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天津微囊生物细胞移植研究获佳绩

    由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院长杜智教授领衔开展的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微囊生物细胞移植研究”,日前通过了由天津市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在该研究中,杜智教授等将其自行制备的微囊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微囊胰岛细胞、微囊肝细胞,分别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糖尿病、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物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在微囊牛肾上腺髓质细胞移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的研究中,他们先后进行了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微囊的制备、体外研究、动物模型实验、时效量效关系、冻存稳定性、生物半衰期研究,制定了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微囊的制造和检定规程,全面、系统地进行了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微囊治疗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在微囊

    来源:

    时间:2004-09-01

  • 对单个DNA分子在拉伸力下熔化现象研究取得进展

    物理所软物质物理实验室王鹏业研究组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奚绪光博士合作研究了单个DNA分子在拉伸力作用下的熔化现象。在DNA分子两端施加一定的拉伸力,常温下即可使碱基对的氢键打开,使DNA双链分离。王鹏业研究组利用分子梳技术将λ-噬菌体DNA分子展开到疏水表面上,并拉伸到其伸直长度(contour length, 16.2微米)的大约1.6倍。利用荧光分子只有与双链DNA结合才发射出较强荧光这一特点,通过荧光显微方法直接观察到了拉伸力导致的DNA单分子熔化现象。并发现钠离子、镁离子及pH值对DNA分子的拉伸有明显影响。有关结果发表于2004年9月1日出版的 JOURNAL OF CHEMICA

    来源:物理研究所

    时间:2004-08-31

  • 中国研究人员在猪身上发现禽流感病毒

    生物通报道:中国的研究人员声称,他们已经在猪的身上发现了致命的禽流感。一旦这个发现被证实,禽流感在全人类范围的流行可能比我们早前预期的更加严重。   迄今为止,在亚洲,禽流感已经夺走了大约25个人和2亿只禽鸟的生命。现在的恐慌是,如果禽流感病毒传播到猪的身上,禽流感病毒将发生突变,转变成更加致命的病毒并将很快在人类身上传播。   在上周的一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农业部的陈华兰谈到,从2003年到2004年,在中国多个地方的农场的猪身上发现致命性的H5N1禽流感病毒,其中包括福建省的一个地方。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实了这个发现,并等待中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8-27

  • 猴脑断血实验成功 植物人有望“复活”

    新华社  日前,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江基尧教授、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徐蔚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上海市科委和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下,取得“常温条件下全脑血流阻断10分钟,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灌注复苏实验”的成功,这在国内外相关医学领域尚属首次,为人类救治急性严重脑缺血疾病提供了医学依据,也为颅脑疑难疾病实施无血手术展现了前景。   据悉,该课题组经过1年多的实验研究,采用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技术(16℃以下)”,对5只实验猴在常温条件下全脑血流阻断10分钟,将脑温降至16℃以下,但体温仍维持在33℃以上,进行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灌注复苏实验,目前5只实验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4-08-25

  • 果蝇看到了什么? 中国科学家揭开昆虫视觉之谜

    在处理视觉信息的机制上,昆虫竟然和高等动物类似,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得到证明。唐世明说,他们的发现在认识动物的视觉机制上走出了“一小步”。     如果你认识了一个人,那么无论他穿什么衣服,离你或远或近,甚至没有面对着你,你是否都能把他认出来?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经活动使人类能够做到这样?     这个在普通人看来有些“不可理喻”的问题———生物学上将其称为“视觉不变性”,却一直是科学上的难题。     “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4-08-25

  • 早发现早治疗 神奇试剂盒让SARS快速现身

    只花相当于做一次血常规检查的钱,就能在第一时间里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SARS     对车小燕印象深刻,源于她对采访的“不太合作”。对记者的问题,她总是不以为然:“那是我的工作,干成了,干好了,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好说的。我就是干那个的。”     她的话轻飘飘的,可她干成、干好的“工作”却是沉甸甸的。     今年6月12日,作为国家863计划项目的负责人、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的中心实验室主任,车小燕教授承担的军队和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SARS病毒抗原诊断试剂盒,获得国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4-08-23

  • 两岸研究者共同研发成功抗癌新药CDA-2人尿制剂

      据“中央社”报道,两岸研究人员共同研发成功抗癌新药CDA-2人尿制剂,对肺癌、乳腺癌和肝癌的效果最为显著。   台“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组研究员赖基铭今天指出,新研发成功的CDA-2抗癌新药是一种人尿制剂,许多人都知道尿有很多抗癌成分,不过并不代表喝尿就能抑制癌细胞,主要是因浓度不够及纯化问题。   他说,CDA-2已在大陆十二家医疗院所进行六百多例临床试验,并已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及生产字号。台湾也正申请临床试验。   据介绍,传统对癌症的治疗是采取正面攻击方式,但也同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施打CDA-2则是以迂回、调控的对抗方式。不过CDA-2并不是用

