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美国发现能对付炭疽菌致命毒素的“解药”

    [AD340X300]人民网6月2日讯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专家近日在《自然生物技术》期刊上撰文宣布,发现一种可用来使人免遭炭疽菌毒素伤害的抗体。炭疽菌分泌的毒素在侵入人体免疫系统后,不但将与负责“消灭细菌工作”的巨噬细胞表层结合,而且将渗透其中,导致免疫系统“失效”。约有80%的吸入型炭疽患者最后将因不能有效对付各种感染而死亡。         得克萨斯州大学发明的抗体疗法专门用来“分解”让毒素具有“吸附在”巨噬细胞表层能力的那种蛋白质。如果消除了这种“亲合”能力,炭疽毒素便无法成功侵入人体免疫细胞,因此不会造成太大危害。科学家说,该

    来源:

    时间:2002-06-03

  • 研究发现人与老鼠的基因差异性微小

    [AD340X300]人类与老鼠的差异在哪里?研究人员周四表示,从基因上来说,差别可能很小。         Celera Genomics的研究团队发表报告称,老鼠与人类染色体的初步比较结果显示,内含的基因高度相似。         科学家希望,透过将人类去氧核醣核酸(DNA)序列与其它动物的DNA序列相比较,可以找出让人类独一无二的原因。         而且因为科学家已经对数十亿只实验室老鼠进行实验,对老鼠的基

    来源:

    时间:2002-06-03

  • 日本研制成解析水稻基因的芯片

    [AD340X300]    日立软件工程公司日前开发成功可检查水稻基因DNA序列的芯片,有望大大加快部分水稻基因的解析速度。    这一芯片是由日立软件工程公司和日本植物染色体研究所、日本DNA研究所共同开发的。芯片存有40种水稻基因的片断,通过这些片断可以了解基因对水稻叶、茎在各种温度下生长的作用。这种芯片可同时检查1000多个水稻基因,这对提高水稻代谢机能和耐药性研究的效率大有帮助。    水稻基因组的研究方兴未艾,如果水稻的4万个基因能够被全部解析出来,有可能促使更为优良的水稻

    来源:

    时间:2002-06-03

  • 黄蜂煽动蚂蚁“内讧”的伎俩(图)

        [生物通讯]自然世界中也充斥着谎言和欺诈。就以大蓝蝶Maculinea rebeli为例:其幼虫靠着化学外衣的伪装巧妙哄骗红蚁喂养和保护它们。但一项新研究显示,蓝蝶幼虫并非唯一愚弄利用红蚁的骗子。一种侵入红蚁老巢、寄生到蓝蝶幼虫体内的黄蜂,也通过释放一种煽动红蚁“内讧”的化学物质来躲避红蚁的攻击。    [AD340X300] 在欧洲草原上,蓝蝶幼虫发育过程中会从栖息的植物上落下,吸引红蚁将它们捡会自己的巢穴。蓝蝶幼虫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模仿红蚁幼虫,这样成年红蚁就把蓝蝶幼虫当成自己的孩子喂养保护。而一种叫做姬蜂(Ichneu

    来源:

    时间:2002-06-03

  • 比较基因组学:酵母基因比预想少500个,将近5600个

        [生物通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导人之一Eric Lander博士近日透露,借助于比较基因组学,酵母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可减少10%。Eric Lander和他的同事研究了4个酵母品种的基因组,明确了酵母基因组有将近5600个基因,比早先预想的少近500个。有关数据尚未发表。     Lander上周五在洛克菲勒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他们是根据比较几个有亲缘关系、但又发生分化的酵母品种的基因组推算出这个数字的。该方法对于分析哺乳动物基因组信息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AD340X300]

    来源:

    时间:2002-06-03

  • 程氏兄弟苦育“玉米稻”

    [AD340X300]    科技日报5月31日报道 安徽大别山区岳西县农民技术员程旭波、程海波兄弟,经十多年苦苦探索,获得玉米—水稻超远缘杂交的初步成功。他们把这一杂交组合称为“玉米稻”。2001年11月至今年3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对程氏兄弟提交的玉米稻双亲材料及3个恢复系、2个保持系材料,进行了58对随机引物组合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初步显示玉米稻中存在有与其父本玉米相对应的DNA片段。    程氏兄弟的研究得到了安徽省科技厅的重视和支持,1997年,“用超远缘方法选育特强优势杂交水稻新组合”,被批准列为省重点科

    来源:

    时间:2002-06-01

  • 药物专家王振国获两项美国抗癌研究奖

    [AD340X300]    美国几位医学专家最近专程来到吉林省通化市,向我国抗癌药物专家王振国研究员颁发了美国2002年癌症成就金奖和第30届美国癌症药物大奖。据悉,这两个奖项是第一次颁给中国人。    美国2002年癌症成就金奖是由美国医学博士、世界知名医学专家郝思德向王振国颁发;第30届美国癌症药物大奖由美国癌症生物协会副总裁、美国癌症治疗协会总裁考西尼欧颁发。美国专家还决定,在美国、墨西哥继续进行抗癌中药的临床应用,并邀请王振国今年9月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30届美国治癌成就大奖会,并希望与他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来源:

