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学者在骨源性因子调控造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破骨细胞表达IL-34诱导髓系细胞和AML细胞分化的机制模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91510、81991511、82100155)等资助下,南方医科大学白晓春、张月教授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肖国芝教授团队合作,在破骨细胞来源的IL-34诱导髓系细胞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分化并抑制AML进展研究方面取得新发现。研究成果以“IL-34通过结合受体TREM2抑制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T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4-11

  • 我国学者在驱动肿瘤发生和转移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HRAS m6A修饰调控肿瘤细胞命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03348、82103230、82025029、82150114)等资助下,东南大学高山教授课题组在驱动肿瘤发生和转移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N6-甲基腺苷对HRAS的表观转录调控驱动肿瘤进展(Epitranscriptic Regulation of HRAS by N6-methyladenosine Driv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4-11

  • 生命学院周帆课题组与合作者构建和鉴定非人灵长类类胚胎模型

    胚胎着床至原肠运动是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临床早期流产的高发期。受限于伦理争议和样本来源,相比于模式动物,灵长类围着床后发育的相关研究明显滞后。基于胚胎干细胞组装的类胚胎模型为灵长类胚胎发育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类胚胎能体外培养到神经发生和器官发生阶段,人胚胎干细胞诱导获得的类囊胚也可以模拟囊胚阶段的形态和分子特征。非人灵长类具有与人相近的生殖发育和胚胎发育特点,是研究生殖和胚胎发育的理想动物模型。然而,适用于非人灵长类胚胎研究的类胚胎模型至今未见报道。 2023年4月6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周帆课题组、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3-04-11

  • 《Cell Stem Cell》我国科学家将干细胞衍生的“胚胎”植入猴子体内

             由食蟹猴干细胞生成的胚细胞。胚泡类似于胚胎的早期阶段,并在植入猴子子宫时引发类似怀孕的变化。科学家们在猕猴身上制造出了类似胚胎的细胞球,并引发了早期怀孕的迹象。根据今天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干细胞来源的囊胚细胞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人类胚胎发育,而不会遇到使用真正胚胎细胞的伦理困境。由于获取和试验人类胚胎的伦理困难,人类胚胎发育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研究。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之前已经生成了类囊胚——类似于囊胚的细胞球,即受精后大约5 - 6天形成的分裂细胞群。例如,2021年3月,达拉斯德克

    来源:Cell Stem Cell

    时间:2023-04-10

  • mBio:宿主因子调控疱疹病毒裂解再激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年4月3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军杰教授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mBio上在线发表题为“Genome-Wide CRISPR-Cas9 Screen Identifies SMCHD1 as a Restriction Factor for Herpesviru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表观因子SMCHD1为疱疹病毒复制的限制因子,并揭示了SMCHD1限制疱疹病毒复制的机制。疱疹病毒感染极为广泛,几乎每个人都会感染多种疱疹病毒,其感染可引起口唇疱疹、多种癌症、疱疹性脑炎、带状疱疹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等,特别对小儿、孕妇及免疫力低下人群造成极大威胁。不同类型的疱疹病毒具有相似的生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3-04-10

  • 构建在P2P共享平台上物品所有者接受共享请求决策的动态模型

    近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唐闯助理教授的合作论文“A Dynamic Model of Owner Acceptance in Peer-to-Peer Sharing Markets”(《在P2P共享平台上物品所有者接受共享请求决策的动态模型》)正式发表于Marketing Science(Volume 42, Issue 1:166-188)。该论文通过构建一个动态模型,来探究在P2P共享平台上物品所有者做出的接受或者拒绝物品共享订单的决策。论文合作者为香港理工大学Dai Yao副教授和香港大学Junhong Chu教授。Marketing Science是公认的营销学领域顶级期刊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4-10

  • 新冠病毒感染对人类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自2022年12月以来,中国对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全国控制政策发生了变化。生育和体外受精(IVF)中心正在接收越来越多的感染患者。然而,关于该病毒对人类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影响,仍然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此前的研究并未在感染者的卵泡液中发现该病毒。然而,SARS-COV-2相关受体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和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在配子和受精卵以及囊胚外胚层细胞中共表达,病毒感染可能引起免疫反应,对胚胎发育不利,有合理的怀疑感染可能影响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质量。在一些中心,出于安全考虑,已经决定

    来源: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时间:2023-04-10

  • 生命科学学院肖俊宇研究组阐明免疫球蛋白IgM被特异性受体FcμR识别的分子机制

    IgM是人体内五类免疫球蛋白之一,在免疫应答早期阶段发挥重要功能。IgM在人体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B细胞受体(BCR)复合体中的膜结合型IgM单体,分泌到血清中的IgM五聚体和六聚体以及处于黏膜表面、包含分泌组分(secretory component)的分泌型IgM。在之前工作中,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肖俊宇研究员课题组阐明了IgM五聚体组装和黏膜转运的分子机制,发现IgM以非对称的方式形成五聚体,并揭示了J链调节IgM五聚体组装、介导其与黏膜转运受体pIgR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1。Fc受体是人类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4-10

  • 上海交大丁桂甫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气液高效高鲁棒性定向输运的封面论文

    近日,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MEMS多元兼容集成制造技术实验室丁桂甫团队在无源流体定向输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Engineered Switchable-wettability Surfaces for Multi-path Directional Transportation of Droplets and Subaqueous Bubbles”(润湿性可切换工程表面实现液滴和水下气泡多路径定向输运)为题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研究背景开放表面上流体动力学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4-09

