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红细胞免疫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AD340X300]由牡丹江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冯艳承担的科研课题———“2型糖尿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首次揭示出本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专家认为,这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好的认识基础,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产生与血脂紊乱、血黏度异常、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等因素有关,且人们注重改善这些紊乱状态,以减少或延缓血管合并症的产生及发展。而红细胞免疫功能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作用的研究尚属空白。    

    来源:

    时间:2002-07-04

  • 英国科学家识别出启动受精的精子酶(图)

                         [生物通讯]英国的两名解剖学家宣称,负责诱发卵细胞胞质溶胶中的钙离子浓度在细胞内的波动变化--即钙离子波动--以启动受精的是精子酶--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 ,PLC)的第五种同工酶 。他们这篇识别出一直以来难以捉摸的精子激活因子的尚未发表的研究是在欧洲生命科学家组织于法国港口城市尼斯举行的第二次会议 (second conference

    来源:

    时间:2002-07-04

  • 纳米虑膜分离蛋白质和DNA分子

    [AD340X300]    [生物通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能够分离出生物分子混合物的新型纳米过滤技术。这项技术有望用于构建区分不同蛋白质或DNA分子混合物的小型基因组学研究工具。    这个虑膜由均匀分布着直径小于10纳米的微孔的聚碳酸脂膜构成。这些微孔覆盖着一个薄金箔层以及一层称为硫醇的油分子层。硫醇自发排列为一分子薄厚的膜,所有硫醇分子的指向一致。    这些硫醇是碳链结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硫原子和一个酸性基团。硫原子使硫醇可以粘附到金箔层,而酸性基团会与流经的任何物质相互作用。

    来源:

    时间:2002-07-04

  • 解密淋巴瘤复杂的基因交换机制

    [AD340X300]    6月28日出版的Cell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科学家已经确认淋巴瘤(lymphoma)如何在大量染色体易位的情况下,仍然能继续发展的机制。报导中指出,白血病与淋巴瘤都是因为染色体遗传物质发生异常地交换。而这些基因被交换至异常位置时,会引导细胞产生不正常的生长。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复杂的基因易位(translation)情形,会在整个基因组中放大。研究人员称此现象为“complicon“,也就是复杂易位(complex translation)。    另外,研究人员在老鼠基因剔除的实验中发现,

    来源:

    时间:2002-07-04

  • RNA干涉用于治疗HIV感染

    [AD340X300]    [生物通讯]根据费城Thomas Jefferson 大学Jefferson医学院一位病毒学家,一种可以解除某些类型病毒“武装”的天然方法有一天也许会用于治疗HIV感染。    已在果蝇、酵母和线虫中进行了先期研究,科学家最近又证明,这种称为短干涉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s)的小片段遗传材料可能也可用于抑制HIV病毒复制。    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是1998年首次在秀丽线虫中发现,并证明属于转录后水平

    来源:

    时间:2002-07-04

  • 对半乳糖操纵子模型的再认识

    [AD340X300]    [生物通讯]尽管大肠杆菌的半乳糖操纵子模型已被写进大多数生物学教科书中,但发表在7月1日《基因与发育》(Genes & Development)中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对于这一细菌基因调控的经典实例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    来自南部丹麦大学的Poul Valentin-Hansen博士和他的同事报道,一个叫做Spot42的小RNA,通过一个反义机制调控着半乳糖操纵子的基因表达。    所谓操纵子是指基因转录的功能单位,是由调控基因和受该基因调控的临近结构基因组成的基

    来源:

    时间:2002-07-04

  • 台湾赛亚基因科技提前完成亚洲人种的SNP数据库初稿

    [AD340X300]台湾首创以基因组研发为主的赛亚基因科技公司,日前完成亚洲人种的单一核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数据库初稿,完成时间较预定进度提前,赛亚基因接下来将针对肝炎、气喘、乳癌、二型糖尿病等亚洲地区的多发性疾病,与国内外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建立各项相关的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 mics)技术平台。由于研发进度顺利,赛亚六月已向台湾证券交易所申报辅导,预计明年底以科技类股上市。赛亚基因科技自去年三月成立以来,即专注于建立亚洲人特有的SNP数据库,透过赛亚基因在美、台两地的生物信息中心,归纳统整了包括赛莱拉(Cel

    来源:

