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钩端螺旋体病有“克星” 《自然》公布最新研究成果
[AD340X300]钩端螺旋体病为何会导致患者肺部大出血?我国科学家领衔、法、美科学家参与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一举擒获“元凶”基因,为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昨天在英国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公布了三国科学家对该病的致病菌——问号钩端螺旋体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功能研究成果。有关专家评论:这是我国传染病研究的重大成果。 “钩端螺旋体是个古老的微生物,如果把生命的进化比喻为一棵树,人类在树的最高端,钩端螺旋体则靠近树根。”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副教授任双喜介绍说,在高倍显微镜下,问号钩端螺旋体菌身材细长,呈螺旋形,尾处有弯钩,像个问号。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之所以进入三国科
-
研究发现“造血”所必需的基因
[AD340X300][生物通讯]科学家识别出一个在血液和免疫系统的干细胞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基因,这个基因对某些癌症如白血病等可能也有一定影响。根据两项发表在《自然》杂志网络版上的新研究,这个被命名为Bmi-1的基因,是血液干细胞--无论是正常的还是发生癌变的--更新所必需的。这个基因的发现为寻找遏制免疫系统癌症如白血病等的方法提供了新线索。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经遗传改造后不含Bmi-1基因的小鼠的血液干细胞的行为。这些小鼠出生时含有许多造血干细胞,但几个月内它们的造血干细胞就消失了。正常情况下,干细胞分裂时会再生,研究的作者之一、密歇根大学医学和细胞与发育生物学教授Michael
-
成体干细胞能分化为所有类型的脑细胞
[AD340X300][生物通讯]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证据证明成体骨髓干细胞导入小鼠胚泡后能够分化为大脑中所有的主要细胞类型。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25日期的《细胞移植》(Cell Transplantation)上。这些称为多能成体祖细胞的成体干细胞的分化潜力是2002年6月期《自然》杂志报道的主题。这篇最新的研究特别研究了多能成体祖细胞分化为大脑中各种细胞类型的能力。研究人员将成体干细胞导入小鼠胚泡,胚泡是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结果出生的是一个嵌合体小鼠--即同时存在宿主小鼠细胞合移植干细胞发育而来的细胞的小鼠,小鼠大脑内,移植干细胞分化为传导电脉冲的神经细胞、为神经细胞提供支持的
-
今天:DNA双螺旋发现50周年
[生物通讯]5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三篇有关DNA分子结构的论文。第一篇是沃森和克里克的《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在这不到两页的短文中,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另外两篇则是威尔金斯、斯托克斯和威尔逊合写的《脱氧戊糖核酸的分子结构》以及弗兰克林和她的学生戈斯林署名的《胸腺核酸钠的分子构象》,各自发表了DNA螺旋结构的X光衍射照片及数据分析,从而正式宣布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重大发现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纪元,揭开生命科学的新篇章。九年后,沃森和克里克以及威尔金斯因对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沃森
-
DNA50年人物志:早凋的“科学玫瑰”
[AD340X300]社记者颜亮 许多人知道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知道获得诺贝尔奖的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但另一位同样功不可没的女科学家、“科学玫瑰”富兰克林则被不少人遗忘了。50年前,她率先拍摄到DNA晶体照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清晰地展示出来。但“科学玫瑰”没等到分享荣耀,在研究成果被承认之前就已凋谢。 富兰克林1920年出生在伦敦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里,毕业于剑桥大学的物理化学专业。二次世界大战后,她加入巴黎的一家实验中心,开始研究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很快就成为该领域的权威。后来,她回到伦敦国王学院的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室。 在这里,她认识了研究伙伴威尔金斯,并和威尔金
-
日本发现55年来的首个新维生素
[AD340X300][生物通讯]日本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维生素。这种维生素在小鼠育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认为它在人体内可能也有着类似的功能。Takafumi Kato 领导的研究小组证实,1979年发现的一种物质--PQQ(pyrroloquinoline quinone)可以归为维生素。这个位于东京的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声称,缺乏PQQ的小鼠生育力下降,皮毛变得粗糙。对小鼠有重要影响的维生素通常也已同样的方式影响人类,Kato说。“生育力下降的背后有许多可能的因素。”Kato 说。“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查明这些小鼠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这种维生素对人有何影响。PQQ是自1948年来发现的第
-