  • 物理学院王剑威、龚旗煌课题组实现超大规模集成的图论光量子计算芯片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王剑威研究员和龚旗煌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实现了一种基于图论的光量子计算芯片(命名为“博雅一号”),发展出了超大规模集成硅基光量子芯片的晶圆级加工和量子调控技术,首次实现了片上多光子高维度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与调控,演示了基于图论的可任意编程玻色取样专用型量子计算。2023年4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超大规模集成的图量子光子学》(“Very-large-scale integrated quantum graph photonics”)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Na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4-09

  • 新疆生地所在荒漠植物生存策略与维持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荒漠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理生态过程及其如何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是荒漠生态系统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自然与人工植被是荒漠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组成者,其生态功能的稳定与可持续对区域气候调节、风沙固持和碳汇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荒漠植物长期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其对干旱的忍耐程度已达到一定限度,环境因子(水分)的微小波动都会对其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探究荒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与维持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阜康荒漠生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李彦研究员团队,依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下水位梯度平台和塔中站人工防护林实验平台,以荒漠植物梭梭为研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04-08

  • 《云南大围山苦苣苔科植物》专著出版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主持,联合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县林业和草原局及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编写的《云南大围山苦苣苔科植物》专著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因其多姿的植株形态和艳丽丰富的花朵,多生长在荫蔽环境中,生境较为脆弱,被公认为植物界的——脆弱之魅,是较好的观赏花卉资源类群。目前,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约有46属830种(含种下等级),云南约有32属308种,且有新种还在不断被发表。大围山地区地处滇东南,广义辖区包括河口、屏边、个旧和蒙自四县(市),区内最高点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3-04-08

  • 川大华西医院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李飞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狄氏副拟杆菌抵抗肝纤维化发展

    近日,我院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李飞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F=17.69)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成果“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 ameliorates hepatic fibrosis potentially via modulating intestinal bile acid metabolism and hepatocyte pyroptosis in male mice”。该项研究发现临床肝纤维化患者降低肠道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3-04-08

  • Cell Reports | 我室刘昱教授课题组揭示ZYG11B促进cGAS相分离的作用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刘昱教授课题组的最新成果,论文题目为“ZYG11B potentiates the antiviral innate immune response by enhancing cGAS-DNA binding and condensation”(ZYG11B通过增强cGAS-DNA的结合与凝聚促进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 作为最主要的胞内DNA识别受体,cGAS不仅识别来自病毒和细菌的DNA,启动抗感染天然免疫反应,还可被来自线粒体和细胞核的异常释放的DNA激活。然而cGA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3-04-08

  • 我国学者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进展

    图1 二聚化受体的构象调控及光伏性能 图2 (a-b)三个二聚化受体材料在稀溶液和薄膜中的UV-vis和PL光谱;(c)以电子受体为例,光电转换过程中基态(S0)、最低单线态激发态(S1)和离子态之间的电子跃迁示意图;(d-f)激子能量转移、激子解离(空穴转移或电子转移)以及电子传输过程的重组能 图3 (a)基于D18:二聚化受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J-V曲线图;(b)基于D18:DYF-TF器件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4-08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益生菌/人工酶活性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益生菌/人工酶活性复合材料构建过程和作用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822306、52273152、22161132027)等资助下,浙江大学毛峥伟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伟林教授团队合作,将具有清除活性氧(ROS)的人工酶修饰到长双歧杆菌益生菌上,构建了抗炎的益生菌/人工酶活性复合材料,并成功用于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以及犬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4-08

  • 我国学者在“心理韧性”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丘脑-初级听觉皮层环路介导慢性应激中“心理韧性”的产生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30034)等资助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朱心红团队在“心理韧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丘脑—初级听觉皮层环路介导心理韧性(A thalamic-primary auditory cortex circuit mediates resilience to stres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4-08

  • 我国学者在慢性肾病调控机制与中药干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诱发慢性肾病的关键因子NEU1调控机制及其抑制剂丹酚酸B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825023、82174013、81930107)等资助下,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齐炼文/张蕾课题组、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萍课题组、江苏省人民医院刘康课题组等合作,在慢性肾病调控机制与中药干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神经氨酸酶1促进肾纤维化进展(Neuraminidase 1 promo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4-08

  • 面向边缘AI的可转置存内计算芯片方向研究新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类脑智能芯片研究中心唐希源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电路与系统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TCAS-I)发表研究论文,论文题目为“A 28nm 16Kb Bit-Scalable Charge-Domain Transpose 6T SRAM In-Memory Computing Macro”(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044587)。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后宋嘉豪为第一作者,唐希源研究员与集成电路学院王源教

    来源: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时间:2023-04-07

  • 面向人以及携手的通用灵巧抓握方向取得研究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毅鑫助理教授、杨耀东助理教授及合作者在ICRA 2023 论文 GenDexGrasp:Generalizable Dexterous Grasping的介绍。本文共同一作为李浦豪[1,2]、刘腾宇[1],其他作者李宇飏[1,2]、耿逸然[1,3]、朱毅鑫[3]、杨耀东[1,3]、通讯作者?思远[1]。分别来自以下单位:1.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 2. 清华大学 3. 北京大学。图1:可泛化通?抓握机械手使用?前的抓握算法虽然已经可以实现?较稳定地抓握物体,然?对比?类的抓握能?,我们发现在可抓握物体的通?性和多样性上都还远远不足。?类除了使?全部?指的完全抓握

    来源: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时间:2023-04-07


页次:214/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