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广东省中医院与荷兰学者合作发文,揭示银屑病发生新机制

    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究竟是什么机制导致的?近日,由广东省中医院与荷兰乌特列支大学医学中心联合组成的中荷合作团队,首次揭示了一种促进银屑病进展的分子机制,为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靶点研究提供了新的示范。  他们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发表在了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旗下顶级国际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影响因子达到14.26)。  什么是“代谢重编程”?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在体内形成一个高度复杂的调节网络。正常情况下,这个网络能够协调人体免疫应答、对抗外来病原体。  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细胞之间的调控也可能出现失衡,攻击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3-04-07

  • 南京土壤所在微生物调控秸秆残体化学组成的演替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是促进碳中和的重要措施。在农田土壤中,匹配合理农艺管理下的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措施。有机碳的固持途径及其稳定性与植物残体的化学组成息息相关,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植物残体腐解过程中化学组成的演替规律及其最终产物的化学组成。关于植物残体分解最终产物的化学组成,学术界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传统观点认为不同植物残体在不同环境中的最终腐解产物趋于相似;而另一些研究认为,不同植物残体,在不同环境下被不同的微生物群落腐解后的化学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微生物双重代谢理论认为,植物残体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体内同化转化为微生物残体碳,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体外修饰)降解为植物残体碳。当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3-04-07

  • 昆明植物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揭示亚洲醉鱼草属植物系统发育与网状进化历史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醉鱼草属(Buddleja L.)植物在世界范围内约有90种,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及南北美洲。亚洲醉鱼草属植物共27种,为一单系,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则是亚洲醉鱼草属植物的核心分布区,也是世界醉鱼草属植物的四个多样性中心之一。该类群不仅拥有较高的园艺观赏价值(如大叶醉鱼草、大花醉鱼草、互叶醉鱼草等)和药食用价值(如:醉鱼草、密蒙花、喉药醉鱼草等),也不乏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如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腺叶醉鱼草和无柄醉鱼草等(图二)。该类群种间和种内倍性变化丰富(2n = 2x – 24x)、种间杂交频繁、物种界定具有争议。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3-04-07

  • 马明团队在多环倍半萜形成机制和结构多样性扩展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年4月5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明团队在JACS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ree Sesquiterpene Synthases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Tricyclic Sesquiterpenes and Chemical Space Expansion by Structure-Based Muta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三种三环倍半萜环化酶的晶体结构和催化机制,并通过环化酶的理性改造扩展倍半萜结构多样性。 倍半萜是一类极具化学结构和生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4-07

  • 史录文/管晓东团队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近日,我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史录文教授/管晓东副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郑波教授联合在公共卫生权威期刊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线发表了题为“Inpatient antibacterial use trends and patterns in China’s hospitals, 2013–2021”的最新研究成果。 细菌耐药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健康威胁,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加剧了耐药的发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抗菌药物生产国和使用国之一,近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抗菌管理法规和临床指南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4-07

  • 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松纯教授、朱毅鑫助理教授在人工社会智能方向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松纯教授、朱毅鑫助理教授联合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认知计算与常识推理实验室范丽凤等研究员,在CA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期刊上发表综述论文 Artificial Social Intelligence: A Comparative and Holistic View,呼吁对人工社会智能(Artificial Social Intelligence,简称ASI)领域的关注。 本文作者为范丽凤(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徐满杰(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曹智昊(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朱毅鑫

    来源: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时间:2023-04-07

  • 刘文、叶峰教授团队揭示环状RNA circPVT1促进 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功能和分子机制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阳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70%左右,雌激素(Estrogen, E2)水平紊乱诱导的ER靶基因的异常激活是该亚型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靶向 ER 及上游通路的治疗被称作内分泌治疗,是 ER 阳性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ER 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存在一部分原发耐药,或者经过长程或多线的内分泌治疗之后出现获得性耐药的难题。环状 RNA(circular RNA,circRNA) 被报道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其中circPVT1被

    来源:厦门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4-07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赛音贺西格与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徐劲松合作发现人体新的凋亡细胞清理机制

