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京颁奖

     12月17日下午,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共评选了5名获奖者和5名提名奖。获得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是,王雪梅、张纪岩、李国婧、胡薇、董爱武。获得提名奖的是,于湘晖、冷琴、李文笙、杨颖丽、韩文玲。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和资助从事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领域所有女性的奖项,“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诞生于1998年,由世界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公司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旨在使全球范围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7-12-19

  • 新进院士《癌症》发现肿瘤干细胞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鼻咽癌肿瘤细胞中存在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干细胞,它对常规治疗不敏感,成为肿瘤转移、复发的罪魁祸首。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权威学术杂志《癌症》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2005年新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教授,其于1992年获得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后赴日本东京都老人综合研究所、东京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从事肿瘤抑制基因调控机理的研究。1997年回国后,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973计划的支持下,致力于鼻咽癌发病机理研究。现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发、转移一直以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2-18

  • 哈尔滨硕士生破解艾滋病治疗两大难题

    生物通综合: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在大约20年的时间里,艾滋病已经在全世界蔓延,从而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黑手”。到目前为止,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正处于攻坚阶段。 来自哈尔滨日报的消息,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日前结束,在来自国内外近400所高校学子的激烈角逐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钟国才的作品《HIV-1融合抑制多肽mNHRHPPs/mNHRnHPPs及基于mNHRHPPs的小分子融合抑制药物高通量筛选平台》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该成果能攻克艾滋病治疗现有药物的耐药性和高毒性两大缺陷。 “挑战杯”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2-18

  • “973计划”投资已逾80亿

    生物通综合: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称973计划)。其战略目标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来自新华网的消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实施10年来,共立项486项,国家财政累计投入超过80亿元。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彭以祺16日在济南说,这486个项目涵盖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2-18

  • 蛋白芯片堪称“诊断好助手”

    我国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早期诊断检测尤为重要,由我国自主开发的专利产品蛋白芯片技术“微阵列酶联免疫法”的问世,一次性一个多小时就得出了传统试剂多次数小时的检测结果。专家称———     如何快速、准确地得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6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指标,我国自主研发的蛋白芯片产品“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谱诊断试剂盒(微阵列酶联免疫法)”在临床上作出了响亮回答!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牟峰博士12月8月告诉记者:几个月前,该产品送到北京某医院进行临床验证,医院开始不感兴趣,认为蛋白芯片属于高精尖技术,只用于科研领域,还没有用于临床。可医院对比试验几天后就急切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7-12-18

  • 中国小麦最早可能在新疆种植

    近日开工建设的国道312线新疆哈密至吐鲁番复线施工中的一个偶然发现,描绘出比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更早的一条“小麦之路”的雏形,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疆可能是中国最早种小麦的地区。 发现小麦的地方是一个叫胜金口的古墓葬群。施工人员将消息报告给有关文物考古部门后,专家在抢救性发掘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批小麦实物。这些小麦实物色泽金黄,是新疆考古发现的最新鲜的小麦实物,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老小麦实物。 据专家考证,古墓葬群时代属于战国到秦之间,距今已有2400多年。这一发现,也将新疆吐鲁番地区的文明从古代到现代完整地串连起来。这批小麦的麦秆、麦穗完整相连,约有一两公斤重。参加发掘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07-12-18

  • 中国启动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

    国家973计划“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12月16日在山东启动。 据这一项目首席科学家、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振国介绍,项目将通过对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性效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以现代科学技术语言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 项目研究成果不仅可为临床用药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将促进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保持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由广西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等8所高等中医药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12-18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将面向全球推出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近日与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共同宣布,将联手向全球推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该数据库将依托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让全世界更多的科研人员了解中国的科研发展及动态。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由中国科学院历时20年组织研发,作为国内首个引文数据库,其在国内科技文献检索及文献计量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数据库共收录我国出版的1000多种学术期刊,覆盖自然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领域,已累积来源数据200余万条,引文数据近1300余万条,年更新20余万条来源数据、220万条引文数据。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7-12-18

