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汪胜组和丛尧组合作揭示血清素5-HT6受体高组成性活性的分子机制

      3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汪胜研究组和丛尧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constitutive activity of 5-HT6 receptor“。该研究通过解析血清素受体5-HT6-Gs复合物的结构,揭示了5-HT6受体不依赖于配体的高水平组成性活性的决定性因素,阐明5-HT6受体高组成性活性的分子机制,并以结构为导向设计受体特异性纳米抗体NB6A1,为帮助理解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组成性活性的理论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03-31

  • 基于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递送和疾病治疗

    浙江大学药学院高建青教授团队在制剂领域专注于基于干细胞的靶向载体的研究方向进行深耕,牵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在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Nano Today等期刊发表了一系列成果,并与医学院附属一院、天津医大总院、湘雅医院、长和生物、宁波希诺赛等临床单位和干细胞相关企业开展合作。近日,该团队在基于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递送和疾病治疗中取得新进展。第一个进展基

    来源:浙江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3-30

  • 中国科大实现数字化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磁学检测

    中国科大实现数字化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磁学检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MIRACLE研究中心“量子生物医学技术前沿实验室”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建立了数字化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磁学检测技术,实现了高灵敏的生物医学磁学检测,其具有数字化检测方式、单分子灵敏度、高信号稳定性、低背景、高特异性、可磁富集和磁纯化、样品需求量少等优点。相关研究成果于2023年3月27日以“Digital Magnetic Detection of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s with Single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在《Nano L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时间:2023-03-30

  • 上海交大许振明团队PNAS发文探寻利用废旧锂电池中剩余能量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许振明团队在著名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发表了题为“A method for using the residual energy in waste Li-ion batteries by regulating potential with the aid of overvoltage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论文首次提出了利用废旧锂电池中剩余能量的新思想,构建了剩余能量利用过程中电池电位调控的机理模型与方法,为废旧锂电池剩余能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3-30

  • 张一婧课题组利用调控组揭示古老转座子扩张影响多倍体小麦 转录调控演化

    通小麦是全球种植范围最广的谷物,具有广泛的环境适应性,这被归因于三套适应不同环境基因组的融合。尽管基因序列相对保守,三套亚基因组的基因间区高度分化,那么,亚基因组如何实现调控的协同与分化呢?2022年11月14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posable elements orchestrate subgenome-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transcription in common wheat”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百万年前转座子的扩张影响现代小麦亚基因组转录调控的协同与分化。本研究通过刻画189个转录因子的全基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3-30

  • 化学学院张文雄课题组在稀土促进的碳-碳键选择性活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Synthesis of benzothiophene derivatives from dilithio reagents, sulfur, and electrophiles via electrophilic cyclization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文雄教授课题组近期在《美国化学会志》(Miaomiao Zhu, Zhengqi Chai, Ze-Jie Lv, Tianyu Li, Wei Liu, Junnian Wei, and Wen-Xiong Zhang,*J. Am. Chem. Soc.2023,DOI:10.1021/jacs.3c01466.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3-30

  • 孙玉诚研究团队揭示有翅蚜高效传毒的分子机制

      桃蚜(Myzus persicae)是全球分布的广食性农业害虫,不仅能够为害上百种植物,还传播许多农作物病毒病,是重要的农业病原媒介昆虫。据统计,超过55%的植物病毒是由蚜虫传播的,蚜虫传播病毒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对植物的直接危害。自然界中,蚜虫依据不同密度、营养、光温等环境因素在有翅型和无翅型之间转变,具有翅两型分化现象。“迁飞型”的有翅蚜和“繁殖型”的无翅蚜在转移扩散、寄主选择、取食行为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与无翅型蚜虫相比,有翅蚜频繁更换取食位点、具备更强的转移扩散能力,被认为在农作物病原的传播与扩散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由此增加了虫媒病毒病大流行的风险。然而,翅两型蚜虫传毒效率的差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3-03-30

  • 系统介绍华西乳腺独创单孔腔镜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近日,我院乳腺疾病中心陈洁教授团队在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IF:11.782)发表题为“Single-incision endoscope-assisted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and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The prospective SINA-BCS cohort study”的文章。文章系统介绍了陈洁教授独创的非溶脂法单孔腔镜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式。该技术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单孔,可以切除位于任何象限的乳腺癌,在确保肿瘤切除及手术安全性的同时,大幅提高乳房美学度和患者满意度,为早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3-03-29