    肝脏内细胞的葬礼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赛音贺西格博士与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徐劲松博士合作发现人体新的凋亡细胞清理机制-钻入吞噬(Perferocytosis)现象。并以“An Unexpected Role of Neutrophils in Clearing Apoptotic Hepatocytes In Vivo”为题2023年4月5日(清明节)发表在Elife杂志上。  肝脏作为体内最大实体器官,重约1.5公斤,是体内代谢和物质转化及加工中枢。肝脏的实质细胞(hepatocyte)合成与胆汁分泌,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能够在部分切除后快速恢复。肝脏门静脉过滤消化道吸收的物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4-07

  • NAR┃甘建华/盛佳团队首次揭示DNA适配体结合Cd2+的机制

    是毒性最强的金属元素之一,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暴露在镉污染的环境中,人体的骨骼、肾脏、呼吸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的功能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为对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威胁,镉污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多种Cd2+离子检测方法已经被报道。传统的Cd2+离子检测方法需要依赖复杂的仪器和样品预处理过程,检测的时长和成本都十分高,阻碍了其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近年的研究发现一些DNA适配体对Cd2+具有强选择性和高亲和力,被广泛用于Cd2+探测器的开发,但是这些适配体识别Cd2+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2023年4月4日,复旦大学甘建华课题组和纽约州立大学盛佳课题组合作在Nucleic Acids R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4-07

  • 化学学院雷晓光课题组完成vermisporin等天然产物的首次全合成

    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全世界的一大健康难题,而开发新型抗生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解决这一问题。20世纪90年代,日本科学家在名为茎点霉属(Phomasp.)的真菌中分离得到了vermisporin等几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这些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优异的抗革兰氏阳性菌和抗厌氧菌的活性,以vermisporin为例,它对于猪痢疾密螺旋体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05 μg/mL。Vermisporin等天然产物具有一个四胺酸杂环的结构和比较罕见的顺式十氢化萘骨架,如何构建该顺式十氢化萘骨架是一大难点。此外,vermisporin、AB4015-A/PF1052、AB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4-07

  • 刘峰研究组合作揭示异质性造血干细胞新起源

      脊椎动物造血干细胞产生的场所是主动脉-性腺-中肾区,小鼠胚胎10.5天或斑马鱼胚胎受精28小时起,造血干细胞由动脉腹侧壁一群特化的内皮细胞,通过内皮-造血转化过程特化产生生血内皮细胞,随后出芽形成造血干细胞1-6。随着单细胞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多项研究表明胎儿造血干细胞存在异质性7-9。例如,利用谱系追踪小鼠胚胎期血细胞的发育,研究人员鉴定了胚胎期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具有不同的谱系分化和终生造血潜能10;转录因子Evi1的表达剂量参与调控胚胎期造血干细胞的命运决定11;葡萄糖代谢激活炎性小体诱导干扰素il1b信号通路,抑制胚胎造血干细胞向红系偏好性造血干细胞特化,并促进淋/髓系偏好性造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3-04-07

  • 【】 张宏团队揭示RNA在调控蛋白聚集体自噬降解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介导的降解途径,可以选择性清除胞内不需要的蛋白聚集体和受损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稳态平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形成的蛋白凝聚体在应激或者病理条件下发生异常的相转变,从而逃逸自噬降解。   张宏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在正常培养条件下(15-25 oC),线虫胚胎体细胞中,母系来源的P颗粒组分PGL-1和PGL-3在受体蛋白SEPA-1和支架蛋白EPG-2的参与下,形成凝聚体被自噬选择性清除。而在热应激条件下(26 oC),PGL-1和PGL-3逃逸自噬降解,在胚胎体细胞中累积成蛋白聚集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4-07

  • 【】 王江云/钟芳锐课题组在基因改造的光卤化酶 催化芳基卤化物的全细胞...