生命科学新的里程碑: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前前后后
[AD340X300]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生命现象,历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在探索生物之谜的历史长河中,一批批生物学家为之奋斗、献身,以卓越的贡献扬起生物学“长风破浪”的航帆。今天,当我们翻开群星璀璨的生物学史册时,不能不对J·沃森(JinWatson)、F·克里克(FrancisCrick)的杰出贡献,予以格外关注。50年前,正是这两位科学巨匠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惊世发现,揭开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篇章。如果说十九世纪达尔文进化论在揭示生物进化发展规律、推动生物学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那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则是开启生命科学新阶段的又一座里程碑。由此,人类开始进入改
-
世卫组织将在6月中召开全球控制SARS研讨会
[AD340X300]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世界卫生组织4月23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将在6月17-18日在日内瓦举行全球控制非典型肺炎(SARS)战略的国际研讨会,邀请有关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以及有关国家的官员与会进行交流。 声明称,世界卫生组织计划在日内瓦举行国际科学大会,对全球SARS传染病管理和控制以及实验室研究发现进行评估和交流,同时与会者还要探讨全球传染病控制战略。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至4月21日全世界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发现非典型肺炎疫情,累计病人3861例(包括部分疑似和已康复病人)。(信莲)摘自 中国日报网站
-
纪念DNA双螺旋发现50年庆祝活动在剑桥举行
[AD340X300][生物通讯]纪念DNA双螺旋发现50周年的仪式将在伦敦的市政厅隆重举行,随后还将在沃森和克里克当年发现双螺旋的地点--剑桥大学召开纪念会议。这次纪念活动有英国皇家协会、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和《自然》杂志主办。1953年2月,美国人沃森和英国人克里克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发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两个月后,他们这一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大科学发现的研究发表在4月25日期的《自然》杂志上。“自这个开创新纪元的发现起,20世纪的生物科学取得了飞速发展。随后的50年时间里,英国科学家共获得46个诺贝尔奖,超过三分之二是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英国科学大臣Lor
-
加拿大"智能炸弹"专打丙肝病毒
[AD340X300] 在加拿大科学家手里,DNA(脱氧核糖核酸)不仅仅是遗传物质,经过改造的它还可以充当“智能炸弹”,专门杀死遭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而不伤害其他细胞。这是一种新的基因疗法。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报告说,其中的关键是利用细胞自杀程序。 加拿大安大略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说,人类细胞里的一些蛋白酶会激活某些蛋白质,启动细胞自杀程序。而他们发现,丙肝病毒也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酶,用这种蛋白酶来激活“自杀蛋白质”,无疑可以达到让细胞自杀的目的。 &
-
新免疫疗法一步之遥
[AD340X300][生物通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便宜又可靠的大量生产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方法。有一天这种方法可能为抵抗癌症和病毒感染提供挽救生命的防线。利用人工抗原呈递细胞(artifici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APC),科学家可以将非特异性免疫细胞转化为特异性、靶向性的抵抗入侵者的机器。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21日期《自然医学》的网络版上。“在实验室大量生产靶向性抗原特异免疫细胞的能力大大拓宽了免疫细胞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潜力,尤其是癌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病理学和医学教授Jonathan Schneck说道。“我
-
杨焕明:非典病毒正在快速突变
[AD340X300][生物通讯]我国科学家已经破译了一些SARS病毒样本的遗传密码,他们声称此项研究结果将为确定SARS病毒的毒性随时间会增加还是减弱提供重要线索。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的总协调人、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杨焕明教授表示,他们的测序结果显示,北京病人与广州病人的病毒样本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病毒可能正在快速突变。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与中国军事科学院微生物所合作完成了对SARS病毒的基因组测序。杨焕明表示,美国和加拿大测序的样本与广州样本相似,这是因为美国和加拿大的样本来自在中国南方感染的病人。但当研究人员对与广州相隔1,200英里的北京收集来的样本进行测序时,发现与南方的病毒株
-
BP1基因----乳腺癌致病基因?