    来源:中新社

    时间:2004-08-18

  • 中国成立脑血管病遗传资源库

     中国目前惟一的脑血管病遗传资源库17日在北京建成。它也是国际上最大样本的遗传资源库之一。目前已收集到脑卒中病人DNA标本800余份、对照者DNA标本680份以及10个家系,将为中国脑血管病临床治疗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极其宝贵的依据。           这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是由北京宣武医院联合湖南、四川、黑龙江、宁夏、新疆等全国不同地区的10家大医院,经过3年努力才完成的,目前已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4-08-18

  • 药物性耳聋的基因诊断

           独生子小强生长在一个富裕人家,虎头虎脑的他是全家人的宝贝。可不到一岁时一场大病虽然没要了他的命,但所使用的庆大霉素却使他成了聋子。“凡聋必哑”,小强家以往的欢笑声变成了哭声,从此一家人走上了漫漫求医路。然而,医生的回答是:“这种药物性耳聋是不可逆的。”一家人不肯接受宝贝儿子成了残疾人这一残酷现实,至今还在四处求医。     据介绍,像小强这种听力语言障碍者在我国达2057万之多,耳聋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我国1-14岁的聋儿达117万,每年新生聋儿2-3万,其中50%%是由遗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4-08-18

  • 我国第一个体细胞克隆牛胚胎移植中心成立

     新华网石家庄 中国农业大学和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日前签署协议,中国第一个体细胞克隆牛胚胎移植中心在唐山正式成立。     据了解,早在2001年,中国农业大学就和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了生物技术实验基地。第二年4月,中国第一头地方优质奶牛在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此后,在这个开发区又陆续培育出5头体细胞克隆优质奶牛。今年又培育出具有世界最新药物蛋白基因的2头克隆奶牛。     目前,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克隆牛成活率处于我国领先水平。此次成立的我国第一个体细胞克隆牛胚胎移植中心将成为华北地区克隆奶牛繁育基地和生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4-08-18

  • 最新发现:果蝇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人们一直认为果蝇“头脑”简单,俗话说“没头的苍蝇”。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唐世明研究成果修正了人们的“偏见”。与人类智商差别极大的低等动物的果蝇,同样有着过目不忘、能够吸取经验教训的本领,具备高等动物的识别特征和具有复杂的视觉信息处理机制。他作为第一作者的《果蝇的视觉模式识别具有视网膜位置不变性》论文,发表在8月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以唐世明带领的课题组为主通过与德国同行合作,使用自行研制的一个细小飞行模拟器,观察检测果蝇的视觉模式识别能力,果蝇的身体包括眼睛都被固定在一个力矩测量装置上,果

    来源:

    时间:2004-08-17

  • 中国生命伦理规范研究成果首次登上国际权威刊物

    新华网 国际伦理学权威刊物美国《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杂志》,近期全文发表了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撰写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则(建议稿)》。这是中国的生命伦理规范研究成果首次进入国际一流权威刊物。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16日宣布:此举表明中国研究人员的生命伦理规范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和肯定。这是中国对国际生命伦理学的一个有价值的贡献。    据介绍,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热潮近几年迅速在世界范围兴起。人工培育和定向诱导分化胚胎干细胞的技术,将为治疗目前难以或无法治愈的白血病、糖尿病、帕金

    来源:

    时间:2004-08-17

  • 我国建成全球首例干细胞系 糖尿病有望根治

    在不久的将来,一项新技术有可能帮助中国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彻底“除根儿”。近日在干细胞工程技术专家窦忠英教授主持下,我国建成了世界上首例人类胎儿胰腺干细胞系,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标靶”细胞,目前该“种子细胞”已经培育到第50代。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人胰腺干细胞系的研究”,本月8日通过专家组成果鉴定。该科研项目攻关组负责人窦忠英教授昨天接受采访时透露,该项研究目前正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实验结果令人鼓舞。窦忠英告诉记者,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胚胎胰腺干细胞或诱导成胰岛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使其发育成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的胰腺细胞,帮助病人血糖恢复正常水平。窦忠英介绍说,将胎儿胰腺干细胞放置在零下196℃

    来源:

    时间:2004-08-17

  • 我首次建成人类胎儿胰腺干细胞系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完成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人胰腺干细胞建系的研究”、“冻存角膜缘干细胞构建角膜上皮及移植的研究”和“表皮干细胞可塑性及其在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移植研究”三个研究项目,8月3日在陕西杨凌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来自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吴祖泽院士等专家一致认为:三项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人胰腺干细胞建系的研究”和“表皮干细胞可塑性及其在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移植研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而“冻存角膜缘干细胞构建角膜上皮及移植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我国著名干细胞工程专家窦忠英教授率领的科研攻关小组完成的“人胰腺干细胞

    来源:

    时间:2004-08-17

  • 我首例异基因免疫置换成功填国内医学界空白

    被世界医学文献宣判“平均存活期为3个月”的多发脑转移晚期肺癌患者杜某,在山医大二院实施“异基因免疫置换术”后,奇迹般地生存了8个月,标志着该院这一全国首例手术获得了成功。据了解,去年12月2日,35岁的杜某到山医大二院求诊,经检查确诊为左肺下叶腺癌,伴多发性脑转移,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和放疗的机会,化疗的预计效果又不理想。12月9日,在李宝平教授、乔振华教授、刘卓立教授、马丽辉医师主持下,为患者开始实施这一“世界之最”的手术。干细胞的提供者是患者52岁的同胞姐姐。经过攻关小组精心设计移植方案,两周后,将干细胞移植入患者体内成活,嵌合率70%。18天后,杜某走出了移植病房。8个月来,杜某肺癌病灶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4-08-17

  • 我看到了中国科学的希望

    [AD340X300]“需要各位给我们更多支持!”  7月下旬的一天,位于北京香山脚下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风景如画,绿草如茵。虽然是盛夏,研究所所长韩兴国博士还是西装领带,像一位谦恭的中学教师,站在讲台上向来宾介绍研究所近况。  来宾们是中国科学院专门请来的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海外学者,中科院希望他们能为院属研究机构的学科发展、人才引进以及科学管理等提供建议和咨询,为中国科学院国际评估积累经验。 “我们的主要发展方法就是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的联系,积极引进海外学者。”据韩兴国介绍,自2001年以来,植物所共引进海外知名学者3人,研究员7

    来源:

    时间:2004-08-12

  • 张启发院士谈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及发展前景

    [AD340X300]在中科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启发做了题为《转基因农作物:研发、产业化、安全性和管理》的学术报告。  张启发分别从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概念、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现状、转基因技术对我国农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以及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与管理等四方面对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介绍与展望。  张启发就“转基因农作物是否安全”这个问题做了重点阐述。张启发说,“这个安全性无非就是两方面: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是否有害?” 

    来源:

    时间:2004-08-12

  • 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快速发展

    [AD340X300]8月10日,我国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共聚大连,参加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会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贺福初、饶子和、施蕴渝、杨胜利、汪尔康、张玉奎、孙大业7位院士出席了本届大会,并作了专题报告。   蛋白质组是所有生命活动的执行体,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生命科学与医药产业及生物经济的纽带和桥梁,是极为重要而又有限的生物战略资源。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蛋白质组学研究和发展,不断加大投入,相继启动了一批与蛋白质组学密切相关的重大研究项目。在这些项目的资助和有关部门

    来源:

    时间:2004-08-12

  • SARS疫苗Ⅰ期临床研究36名志愿者全部接种疫苗

    [AD340X300]新华网 记者10日从SARS疫苗研制课题组获悉,8月4日,最后6名志愿者在中日友好医院接种了临床研究用SARS病毒灭活疫苗。至此,SARS疫苗Ⅰ期临床研究36名志愿者已全部接种了疫苗。    据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本次临床试验的负责人林江涛教授介绍,经过一周的随访观察,上述6名志愿者体温正常,未发现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    SARS病毒灭活疫苗Ⅰ期临床研究采用双盲对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共选择36名年龄在21岁到40岁的健康人作为志愿者,男女各半,分批参与临床试验。为最终取得评价疫苗安全

    来源:

    时间:2004-08-11

  • 11名华人科学家质疑“大科学”项目

    [AD340X300]时下,在一些学术网站的论坛上,一场关于中国有无必要进行“大科学”项目的论争“烽火”经久不息。    这场“烽火”是由11名华人生物科学家点燃的。他们在致中国政府高层的一封信中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健康的改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几乎所有这些重大发现都不是在事先预测和计划的科研项目中取得的。与此相反,这些发现是通过科学家在小实验室中用各自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所获得的。相比之下,一些大型的生物医学计划科研项目不但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反而阻碍了良性竞争,扼杀了科学家的创造性,也严重妨碍了人才培养。&n

    来源:

    时间:2004-08-10


页次:1375/1639  共32775篇文章  
分页:[<<][1371][1372][1373][1374][1375][1376][1377][1378][1379][13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