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广西医科大学尹瑞兴团队的高脂血、高血压相关研究
不久前,卫生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已引起各国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而早在10 年前,我国少数民族聚居人群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发病问题就引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视。 民族间差异研究较少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经济状况和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仅在广西境内就有12个少数民族居住,其中,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壮族中的黑衣壮族和瑶族中的白裤瑶族属于广西特有少数民族。 “虽然他们的人口不多,但往往高度聚集,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婚丧习俗。”广西医科大学教授尹瑞兴对《中国
-
智力游戏可降低老人患老年痴呆症风险
记者日前从在南京开幕的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上获悉,国内最新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认知训练可预防老人智力下降,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老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到2050年,全世界3700万人将会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即俗称的“老年痴呆症”。而训练,包括猜谜语、做手工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智力活动能够降低老人患此病的风险,减缓病情的发展。之前的研究多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进行验证,但对智力训练对健康人群的作用知之甚少。一项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上海地区的社区健康老年人群中进行的试验结果则显示,认知训练可预防健康老人智力下降,帮助他们今后能够更长时间地独立生活,在一定
-
曹雪涛院士Immunity:当东方遇到西方
国际著名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近日推出新一期《聚焦中国》(Spotlight on China),介绍近年来中国免疫学基础及临床研究的飞速发展,其电子版在细胞出版社及其子刊的网站上均能免费阅读或下载,纸质版则随下月最新一期的《免疫》(Immunity)同时发行。生物通报道:在此增刊前言中,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以“EAST MEETS WEST: Enhancing the Global Influence of Immunology Research in China”为题,介绍了中国的“阴阳”哲学理念以及传统医药对西方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免疫
-
清华大学张雅鸥教授:癌症小分子RNA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深圳研究生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一种重要的癌症相关小分子RNA:miR-210在细胞周期调控中靶基因,从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靶基因,并深入分析了miR-210对有丝分裂的影响,指出miR-210能干扰有丝分裂过程,这也许解释了其对肿瘤形成的抑制作用。相关成果公布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张雅鸥教授,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Burton B. Yang,其中张雅鸥教授早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研究组主要以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为研究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为研究特点,在非编码RNA、干细胞的分化机理
-
中山大学PLos癌症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三种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形成、进展及预后相关的蛋白质标记物,相关论文“Overexpression of Osteopontin, αvβ3 and Pim-1 Associated with Prognostically Important Clinicopathologic Variabl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发表在近期的《PLos One》杂志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邵春奎教授和第一附属医院的李家平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邵春奎教授主要从事胃癌分子病理及综合治疗研究,包括胃癌分
-
面向人工胰脏:数学模拟和糖尿病控制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2012.10.4. 糖尿病是指人体血浆中的糖浓度总是高于正常水平的慢性疾病,该病的形成有两种可能原因,要么是由于促使人体细胞吸收糖分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要么是由于人体对胰岛素产生了耐受性。I-型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胰脏(生成胰岛素的器官)丧失其细胞或是其 细胞功能紊乱。II-型糖尿病则主要是由病人带有缺陷的血糖-胰岛素协调系统造成的。糖尿病最常见的控制方式是人工胰岛素的皮下注射,例如通过胰岛素泵进行。在SIAM期刊《SIAM Journal on Applied Mathematics》今天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作者黄明湛,李嘉旭,宋新宇以及郭红建,针对I-型和I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2-11-08
-
高分辨率人类基因变异图谱绘成
