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医学专家表示恶性肿瘤有望摆脱杀手之名

      “患了恶性肿瘤”就等于被判死刑了吗?不一定。全军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螺旋断层放疗中心侯友贤教授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有望摆脱“杀手”之名。  据了解,该院今年上半年成立螺旋断层放疗中心,成为继北京与上海之后,拥有中国第三台、华南地区首台“拓姆刀”肿瘤放射治疗设备的肿瘤治疗基地。同时,该中心引进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设备———拓姆刀,配置了亚太地区最高档最新型的拓姆刀肿瘤放射治疗设备,具有CT影像引导功能和独有的靶区剂量引导调强放疗功能,能在5至10分钟内让放射线射束精准打在肿瘤上,避免伤及要害器官。  该中心黎静主

    来源:羊城晚报

    时间:2011-12-26

  • 中南大学《Brain》揭示“舞蹈症”致病基因

    生物通报道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唐北沙课题组在神经系统遗传病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找到了阵发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PKD)的“罪魁祸首”—— 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RT2)基因。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神经病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杂志《脑》(Brain)杂志上。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湘雅医院的王俊岭博士。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唐北沙教授。其主要从事神经病学和医学遗传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遗传病疾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曾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了在中国本土上克隆的第一个疾病基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3

  • 中科院最新Plant Physiology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overexpression FIT with AtbHLH38 or AtbHLH39 in Arabidopsis enhanced cadmium tolerance via increased cadmium sequestration in roots and improved iron homeostasis of shoots”的文章,发现了拟南芥三个关键转录因子参与了植物对Cd胁迫的响应,这将有助于解析植物耐重金属镉胁迫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植物学最古老,最权威的期刊之一:Plant Physio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3

  • 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登上全球著名科学杂志

    在成都高新区获悉,全球著名科学杂志《Nature》旗下的生物技术专业期刊《NatueBiotechnology》(2011年10月刊)、《BiotechinChina中国生物科技专辑》(2011年12月刊)以“成都:中国西部迅猛发展的生命科技产业集群”为题,从专业的视角介绍了成都生命科技产业的发展环境,指出成都是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聚集了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药品包装材料和医药研发服务等企业近400家,拥有64所高校、众多的科研院所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支撑生物医药集群迅速发展的要素,还特别指出成都市和高新区政府对生物医药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1-12-23

  • 科学家加大对水稻品种的测序力度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合作计划,从而在两年时间里对1万种水稻品种的基因组进行测序,这可能有助于培育更健壮、生长更快速或者产量比以前更高的新品种。这个项目是在2004年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项目的来自10个国家的科学家首次对日本晴(Nipponbare)栽培中进行测序之后开展的。前者用了7年时间,耗费了1亿美元,但是从那以后只有几种水稻被测序。IRRI的科学家把基因组测序视为开发适应全球变暖和耕地面积缩小等挑战的新型水稻品种的关键。改良的水稻品种有望帮助缓解全球饥饿,因为水稻仍然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了全世界70亿人的一半以上。基因组测序为科学家提供了水稻遗传结构的信息,并

    来源:科学与发展网络

    时间:2011-12-23

  • 秦岭地区发现珍稀鸟类黑喉歌鸲的繁殖地

    2011年6月,一个由中国和瑞典科学家组成的科学考察小组在陕西秦岭地区发现了珍稀鸟类黑喉歌鸲(Luscinia obscura)的繁殖地。科学家们在秦岭山区的佛坪、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共记录到7只雄性的黑喉歌鸲个体,这接近自黑喉歌鸲19世纪末发现以来所观测记录到数量的总和。此次发现的黑喉歌鸲个体大多分布在海拔2400-2500米的山坡上,其所处的主要生境类型为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的浓密竹丛。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鸟类学家在中国的甘肃省陇南地区和陕西省太白山总共采集到10只繁殖季节(5-8月)的个体。之后关于黑喉歌鸲的记录屈指可数,且记录多数来自于四川和云南,怀疑是黑喉歌鸲的繁殖或迁徙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1-12-23