  • STAR Protocols|夏青团队发表工程化 “tRNA—酶” 正交系统治疗罕见病的实验方案

    11%的单基因遗传疾病是由人类基因中的过早终止密码子(PTC)引起的,其中突变的转录本会生成功能受损的截短蛋白质,从而导致无义突变PTC疾病[1]。近期,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夏青团队基于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的机制,应用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中的重要元件,即工程化“tRNA—氨酰tRNA合成酶”正交系统对模型小鼠中致病基因的无义突变进行通读治疗。实验不仅验证了“tRNA—酶”能够在动物体内稳定表达,而且可以精准通读内源性的发病位点,从而能够恢复蛋白的全长表达,缓解疾病的症状。此项研究从突变类型的角度,提出了通用型治疗无义突变的方法,是一种治疗单基因遗传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3-29

  • PNAS|孙宇辉组发表链霉菌三维基因组解析及高产天然产物应用成果

    染色质作为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在细胞中的三维空间结构精密而复杂,并与各种生命活动及基因表达调控相密切相关。微生物天然产物是人类药物来源的丰富宝库,研究表明许多负责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基因簇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都处于沉默或者低表达的状态,为尚待开发的“暗物质”。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界这一宝贵资源,目前主流的方法包括外在培养条件的优化和一维水平下内在代谢工程改造等。该研究以饱含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资源的链霉菌为研究材料,通过揭示和利用染色质高级结构与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表达的规律,为高产天然产物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和视角(图1)。 图1. 链霉菌三维基因组空间结构与天然产物生物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3-29

  • Cell Research | 董长江/张郑宇团队在猴痘病毒聚合酶复制机制取得新进展,为今后药物研发提供结构基础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首例人感染猴痘的病例1970年于刚果发现。2022年5月猴痘病毒在英国爆发,迅速席卷一百多个国家。2022年7月23日,猴痘疫情被世卫组织宣布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全球已有8.5万确诊病例,这给全球的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开展针对猴痘病毒的基础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023年3月27日,武汉大学药学院董长江/张郑宇团队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ryo-EM structures of human monkeypox viral replication complexes wi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3-29

  • 上海交大陆青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内耳毛细胞USH2复合体时空组装的相分离调控机制

    听力障碍一直是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难题。内耳毛细胞是听觉的关键机械感受器,具有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发育机制。静纤毛(stereocilia)是毛细胞上表面以肌动蛋白丝为骨架的阶梯状细胞突起,是机械-电转导发生的位置。如果静纤毛的形态被破坏或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会导致听力障碍。Usher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性听力和视力障碍综合征,其中II型Usher综合征(USH2)致病基因WHRN、PDZD7、USH2A和ADGRV1编码的蛋白互相结合组成USH2复合物,对位于毛细胞静纤毛根部的踝连接(Ankle Link)至关重要。目前USH2蛋白复合物的整体组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3-29

  • 附属九院张家毓/王长谦团队在线粒体移植治疗心力衰竭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张家毓教授和王长谦教授团队合作在《分子治疗》(Molecular Therapy,IF 12.910)上发表了《线粒体移植通过数量补充及代谢匹配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Delivery of mitochondria confers cardioprotection through mitochondria replenishment and metabolic compliance)的研究论文,阐述线粒体移植的作用机制及对心衰细胞及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为线粒体移植这一治疗手段提供更多的实验基础。心力衰竭是各种心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3-29

  • 北京大学黄婧课题组与西安交通大学吴少伟课题组合作在大气臭氧污染急性暴露对我国人群因心血管事件住院风险影响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年3月10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婧课题组与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少伟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心血管领域顶尖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IF=35.855)在线发表了题为“Ozone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深入探讨了大气臭氧污染急性暴露对我国人群因心血管事件住院风险的影响。欧洲心脏病学会为该研究同期配发了官方新闻稿,认为该研究“提供了全球超过WHO空气质量指导值的大气臭氧暴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03-29

