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从天山雪莲中提取出抗寒基因
新华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11日宣布,科研人员已成功地从高山雪莲中提取出来了一种抗寒基因。 这项前后投资31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研究员艾秀莲及另外两名科研人员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经过5年时间,这3名科研人员从天山一号冰川上采集的雪莲中首次分离出抗冻蛋白基因。 艾秀莲说,新疆农作物经常会受到“倒春寒”、早霜及冰雹等气象灾害的影响而减产、绝收。而高山雪莲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耐寒能力很强,是天山上植物分布最高上线的惟一大型高等植物,它的有效积温的生理功能具有很高的利用性。如果将提取的这种雪莲抗冻蛋白基因与植物
-
中科院罗布泊科学考察13日结束
CCTV.com消息 9月13日,行程2000多公里,为期10天的中科院罗布泊生态环境演变科学考察结束。专家说,本次考察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初步查明在极端干旱的罗布泊地区生存有数量众多的昆虫,共有甲虫、草蛉、蚂蚁、十一星瓢虫等14种。专家表示,明年开始将在罗布泊设置监测点,通过1到2年的连续监测,深入研究该地区昆虫多样性及其在极端干旱地区的适应性。除此之外,科考队还首次探明卫星影像图下的罗布泊“大耳朵”实际上是罗布泊急剧变干后形成的盐壳,并不是千万年来地质环境演变的结果。目前,专家已经将考察过程中采集的土层等样本带回实验室,科学分析后将有可能再现千百万年来罗布泊地区环境演变的过程。
-
海南首例肝移植术获得成功
新华社 今年55岁的贾先生成为海南省第一例实施肝移植手术的患者。 贾先生是海口市人,在一次体检中发现是肝癌中晚期,已经没有手术切除的机会。贾先生曾经辗转各地求医未果。为了给患者实施肝移植手术,海南省人民医院从1996年就开始在猪的身上进行了数十次试验,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操作技能。 海南省人民医院经过精心准备,于9月9日下午开始对患者实施手术,供体在特殊的罐装低温保护下于晚上7时30分抵达海口美兰机场。上海东方肝胆医院杨广顺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王海东主任医师联手主刀,历时8个多小时。 目前,贾先生术后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各项监测指标正常。相比较肾脏移植而言,肝移植的排异反应比较
-
促肝癌细胞自杀 南京军区创最新基因疗法
新华社福州9月10日专电 不用开膛破肚,不见放化疗后的脱发,一针看似普通的药液,在全程精确的影像系统引导下,缓缓导入肝癌组织,10天后,肝癌细胞便自行消亡。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当今国际上最新的基因疗法。 9月7日,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接受基因治疗后,拿到复查报告的晚期肝癌患者陈先生惊讶不已:近一年来的手术和放疗都没清除的癌细胞仅一针就解决了。年过60的陈先生介绍说,去年10月确诊为肝细胞癌,先后在上海、福州的大医院接受了肝癌切除术和放化疗,但CT和彩超检查显示,肝癌病灶一直存在。最后陈先生慕名找了福州总医院。 8月下旬,作为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专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在经过大
-
虚拟筛选发现捕获抗2型糖尿病新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国家“973”新药创新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陈凯先在2004年9月上旬举行的“第八届海内外生命科学论坛”上首次披露,我国的科研人员利用虚拟筛选技术在抗2型糖尿病新药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基于国产超级计算机的大规模虚拟筛选新药系统,目前已捕获数个具有显著胰岛素增敏作用的先导化合物,为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展示了诱人前景。 陈凯先说,计算机与化学合成和生物测试的结合构成了后基因组时代新药研究的新策略。从已有的化合物,包括合成化合物和天然产物中寻找药物或先导化合物,是药物发现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只是针对大约500种疾病治疗靶点,筛选了现在已发现的200
-
揭开SARS发病机理之迷 顾江发言震动世界同行
北大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院长顾江教授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第十二届世界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大会上的主题发言引起了世界同行的赞叹。美国侨报记者田霞为此采访了顾江教授,并将采访内容刊登在2004年8月14日的美国侨报上。全文如下: 中国学者揭开SARS发病机理之迷  
-
纳米微囊载体具有基因治疗应用潜能
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牵头,并由新加坡约翰·霍普金斯组织治疗工程实验室与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及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共同开展的一项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新型非病毒纳米微囊——VEGF复合体转染鼠成纤维细胞的体外试验研究”日前结题。该研究证明,纳米微囊转基因载体作为一种新型非病毒载体,具有基因治疗应用潜能。这一研究成果为应用于血管重建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据介绍,血管生成与血运重建是创面愈合、移植组织存活的关键。VEGF是目前发现的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细胞生长因子,其表达后形成的蛋白质主要有4 种形式:VEGF165、VEGF121、VEGF189、VEG
-
转基因羊奶产出治病疫苗