本报讯 (记者李天舒)由中、美、英等多国共同发起的国际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计划”协作组近日宣布,已成功完成高分辨率人类基因组遗传变异整合图谱。相关研究论文11月1日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 “千人基因组计划”是由中国华大基因研究院、英国桑格研究所、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等多家机构共同启动的一项大规模人类基因测序计划,于2008年启动。按照这一计划,科学家将对全球各地至少2500个人类个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绘制最详尽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探寻基因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 目前,协作组已对来自欧洲、东亚、非洲和美洲14个种族的1092个个体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全基因组测序、外显子目标序
-
上海交大培育出长春花抗癌生物碱含量倍增
治疗癌症药物价格有望降低一半以上 中国科技网讯 11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对外发布消息,由教育部“****”特聘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唐克轩博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8年,发明了长春花代谢调控、代谢工程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长春花遗传转化再生植株体系,解决了困扰世界数十年的长春花遗传转化并再生植株的难题,培育出了用于治疗癌症的元素含量大幅提高的长春花。该成果有望使治疗癌症的药物价格降低一半以上。 长春花是在化疗阶段治疗癌症的药物提取源,被称为“生命花”。长春花体内有130多种生物碱,其中长春碱和半合成衍生物长春瑞滨是与肺癌、乳腺癌、睾丸癌和卵巢癌等作
-
我国医学专家发现造血干细胞发育新位点
中国科技网讯 解放军307医院肿瘤学研究室主任刘兵课题组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杨晓课题组紧密合作,在哺乳动物造血系统的起源研究中,发现小鼠胚胎头部是造血干细胞发育的新位点。这一研究成果于11月2日以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该杂志为《细胞》子刊,2011年影响因子25.4。这是军队科研人员在该杂志发表的第一篇研究论文。 造血干细胞的胚胎起源是干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一直存在争议。近20年来,主流学术观点认为:胚胎尾侧的主动脉—性腺—中肾区(AGM区
-
北京大学对趋化素样因子1的研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趋化素样因子1(Cklf1)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韩文玲教授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在国际上首次克隆到的一个新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因子,初步的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具有广谱的趋化活性的趋化因子,而正是趋化因子对炎性细胞的吸引和活化引起炎性细胞浸润、进而引起血管平滑肌的增殖、迁移,形成内膜增生。目前为止,Cklf1在动脉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硬化斑块形成和血管内膜增生过程中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是否具有促进增殖活性的研究,国内外尚无人报导。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沈晨阳主任医师带领的团队自2006年以来,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Cklf1在动脉硬化及血管外科术后再狭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
-
西南大学特聘教授最新PLo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基因组编辑工具:TALE分析家蚕油蚕突变基因BmBlos2,首次在个体水平利用人工核酸酶实现可遗传的大片段基因组删除。相关成果公布在PloS On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西南大学家****特聘教授夏庆友,第一作者为马三垣,夏庆友教授为西南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亦是西南大学首位“****”特聘教授。主要专业领域为蚕桑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基因组及生物信息学,曾于2004年和2009年先后在Science杂志上公布家蚕基因组图谱和家蚕遗传变异图谱。TALE (Transcription Ac
-
我学者发现大豆蛋白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国际学术期刊《理论与应用遗传学》日前在线发表了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卢为国关于大豆蛋白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卢为国在以《大豆中控制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为题的研究论文中,报道了两个大豆水溶性蛋白的QTL位点,根据目前的文献检索结果,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大豆是人类重要的蛋白来源,大豆蛋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黄淮地区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产区。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但黄淮地区的大豆在提取分离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时存在得率较低的问题。 据研究人员介绍,之所以会出现得率较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黄淮地区大豆中的水溶性蛋白含量较低。因此,发现控制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基因,通过遗
-
新法培育让长春花治癌元素含量倍增
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11月5日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院唐克轩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8年,发明了长春花代谢调控、代谢工程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长春花遗传转化再生植株体系,培育出治癌元素含量提高一倍以上的长春花。 据悉,从长春花叶片中提取的生物碱文多灵和长春质碱化学半合成而来的长春瑞滨,是治疗肺癌、乳腺癌、睾丸癌和卵巢癌等癌症的植物天然特效药,已成为新一代治疗癌症的一线植物源药物。然而,长春花中文多灵和长春质碱含量极低,化学合成因成本太高而不具有商业价值。 唐克轩带领科研人员通过代谢技术,过量表达长春花生物碱合成过程中的转录调控因子和关键酶,发现长春花体