  • 昆明植物所与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院签署能源植物合作协议

    日前,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Temasek  Life  Sciences  Laboratory)业务总裁陈国庆(Tan  Kok  Keng)博士应邀访问昆明植物所,并代表该研究院与昆明植物所正式签署了能源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合作协议。         此前,陈国庆业务总裁曾于2007年7月24日首次访问昆明植物所,与该所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展能源植物研究与开发的合作意向书。通过双方对合作内容、管理方法等的进一步商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07-12-18

  • 北大教授李松岗 守土一样守护我们的“生命密码”

      背  景    生命的全部奥秘,就是DNA。    10月10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宣布,他们和生物信息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科学家一起,历时半年完成了全球第一个中国人的基因组测序,绘制了第一张黄种人基因图谱。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自己的生命奥秘。    首张中国人的基因组图谱命名为“炎黄一号”。说是图谱,其实更像是个巨型的“字母”系统。专家说,再过几年,一个新生儿出世时,如果法律准许,他的父母又愿意的话,就能拿到这孩子的基因组图。这张图,记录着一个生命的全部奥秘和隐私。它不但能显露出这孩子成年后,是不是一个色盲,大概

    来源:辽宁日报

    时间:2007-12-18

  • 生物物理所赵保路又发新文章:绿茶能够保护脑细胞

    生物通报道:喝茶是东方人的传统,中国也是茶的故乡。而绿茶被认为是健康圣品。在12月15日的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研究中心赵保路研究组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的数据显示,喝绿茶确实有可能保护大脑细胞。 赵博士研究组深入研究了绿茶多酚对帕金森症动物模型的影响。帕金森症是一种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疾病,是由产多巴胺脑细胞的异常损失引起的,目前尚无法治愈。 赵保路博士指出,目前的帕金森症疗法都有严重的副作用。他们之前的研究表明,绿茶具有神经保护功能,进而促进其研究组检测绿茶对帕金森症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绿茶多酚能够保护多巴胺神经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2-17

  • 我国完成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兔实验

    左为克隆兔,右为代孕兔。科研单位供图   本报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  王婷婷)  我国完成的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兔到今天已存活3个月。日前在上海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实验兔含有外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证明其为转基因克隆兔。   据悉,研究人员在上海市新华医院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攻克了兔体细胞基因转染、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和转基因体细胞的克隆等难题,于今年9月14日成功获得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兔。这只转基因克隆兔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今后大规模转基因兔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育生物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7-12-17

  • 9专家共享中国药学发展奖天士力创新药物奖

    唐希灿院士等9位专家获2007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天士力创新药物奖。颁奖大会日前在京举行。 2007年度该奖项中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唐希灿院士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刘耕陶院士、张纯贞研究员;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王文梅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周义清研究员、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陈志南教授、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唐家琪研究员、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物研究所王四旺教授;青年学者奖获得者为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孙黎。 其中4人在中药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刘耕陶院士和张纯贞研究员在中药药理与药物创新研究方面取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7-12-17

  • 白春礼获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称号

    12月12日,英国皇家化学会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荣誉会士(Honorary Fellow)仪式暨首届英国《化学通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目前,全球仅有87位杰出人士获此殊荣,其中仅有三人来自亚洲,白春礼院士则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来自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共同见证了白春礼院士荣获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的激动时刻。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化学会成立于1841年,目前是欧洲最大的化学学术团体,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4000名会员。作为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荣誉称号,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7-12-17