    时间:2002-07-03

  • 基因变异与前列腺癌预后差有关

    [AD340X300]美国梅欧医院研究人员称,8p22和8q24基因与晚期前列腺癌之间的联系似乎得到了证实。8p22 缺失和相应的8q24增加与疾病的生物化学进展增加率有关。他们评价了195例Gleason分数大于5的前列腺癌患者的 8p22和8q24变异,这些患者的病理分期为T2N0M0 ,在1987年到1991年间到梅欧医院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研究人员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分析了石蜡包埋组织。分析在156例肿瘤中获得成功。这些肿瘤中,104例具有一种或多种变异。66例肿瘤8q24拷贝数目增加,其中20例8q24有额外的增加。8q24的额外增加与肿瘤 Gleason分数显著相关,而8p22

    来源:

    时间:2002-07-03

  • 干细胞促生蛋白

    [AD340X300]加拿大科学家最近宣布首次发现了一种对成年人干细胞有促生作用的蛋白。专家认为,这一发现为人们获取高活性成年人干细胞拓宽了途径。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人体胚胎中有一种特殊蛋白,能促使胚胎干细胞迅速繁衍。实验中还发现,这种蛋白对成年人的干细胞也能起到类似的促生作用。人体胚胎干细胞活性很强,可迅速繁衍分化,最终长成心脏、肾脏或演化为神经、血液等。一般认为,只有取自胚胎的干细胞才有分化成为不同组织的潜力,而成年人体内的干细胞只能发育成为特定组织。成年人的干细胞数量极少,其中大部分存在于骨髓中,而且活性比起胚胎干细胞来要大为降低。加拿大科研人员介绍说,使用他们新发现的促生蛋白培育成年人

    来源:

    时间:2002-07-03

  • MicroCHIPS芯片控制药物传送

    [AD340X300]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Bob Langer已经花费了25年时间专注于如何促进药物对人体所发挥的效应问题。因为每一种药物都有一个理想发挥功效的环境要求。超过了环境要求的上限,药物将变得有毒;而低于环境要求的下限,药物将变成废物。       那么如何才能给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开出合适剂量的药物呢?为了寻找答案,Langer教授曾经定制了一种能够控制药物渗入人体的聚合物,并试验在磁场的效应下控制这种聚合体药物释放的速度,他也曾经在布片上模仿药物通过皮肤渗入人体的过程。到现在为止,Lang

    来源:

    时间:2002-07-03

  • 人体内化学物质“肌苷”可修复受损脑部

    [AD340X300]新华社信息  据美国近日出版的《全国科学院学报》月刊报道,科学家经过实验发现,人体内的化学物质肌苷,能让因中风受损的脑部重新运作起来。         肌苷是一种核苷,能促进负责传送神经讯号的神经纤维卷须轴突生长。研究发现,肌苷能让脑部受损部分,通过让轴突生长,重新建立联系。         美国哈佛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贝洛维茨说,研究显示肌苷能把中风后脑部的大量联系工作恢复。这些联系工作能有效促进脑部恢复功能。而且这种物质至今尚未在动物身上产生副作用。

    来源:

    时间:2002-07-03

  • 纳米材料在人工抗体酵素制作上的展望

    [AD340X300]近年来随着分子科学的发展,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和改变已经不再是梦想。目前更配合上纳米技术的运用,不但可以将蛋白质作为纳米材料,同时能创造出具备特定功能和性质的新蛋白质,其中包括人工抗体酵素。抗体酵素同时具有作为抗原的高特异性,以及类似酵素的抗原分解特性;藉由自然免疫或人工免疫的方式,皆可获得抗体酵素。大部分的抗体酵素为水解酵素,且多具有由Asp、His、Ser等三组残基所构成的活性部位;因此藉由抗体工程学来对甘类进行适当的设计,便制造出人工抗体酵素。抗体酵素并非只是抗体与酵素的结合而已,一个真正的抗体酵素不但须具备高抗原特异性,不会和周遭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同时更由于酵素活性部

    来源:

    时间:2002-07-03

  • 美发现两种新药物可预防妇女乳腺癌

    [AD340X300]据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在即将于2日出版的《美国医学年鉴》上撰文指出,两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以降低某些妇女患上乳腺癌的风险,但这类药物可能存在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查珀尔希尔分校一个研究小组对1.3万多名妇女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人一直在服用他莫昔芬(tamoxifen)。研究人员发现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减少了将近50%。         研究人员还在一些绝经后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妇女身上进行了雷洛昔芬(raloxifen)的

    来源:

    时间:2002-07-03

  • 专家发现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规律 防治有了新途径

    [AD340X300]    新华网郑州7月2日电(记者 陈建设)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刘宗芳等医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临床上探索出防治新途径。近日,这项研究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高达11.88%。深入研究其发病规律,探讨防治途径,是摆在医学界的一项严峻任务。       郑州大学二附院心血管内科教授刘宗芳等人,经过潜心研究发现,在正常人

