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图

    包括卡罗林斯卡学院在内的瑞典机构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基因变异。目标是让这些新发现能够更早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并改善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治疗。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疾病过程,导致为身体器官供血的血管中形成斑块。这些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并可能导致血液供应突然停止。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心肌就会出现急性缺氧,导致心脏病发作。如果它发生在颈动脉的斑块中,血栓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导致中风。目前的研究是瑞典大学和大学医院之间的合作,代表了最大的动脉粥样硬化基因图谱,使用先进的成像诊断。“动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02

  • 大脑植入物可瞬间将思想转化为语言

    一种可以将神经信号转换成可听语言的大脑读取植入物让一名瘫痪妇女几乎立刻听到她想说的话。研究人员用人工智能(AI)算法增强了这种被称为脑机接口(BCI)的设备,该算法可以在女性想到句子时解码句子,然后用合成的声音大声说出来。之前的方法只能在用户说完一个完整的句子后才能发出声音,而现在的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单词,并在三秒钟内将其转化为语音。该研究结果发表在3月31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代表着向实际使用的脑机接口迈出了一大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aastricht University)的计算神经科学家Christian Herff表示,较早的语音生成脑机接

    来源:Nature Neuroscience

    时间:2025-04-02

  • 微妙的平衡行为决定了细胞中形成多少基因组通道

    我们细胞中的细胞核是微型仓库,保护着身体生物机制的遗传蓝图。就仓库而言,核更像是图书馆,而不是银行金库。太多的细胞成分需要进入基因组才能像诺克斯堡一样将其锁定。相反,由1000多个称为核孔复合物(npc)的单个蛋白质分子组成的大群分布在分裂膜上,充当物质和信息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虽然对这种穿梭服务的基本需求是不变的,但科学家们已经证明,细胞可以动态调整npc的数量,就像零售商店全天开设或多或少的收银台一样。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发育阶段、环境条件以及神经变性和癌症等疾病中,已经观察到基因组接入点的这些波动。Sanford Burnham prebyys癌症代谢和微环境项目副教授Maximiliano

    来源:AAAS

    时间:2025-04-02

  • Blood:新的CAR-T细胞疗法让白血病治疗更持久更有效

    CAR-T疗法的出现改善了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治疗,但复发仍然非常普遍。西班牙Josep Carreras白血病研究所和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动物模型上测试了一种有潜力的治疗策略。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Blood》杂志上。“尽管仍处于临床前阶段,但这项研究朝着改善B-ALL患者的治疗迈出了第一步,”作者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提高CAR-T治疗的效果,减少复发。”B-ALL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高度侵袭性血癌。它是最常见的儿童期癌症,占儿科癌症病例的35%,但疾病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CAR-T细胞疗法显著改善了B-ALL患者的结局,但仍有超过50%的病例

    来源:AAAS

    时间:2025-04-02

  • 综述:IL-1β+巨噬细胞与癌症致病性炎症的调控

    一、引言在肿瘤的复杂世界里,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就像一个神秘的 “小宇宙”,其中细胞种类繁多、相互作用复杂。随着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揭开了这个 “小宇宙” 的神秘面纱,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存在多个不同的亚群。在这些亚群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TAMs 因其独特的作用脱颖而出,成为了研究热点。二、IL-1β+TAMs 的特征与分布独特的基因表达程序:IL-1β+TAMs 拥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炎症基因表达程序。它们高表达炎症反应和组

    来源:TRENDS IN Immunology 13.1

    时间:2025-04-02

  • 单细胞谱系追踪揭示干细胞分化与肿瘤进化的动态演化规律

    这项研究开创性地将系统发育动力学分析(Phylodynamic Inference, PI)应用于单细胞尺度,开发出scPhyloX计算框架。该工具通过解析携带谱系条形码(scLineage Barcoding)的单细胞数据,重建数千个细胞的系统发育树,进而量化干细胞群体动态变化和肿瘤克隆的达尔文选择(Darwinian Selection)。其核心突破在于引入时变参数模型,精准捕捉组织发育和肿瘤演化中的非线性过程。在果蝇器官发育中,发现循环干细胞存在"过冲效应"(overshoot);在人类造血系统衰老过程中,揭示了多能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s)的克隆扩

