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浙江大学权威杂志发表干细胞移植成果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12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性损伤或坏死。而干细胞移植方法则可能替代受损或坏死细胞,从而有效抚平创伤。来自浙江日报的消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安通过将骨髓干细胞注射给老鼠心肌梗死的坏死部位,使其重新长出肌肉,从而帮助它的心脏有力地跳动。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欧洲著名的《心胸外科》杂志上。
生物通综合: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性损伤或坏死。而干细胞移植方法则可能替代受损或坏死细胞,从而有效抚平创伤。来自浙江日报的消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
2002年,王建安从英国《自然》杂志上获悉,欧美等国正在开展一项“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疾病”的研究。他眼前一亮:每年中国心肌梗死病人超过百万,虽然可以通过心脏搭桥手术解决部分病人的心血管畅通问题,但不少心肌梗死病人的心脏肌肉却坏死,心脏功能大大受损。如果能通过干细胞移植重建心脏肌肉,无疑是一条全新的治疗途径。
王建安进行了大量前期探索,然后在国内率先将技术运用到临床上。他给数十名心肌梗死病人注射了从病人自身体内提取和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几个月后,病人的心脏功能提高了5%到6%。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各种质疑。“因为心肌梗死病人心脏功能改善的情况不是特别明显,国外一些医学杂志也表明,移植到心脏的干细胞存活率非常低,甚至还不到1%。有人还劝我早点收手!”
承受了巨大压力的王建安冷静思索后认为,干细胞移植后心脏功能改善,说明这种方式是有效果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干细胞移植后存活率的问题。
他决定自己重新做动物实验的基础研究工作。根据以往的经验,他想到了通过转基因方式培养干细胞和在缺氧状态下培养干细胞的途径。他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当获悉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一名教授在运用转基因培养干细胞方面颇有心得后,甚至专程赶往美国去请教,并每年派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前往学习。
2007年,王建安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在缺氧状态培养下,移植到心脏的干细胞存活率竟然达到了60%,远远超出以往动物实验中不到30%的存活率,整整提高了一倍多。这个科研成果相继发表在欧美两家颇有影响的SCI杂志上。2007年,王建安又有两篇科研论文发表在《欧洲心胸外科》杂志。目前,欧美又有多家SCI杂志录用了7篇论文,准备2008年发表。
王建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教授,主
附 王建安简历
1978年08月~1983年08月 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
1985年08月~1989年10月 浙江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6年08月~2000年06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
1983年08月~1993年11月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1991年10月~1992年10月 香港大学医学院附属玛丽医院访问学者
1993年04月~1993年10月 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心脏中心访问学者
1993年11月~2005年07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先后任副主
2005年08月~至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
2001年12月~至今 浙江大学医学院 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 委员
中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 委员
浙江省心血管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医学会 常务理事
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 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技术工程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 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 成员
钱江晚报生命工作室智囊团专家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培养人员
《th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Excerpts》 中文版编委
《Circulation》中文版编委
《AHA Journals Best Selection》 中文版编委
《心电学杂志》 主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编委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
《心脑血管病防治》 编委
《临床心电学杂志》 编委
《浙江医药卫生科技》 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