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12月14日《Nature》封面故事:能够滑翔的远古哺乳动物一篇关于中国晚侏罗纪或早白垩纪一种滑翔哺乳动物的研究报告,是已知最早的关于一种哺乳动物试图腾空的研究报告,远远早于蝙蝠,与鸟类基本在同一时间。这种跟松鼠大小差不多的动物在很多方面都不同寻常,被认为代表着一个迄今未知的哺乳动物目。该动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30亿年前,有一组适合吃昆虫的利齿和一个用于滑翔的翼膜。该翼膜是以印痕的形式保存在化石中的,上面覆盖着致密的毛发,由伸长的翼骨和尾巴来支撑。该发现表明,哺乳动物在其演化过程中这一相对较早的阶段生活方式非常多样化。本期封面上的艺术重建所反映的是古代滑翔兽(Volaticotherium a
-
Cell封面:21U-RNAs——奇特的第三类线虫小RNA
生物通报道:小RNA在动物和其它真核细胞中发挥重要的基因调节作用。最近,来自 Whitehead 生物医学研究所、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麻省和霍华德Broad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彻底地对已知的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约40万小RNA进行了测序。研究结果刊登于最新一期《CELL》封面。除了鉴别出18个microRNA (miRNA),使在线虫中检测到的miRNA数量上升到112个外,还发现了上千种内源性siRNA,这些siRNA由RNA指导的RNA聚合酶(RNA-directed RNA polymerases)作用于与精子发生和转位子有关的转
-
最新《Cell》干细胞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项小鼠试验发现,神经干细胞能在很大程度修复老鼠的脑组织损伤。这一研究有望应用于人类中风等脑损伤疾病患者的治疗。研究人员将这些发现公布在2006年12月14日的《Cell》杂志上。神经干细胞集中于大脑侧脑室附近的脑室下带。试验开始时,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手段阻止神经干细胞中两种关键蛋白质的生成。他们原以为老鼠会因此死亡,但他们意外地发现在试验开始6星期后,老鼠脑损伤却开始自行修复。这些缺失物质却在小鼠生长过程中自动修复。研究人员推测,试验过程中“逃逸”出的神经干细胞可能诱发了细胞的再生功能。负责这项研究的华裔栈舆能(Yuneng Zhan音译)解释说,这些
-
Science:卵子“孤雌生殖”出胚胎干细胞
生物通报道:Boston儿童医院研究人员最近报道了一种生产移植所需干细胞的新机制,只利用卵细胞即可产生与受体的免疫系统具有相容性的小鼠胚胎干细胞,不会引发排斥反应。研究结果刊登于12月14日《Science》。研究人员经过一系列小鼠实验,总结出了一种方法:利用未受精的卵细胞,得到控制免疫系统细胞识别的基因型与乱卵子供体的遗传匹配的胚胎干细胞。不完善之处包括:只有雌性是技术的受益者,提供她们自身的卵子去产生干细胞,并且这些特异的胚胎干细胞发展出的组织,功能不一定正常。“如果这项技术在人类中得到证实,将提供一种获得女性来源的目的干细胞系的有效途径,”文章高级作者、Boston儿童医院George
-
一对控制白血病原癌基因的microRNA分子
生物通报道: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B-CLL)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一种人类白血病。最近,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对可控制B-CLL 原癌基因的microRNA (miRNA)分子。研究结果刊登于12月15日《Cancer Research》,文章中指出miRNA是癌症发展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有力调节者,有望为药物治疗提供新靶标。文章先锋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总癌症中心Yuri Pekarsky博士说,这对名为miR-29 和 miR-181的miRNA,高含量时可抑制TCL1 原癌基因(引发最具侵略性的白血病)的表达。mi
-
Cell快照第二期:信号转导
生物通报道:10月14日电子版《Cell》推出第二辑快照。由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生物学、分子生物物理和生化实验室Matthew S. Hayden、A. Phillip West和 Sankar Ghosh提供。12月1日开始,CELL杂志在其最后一页添加一个新版面——SnapShot(快照)。从全面的信号途径,到跨种术语(cross-species nomenclature)表格,SnapShot为研究人员提供一张绰手可得的备忘单。相关文章《Cell第一期SnapShot面世》第二期Cell快照 (A)Toll-like样受体信号途径
-
张志坚等最新《Stem Cells》文章
生物通报道: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研究人员Maya Sieber-Blum博士、华裔博士胡耀飞(Yao-Fei H)和张志坚(Zhi-Jian Zhang)发现小鼠真皮神经嵴细胞和其它的皮肤干细胞并不一样。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tem Cells》杂志上。 表皮神经嵴细胞存在于毛囊的凸起部位,同时具有胚胎干细胞和成年干细胞的特性。与胚胎干细胞相似,这种细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并能够以高纯度分离培养。同时,这些细胞还具有成年干细胞的非侵入性特点——这个特点将可能容许医生利用病人自身毛发作为治疗的干细胞来源,而不需要