  • 寻找开启“干细胞”奥秘的金钥匙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金秋时节,硕果灿灿。   2011年的秋天,对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说,注定是不平常的。10月10日,从河南省科技厅传来喜讯该院承担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源性人胚胎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课题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有江山万古秀,焕发青春依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临床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此次郑大一附院干细胞团队在阚全程院长的带领下多年求索终结硕果,填补了河南省临床医学发展史上的空白。这不仅是郑大一附院的光荣,同时也是我省卫生界、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光荣。   这一荣誉的获得,为跨越发展中的郑大一附院锦上添花、再添光彩。   知名专家团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11-12-23

  • 医大一砷制剂攻克“血癌”

      今年9月,哈医大一院终身教授张亭栋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共同获得了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在颁奖仪式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这样评价:“三氧化二砷堪称中国过去一个世纪最重要的一项来自中药的药物发现。在以个体科研小组模式研究中药抗癌的过程中,张亭栋是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治疗作用的主要发现者。”    这一奖项的揭晓,让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神奇的中药砒霜上!    1一位西医采掘到民间秘方    1971年暮秋,黑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接到反映:本省林甸县民主公社卫生院采用有毒药物医治恶性肿瘤,因效果很好引得众多患者前往求治

    来源:黑龙江晨报

    时间:2011-12-23

  • 借助纳米光谱实现生物分子实时追踪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利用自主搭建的多通道光谱仪器,观测到单个纳米粒子的光学信号,并通过将单粒子光谱技术与多种调控手段相结合,成功在线监测到单个金、银、铜纳米粒子的生长过程,同时将其应用于生物分子的实时追踪。相关成果已被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以“热门文章”接收,将在2012年首期杂志以内封面形式发表。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龙亿涛,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秦利霞,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资助。    金、银、铜等贵金属纳米粒子具有等离子共振散射性质,这种散射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12-23

  • 基因组学实验室能做什么?

      给力产学研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进步,基因检测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滴血验癌”“基因分析预测疾病”等提法屡见不鲜,有些公众愿意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而有些公众对此持怀疑态度。基因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2月5日在京揭牌,这个实验室将来会做些什么工作?对推动我国基因检测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能起到什么作用?未来基因检测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为此,记者采访了该实验室的相关专家。    集合优势资源攻关十大疾病    基因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岩院士表示,该实验室集结了北京市的优秀科研资源,  这个创新平台是开放性的,与医院、大学和研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1-12-23

  • 《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创刊

    本报讯 由教育部主管、首都医科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日前创刊,这也是国内第一本转化医学研究的期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桑国卫院士和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担任该刊顾问,另有近20位两院院士担任该刊副总编及学科主编。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期刊总编王晓民教授介绍,当代医疗模式的转变对转化医学研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将通过网络媒介和纸刊导读本及时报道中国和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介绍基础、临床、药物研发与生产领域内的新专利,以及可为治疗学原理提供新思路的病例报告等,以促进临床医师、生物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1-12-23

  • 张亚平院士新文章解析家犬起源

    生物通报道 近期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基于父系遗传证据首次揭示了现代家犬的起源,相关“Origins of domestic dog in Southern East Asia is supported by analysis of Y-chromosome DNA”论文近期发表在《Heredity》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其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在他37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的研究包括在国内较早地、系统地开展动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深入研究灵长类、食肉类、兔形类和啮齿类的进化,在国际上建立了较为全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2

  • 哈工大纳米药物载体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前获悉,哈工大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戴志飞课题组在纳米药物载体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原始创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一年来,该课题组连续发表高水平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为亮点报道介绍,标志着我校在此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脂质体是当前医药领域中最热门的药物载体,它可以增加药物与癌细胞的亲和力,提高疗效,降低毒性。但是,它的最大缺点是稳定性较差,在到达肿瘤位点之前过早释放药物,从而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戴志飞教授课题组在脂质体中引入无机成分以使其稳定性显著提高,得到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被命名为“硅质体”)。