-
上海交大最新JBC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大小透明质酸与其受体CD44的相互作用关系,首次证明了HA大小与CD44聚集之间的密切关联,这将有助于解析不同透明质酸出现不同生物学活性的分子或细胞基础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JBC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锋,其早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近年在糖分子的免疫调节及血管形成方面开展系列研究,曾以第一申请人身份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题课题资助。透明质酸(glycosaminoglycan hyaluronan,HA)是一种大分子糖胺聚糖,是构成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间质的主要成分,在生理条件或适当的pH环境下,
-
顶级华人科学家解析中医传统治疗分子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南佛罗里达大学药学院的研究人员在高血压大鼠模型中证实采用古老的中医治疗——针灸来降低大鼠的高血压,针灸所触发的抗氧化酶增高似乎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布在近期的生物医学期刊《PLoS ONE》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华人科学家周树峰(Shufeng Zhou)教授。目前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任主管国际医学合作的副校长、药学院主管科研和国际合作的常务副院长、终身教授。是世界一流的新药研发专家、美国药典(USP)专家委员会成员(唯一的华人专家)和美国国家药物管理局(FDA)顾问。迄今,已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
-
参选项目:显微镜观察调焦小窍门
“赛默飞之生物通2012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 生物通将会陆续公布一些项目,以便大家分享这些创新技术。同时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也准备了一些精美礼品寄出,同时近期我们还将进行抽奖,以飨读者。参选项目:显微镜目镜观察与采图不同焦的调节背景: 加上数码摄像头的显微镜是我们进行生物显微观察和取图的常用工具,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CCD成像与目镜观察不同焦,即显示屏与目镜观察不能同时清楚成像,当需要拍多个视野时,每次在通过目镜找好视野又要调焦
-
中科院联合研制的HIV诊断试剂盒获得药品注册批件
近期,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成功获得国家药品注册批件。该试剂盒为第4代HIV酶联免疫诊断试剂,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灵敏性和特异性好,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该试剂盒能准确检出我国流行HIV-1型病毒株感染,并能检测出HIV-1型病毒株窗口期的感染,各项指标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内目前主要使用的进口试剂。2009年,武汉病毒所与与丽珠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研发第4代艾滋酶联免疫诊断试剂。HIVp24抗体的研制为第4代HIV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核心内容,武汉病毒所单抗室与HIV流行病学和分子病毒学学科组联合
-
中国机器人研发受制于科研体制
网易探索11月5日报道 在北京四季青敬老院,有这样一支“医护队”,它们提醒老人按时吃药,帮助老人做康复训练,让老人上网解闷儿……时刻为老人“尽孝心”。不过,组成这支医护队的队员不是“人”,而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单位共同研发的助老机器人。不知不觉中,机器人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一场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风暴正在悄然酝酿。然而,专家指出,由于基础工业不扎实、科技体制存在制约等原因,我国机器人走得“还不稳”,机器人产业与技术发展仍面临许多严峻挑战。追击未来“争锋”焦点当前,各国在机器人研究方面都雄心勃勃,分别推出多种研究项目或计划,领域覆盖了海陆空与人类生活的各
-
苏州大学在生物分析检测领域取得新进展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的何耀教授课题组发展了硅基表面增强拉曼检测平台,用于对致癌基因的高灵敏、特异性多元分析检测。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的《应用物理快报》(Appl. Phys. Lett. 2012, 100, 203104)。该论文作为APL封面论文发表,并被评为近年来发表在该杂志上最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之一,并被APL创刊50周年特刊收录。 APL杂志在全球50000多种常用期刊中,引用次数位列前25位。在2011年度共引用203,336次,引用次数在应用物理领域排名第一。在2009年至2012年发表在该杂志上的20000余篇论文中,由期刊编辑部选取最具学术价值的50篇论文入选APL
-
军事医学科学院Cell子刊干细胞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ouse Embryonic Head as a Site f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Development”,首次证实了小鼠胚胎头部是造血干细胞(HSCs)发生的一个新位点。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杨晓(Xiao Yang)研究员和刘兵(Bing Liu)研究员是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杨晓研究员是国内基因敲除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因其杰出的科研成果曾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日本JALAS国际奖等奖励。并于2006年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