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视网膜自我修复研究有突破

    生物通综合:来自新华网的消息,英国伦敦大学眼科学院和伦敦穆尔菲尔兹眼科医院的研究人员8月1日宣布,他们发现人类视网膜中也有类似斑马鱼的能够修复视网膜的细胞,希望5年内将研究结果用于失明患者治疗。 斑马鱼是一种体长3厘米至4厘米的热带鱼,因色彩鲜明的斑纹而得名。这种常见的小鱼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具有自我修复破损视网膜的独特能力。     视网膜受损是造成失明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员发现,斑马鱼视网膜内具有干细胞特征的放射状胶质细胞能够分化成健康的视网膜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的视网膜,人类视网膜中也存在这样的细胞,只是不具活性。 &nb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6

  • 冷泉港实验室:划算的基因沉默方法

    生物通报道:大约在十年前,200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Craig Mello和Andrew Fire发现,他们能够将短RNA分子插入到线虫中并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今天,研究人员也常常使用这种强大的RNA干扰方法来研究哺乳动物系统中的特定基因功能。 为了进行这种基因沉默实验,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依赖化学合成的RNA分子,而这个合成过程是相当昂贵的。本月《冷泉港实验手册》(Cold Spring Harbor Protocols)上的一篇免费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该文章描述了一种能产生沉默RNA(esiRNA)以有效靶向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任何基因的很划算的方法。 这篇文章(h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3

  • 欧盟框架计划食品农业与生物技术领域国际合作网正式启动

    生物通综合:来自科技部的消息,“欧盟科研框架计划”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官方科技计划之一,是欧盟成员国共同参与的中期重大科技研发计划,也是欧盟投资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全球性科研与技术开发计划,以研究国际前沿和预竞争性科技难点为主要内容,具有研发领域广、参与机构和人员多的特点。该计划资金投入预算也由最初的32.7亿欧元上升到第七框架计划(2007-2013)的505.21亿欧元。     目前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的各主题领域均对国际合作开放,然而国际合作伙伴国家相关机构参与欧盟框架计划的程度仍远远不够,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及时的信息和有效的联系。为更好地提高国际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3

  • 干细胞再生新突破:有望用于面部整形

    生物通报道:干细胞是一类能够形成身体内各种细胞类型的“全能细胞”。虽然胚胎干细胞的应用潜力更大,但由于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限制了这类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而另外一类成体干细胞则因避免了伦理的争议而成为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间充质干细胞就是其中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成体干细胞。 在最新一期的《干细胞》杂志上,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颅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施颂涛(Songtao Shi,音译)和来自韩国、中国的牙科专家在干细胞再生骨骼和皮肤组织的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他们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够再生老鼠和猪面部的骨骼和皮肤组织。研究人员在文章中预测说,间充质干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1

  • 《自然·方法学》:新方法探测朊病毒

    生物通报道:朊病毒是大脑中一种传染性蛋白质病毒,能导致牛出现疯牛病、羊患上痒病、人患上克雅氏病。在7月的《自然·方法学》杂志网络版上,美国健康研究院慢性病毒疾病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非常敏锐而快速探测传染性朊病毒蛋白质的新方法。      为了设计出有效的朊病毒探测方法,研究人员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朊病毒能将某种正常折叠的蛋白质转变成具有传染性的聚合体,这种聚合体是很容易被探测的。如果一个样品含有朊病毒,那么它将诱发蛋白质在健康的组织基底中聚合,通过这种聚合体的测量就可以探测出朊病毒的存在。这种技术的弱点是不敏感、要花费数周的时间,而且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1

  • 863海洋技术领域海洋药物重点项目启动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消息,“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海洋药物重点项目启动会于7月20日-21日在青岛召开。此次会议旨在对海洋技术领域第一批立项启动的“抗神经系统疾病海洋药物”等共3个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交流。中国海洋大学作为“抗神经系统疾病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和“抗心脑血管疾病海洋药物研究开发”2个重点项目的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并主持承担其中3个课题。   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海洋处处长孙清出席此次会议并讲话,海洋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刘保华研究员、副组长张元兴教授、领域专家徐安龙教授、以及丁健研究员、吴晓明教授等作为咨询专家出席会议。 &nb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8-01