三只一岁多的转基因母羊,将组成我国首个“动物药物工厂”,源源不断“生产”疫苗,18日记者获悉,中国农业大学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基地已培育出四只带有药物基因的转基因羊,其中三只母羊已经怀孕,今年三到四月份产下羊羔后将开始产奶,一旦检验合格,科学家将从转基因羊奶中生产提炼出疫苗。 据该项目课题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陈永福教授介绍,研究小组将病毒外壳的蛋白基因取出,加上指导病毒蛋白质在乳腺里合成的生物原件,通过显微注射,将经过处理的基因注入到羊的受精卵里,培养一段时间后,将胚胎移植到我国本土的小尾寒羊体内进行发育,5个月后,一只带有病毒疫苗基因的转基因羊就出世了。 这四只转基因羊转的都是法氏囊病
-
我国发现4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相关基因突变
新华网 6日上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正式对外宣布,经过长达5年的艰苦探索,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4个人类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相关基因突变,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基因疗法奠定了可靠基础。日前,这4个新发现的人类基因突变已在国际生物数据库登记,引起了海内外相关机构的极大关注。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种严重侵害患者大脑、肾上腺、睾丸等器官,使身体产生功能损伤的遗传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为行为异常、视力障碍、步态不稳甚至轻度偏瘫。该病发展迅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医治,患者可很快失去阅读、书写和理解能力,并逐步全身瘫痪,最终演变为植物人状态,且常死于肺炎等并发症。 &nbs
-
我国转基因水稻已具备产业化基础
新华社 我国抗虫转基因水稻规模化育种技术已趋成熟,只要政策允许,随时可以进入品种审定程序。6日,福建省科技厅组织对两个转基因水稻研究课题进行验收,专家认为,课题组储备了丰富的水稻抗虫转基因产品与技术,建立了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为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国家,据预测,转基因水稻最有可能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地位的农业生物技术。“水稻抗虫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和“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均为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完成。来自省内
-
自花授粉新机制——花粉滑动授粉
由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李庆军研究员主持、华南植物园、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参加的科技部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花柱卷曲性的遗传机制与植物繁育系统进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华南植物园张奠湘研究员主持的子项目“华南姜科植物繁育系统研究”在对分布于广东、广西的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 (Hance) K. Larsen)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植物在没有传粉媒介的条件下进行主动自花授粉的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2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上。这是由我国科学家在国内独立完
-
台湾医学界发现间质干细胞可重复培养应用于医疗
潜心研究细胞疗法3年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新发现,脐带的中胚层可培养间质干细胞,预期用于治疗脑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疗效好。并且间质干细胞非常原始年轻,不需经严格的配对即可植入使用,又可不断培养繁殖。 据台湾媒体报道,慈济医院团队可能不仅是岛内率先发现间质干细胞可重复培养应用于医疗,而且也是世界首例,因此在完成实验室脑中风动物实体实验后,目前正申请进行临床实验,并已投稿到外国医学专刊论文也已申请专利。待申请核准后近期就将展开临床实验。 慈济团队研究出的脐带间质干细胞是由脐带的中胚层培养,首先将脐带与胎盘分离,将脐带切成断,取出血管后,再将脐带上粘稠的中胚层取出切碎,并放入含有各式无数因子如营
-
北京金赛狮生物制药抗sars药物
北京金赛狮生物制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旅美留学生团队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1998年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注册成立。金赛狮公司定位于专业从事生物制药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从成立至今,已经建立了两大具有通用性的生物制药技术平台:重组蛋白技术平台和反义核酸技术平台。 在这次国家遭遇的SARS疫情中,金赛狮公司的两大技术平台都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利用反义核酸技术平台开发的防治SARS的反义核酸药物和利用重组蛋白平台开发的重组人β-干扰素(rhIFN-b-1b)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抗SARS病毒体外药效学实验中都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鉴于目前SARS病毒防治的艰巨性,和对有效防治药物需求的迫
-
我国首批太空蔬菜品种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
