR寡聚体导致偏向性激活新机制

    2022年10月26日,生命学院、教育部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刘剑峰教授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Biased signaling due to oligomerization of the G protein-coupled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G蛋白偶联的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的偏向性信号起因于受体的寡聚化)的研究论文。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细胞膜上具有七次跨膜螺旋(7TM)结构的受体家族,也是人体内最大的膜蛋白家族,广泛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10-30

  •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中心/IDEAL中国中心与肝脏外科团队合作在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发...

    近日,我院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中心/IDEAL中国中心孙鑫教授团队与肝脏外科文天夫教授团队基于IDEAL方法学框架共同在国际顶级外科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IF: 11.782)发表题为“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an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ion plus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of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晚期肝癌转化研究论文。该研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2-10-30

  • 我校主办"第十二届国际小脑与共济失调研究学会年会(SRCA 2022)"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1-22日,由我校主办的国际小脑与共济失调研究学会(Society for Research on the Cerebellum and Ataxias, SRCA)第十二届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此次大会原计划于我校现场召开,但因疫情原因改为线上进行。我校副校长张峻峰教授,SRCA主席、法国索邦大学Jean Mariani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美国、荷兰、英国、德国、葡萄牙、日本和韩国等全球各地近300名小脑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感觉与运动分会和江苏省生理科学学会共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10-30

  • 邓子新院士团队破解核苷类药物生物合成中氯代酶分子酶学机制

    10月28日,武汉大学药学院、中南医院药学研究院邓子新院士团队在催化领域国际知名期刊《ACS Catalysis》(美国化学会•催化)上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Non-Heme Iron Halogenase AdaV in 2′-Chloropentostatin Biosynthesis (2′-氯代喷司他丁生物合成中非血红素铁依赖氯代酶的催化机制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武汉大学为该论文的唯一署名单位,陈文青教授和张郑宇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翟国庆和龚蓉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10-30

  • 苏州医工所杨晓冬课题组在放疗影像配准模型研究中取得进展

      放射治疗是利用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定点清除的技术,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实现最大化照射肿瘤病灶同时保护周围组织和器官,基于多模态影像(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MRI),超声(US)以及锥形束CT(CBCT))等引导的放疗技术受到了极大关注。其中,锥形束CT(CBCT)图像具有骨组织对比度高,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相比于其他影像引导技术,CBCT图像引导放疗是目前使用最广的图像引导技术。放疗医师通过将定位CT图像与治疗实施阶段扫描的CBCT图像进行刚性或弹性配准,进行分次治疗间的摆位及剂量验证,使得肿瘤的精准放疗成为可能。   然而,由于CT和CBCT图像之间的灰度差异、结构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2-10-30

  • 上海交大王世勇和庄小东团队实现分子量子磁体的精准构筑

    10月24日,《自然化学》以“Quantum nanomagnets in on-surface metal-free porphyrins”为题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王世勇和化学化工学院张江高等研究院合成中心庄小东教授合作的最新成果。该研究通过表面化学合成方法,在无金属卟啉分子链中,成功地构建了一系列的分子量子磁体,并观测到了集体的量子激发态和分数化末端态(图1)。图1 无金属分子量子磁体的精准构筑量子磁体具有SU(2)旋转对称性,由于显著的量子涨落现象,其表现出集体的量子激发行为。 尽管量子磁性的理论研究工作众多,但单个量子磁体的实验研究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10-30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士团队提出预防阿片类物质复吸的新策略

    阿片类物质使用障碍(Opioid Use Disorder,OUD)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不仅导致残疾和死亡,还会引发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广泛传播。OUD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但是MMT疗效有限,MMT的维持率仍不令人满意,患者的复吸风险仍然很高。阿片类物质进入机体后会导致大脑发生可塑性改变,形成强烈持久的成瘾记忆,现有研究认为病理性记忆的持续存在是OUD患者长期戒断后产生心理渴求及复吸的根本原因。因此,消除患者的病理性成瘾记忆、降低心理渴求是治疗成功的关键。2022年9月28日,柳叶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0-30

  • 生命学院朱听课题组实现镜像T7转录

    构成生命的天然核酸和天然蛋白质皆具有手性单一特性:已知的天然核酸皆由D型核糖组成,天然蛋白质几乎皆由L型氨基酸组成。朱听课题组致力于从遗传信息中心法则出发,利用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手段构建与天然生物分子手性相反的“镜像生物学系统”。至今,该课题组已初步实现了镜像中心法则中的镜像核酸复制、转录、反转录等过程,突破了大型镜像蛋白质全化学合成和千碱基长度镜像基因合成的技术瓶颈,开发了镜像核酸测序、镜像DNA信息存储、镜像核酸定向进化等技术,目前正在着力构建镜像蛋白质翻译系统以实现完整的镜像中心法则,并尝试拓展镜像生物学系统的实际应用。 构建镜像蛋白质翻译系统的关键在于合成镜像核糖体。核糖体RN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2-10-30


页次:279/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