    来源:Cell Systems 9.0

    时间:2025-04-02

  • 基因组与表观遗传学驱动浮萍三倍体杂交与克隆繁殖的分子机制解析

    浮萍科植物作为世界上最小但生长最快的开花植物,其独特的克隆繁殖方式为生物技术和碳固定研究提供了理想模型。最新研究通过纳米孔单分子测序和染色质构象捕获(Hi-C)技术,完成了8个浮萍品系染色体级别基因组组装,揭示了这些水生植物特殊的遗传与表观遗传特征。基因组结构与杂交特性研究团队对浮萍属(Lemna)物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首次组装出日本浮萍(L. japonica)种间杂交体的基因组。这些杂交体以二倍体和三倍体形式存在,表现出可变的亲本剂量。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三维结构光照显微镜(3D-SIM)证实,三倍体杂交体8627含有21条来自L. turionifera和42条来自L. mi

    来源:Current Biology 8.1

    时间:2025-04-02

  • 探秘植物 “健康杀手”:绿黄假单胞菌跨越进化鸿沟的致病奥秘

    ### 研究背景在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扮演着多样角色,与植物存在有益、共生或有害的关系。其中,丁香假单胞菌(P. syringae)物种复合群是重要的植物病原体,能感染众多开花植物,对其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模式植物的研究,揭示了许多植物免疫和病原体毒力的分子遗传机制。绿黄假单胞菌(P. viridiflava)作为丁香假单胞菌物种复合群的一员,是成功的机会主义病原体,可感染多种被子植物宿主,其致病机制与果胶裂解酶(PEL)及通过 Ⅲ 型分泌系统(T3SS)转运的效应蛋白有关。尽管目前已知的植物与致病假单胞菌的相互作

    来源:Current Biology 8.1

    时间:2025-04-02

  • 肺异位生发中心 B 细胞亲和力成熟机制及其免疫意义:开启黏膜免疫新认知

    肺异位生发中心 B 细胞研究的重要意义在生命科学和健康医学领域,肺部免疫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成熟的三级淋巴样结构(TLSs)在非淋巴组织中可维持类似生发中心的结构。本研究聚焦于肺部,揭示了过敏原诱导的肺异位生发中心(GCs)的重要特性,尽管其比淋巴结中的 GCs 更小且反应更慢,但却能进行体细胞高频突变(SHM)和亲和力成熟,生成的高亲和力 B 细胞还直接充实了肺部局部记忆 B 细胞(MBCs)库。这一发现对理解肺部免疫机制、开发新一代黏膜疫苗以增强组织驻留免疫具有关键意义。研究背景与目的TLSs 是在非淋巴组织中形成的淋巴细胞聚集体,其组成多样,从仅含 T 细胞的聚集物到包含功能性异位

    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4

    时间:2025-04-02

  • 髓系增殖性肿瘤全基因组测序:揭示纤维化或白血病转化中的克隆动态变化及纤维化转化中新型 FOXP1 突变的关键意义

    髓系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的特征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这可能会引发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或急性髓系白血病。研究人员对 20 例患者慢性期和纤维化或白血病期的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此探索 MPN 转化过程中基因组改变的情况。在 14 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有 3 例(21.4%)被鉴定出存在 FOXP1 突变。在另一个独立队列的 35 例患者中,又有 5 例(14.3%)发现了这种新型突变。经过 5.1 年的中位随访,这 8 例携带 FOXP1 突变的患者均未发生白血病转化。在纤维化或白血病期检测到获得非经典的 MPLY591突变。所

    来源:Leukemia 12.8

    时间:2025-04-02

  • 探秘大 B 细胞淋巴瘤:特定部位结外侵犯如何影响 CAR-T 疗法疗效?