新华网 我国应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出的首批太空蔬菜品种,如今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目前,“太空蔬菜”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其中“太空蕃茄”已累计推广了3万余亩,“太空青椒”的累计推广面积则已突破20万亩。 选育出我国首批太空蔬菜品种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国内首批进行卫星搭载、开展航天诱变育种的科研单位。从1987年我国发射第一颗返地式卫星起,黑龙江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先后进行了7次卫星搭载试验,并在2000年和2002年分别育成“宇蕃一号”蕃茄新品种和“宇椒一号”青椒新品种,成为国内首批育成的太空蔬菜品种。 &
-
阅读障碍的研究
生物通报道:你长大的文化氛围能够影响你的饮食习惯、对衣服的品味和宗教信仰,而且文化还能定形你的大脑。新的研究揭示出你所学的语言能够影响到语言区域在大脑发育中的定位。这项研究也表明阅读障碍(Dyslexia)的纠正方式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语言进行修改。相关文章发表再9月2日的Nature上。阅读障碍似乎植根在大脑的左颞顶区域(left temporoparietal region),至少对那些母语是以字母为基础的语言(如英语、意大利语或德语)来说是这样。阅读这类语言时需要将字母转化成声音。而阅读以符号为基础的语言(如中文)时则相当不同:这种语言需要记住每一个字符的样子、如何发声和它的意思。一个由香
-
我国科学家国际首次发现一个新的干细胞因子
新华网天津 我国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一个新的干细胞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为干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添了“新丁”。这将为现代生物制药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重大影响。 新的干细胞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的发现者是由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教授率领的课题组。 依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忠朝教授课题组利用分离、鉴定和基因工程,制备出一种新型细胞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可促进骨髓早期造血干和血管干
-
我国科学家发现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基因
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经过多年协同攻关,日前发现人类雌激素受体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够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风险。这项成果将有助于对乙型肝炎进行风险预测,并且为新药物筛选及治疗措施的研发提供帮助。 据悉,由于雌激素受体基因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因此这一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增加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研究人员在对2025名乙肝患者和293个核心家系的规模化分析后发现,该基因上的T29C多态性能够增加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可能性。这一发现证实雌激素受体基因是
-
小细菌成为“提金能手”
新华社 提及细菌,人们惟恐避之不及。但我国的黄金科技工作者却通过人工驯化的细菌加速金矿物的生物氧化过程,将极其微细的黄金颗粒从硫化物、砷化物中提取出来,从而实现了我国难处理金矿提金技术的重大突破。这是记者从31日闭幕的中国黄金集团首届科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据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长春黄金研究院院长李忠山介绍,难处理金矿石是指金以极微细的状态被包裹于硫化物、砷化物或脉石中;或在浸出过程中受到砷、锑、有机碳等有害元素干扰,采用常规的氰化浸出技术处理金的回收率仅为5%━60%,因而无法经济、有效地进行回收利用。而长春研究院研制成功的生物氧化技术可使金的回收率提高到90%━97%。 李忠山说,我
-
我国首创:让鸵鸟、乌贼“献身”骨移植
日前,四医大口腔医学院首创采用鸵鸟骨与乌贼骨作为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目前在动物体内实验已获成功,标志着我国骨组织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因为战创伤、肿瘤切除等原因造成的人体各种骨缺损,在临床治疗时需要大量的骨移植物修复。但是长期以来,供体骨存在严重不足,自体骨修复创伤大、骨源有限;异体、由异种骨移植带来的免疫排斥反应难以完全消除,成为医学界公认的难题。 毛天球教授带领他的课题组和研究生们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先后采用海南滨珊瑚、珊瑚转化的羟基磷灰石、乌贼骨转化的羟基磷灰石和经高温煅烧的鸵
-
基因治创伤性骨关节病前景看好
北大三院运动医学所采用联合基因移植治疗创伤性骨关节病取得良好效果,为临床修复软骨损伤开辟了一条新路。最近,该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国际骨科领域权威杂志《骨科研究》上。 在临床上,关节软骨损伤十分常见。虽然目前国内外报道的软骨损伤修复方法有很多,但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修复方法。目前,将基因治疗应用于创伤性骨关节病,是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这种治疗是将相关目的基因转移到关节滑膜或软骨细胞中,从而抑制软骨损坏、增加软骨合成。对目的基因的选择和表达调控以及对“运送”目的基因的载体的研究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鉴于创伤性骨关节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的变性和破坏,是多种介质作用的结果,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