    来源:哈工大报

    时间:2011-12-22

  • 中南大学细胞凋亡新成果登国际刊物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down-regulation of microRNA-23a on TNF-α-induced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through caspase-dependent pathways”的文章,发现一种小分子RNA能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这将为治疗诸如动脉硬化等血管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戴茹萍博士,其他研究人员包括徐军美教授等,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据报道,人体血管内壁犹如一道天然屏障,起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1

  • 生物降解金属材料让骨骼更坚固

    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骨骼有一套非常精巧的结构——  一束束的有机胶原蛋白基质中镶嵌着一层层无机羟基磷灰石晶体,这种多层复合的结构让骨骼成为最理想的生物体支架。   目前,国内外很多科研机构都在进行“仿生骨”材料的研究,寻找能够被体内安全吸收的骨骼替代材料一直是临床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期盼。近日,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骨科学术会议上,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郑玉峰表示,镁合金和铁会在人体环境中较快地发生生物解降,具备了可降解植入材料的特性,表现出诱人的临床应用前景。   良好的生物活性   不锈钢、钛合金和钻合金等传统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12-21

  • 大化所血浆中内源性多肽的高选择性富集与分离鉴定获进展

    血浆中多肽的分离鉴定对于疾病标志物的筛选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血浆复杂的成分组成和多肽、蛋白质极高的含量动态范围,对内源性多肽的高效富集和分离鉴定形成了巨大的困难。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邹汉法、吴仁安研究员等人采用该所张涛研究员研究组所制备的碳介孔材料(OMC),成功发展了血浆中内源性多肽的高选择性富集与分离鉴定的新方法。该项成果作为VIP论文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2011,50,12218-12221)。 碳介孔材料(OMC)  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孔分布和很强的疏水性表面,由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15000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时间:2011-12-21

  •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何敏副研究员论文获浦东优秀科技论文奖

    在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六届浦东新区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中,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何敏副研究员等人的论文《非肽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症和胰岛素抵抗之治疗作用》获得三等奖。12月15日,表彰大会在上海科技馆特展厅举行,何敏副研究员代表全体作者领取了奖状。本次论文评选活动共有456篇参评,分别来自集成电路、光电子、生物医药、医学卫生、材料及化学、化工、信息、通信、新能源和金融等18个学科领域。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共37篇,包括3篇生物医药类论文。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1-12-21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义加工过程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言模式异于常人。在不同的疾病阶段,患者的语言表现为结构松散、上下文缺乏连贯、语言贫乏等等。研究者发现患者存在语义加工的缺损。然而,缺损究竟存在于语义加工的哪个阶段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理论上语义加工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早期自动扩散的语义激活和晚期的情境加工。通过一项关于N400成分的元分析,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课题组的陈楚侨研究员和王葵博士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对比患者和健康控制组的N400效应,靶向早期自动扩散的语义激活过程的研究产生了一个中等程度的效应值(Cohen’s d = 0.41),靶向晚期情境加工过程的研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1-12-21

  • 中科院院士研究组病毒成果登亮点推荐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the 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as a Cellular Receptor for Rubella Virus ”的文章,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风疹病毒细胞受体,有助于更深入了解风疹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机制,研制更有效的风疹病毒疫苗、抗病毒药物和诊断试剂。相关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Virology上,并被该期刊推荐为亮点研究。这项研究由微生物研究所田波院士领导完成,第一作者是田波院士研究组丛浩龙博士,这一研究组致力于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主要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0

  • 世界首个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

    2011年12月18日上午,由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主办,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中国蒙古学学会等单位承办的“蒙古族人基因组计划成果发布会暨专题研讨会” 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宾馆成功召开。研究人员正式宣布——世界首例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这是自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启动以来,研究人员首次对蒙古族人基因组进行全序列基因图谱的构建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揭示蒙古族人遗传特征、起源、迁徙及种群遗传病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副部长、内蒙古社科院党委书记、中国蒙古学学会会长吴团英出席了本次发布会。与会的还有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1-12-20


页次:1486/2068  共41345篇文章  
分页:[<<][1481][1482][1483][1484][1485][1486][1487][1488][1489][149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