    超过 60% 接受嵌合抗原受体(CAR)T 细胞治疗的复发 / 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R/R LBCL)患者会出现疾病进展。特定部位的结外侵犯对 CAR-T 治疗结果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这项多中心研究纳入了 516 名接受靶向 CD19 的 CAR T 细胞输注的 R/R LBCL 患者;其中 177 名(34%)在接受 CAR T 细胞治疗时仅有淋巴结(N)受累,66 名(13%)仅有结外(E)受累,273 名(53%)淋巴结和结外(NE)均受累。NE 组中有更多体能状态较差和肿瘤负荷较高的患者。多变量分析显示,与 N 组相比,NE 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更短(风险比 1.27 [9

    来源:Leukemia 12.8

    时间:2025-04-02

  • 靶向疗法扭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 2(S#2)不良预后:真实世界多中心研究意义重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过去,人们虽知道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的突变状态会影响 CLL 患者的预后,但对于具有特定 BCR 序列同源性的患者亚群,尤其是 CLL Subset#2(S#2)亚型患者的治疗,却存在诸多困惑。S#2 亚型由定型的 IGHV3 - 21 衍生重排且第三互补决定区(CDR3)较短来定义,此前研究表明它与不良预后相关,患者首次治疗时间短,且化疗免疫疗法(CIT)对这部分患者效果不佳 。然而,靶向疗法(TT)在 S#2 亚型患者中的疗效却鲜有人研究

    来源:Leukemia 12.8

    时间:2025-04-02

  • 无糖饮料会让你更饿吗?新研究解释了原因

    一个新的南加州大学研究表明,三氯蔗糖,一种流行的人工甜味剂,可能会通过在下丘脑触发与饥饿相关的活动来欺骗大脑,而不会传递预期的卡路里。与糖不同,三氯蔗糖不能激活促进饱腹感的激素,也不能改变大脑中涉及动机和感觉处理的区域的沟通方式。这种影响在肥胖人群中最为明显,在女性中更为明显。这些发现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无热量甜味剂如何影响长期饮食习惯,甚至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三氯蔗糖刺激与饥饿有关的大脑活动根据南加州大学的一项新研究,食用三氯蔗糖(一种常见的无卡路里糖替代品)比普通糖更能激活下丘脑,下丘脑是大脑的一部分,有助于调节食欲和体重。研究还发现,三氯蔗糖改变了下丘脑与其他大脑区域的相互作用,包括那些与

    来源:Nature Metabolism

    时间:2025-04-02

  • 在一项为期一年的研究中,4:3的禁食节奏如何击败每日节食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与每天计算卡路里相比,每周三天的间歇性禁食能更有效地减轻体重,改善健康状况,而且每天消耗的精力更少。一项随机临床试验调查了在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中,4:3间歇性禁食与每日卡路里限制相结合时,是否能比综合行为支持更能减轻体重。在12个月的时间里,4:3间歇性禁食组的体重减轻幅度略大。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天(3月31日)的《内科医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了4:3间歇性禁食与每日热量限制在超重或肥胖成人中结合综合行为支持对减肥的影响。数据显示,在12个月的时间里,4:3的间歇性禁食导致了适度的体重减轻。研究结果发表在《内科

    来源: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时间:2025-04-02

  • PNAS:参与听力和视力再生的共享基因

    根据南加州大学干细胞实验室Ksenia Gnedeva博士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新小鼠研究,相同的基因可能是耳朵和眼睛细胞再生的关键。“祖细胞对损伤的反应是感觉受体再生的关键一步,但这一过程在哺乳动物的内耳和视网膜中被阻断。通过了解强制这种阻滞的基因,我们可以推进恢复患者听力和视力的努力,”南加州大学蒂娜和里克卡鲁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和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系的助理教授Gnedeva说。在这项研究中,来自Gnedeva实验室的第一作者Eva Jahanshir和Juan Llamas专注于一组被称为Hippo通路的相互作用基因,该基因作为“停止生长”

