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京颁奖

【字体: 时间:2007年12月19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推荐:

  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京颁奖

  

 12月17日下午,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共评选了5名获奖者和5名提名奖。获得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是,王雪梅、张纪岩、李国婧、胡薇、董爱武。获得提名奖的是,于湘晖、冷琴、李文笙、杨颖丽、韩文玲。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和资助从事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领域所有女性的奖项,“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诞生于1998年,由世界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公司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旨在使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女性获益,尤其是她们所从事的科研工作。  

        6年后,2004年7月21日,作为“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中国女性投身科学事业提高科学女性的地位,在全国妇联、中国科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和欧莱雅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正式成立。  

        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开评之际,欧莱雅决定将对女科学家的关注投向更广阔的中国高校,欧莱雅相信,在未来,在中国的“象牙塔”中将会不断孕育出更多可以造福于人类的“女科学家”之星。  

        今年,为了进一步激发女性大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帮助女性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志向,欧莱雅中国特别在中国高校举办“未来女科学家之星”评选活动。  

        基于“校内网”这一大学生广泛使用的网络平台,“未来女科学家之星”的评选活动于2007年10月中旬拉开帷幕。截至2007年11月底,共有626名理工科专业的在校女大学生参加评选。经过网络投票和在校成绩考察结合的方式,最终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全国著名高校的10名女生脱颖而出,获得“未来女科学家之星”的女大学生有:北京大学的金鑫、佟萌、张蔷,清华大学的聂冰冰,浙江大学姜晰曦(博士生),同济大学的刘婷婷,武汉大学的刘文婷,南开大学的王子婵,天津大学的曾凡琳等。  

        “未来女科学家之星”评选活动在校园中激起了同学们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的热潮。欧莱雅中国希望通过此举激励更多即将从事科学事业的女大学生以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奖”的科学家为楷模,发现科学的美,发现科学的魅力和激情。  

 

        人生价值在于奉献!  

        王雪梅: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  

        研究方向:生物电子学,生物分析化学  

        王雪梅主要致力于发展和研究无创疾病分子诊疗新技术,并阐明某些肿瘤与耐药性等的分子机制,为基因靶标药物的设计、肿瘤的筛查、早期诊断与治疗及疗效监测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在纳米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肿瘤早期诊断和药物靶向控释技术、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生物分子识别的在线分析技术等方法的建立和发展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关研究成果已在SCI和EI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5部,并获得包括治疗白血病的靶向磁性纳米药物及制备方法等多项专利。  

        王雪梅于2005年入选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0年获香港裘槎研究基金,以及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8年获德国洪堡基金。  

 

        发现的乐趣是无穷的!  

        张纪岩:军事医学科学院  

        基础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免疫学  

        张纪岩在炎症调控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方面获得一定成绩,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研究论文9篇,总影响因子44.847,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6.811。研究结果得到了同行的关注,被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引用,对炎症调控研究的深入具有推动作用。  

        在发表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张纪岩还能提出创新学术思想。p38是重要的抗炎药物设计靶点,但现有的p38抑制因子在临床试验中反复失败。张纪岩提出的设计新型p38抑制因子的策略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Trends  Pharmacol  Sci  (影响因子10.4)上,对相关研发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张纪岩在第七届分子与细胞免疫学论坛和第六届全军免疫学大会上特邀做大会报告,2007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有能力完成,就有责任实现!  

        李国婧: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蒙古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植物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植物分子生物学  

        李国婧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致力于植物抗逆信号转导、旱寒荒漠区植物生物质能源和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相关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子课题、教育部留学基金、内蒙古重大科技专项等6项基金资助。  

        李国婧获得了5个与植物抗病相关的突变体,证实了MPR1基因突变在植物抗病和丰产中的作用;证明了烟草Ntf4与SIPK是功能丰余基因。负责完成的“利用转基因烟草根系及组织分泌表达枯草芽孢杆菌纤溶酶”项目,通过内蒙古科技成果鉴定,专利申请已进入实审阶段。负责研究的“内蒙古旱寒荒漠区植物生物质能源途径”也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对指导旱寒荒漠区农业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不懈,必有所得!  

        胡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病原生物学  

        胡薇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了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基因发现计划等多项研究,为我国在血吸虫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做出贡献。胡薇还结合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手段开展血吸虫病诊断、疫苗和药物候选靶点分子的研究。胡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1项国家十五“863”专题目标导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和1项上海市科委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作为项目骨干参加了“863”重大专项、“863”面上项目、“973”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等8项国家、省(市)以及国际合作课题。  

        胡薇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两次被评为本所优秀共产党员。  

 

        科学研究让人精神充实且不断进取!  

        董爱武: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染色质重建、核小体组装以及组蛋白修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  

        董爱武主要研究染色质重建、核小体组装以及组蛋白修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先后主持了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上海市启明星计划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及中法合作项目等。  

        董爱武主要学术工作包括可插膜的水稻新型钙调素的功能分析、核小体组装蛋白对染色质结构的影响以及染色质结构改变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等。最早报告了水稻和烟草核小体组装蛋白NAP1家族成员作为组蛋白分子伴侣的功能,NAP1与微管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NAP1相关蛋白在植物根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董爱武2004年获得“吴英藩”青年教师奖,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