  • 发展迅速的非转基因生物技术

     非转基因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免疫诊断技术、农用微生物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生物转基因技术备受争议的今天大有用场,发展迅速。   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使用,它主要是通过微繁殖过程来培育植物副本。这种技术也被称为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与母体遗传性相同的完整的植株。目前,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能够再生的多年生农作物,它们是从已有的植株中直接产生新植株,而不需要授粉或播种。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做到快速繁殖。一年中从一个芽得到几万到几百万个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时间:2007-08-01

  • 北大特聘教授发表中国第一篇《自然-纳米技术》文章

    生物通综合:来自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Center for Theoretical Biology)和物理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化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次研究了DNA纳米软通道的非平衡开关(Nonequilibrium gating)的基本物理性质,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这是《Nature Nanotechnology》自2006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31

  • 逆转可卡因成瘾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瑞士Geneva大学神经科学学家Christian Luscher等在实验室小鼠研究中找到逆转可卡因对大脑的作用的新方法,为治疗药物成瘾提供了新参考。详细内容刊登于上周《Science》杂志。Luscher等关注与药物沉溺有关的脑区,发现一种抑制被可卡因激活的过度活跃的细胞的方式。之前的研究以寻找受可卡因影响的脑区为目的,此次是首次以寻找逆转可卡因效果所需机制为目。“这是此难题之前不为人知的一部分——细胞恢复正常所采用的机制。”Luscher说,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寻找一条逆转可卡因对受体的影响的途径。受体是负责专递脑部信息的蛋白,在药物上瘾中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以在服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31

  • 《细胞》:三效合一的新型基因表达调控技术

    生物通报道: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分子开关,能够可逆控制哺乳动物基因的开启和关闭,控制基因的表达水平,将对生物学过程和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的精确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详细内容刊登于上周《Cell》。作者对这项研究“允诺了很多,”明尼苏达大学Perry Hackett(未参与研究)说,“他们兑现了允诺。”研究小组带头人、波士顿大学James J. Collins说,控制基因表达的三种传统技术都有局限性。遗传学技术使“敲除”变得不可逆,因此研究基因在发育过程不同时间点的功能变得很困难。利用小分子(如四环素)的方法不能完全阻断靶蛋白的表达。RNA干扰(RNAi),利用小RNA阻断mRNA功能的技术,只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30

  • 实现百年神经学梦想的一项重大突破

    生物通报道:神经学家一个世纪以来的一个梦想就是想显示出记忆是如何被实现的。现在,来自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新发明的显微镜技术首次捕捉到了在一种常见形式的学习之后发生的大脑细胞连接变化的图像。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神经学杂志》上。该研究显示出大鼠大脑中对学习改变形状至关重要的一个区域中的突触连接。当用药物来抑制这种变化时,大鼠就不能学习——这证实了这种形状变化在产生稳定的记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学教授Gary Lynch解释说,这项研究首次看到了新编码的记忆的真实面孔。该研究也完成了一个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项新的行为学实验对与长时程增强(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30

  • [方法学报告]最新小鼠实验操作工具

    生物通报道:自20世纪初小鼠的遗传学研究从宠物农场进入哈佛大学的实验室只有短短一百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小鼠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高度同源、小鼠基因组改造手段非常成熟以及小鼠近交系、突变系和工具小鼠品系种类繁多,小鼠遗传学已成为发育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疾病机理研究的核心研究领域。 在本期的《Nature Genetics》上,分别来自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犹他州大学,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报道了小鼠遗传学操作的最新工具。原文摘要:Nature Genetics 39, 914 - 921 (2007) Published online: 17 June 2007 | doi:10.1038/ng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27

  • 武大校友最新《自然》文章解析免疫学突破性进展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免疫学系,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系统生物学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不同于CD4+辅助T细胞TH1和TH2亚组的一种截然不同的亚组:THIL-17,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小鼠TH17细胞中能高度表达IL-21,从而认为IL-21是一种在TH17分化过程中必需和必要的自分泌细胞因子(autocrine cytokine),可以作为治疗炎症疾病的一种潜在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是美国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免疫学系的分子免疫学与免疫调节专家董晨副教授,其于1989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赴美留学,目前任职安德鲁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27