    时间:2002-05-31

  • 肿瘤基因组计划初战告捷

    [AD340X300]研究者:Michael StrattonBMN News记者Julie Clayton 2002年5月26日报道: Geneticists at the 桑格研究所位于英国Cambridgeshire,这里的遗传学家在启动雄心勃勃的肿瘤基因组计划数月后便有所斩获,他们最近鉴定到了一个新的人类肿瘤基因突变。他们已经在设计小分子抑制物,进行这种肿瘤治疗的探索。这个新的发现取得的速度令人称奇,他们正酝酿着在《自然》杂志发表这一结果。该计划负责人Mike Stratton称,这仅是一个开端,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Stratton说,他们在考察第8-9个基因时便做出了这个发现,十

    来源:

    时间:2002-05-31

  • 皮肤病学家的梦想:用基因疗法治疗皮肤病

    [AD340X300]研究人者:Adrian Hovnanian, Yann Barrandon,Michele De LucaBMN News 记者Julie Clayton 2002年5月27日报道:尽管从17年前就有了用基因疗法治疗那些罕见的但是极具破坏性的皮肤病的梦想,但那只是梦想,不过根据今天的两项报道这个梦想很可能就要成为现实了。因为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将人工培养的具有正常基因的皮肤细胞的基因转染给了两种不同突变型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细胞内。这两种疾病类型,即营养障碍和结合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由于不同的皮肤层之间粘附困难而导致余生俱来的全身广泛的起水疱和其它畸形。营养障碍型是由于编码7型

    来源:

    时间:2002-05-31

  • 法国发现免疫系统一特殊蛋白质

    [AD340X300]据新华网消息,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科学家在对神经细胞树突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一种特殊蛋白质。研究人员称,对这一特殊蛋白质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I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及某些癌症和病毒性感染的治疗水平。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是由不同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的作用是发现和消灭病毒、细菌、寄生虫、癌细胞等机体中出现的致病因素,其中最不可替代的就是神经细胞树突,它们是免疫系统的“小哨兵”,时刻准备与机体中的致病因素进行战斗,一旦取得胜利,淋巴结中就会出现抗体,从而使机体不再受同一种致病因素的伤害。据参与这项研究的保罗-亨利·罗密欧介绍,他们正是在神经细胞树突上发现这种特

    来源:

    时间:2002-05-31

  • 美科学家:传统天花疫苗非终身有效

    [AD340X300]美国研究人员29日在《新科学家》杂志撰文警告说,那些在出生后不久即接种了天花疫苗的人,并不能终身具有对这种疾病的免疫力。美国马里兰州的研究人员表示,天花疫苗在注射到人体20年后就会失效。由于担心“生物恐怖主义分子”用天花作为武器制造事端,美国有人呼吁,应该考虑进行大规模的天花疫苗注射工作。         据人民网消息,美国马里兰州的医生们通过实验发现,600多名在1994-2001年间因工作需要,重新接种了天花疫苗的人当中,在接种前只有6%的人对天花具有免疫力,而这些人竟然全部在幼年时期注射过疫苗。研究人员表示

    来源:

    时间:2002-05-31

  • 避免遗传病婴儿将成为可能

    [AD340X300]    新华社信息上海5月30日电(记者仇逸)遗传病高危人群的夫妇妊娠时, 可在胚胎移入前进行遗传学检测筛选,只移植正常的囊胚,使患者生出无遗传病 的健康婴儿--这类基因设想不久即将变为现实。记者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 瑞金医院获悉:我国医学家已经开始胚胎种植前遗传学的诊断工作,并掌握了试 管婴儿和基因检查方面的相关技术。   课题负责人之一的冯云教授介绍:当胚胎只有3天生命时,医学家在基本不 伤害胚胎的情况下,摘取其中的1-2个卵裂球,通过基因技术的测定,将可以 获悉这个

    来源:

    时间:2002-05-31

  • 美研制出肺癌新药

    [AD340X300]    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30日电 据海外媒体报道,前不久,在美国奥兰多举 行的美国肿瘤学会年会上发表的研究报告透露,一种实验性药物对治疗早期肺癌 疗效显著,而且对戒了烟的病人尤其有效。   研究人员以216名患前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他们以前全 是接受化疗的。研究发现,36%的病人服用这种名为IRESSA的药物后病 情得到改善,他们中有10%的病人的肿瘤减少五成或五成以上。   负责该项研究的胸肿瘤专家克里斯说:“这种药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治疗肺 癌的全新途径,

    来源:

    时间:2002-05-31

  • 科学家发现与心梗可能有关的基因簇

    [AD340X300]澳大利亚科学家于本周四宣布,他们新近分离出三簇新的基因,他们认为这些基因可能与心梗的发生有关。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动脉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学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同时发生心梗的兄弟姐妹体内的第2、3和20号染色体近似。负责本研究的是来自Melbourne大学生理学系主任Stephen Harrap,他说:“我们对心梗发生病因的了解还存在很大的缺陷,目前我们将心梗发生的一半原因归结于一些已知的危险因素。有可能我们现在发现的这些遗传基因能够揭开心梗发生机制的谜底。”目前已知的心梗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胆固醇、高血压和吸烟。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61对曾发生

    来源:

    时间:2002-05-31

  • 研究表明打盹有助于提高视觉分辨力

        [生物通讯]下一次你被老板抓到趴在桌子上打盹时,别慌,只要擦擦嘴角的口水,告诉他:科学家已经发现小睡有助于提高工作表现--至少对于某些视觉功能如此。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过度操劳时大脑内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睡眠如何对抗这些变化。    [AD340X300] 学生、医疗救护人员和长途汽车司机,早就知道打盹的好处。尽管实验室研究已经表明,良好的夜间睡眠能够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但还没人探查短暂瞌睡的益处。    为查明小睡是否有助于提高视觉分辨力,由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家Robert Stickgold领导

    来源:

    时间:2002-05-31

  • 推动沙门氏菌进化出抗药性的“始作俑者”(图)

        [生物通讯]细菌一向以伪装大师而著称:它们擅长以“百变”面孔躲避宿主免疫系统,令药物设计师们头痛不已。几年来,研究人员一直以为,宿主的免疫系统是细菌进化出灵活善变特性的最大推动力。但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一项新研究表明,沙门氏菌进化的最大推动力并非来自宿主免疫系统,而是来自宿主内寄生的沙门氏菌天敌--变形虫。    [AD340X300] Salmonella enterica引发人、牛和猪等动物发生食物中毒。这些宿主的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沙门氏菌细胞膜上的糖衣能够即时发现沙门氏菌。但沙门氏菌完全可以换一身“衣裳”,这样它们就可以再度

    来源:

    时间:2002-05-30

  • 新型莱姆病疫苗矫枉过正?(图)

        [生物通讯]曾以使用安全,效果持久且极易耐受而名噪一时的莱姆病疫苗LYMErix,去年在一片指责其诱发关节炎以及其它副作用的声讨声中从美国药品市场中收回了。现在,研究人员推出了莱姆病疫苗的新一代替代品。根据5月22日于盐湖城召开的全美微生物协会综合会议上的一篇报道,这种新疫苗不含某些人认为会引起副作用的蛋白成分,但治疗效果与旧疫苗一样有效。    [AD340X30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莱姆病在全世界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此病在美国是传播最快和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美国现已有48个州有莱姆病报告,特别是康涅狄格州的

    来源:

    时间:2002-05-30

  • 英研究发现生儿母命短,生女母命长

    [AD340X300] (CCTV驻伦敦记者王晓琨报道)一般家庭都认为,生养女儿比生养儿子要省心,因为女儿大都比较乖巧、体贴父母;而儿子顽皮常常令父母操心。经常会听到为父母者感叹:“为这孩子简直操碎了心!”或“为他,我得少活几年。”这种感叹往往都是冲着儿子发的。当然,儿子长大成人后有了出息、做出了成绩则另当别论。  为人父母的这种感叹,最近有了科学依据。英国和芬兰的科学家对两百年前一批家庭资料所作的研究发现,情况还真是这样,生养儿子的母亲寿命短。  英国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生养儿子会缩短母亲的寿命,而生养女儿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能延

    来源:

    时间:2002-05-30

  • 外加基因使DNA疫苗更好

    [AD340X300]美国西雅图一家生技公司Corixa表示,一个实验中的肺结核疫苗似乎能藉由加入完全不相关的物种的DNA而大幅增强其效果。         研究人员Mark Brannon博士表示,以设计用来表现特定蛋白质的质体DNA进行疫苗接种是对抗传染病和癌症一个相当有潜力的方法。而目前DNA疫苗在灵长类和人类身上效果不彰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蛋白质制造的量不足,或是需要更大量的DNA来刺激免疫系统。我们已经找到方法,藉由加入能增加蛋白质产量的序列来提高DNA疫苗的效果。       

    来源:

    时间:2002-05-30

  • 骤变还是渐变?--物种形成争议又起

    [AD340X300]    [生物通讯]根据一篇由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生物学家联合在5月28日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发表的文章报道,对太平洋岛屿上鸟类的研究最终结论性地证明,新物种的形成是一个渐变而非骤变的过程。    生物学中存有争议的“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理论,认为物种形成是由于小群体流入组成新种群而突然发生的,这一过程中产生许多新基因组合,也有许多旧基因组合消失,这就是所谓的“遗传革命”。    但根据该国际研究小组在野外调查和计算机建模中发现的新

    来源:

    时间:2002-05-30


页次:1481/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1481][1482][1483][1484][1485][1486][1487][1488][1489][14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