  • 上海科学家:将人的体细胞转化成干细胞

        成年人掉了牙齿后,能不能再生长出新的牙齿?昨日在沪举行的“2007中英青年科学家论坛”上,上海转基因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成国祥透露,目前该中心正在试图寻找将人的体细胞直接转化成干细胞的方式,一旦寻找到这一转化方式后,就能在医学治疗中实现“缺什么补什么”。     “我们正在用特殊蛋白作为诱导因子,试图将人的体细胞直接转化为干细胞,目前正在研究试验阶段。”成国祥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各国科学家就考虑将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可以生成各种器官组织的全能细胞———干细胞应用到人体治疗中,以培育出新的组织和器官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时间:2007-12-14

  • 中国科学院院士支持治疗性克隆

     在联合国,英、俄、中、日、比、法、德等多数成员国积极支持,但美国等约50个国家禁止干细胞治疗性克隆。    主讲人简介    刘以训: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讲/刘以训  整理/李坤    不是所有精卵结合都是完好的。我国残疾人口多,还有各种疾病患者,很多都需要器官移植,或者更换器官。这些器官从哪里来?克隆技术有可能解决。    “克隆”是一门新兴科学,又是探索性很强的科学,应该得到支持和发展。    克隆人是不可取的,不但从伦理上不可取,而且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灾害。因为无性克隆技

    来源:北京科技报

    时间:2007-12-14

  • 蒋太交:用网络诠释生命体系

        在百度搜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你会在首条看到仅仅十个字的注解:从事生命科学基础研究。     走进这里,慌乱的心变得沉静。基础研究,足以将世间所有的光怪陆离和物质浮华屏蔽掉。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记者看到了蒋太交研究员。远远的看到记者,他便轻快地挥了挥手,脸上洋溢着温暖,老友会面般的亲切,那种搞基础研究的人所特有的宽容和乐观似乎已经渗透入他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让一个初识他的外人也能分外感受到。和老科学家不同的是他的年轻,甚至每一根发梢都透露出一股钻研的倔强和精气神儿。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7-12-14

  • 姚咏明:破解内毒素

        姚咏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研究室副主任。日前,这个名字出现在2007年度“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的获奖名单中。这是他继荣获“国际希拉格奖”、“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总后“首届学习成才标兵”、总后“科技银星”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姚咏明是国内较早开展内毒素研究的青年学者之一。他勇于创新,瞄准世界医学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屡屡提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新观点和新方法。1992年,他的论文《内毒素在多器官功能衰竭中作用的初步探讨》和《RE型内毒素抗血清对实验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护效应》分别在《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国医学科技杂志》英文版发表,引起国际同行的关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7-12-13

  • 中国RNAi专家最新《细胞》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研究人员利用RNA基因干扰技术(RNAi),成功地干扰抑制乳腺癌的癌症干细胞(指成瘤能力特别强的癌细胞,是恶性肿瘤成瘤、发展、转移和治疗后复发的根源,生物通注),这将有利于癌症的基因治疗,防止癌症的复发转移。这一研究成果即将公布在《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宋尔卫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原中山医科大学,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乳腺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被聘为“****”特聘教授。宋尔卫教授主要从事RNA干扰在疾病治疗的应用价值研究与巨噬细胞激活状态与疾病关系研究。他在小分子RNA(siRNA)治疗上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2-12

  • 浙江大学权威杂志发表干细胞移植成果

    生物通综合: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性损伤或坏死。而干细胞移植方法则可能替代受损或坏死细胞,从而有效抚平创伤。来自浙江日报的消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安通过将骨髓干细胞注射给老鼠心肌梗死的坏死部位,使其重新长出肌肉,从而帮助它的心脏有力地跳动。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欧洲著名的《心胸外科》杂志上。 2002年,王建安从英国《自然》杂志上获悉,欧美等国正在开展一项“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疾病”的研究。他眼前一亮:每年中国心肌梗死病人超过百万,虽然可以通过心脏搭桥手术解决部分病人的心血管畅通问题,但不少心肌梗死病人的心脏肌肉却坏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2-12


页次:1268/1640  共32800篇文章  
分页:[<<][1261][1262][1263][1264][1265][1266][1267][1268][1269][12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