[AD340X300]CCTV.com消息(国际时讯):昨天,美国的科学家宣布,他们找到了被怀疑是引发乳腺癌的致病基因。由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的帕特里西亚·伯格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对乳腺癌致病基因的专项研究。在对46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患者的肿瘤内,一种名叫BP1的基因格外活跃,它促进了癌细胞的生长。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帕特里西亚·伯格博士:在我们过去所进行的分子学研究中,患者体内BP1基因表达率高达80%,正是因为BP1基因表达率高,所以我们相信BP1基因的发现将为今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最初,伯格是在众多白血病患者体内发现了异常活跃
-
英国科学家发现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
[AD340X300]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引起肥胖的相关基因,该基因使人体更易吸收脂肪。英国科学家说,这项研究有助于了解过多吸收脂肪导致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重要原因,进而研发新的治疗药物。 主要由英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3种罕见疾病病因进行了重点研究,这3种病都同人体过多吸收脂肪有关。第一种病叫乳糜微粒血症,第二种病是糖源储积病四型,又名安德森病,第三种病是另一类乳糜微粒血症。英科学家发现,这3种疾病都同人体代谢功能失调有关。一种叫Sar1b的蛋白在吸收食物脂肪时出现功能失调。专家对来自全球的一些病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3种疾病所有患者都有相同遗传基因变异。帝国理工学院的专家说
-
揭开血色病的遗传病因(图)
[生物通讯]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最近发现的多肽能够防止与一种常见遗传病有关的铁积聚。这种叫做遗传性血色病(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的遗传病发病率高达0.5%到0.3%,是所有遗传病中最突出的一个。这项研究为遗传性血色病的治疗指明了一条新途径。虽然缺铁是世界上最大的营养问题,但体内的铁太多也不是件好事。大多数遗传性血色病病人都携带两个拷贝的缺陷HFE基因,这个缺陷基因导致从饮食中吸收过剩的铁,使机体内的铁含量过多,引起一系列器官损伤。虽然HFE在调节铁流量方面的精确作用还不清楚,但科学家早就怀疑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于某种“铁激素”,这是一种被预言能够从检测血液中的铁
-
抗体产生的遗传机制
[AD340X300][生物通讯]哈佛医学院Howard Hughes 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同事揭开了一个遗传机制的大谜底,这个机制赋予了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抗体来挽救生命的能力。没有遗传上的精确调控,抗体找到病毒、寄生虫以及其它有潜在危险性的外来病原体表面上匹配的受体的能力就会大大削弱。这些发现还揭示了一个导致某些类型癌症还过敏反应的基因突变。Howard Hughes 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波士顿儿童医院的Frederick W. Alt 领导了这次研究。他的研究小组的发现解释了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抗体分子是如何获得编码激活消灭特异类型入侵者即抗原的正确通路所需的结构特征的遗传组成的。恰当的
-
法科学家发现木瓜汁可增人体免疫力
[AD340X300]据此间媒体22日报道,世界艾滋病研究预防基金会主席吕克·蒙塔尼耶21日说,从发酵木瓜中提取的汁液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助于防治包括非典型肺炎在内的一些病毒,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 蒙塔尼耶是1983年发现艾滋病毒的法国研究小组负责人。他指出:“木瓜汁中含有一些可以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的物质。尽管我们没有对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氧化能力进行研究,但我认为这是可行的。”蒙塔尼耶称,他已推荐使用木瓜提取液治疗法国的“非典”病人。但他强调,研制出治疗该病毒的药物以及疫苗需要时间,在此之前,预防仍是最好的办法
-
泰国专家研制出快速检验"非典"制剂
[AD340X300] 据此间《世界日报》23日报道,泰国基因工程医学专家已研制成功一种1到2小时内快速检验出是否患有非典型肺炎的制剂。 报道说,世界卫生组织向泰国提供了导致“非典”的变异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图谱,其后泰国多家医院和专家合作,花了15天时间研制成功这种制剂,可通过检验可疑病人的唾液和排泄物确定是否“非典”病人。 目前,这一制剂已在泰国拉玛医院试用,每次检验费为2000铢(约合47.6美元),但检验费可能随
-
面包霉的基因组被破译(图)
[生物通讯]看似卑微的面包霉--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其实多才多艺。在印尼,人们用面包霉来制当地的土特产--精制花生糕。面包霉还帮助George Wells Beadle 和 Edward Lawrie Tatum获得了1941年的诺贝尔奖,二人在面包霉中证明基因控制着蛋白质的生产。现在,这种真菌的基因组已被测序完毕并在昨天公布。这些序列信息将为生态学、进化和人类健康的研究提供许多新线索。除粗糙脉孢菌外,最大的真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中只有两种的基因组被测序。但这两种真菌都是单细胞的酵母,只能代表一小部分的子囊菌门。而N. crassa是多细胞生物
-
专家分析非典可能出现的三种走势
[AD340X300]由于“非典”来势凶猛,又是一种人类至今尚未完全认识的疑难病症,各国医学专家只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防病治病的同时,逐步认清其真面目。美国医学专家认为,目前医学界对“非典”仍存在三点困惑。 “非典”的三困惑 首先,对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的来源和其生存方式仍不明了,它是来源于动物体内,还是来源于人体内,还是两者皆有,医学专家仍没有搞清楚。尽管专家们正在全力以赴地研制“非典”疫苗,但美国专家认为,要真正研制出疫苗,估计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