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瑞典科学家观测到人工合成抗体结构

    [AD340X300]来自瑞典的两个科研小组日前各自成功观测到一种人工合成抗体的结构,从而为今后人类“有的放矢”地合成新型抗体打下了基础。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   人或动物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机体进行调控,从而抵御某些疾病的侵袭。简单地说,当机体遭受外来病菌等抗原物质“入侵”时,免疫系统就会产生抗体并与抗原结合,对其进行专门的“抵抗”。鉴于抗体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高效合成特定抗体的方法,但由于对抗体的结构知之甚少,迄今为止进展有限。   据介绍,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生化系的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技术,成功观测到一种名为“ZSPA-1”的人工合成抗体内部

    来源:

    时间:2003-02-20

  • DNA脆弱位点稳定性的调控因子

    [AD340X300]DNA就象一个漂亮的陶瓷花瓶,当面临压力的时候就会破碎。一个特别的压力之一就是DNA复制被抑制,如缺乏叶酸或被aphidicolin处理。在DNA发生断裂的时候,通常是在某些特殊的稳定,被称作通常脆弱位点。这些位点在中期染色体上形成断裂和间隔,在一些肿瘤中发生重排,因此对于这些稳定性怎样被调控就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了。Thomas Glover,graduate student Anne Casper and colleagues在Cell上报道复制检查点激酶ATR(ataxia-telangiectasia and Rad3-related)是脆弱位点稳定性调控的关键因子。

    来源:

    时间:2003-02-20

  • “生物钟”原来是“变脸”蛋白质

    [AD340X300]人体“生物钟”被打乱,会使人变得焦躁不安、代谢紊乱,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但是“生物钟”只是人们对于体内这种顺序规律的一种形象命名,“生物钟”究竟为何物?美国的一对科学家夫妇最近发现,神秘的“生物钟”原来是一种善于“变脸”的蛋白质。         美国珀杜大学的两位研究者———莫尔夫妇在实验室中“克隆”了这种圆柱体的“变脸”蛋白质,以确定它的功能。这种人造蛋白质可以指挥活体细胞内以12分钟为周期的增长活动。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国家卫生研究所和珀杜大学共同赞助了这项研究,有关成果已经在美国《生物化学》杂志上公开发

    来源:

    时间:2003-02-20

  • 疯牛病致命蛋白变纳米导线

    [AD340X300]引起疯牛病的致病蛋白如今被科学家派上了新用场。在美国丹佛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来自波士顿白头研究所(Whitehead)的林奎斯特宣布,她利用这种蛋白成功制造出了比人体发丝还细的纳米导线。  引起疯牛病的致病蛋白普利昂(PRION)原本是动物和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蛋白质,但是一旦转化为异常型普利昂蛋白后便在大脑蓄积,通过分子间作用感染正常蛋白质,从而引发海绵状脑病等致命性疾病。因此普利昂蛋白也成为疯牛病与人类克雅氏症病原体的通称,意思是一种“蛋白质性质的传染性粒子”。  林奎斯特发现,酵母中的普利昂蛋白不是堆积成块状,而是呈一条细长的链状,而且异常坚韧。当林奎斯特在实

    来源:

    时间:2003-02-20

  • P53活性调控的正负因子

    [AD340X300]P53诱导凋亡是机体对抗癌症的重要防御机制。而癌症有时能够越过P53的监控作用,这取决于P53的活性调控因子。Xin Lu’s group曾经发现了两个蛋白质ASPP1和ASPP2是P53的强力激活因子。Xin Lu’s group现在又报道发现了新的P53活性抑制因子。研究者认识到ASPP蛋白对于P53活性调控的重要性,他们在线虫中继续寻找P53调控因子。研究者发现在线虫中只有一个与ASPP同源的蛋白质。Xin Lu’s group在线虫中用RNAi技术将此基因进行敲除,却意外的发现了种系细胞凋亡的增加,这与ASPP促进凋亡的活性大相径庭。在人类细胞中将这个基因用反义核

    来源:

    时间:2003-02-20

  • 北京成功完成首例成人活体肝移植手术 恢复顺利

    [AD340X300]中新社北京二月十八日电(记者 曾利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中心副主任朱继业今天宣布:北京地区首例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手术获得圆满成功。病人以及贡献部分肝脏的亲属正在顺利恢复中。  这名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今年三十九岁,因患慢性肝炎病情加重,肝脏功能严重衰竭危及生命危而决定进行肝移植的。供体是患者的胞弟。  手术从二月十五日下午六时开始至十六日晨顺利结束。患者于今天返回普通病房,其弟已经在手术后第二天回到了普通病房。据专家介绍,活体肝脏移植技术指的是在切除患者病肝后,将健康成人的部分正常肝脏植入病人体内。同传统的肝脏移植手术相比,活体肝脏移植技术具有质量优,亲缘供体、受体发生