-
本期《自然》关注华人科研成果
生物通报道:《Nature》杂志始创于1869年,由Nature出版集团(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简称npg)发行,影响因子稳定在30以上,其系列月刊杂志的影响因子也相当高,基本代表了本学术的最高水平。因此在《自然》及其系列子刊中发表相关研究进展,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研究成果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 在12月14日新鲜出炉的《Nature》杂志上,有一些华人科学家的成就受到关注。 中国留美女生物科学家榜 2006年中国科研打假出重拳 生物医药综合新闻原文摘要:Nature 444, 953-956 (14 December 2006)
-
23个“蛋白质条码”解密脑病
生物通报道:来自康奈尔大学与Weill Cornell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确定出脑脊髓液中的23个蛋白质生物标记物能够充当一种神经化学“指纹”,从而可能在将来能够帮助医生确定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12月的Annals of Neurology杂志的网络版上。 目前,医生依靠临床判断来决定某个病人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或其他类型的痴呆症。在很多情况下,不进行尸检分析是很难确诊的。 这项新的研究首次利用先进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来瞄准一组特殊的脑脊髓液生物标志——这些标志是阿尔茨海默症尸检组织切片所特有的。尸检检测证实这种生物标志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的灵敏度超过90%
-
数据共享里程碑:全新全基因组研究数据库公布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2月13日的消息,NIH部门之一: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宣布推出dbGaP——一个有关全基因组范围(genome wide association,GWA)内资料档案的全新数据库。GWA研究揭示了特异基因(基因型信息)与显著表型,比如血压,体重之间的关联,以及一种疾病或者情况(表型信息)是否会发生,表型和基因型数据之间的联系也告诉了我们一些也许影响疾病过程或者情况的基因信息,这对于更好的了解基因,以及发展治疗方法和手段十分重要。dbGap,基于基因型和表型相关数据,可以第一时间提供给感兴趣
-
“分子安全套”对抗艾滋
生物通报道:目前,全球艾滋病患者逐年递增,其重要的散播途径是体液传播。预防艾滋病已成为全世界的一大紧迫任务。现在,来自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能够防艾滋病的“分子安全套”。这项研究的相关论文发表在12月11日的《制药科学》杂志的网络版上。这种分子安全套是由分子体构成的,在室温下呈液体,当用于阴道时它就变成凝胶状可以对组织形成有效保护。这是一种‘智能’型分子安全套,因为我们设计的这种凝胶遇到精液时就会释放出抗艾滋病毒的药物。”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最终希望这项技术能够保护女性以及她们未出生或者哺育的孩子们不受艾滋病毒的威胁。当然,首先,这种分子安全套还要经过五年
-
两国科学家RNA酶研究获重大发现
生物通报道:来自英国和芬兰的研究人员发现,RNA依赖RNA聚合酶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酶之一。他们利用结晶法研究了粗糟脉孢菌RNA依赖RNA聚合酶的三维结构后,证实这种能够繁殖没有DNA片段的RNA分子蛋白质是“RNA世界”时代的残遗物,是最古老生物拥有的第一类功能蛋白质,而且早期生物的所有功能都是靠这种蛋白质完成的。研究人员将这一重要发现发表在近期的PloS Biology杂志上。 RNA聚合酶是所有活生物拥有的最重要的酶之一,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它有两种形式——DNA依赖和RNA依赖型。RNA依赖RNA聚合酶是以RNA为模板合成的,它们既存在于一些病毒中,也存在于一些高等生物中。病
-
NATURE:两支队伍分别发现肉毒毒素的毒理(图)
生物通报道:霍华德修斯医学院(HHMI)由HHMI研究员Axel Brunger(在斯坦福大学)和Edwin Chapman(在维斯康星州大学)分别率领的两支研究小组,各自独立发现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s,BoNTs)关闭神经元的机制。研究结果刊登于12月13日电子版《Nature》杂志。“肉毒神经毒素是生物学家的有力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特定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Giampietro Schiavo在Nature一篇相关评论中写到,“为此,这篇文章意义重大。”肉毒神经毒素,是世界几大致死性神经毒素之一。它们首先与神经元表面的受体结合,然后向神经元中挤入一种酶,降
-
澳大利亚两项最新研究成果要览