  • 材料学院郭少军课题组在《自然•合成》发文报道人工光合成过氧化氢的高效光催化剂

    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少军教授课题组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发表题为“Photocatalysis of water into hydrogen peroxide over an atomic Ga-N5 sit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类反蛋白石结构氮化碳锚定镓(Ga)原子位的光催化剂(CNIO-GaSA),发现该新型催化剂具有独特的GaN5原子活性位,可实现高效两电子氧化路径合成过氧化氢,基于团队自主设计和组装的光催化器件可实现对过氧化氢的流动型生产,并可实现未名湖水原位高效杀菌。反蛋白石结构氮化碳锚定镓原子的光催化剂光合成过氧化氢过氧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3-29

  • 动物研究所合作发现肠道微生物可能参与高密度拥挤加速布氏田鼠衰老的调节

      人和动物都会经历高密度拥挤压力。研究表明,高密度拥挤可增加社会压力,从而加速人或动物的衰老,导致人较早出现白发或脱发,或动物寿命缩短。因此,研究高密度下动物衰老调节机制,对于认识动物种群波动规律和调控机理、改善人类健康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肠道微生物如何参与高密度拥挤下动物衰老过程的调控仍不清楚。   布氏田鼠 (Lasiopodomys brandtii) 是一种广布于我国内蒙古草原的群居型鼠类。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年间波动很大;在种群暴发年份,其种群密度可达600-1000只/每公顷,可对草场产生严重危害。过去研究表明,气候、密度、食物等变化可显著改变其社会压力、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3-03-29

  • 浙大学者PNAS发文:O-GlcNAc糖基化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新机制

    逃避免疫系统监视的能力是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一种在癌细胞表面高度表达的关键免疫检查点蛋白,与肿瘤免疫逃避密切相关。PD-L1能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相结合,从而抑制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最近,以PD-1/PD-L1抑制剂为典型代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成为治疗多种肿瘤的有效策略。然而,在一些癌症类型中,患者的反应率仍然很低,并且随着治疗的进行,耐药性也逐步升高。PD-L1蛋白表达水平被认为是评估抗PD-L1/PD-1治疗的临床反应性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因此,深入揭示并阐明PD-L1表达的调控分子机制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乙酰葡萄糖胺修饰(O-G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3-28

  • PNAS:lncRNA驱动Notch信号调控恶性肿瘤转移的新机制和干预新策略

    包括乳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转移长期作为人类临床干预的重大挑战,严重危害肿瘤病患生命健康。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在肿瘤转移进程中,原发肿瘤经历了动态渐进的分子事件及表型变化,从而推动其从局部组织扩散、内渗进入循环系统中存活,后续通过外渗迁出循环系统,继而进入远处组织并最终引发转移灶。深入解析肿瘤转移节点环节中的节点分子和细胞事件,将为恶性肿瘤临床干预提供思路借鉴。Notch信号作为控制细胞生长分化和命运决定的重要信号,其调控失衡与人类重大疾病关联,包括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乳腺癌和结肠癌等。哺乳动物Notch信号传导是由邻近细胞之间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启动,N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3-28

  • 厦门大学:Menin缺失会加速衰老过程,膳食补充剂可以逆转这一过程

    衰老是机体生理功能的系统性退化,最终导致生命结束的生理和病理进程。它的发生发展与多种老年退行性疾病,诸如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等密切相关。衰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调控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探索衰老的遗传学机制,寻找干预措施来延缓衰老,减少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是解决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首要的科研目标。2023年3月17日,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杰教授团队在Plos Biology杂志上发表题为“Hypothalamic Menin regulates systemic aging and cognitive decline”的研究论文。文中发现,下丘脑的Menin蛋白表达随衰老进程而逐

    来源:AAAS

    时间:2023-03-28

  • 水生所关于藻类对有毒金属的吸收、储存及生物修复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有毒金属具有高毒性和不可降解性,是水环境中严重的污染物之一。藻类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具有生长速度快、对有毒金属的吸附能力强等优势。关于藻类对有毒金属的吸收、转化、储存及适应机制的研究,不仅能揭示其对生态系统食物链及人类健康的影响,而且能为利用藻类开展有毒金属水体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细胞生物学学科组以莱茵衣藻为模式生物,在有毒金属的富集机制和生物修复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首先,证明了溶酶体相关细胞器(LROs,Lysosome-related organelles)是真核生物中多种金属离子在细胞内的储存位点,具有调节金属稳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3-28


页次:219/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