    来源:AAAS

    时间:2025-04-02

  • 揭秘拟南芥 ABA 信号调控新机制:ADEP1/2 磷酸酶的关键作用

    脱落酸不敏感蛋白 1(ABA INSENSITIVE 1,ABI1)和 ABI2 是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共同受体。研究表明,ABI1/2 上多个氨基酸的磷酸化会增强其在植物体内抑制 ABA 信号的能力。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存在调节 ABI1/2 去磷酸化、增强植物对 ABA 敏感性的机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鉴定出两种蛋白磷酸酶,命名为 ABI1 去磷酸化 E 分支蛋白磷酸酶 2C 1(ABI1 Dephosphorylating E clade PP2C 1,ADEP1)和 ADEP2,它们能与 ABI1/2 相互作用。缺乏 ADEP1、ADEP2 或两

    来源:Molecular Plant 17.1

    时间:2025-04-02

  • 综述:肺动脉高压与癌症:探索其作为离子通道病的相似之处

    肺动脉高压与癌症:探索其作为离子通道病的相似之处在医学领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和癌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二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逐渐浮出水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在离子通道相关的特征上,宛如一对隐藏在疾病迷雾中的 “孪生兄弟”,这一发现为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开辟了全新的方向。离子通道在 PAH 和癌症进展中的核心地位离子通道,作为细胞的 “微型阀门”,在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K+和 Ca2+通道更是重中之重,它们在 PAH 和癌症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核

    来源: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12.8

    时间:2025-04-02

  • 线粒体产热:被忽视的关键细胞能量代谢环节 —— 重新审视其生物学意义

    线粒体,这个细胞内的 “能量工厂”,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地为细胞的正常运转提供能量。然而,在众多的研究中,线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 —— 产热,却如同被大象隐藏在实验室的角落里,常常被忽视。传统观念里,线粒体主要是产生 ATP(三磷酸腺苷)的细胞器,而产热往往被看作是 ATP 生成过程中一个无足轻重的 “副产品”,仅仅被认为是消耗 ATP 产生的,没有特殊功能。但实际上,线粒体在氧化底物时释放的能量,很大一部分是以热的形式存在的。根据物种和条件的不同,这一比例可在 60% - 100% 之间波动。例如,氧化一个 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分子释放的能量中,只有约 34.7%(76.3 kJ

    来源: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11.6

    时间:2025-04-02

  • 深度学习解析Hippo信号通路的顺式调控机制:揭示细胞类型特异性增强子活性的分子基础

    深度学习模型揭示Hippo信号通路的调控密码研究团队采用ChIP-nexus技术在小鼠滋养层干细胞(TSCs)中获得了TEAD4、YAP1等转录因子(TF)的高分辨率结合图谱。通过构建多任务BPNet模型,成功预测了TF在基因组范围内的结合模式,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的Jensen-Shannon距离低至0.30-0.43,展现出卓越的准确性。关键转录因子的协同作用机制模型解析发现,YAP1主要通过TEAD4识别经典Tead模体(ACATTCCTG)实现DNA结合。值得注意的是,细胞特异性因子TFAP2C的模体能在核小体范围内(约150bp)以距离依赖性方式增强TEAD4/YAP1结合。这种"软模

    来源:Cell Genomics 11.1

    时间:2025-04-02

  • 探秘革兰氏阴性菌脂质转运奥秘:OmpF3–MlaA–MlaC 脂质穿梭系统的质谱解析

    ###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包膜结构与 Mla 系统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包膜结构独特且复杂,由外膜、内膜和中间的周质空间组成,外膜的外叶主要是脂多糖(LPS),内膜和外膜的内叶含有不同比例的磷脂,如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和心磷脂(CDL) 。外膜的不对称完整性对革兰氏阴性菌的生存至关重要,若磷脂在外叶富集,会使细菌对抗生素等有害物质更敏感。因此,细菌进化出了脂质不对称性维持系统(Mla) 。Mla 系统由外膜、周质和内膜中的蛋白质组成。外膜成分 MlaA 是一种单体 α - 螺旋脂蛋白,与外膜孔蛋白 OmpC 和 OmpF 结合,能从外膜外叶提取磷脂。周质成分 MlaC 是磷脂转

    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4

    时间:2025-04-02


页次:56/4203  共84047篇文章  
分页:[<<][51][52][53][54][55][56][57][58][59][6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