      2023年4月5日,Cell Chem (IF:25.83)期刊发表了王江云课题组、华中科技大学钟芳锐课题组题为"Whole-cell-catalyzed hydrogenation/deuteration of aryl halides with a genetically repurposed photodehalogenase"的研究文章。文中报道了一种编码在黄色荧光蛋白中的二苯甲酮光催化剂,称为还原性光卤化酶(RPDase),可以有效地介导芳基卤化物的生物催化加氢脱卤和氘化脱卤。与为特定底物的生物修复而进化的天然金属辅因子依赖性脱卤酶不同,这种不含金属的光酶通过完全非天然的催化机制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4-07

  • 环状RNA circPVT1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功能和分子机制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阳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70%左右,雌激素(Estrogen, E2)水平紊乱诱导的ER靶基因的异常激活是该亚型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靶向 ER 及上游通路的治疗被称作内分泌治疗,是 ER 阳性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ER 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存在一部分原发耐药,或者经过长程或多线的内分泌治疗之后出现获得性耐药的难题。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被报道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其中c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3-04-06

  • 中心体微丝网络动态控制和监察机制及其对细胞周期和纤毛的调控

    近日,钟清团队与曹木青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论文:An Actin Filament Branching Surveillance System Regula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Cytokinesis and Primary Ciliogenesis。研究发现中心体作为重要的信号传导中心通过监测中心体周围的微丝骨架网络调控细胞周期。微丝骨架茂盛则细胞分裂,反之稀疏的微丝骨架阻滞细胞周期。研究揭示了中心体蛋白OFD1 (Oral-Facial-Digital syndrome 1, OFD1),作为微丝II型成核促进因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3-04-06

  • 地空学院鲁安怀/李艳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元素电负性与矿物功函数调控自然界中两相界面电子转移的定量规律

    2023年3月31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鲁安怀教授/李艳副教授课题组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白相志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的题为“Electron transfer rules of minerals under pressure informed by machine learning”的研究成果。元素电负性是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矿物功函数是从固体矿物中释放出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元素电负性和矿物功函数是评价矿物价电子传递行为的重要指标,受到外界条件特别是压力的显著影响。遗憾的是,现有实验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4-06

  • 国际学术组织ScienceFather授予我所裴亮项目研究员“最佳研究者奖”

      近日,经专家提名和评审委员会多轮评审,国际学术组织ScienceFather授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裴亮2023年国际学术“最佳研究者奖”。   裴亮在水环境治理、面源污染防治、非常规水和劣质水资源化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8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学术组织(联盟)成员和国际期刊编委及客座主编,获得国际学术组织及会议优秀论文奖6项,省部级表彰7项,2022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   科学之父(ScienceFather)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工程和同行评审出版商和会议组织者Scifax公司旗下的一个团体。最佳研究者奖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3-04-05

  • 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氮沉降促进热带森林捕获大气碳”研究成果入选2021年度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

      4月1日,2021年度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于第四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开幕式发布。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氮沉降促进热带森林捕获大气碳”成功入选。 基于长期定位研究,鲁显楷和莫江明研究员及其同事首次提供了过量氮沉降促进热带“富氮”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的直接证据,提出了氮驱动的土壤碳吸存假说。该成果可为全球变化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评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重要的决策基础。此次学术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总参会人数约15000人次。鼎湖山站鲁显楷、郑棉海和禤映雪参加了会议,在学术论坛上,鲁显楷研究员做了“南亚热带森林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报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3-04-05

  • 中国科大许超课题组揭示METTL9识别底物并催化组氨酸N1甲基化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超教授课题组解析了METTL9与底物、产物小肽的多个复合物晶体结构,揭示了METTL9识别并催化底物组氨酸N1甲基化的结构基础。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basis for METTL9-mediated N1-histidine methylation”为题于4月4日在线发表在《Cell Discovery》杂志上。甲基化是最丰富和最常见的翻译后修饰(PTM)之一,广泛参与细胞中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组氨酸甲基化发生在咪唑环的N1或N3位置,约占蛋白质甲基化修饰的13%。前期工作中,许超课题组鉴定SETD3作为哺乳动物中的组氨酸甲基转移酶,并催化actin第73位组氨酸N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3-04-05

  • 孔炜/丛馨课题组发现激活素受体样激酶-3调控血压及血管平滑肌收缩新机制

    2023年3月31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孔炜教授和丛馨副教授团队,在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Hypertension》在线发表了题为“Activin Receptor-Like Kinase 3 Directly Couples Gαq (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Subunit αq)/ Gαq (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Subunit α11) to Regulate Vascular Contractilit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激活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3-04-05


页次:215/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