    来源:

    时间:2003-02-20

  • 导致核仁神秘分解的蛋白

    [AD340X300]    [生物通讯]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导致细胞核克隆中供体核的核仁解体的蛋白。虽然已经知道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结构--核仁正常情况下在动物的早期发育和核仁克隆过程中会分解也就是消失一段时间,但直到这项研究,研究人员才知道是什么引起这个现象。研究人员希望这个蛋白的识别会促进克隆技术的进步,导致疾病新疗法的产生。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17日期的《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上。    “核仁是细胞核内最大的结构,它含有无数对于癌症、干细胞和衰老而言必需的蛋白。”该研究的领导人、明

    来源:

    时间:2003-02-20

  • 梦游症:都是基因惹的祸

    [AD340X300]    [生物通讯]午夜过后,有多达20%睡着的儿童和3%睡着的成人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在房间里徘徊、跳舞、甚至烤起了蛋糕。现在,研究人员识别出一个免疫系统基因可以解释梦游症。这个基因的发现还支持了一个将睡眠紊乱与免疫系统破坏联系起来的有争议的理论。    由于儿童梦游症患者发生梦游的可能性比那些亲属中没有梦游症患者的儿童高10倍,因而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怀疑该症属于一种遗传病。瑞士日内瓦大学的遗传学家Mehti Tafti和他的同事想要知道,一个与发作性嗜睡病(narcolepsy)等其它睡眠紊乱有关的基因是否有

    来源:

    时间:2003-02-20

  • 控制癌细胞凋亡的基因

    [AD340X300]    [生物通讯]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一个最近发现的基因在调节结肠癌的细胞凋亡中起着基本作用。这个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18日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这个基因名为PUMA(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是由p53--一个阻止正常细胞转变成威胁生命的肿瘤细胞的肿瘤抑制基因控制的。早先的研究已经确定p53受损是

    来源:

    时间:2003-02-20

  • 国际顶级科学家接受聘书

    [AD340X300]记者 刘晓军 本报讯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2月16日在京成立第一届科学指导委员会,由包括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20余名国内外著名生物技术专家组成。这是我国研究所中层次最高的学术委员会。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和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代表中国政府向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   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是当今世界的科技焦点和研发重点,我国政府为此而建立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定位于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研究,完全按照国际惯例组建,研究所的所长和业务骨干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国际上知名的专家组成,研究所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采用国际通行作法。有关人士介绍说,我国政府希望通过北京生命科

    来源:

    时间:2003-02-19

  • 海外专家历数中国科技“软肋”

    [AD340X300] ——要成为科技强国更需勤练“内功”     记者 向杰 随着中国宇宙飞船成功的发射升空及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突破,中国科技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著名的《华尔街日报》即在本月10日发表了题为《中国产业新目标:科技超级大国》的报道,文章从多个方面描述了中国近期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在文章的结尾处断言,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领域,那么中国将迈上一条通往科技强国的大路。   科研资金的投入当然是一个首要条件,但这样是不是就够了呢?中国要成为一个科技强国,还应当注意什么?作为一个华人科学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心

    来源:

    时间:2003-02-19

  • 三位诺奖获得者在京出席新世纪生命科学论坛

    [AD340X300]人民网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陶世安报道: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原校长、诺贝尔奖提名委员会委员威塞尔博士,德国生物化学家胡贝尔博士和米歇尔博士及一些国际著名的华裔生物学家、医学家,今天参加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为期2天的“新世纪生命科学论坛”。         这次论坛以“发展生物高科技,培育生物新产业”为主题,研讨了国际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探讨了加速其发展的战略与措施。如此之多的世界一流科学家参加生命科学高层论坛,在我国还是首次。科技部

    来源:

    时间:2003-02-19

  • 可预防糖尿病性眼疾的药物被发现

    [AD340X300]华盛顿2月17日消息,美国科学家对鼠进行的实验显示,一种名为苯酰磷酸维生素B1的药物能有效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一发现给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了新的可能。   纽约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医学院布朗利博士领导的小组17日在网络版《自然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苯酰磷酸维生素B1对患有糖尿病的实验鼠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治疗后发现,这些鼠的视网膜与普通鼠一样完全正常,而作为对照,未接受该药物治疗的病鼠视网膜却遭到损坏,产生了病变。   据新华社报道,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一般来说,患者绝大多数细胞内部的葡萄糖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的内皮细胞等特定

    来源:

    时间:2003-02-19

  • 中国“克隆牛二代”诞生 专家称多利之死无碍

    [AD340X300]近日,中国的“克隆牛二代”顺利诞生。  虽然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新逝给克隆技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中国科学家仍执著地继续走他们的“克隆之路”。  据报道,“多利”之死引发了对克隆技术的再次质疑。克隆的动物健康吗?中国“九七三”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生物技术领域的动物克隆专家李宁教授透露,他和同事去年克隆出生的8只克隆牛全部健康,而且就在今年春节期间由它们的体细胞繁殖出来的“克隆牛二代”也诞生了,并有两只存活。此前,许多人怀疑克隆动物是否能生育下一代,“克隆牛二代”的诞生,令这些疑问终止。  据李宁介绍,目前克隆动物已在中国进行产业化推广,江西、山东、河北等地已建立

    来源:

    时间:2003-02-19

  • 院士认为多利早夭很难说明克隆动物必然早衰

    [AD340X300]作为世界上第一头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多利之死”举世瞩目。记者随即与上海生命科学界几位学者取得联系,就媒体上讨论的多利羊可能死于克隆动物的早衰原因一事征求他们的意见。         多利早夭很难说明克隆动物必然早衰         中科院院士、著名胚胎发育专家施履吉先生告诉记者,多利羊的病因一种说法是因为体弱,但多利为何体弱,其中的原因眼下还难下结论。首先,目前类似多利羊的成功克隆动物还很少,多利之死很难从统计学角度说明问题。第二,转移的细胞有可能含有

    来源:

    时间:2003-02-19

  • 英将生物测量学用于身份识别

    [AD340X300]据2月17日《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识别系统,这种系统可以通过确认用户健入个人密码时的按键特征,防止犯罪分子利用偷窃来的银行卡在自动取款机上盗窃钱财。            利用生物测量学中按键动力学的原理,可以十分容易地测定出用户按键输入每个密码之间的短暂停顿。研究人员在识别系统中加入一个传感器,这样信用卡用户在输入他们的个人密码时手指敲击键盘时的压力也可以被测定并记录下来。研究小组负责人内尔•怀特说,每个人按键的节奏和力度都是不同的,这种新的识别系统就是将二者

    来源:

    时间:2003-02-19

  • 人类进化:基因组重排产生新的功能基因

    [AD340X300]    [生物通讯]在美国电影《弗兰肯斯坦》中,弗兰肯斯坦博士(Dr.Frankenstein)最终被自己东拼西凑各种零件创造的科学怪人所杀,但这并未阻止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尝试同样的方法。偶尔,这些东拼西凑的零部件会依次排列。一项新研究表明,一个人类和类人猿独有的基因就是由两个无关的基因连接到一起产生的。    约有5%的人类基因组由重复DNA组成,有时这些重复DNA还会发生移动即跳跃。这些复制过程似乎在3500万年前就发生了,这正是进化树中的灵长类分支与其它哺乳动物分离之后。生物学家认为,复制的DNA常常仍然与

    来源:

    时间:2003-02-19

  • 治疗肺癌找到新“靶点”

    [AD340X300]科技日报讯 解放军总医院2月14日正式宣布,由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陈良安、田庆、刘又宁等专家采用一系列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克隆出一新的肺癌转移基因,该基因被世界上最大基因库 G eneBank收录,并向全球公布。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项目主研者、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陈良安教授介绍,近年来,世界各国虽然对转移肿瘤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他们的肺癌转移相关基因自1998年开始研究工作以来,先后历时4年多时间,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这一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成功发现和克隆,对于从基因分子水平研究和分析肺癌转移的发生和

    来源:

    时间:2003-02-19

  • 基因丢失产生性别和年龄相关癌症

    [AD340X300]    [生物通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已发现与人类癌症有关的基因缺失还会导致小鼠罹患年龄和性别相关的癌症。这项发现发表在2月期的《自然遗传学》( Nature Genetics)上,证实了这个基因的功能紊乱是人类癌发生的初期步骤。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几年前就已开始从事从肿瘤样本中筛选含有过多甲基基因的研究的研究生Michele Makos-Wales发现了癌症超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in-cancer 1 ,Hic1)。甲基是DNA序列中帮助控

    来源:

    时间:2003-02-19

  • 鸟类“学新歌”所需的基因(图)

        [生物通讯]科学家发现了一组使鹦鹉和鸣鸟能够模仿曲调的大脑基因。这是科学家在本周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2003年会上报道的。    大多数鸟类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老调子;但蜂雀和鹦鹉等一些鸟类却能够把新的声音或字句整合到它们的歌声中。这个技巧就相当于人类用文字拼凑出句子的能力。    这些鸟类大脑中特定的发声区域打开的都是同样的基因,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的神经科学家Erich Jarvis发现。这些基因编码的受体被认为在鸟类学习新声音时帮助神经细胞之间进行交流。    [

    来源:

    时间:2003-02-19


页次:1481/1638  共32758篇文章  
分页:[<<][1481][1482][1483][1484][1485][1486][1487][1488][1489][14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