生物通报道:近期,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干细胞研究以及神经学研究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 在澳大利亚参议院决定通过人类胚胎克隆立法案之后,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组的最新一项重大发现将进一步促进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研究文章发表在国际移植学会北美《移植》杂志上。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最新研究表明,移植的胚胎干细胞可阻止肿瘤的形成。该项研究的负责人Tuch教授表示,澳大利亚参议院有关干细胞研究立法的通过非常激动人心,加上这项研究结果,将会扫除了胚胎干细胞在澳进行研究的障碍。 研究人员将胚胎干细胞装入海藻做的微胶囊中,再移植入实验动物体内时,
-
首次发现:单个基因可以消除疼痛
生物通报道:谁都不喜欢疼痛,但生活中又在所难免。现在,多亏了几个感觉不到疼痛的孩子,研究人员鉴别出痛感关键蛋白——SCN9A。专家称这次发现有助于治疗慢性疼痛和偶发性的疼痛。疼痛的遗传机制一直很模糊。直到最近几年,经过对患有遗传性疼痛失调的家庭进行的研究,研究人员终于将靶标锁定在了一种在感觉神经元中大量存在的纳离子通道——Nav1.7上。Nav1.7过活化会引起连续的悸动(throbbing)或突然间的疼痛发作。目前尚不清楚的是Nav1.7是否为疼痛的根源,或者说疼痛是否与此通道的失活有关。六个对疼痛有免疫力的孩子给出了答案。这些孩子不像普通人那样对疼痛敏感,他们没有其它的神经系统疾病,可以正
-
KCa3.1离子通道最新研究进展
生物通报道:Ca2+涌入需要 KCa3.1离子通道,进而激活T细胞和B细胞。弄清KCa3.1的调节机制有助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先前有研究证实KCa3.1可被PI(3)P间接激活。最近,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的Shekhar Srivastava及其同事为PI(3)P激活KCa3.1找到了中间体——NDPK-B。研究结果刊登于12月8日《Molecular Cell》杂志电子版。KCa3.1 羧基端的14个氨基酸残基是PI(3)P进行调节的部位。研究人员利用这14个氨基酸肽段进行酵母双杂交实验,发现NDPK-B是相互作用的助手。转染细胞的KCa3.1和NDPK-B发生免
-
凋亡——再生的早期关键环节
生物通报道:科学也许又朝弄清附肢再生和脊髓修复迈进了一步。最近Forsyth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为了实现再生,有些细胞必须死亡。这种发现为探索再生机制,治疗人类断肢、遗传综合症、出生缺陷、癌症、再生性疾病、衰老以及器官衰竭带来了新的参考。Forsyth人员通过研究蝌蚪(非洲爪蟾幼体),检测到了细胞再生的支柱。非洲爪蟾蝌蚪是研究再生的理想模型,因为其能够再生出有功能的尾部,包括肌肉、脉管系统、皮肤和脊髓等。Forsyth人员研究凋亡(apoptosis)在再生中的作用。由Forsyth再生和发育生物学中心Michael Levin博士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凋亡在发育过程中的新作用,以及在再生过程中
-
抗癌重要进展:蛋白杀手瞄准癌细胞
生物通报道:已经知道,肿瘤细胞在生长分裂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血管中的血液来提供足够的养份,因此绝大多数的癌细胞表面都存在着吸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简称 VEGF)的受体蛋白。因此,研究人员利用这个特点设计出可能成为抗癌武器的新一代药物。美国德州大学 M.D.安德逊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利用上述癌细胞的特性开发出一种融合分子。这个分子主要由一个最小的VEGF蛋白粘附着毒性分子gelonin构成。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利用癌细胞吸附VEGF蛋白的特性,在结合VEGF的同时也将毒性分子拉到了自己身边,从而使癌细胞被毒性分子杀死
-
百万打造癌症蛋白组学中心 中国参予其中
生物通报道:来自纽约12月12日的消息,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医学中心正在组建一个关于癌症蛋白组学及分子标记的研究中心,主要用于研制癌症治疗药物和发展癌症诊断方法。这一研究中心是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基金会(National Found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NFCR)资助一百万美元(5年),并将联合中国,美国,英国的7所高校研究中心共同建立。范德比尔特大学表示此中心研究人员将“主要致力于发展新型技术,用于研究在治疗和潜在的副作用这两方面,药物是如何与蛋白靶标相互作用的。”并且在获得可以帮助发现诊断和药物靶标的分子标记的蛋白组学
-
长链DNA奇妙的弹性
生物通报道:人体每一个细胞里的DNA分子如果串连起来可以长达12英尺。幸好,这些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紧密的缠绕、相互纠结在一起,才能挤进极其微小的细胞里。 但是,研究人员感到困惑的是,细胞到底是如何进行调控才能准确的使要活动的核酸序列露出,从而顺利的进行基因表达。 现在,美国弗吉尼亚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在最新一期《生物物理学杂志》 (Biophysical Journal)的论文显示,他们已经模拟出长链 DNA分子可能的活动,从而回答了这个长久以来困惑研究人员的迷团。这项研究由弗吉尼亚技术学院基因生物信息与生物计算学学程的博士班学生 Jory Zmuda Ruscio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