    来源:

    时间:2002-07-03

  • 研究人员发现1型糖尿病基因

    [AD340X300]    [生物通讯]根据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的报道,一个新发现的基因在小鼠糖尿病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且该基因在人体中也存在几乎完全一致的版本。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机体免疫系统一个至为重要的部分--胸腺,时而攻击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引起1型糖尿病的过程,而目前研究人员对这一过程的机制知之甚少。    “这个基因似乎是BB大鼠的糖尿病发育所必需的。”华盛顿大学医学教授、免疫学副教授Åke Lernmark博士说。BB大鼠是研究人类1型糖尿病的最佳模型。这个基因的识别将会帮助我们查明一个基因

    来源:

    时间:2002-07-03

  • TIGR宣布完成光合细菌--绿硫菌的测序

    [AD340X300]    [生物通讯]美国国家基因组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Genomic Research,TIGR)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完成了绿硫菌Chlorobium tepidum的基因组测序工作。    研究人员希望绿硫菌的基因组图谱能够有助于了解细菌与植物中存在的真核细胞器之间的进化关系。    绿硫菌原产于新西兰富含硫化物的温泉中,这种细菌能够以一种类似植物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的方式摄取太阳光中的能量。但不同于植物,绿硫菌是依靠硫化物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产生能量的分子

    来源:

    时间:2002-07-03

  • 治疗亨廷氏症的新线索

    [生物通讯]亨廷氏症的最早病兆--肌肉抽搐和痉挛--出现于中年,随之而来的便是记忆力退化和肌肉控制能力丧失。尽管该病的祸首应归咎为一个基因的突变,但还不清楚该基因突变究竟是如何引起这些症状的。现在,研究受亨廷氏症小鼠和人类的细胞的科学家们证实,细胞的“发电厂”--线粒体--的慢性损伤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亨廷氏症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行性变疾病,在美国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突变基因将谷氨酸[AD340X300] 氨基酸链延长附加到一个称为亨廷顿蛋白(huntingtin,htt)的蛋白质上。一般说来,加长的谷氨酸长链应当引起神经症状发作更早,更为严重。但科学家

    来源:

    时间:2002-07-03

  • 专家说中医药应继承传统理论精髓 大胆创新发展

    [AD340X300]新华网南宁7月1日电(记者 黄革)最近在广西中医学院举行的一个中医药发展研讨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员和来自各地的中医药专家认为,中医药应在继承传统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按科学规律大胆创新,追赶现代的步伐。         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与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相比,远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目前存在着中医药产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强的新产品的现状。         “以广西为例,广西拥有4623种可以药用的植物,占全国1/3,但目前得到开发利用的中草药品种不足

    来源:

    时间:2002-07-02

  • 香港发现感染超级细菌病人

    [AD340X300]    新华社信息香港7月1日电(记者印高乐)香港伊丽莎白医院最近查出有8 名病人带有一般抗菌素无法治疗的超级细菌——抗万古霉素肠球菌。   在今年4月的一次住院病人检验中,该医院发现一名病人带有抗万古霉素肠 球菌,但没有感染迹象。最近在跟进检验中,他们又在7名病人的粪便样本中发 现含有相同的抗万古霉素肠球菌。医院发言人说,带菌的都是长期住院的脑外科 病人。医护人员已把这些病人隔离并全面清洗病房。   有人指出,同一病房发现8名病人带有抗万古霉素肠球菌,可能是集体传 染,显

    来源:

    时间:2002-07-02

  • 日本从果蝇身上发现细胞死亡因子

    [AD340X300]新华社信息东京6月30日电(记者何德功)日本理化研究所和东京都立大学近日在果蝇身上发现细胞自然死亡基因,对于解释复杂神经组织的形成和各种神经性疾患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大有帮助。据《日本产业新闻》报道,理化研究所脑科学综合研究中心三浦正幸研究员和东京都立大学相垣敏郎副教授,在果蝇的复眼部位,激活各种基因,然后观察其影响。结果,他们从中发现了与哺乳类动物细胞死亡基因相似的基因“EIGER”,由于这一基因的过于活跃,导致细胞死亡,复眼失明。这一发现对开发各种神经性疾病药物很有价值。摘自 新华网

    来源:

    时间:2002-07-02


页次:1470/1558  共31154篇文章  
分页:[<<][1461][1462][1463][1464][1465][1466][1467][1468][1469][14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