  • 猪蓝耳病病毒快速检测方法在京通过鉴定

    生物通综合:来自新华网的消息,一种能够快速检测猪蓝耳病病毒的荧光RT-PCR检测方法24日在北京检验检疫局通过专家鉴定。据了解,利用这种方法,工作人员可以在3小时之内确定猪是否被猪蓝耳病病毒感染。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自1987年于美国暴发至今,已成为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危害最严重的猪传染病。   1995年底,华北地区首发猪蓝耳病疫情,到目前已在20多个省市相继发生和流行。   为了对猪蓝耳病疫情做到早确诊,尽量减少养猪业的损失,北京检验检疫局于2006年专门成立了课题组,就猪蓝耳病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展开研究。   课题组经过优化筛选,终于在国内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27

  • 四川大学最新文章发表siRNA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微生物学教研室,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Institute of Chengdu Biological Products)的研究人员通过构建质粒pAd-hTR证明了hTR siRNA在HeLa细胞系中有效和特异的端粒酶的敲除,从而指出了这种siRNA表达重组腺病毒系统在癌症基因治疗方面的前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ancer Gene Therap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李明远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专业,之后在美国著名的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学习,学习了基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26

  • 生物技术产业一周动态

    生物通综合:一周生物技术产业动态追踪。 默克中国架构面临调整 整合扩容进行时 “原先默克医药中国的总经理已经是默克雪兰诺中国公司的总经理,两家公司法人阶段的合并将在今年年内完成。”18日,默克中国区业务运营总监严知愚对记者表示。   自从去年9月在全球市场并购了欧洲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雪兰诺,德国默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并购整合。与此同时,默克中国的架构也面临调整,原先承担医药业务的北京默克药业咨询有限公司可能将变身为默克雪兰诺公司,承担默克中国的处方药业务。   而默克中国还有意在近期开拓OTC(非处方药)业务市场,这是一个默克中国从未涉足的新领域。(21世纪经济报道)&nb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26

  • 新蛋白质组学方法引领蛋白功能研究革命

    生物通报道:人类细胞是通过成千上万个蛋白质的协同作用来控制它们生长和分化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类蛋白质的特定功能还不清楚。疾病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冠军细胞蛋白质功能的失常。目前,世界各地已经启动了大量大规模的研究计划以了解所有人类蛋白质的功能。现在,来自IRCM(Instiut de recherches cliniques de Montreal)的研究人员在7月20日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布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一种强大的蛋白质组学方法,该方法可能对我们目前了解人类蛋白质组和个体蛋白功能产生深远影响。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蛋白质本身固有的特性开发出一种用于推断蛋白质功能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25

  • 可能替代何大一教授“鸡尾酒疗法” 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的主任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教授,因为发明了目前最有效的阻断艾滋病进攻的“鸡尾酒疗法”而享誉世界。“鸡尾酒疗法”就是同时使用两种核苷类药和一种非核苷类药,使HIV无可逃遁。目前“鸡尾酒”可以控制病人体内的HIV病毒,使得病人的免疫系统有机会修复,恢复功能,但不能清除或治愈疾病。现在,来自美两国明尼苏达州大学药物设计总线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能够战胜HIV/AIDS的新方法,该方法有可能替代常用的鸡尾酒药物疗法。在实验室中,这种方法被精确地证实能够将两种抗病毒药物的特征融合到一种药物中去,从而达到与使用两种或更多药物相似的效果。之前常用的鸡尾酒疗法对一般的HIV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25

  • 免疫学突破性发现:未成熟B细胞中的AID

    生物通报道:AID(活化诱导胞嘧啶脱氨酶, 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是一种抗体变异蛋白,之前被认为只能由成熟B细胞和转基因小鼠的发育中的B细胞产生。但是现在,Tufts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说,他们发现AID也能由野生型或正常的小鼠的发育中的B细胞产生。 免疫系统的B细胞为了能够鉴定和抵御病原物,它们能够制造一种叫做活化诱导胞嘧啶脱氨酶(AID)的蛋白质。一旦B细胞因病原物的存在而被激活,它就开始制造AID,从而指导和加强B细胞通过变异抗体来抵御感染的能力。 AID最初被认为只有成熟B细胞和转基因小鼠的B细胞能够产生,它的发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25

  • 韩开发出乙肝初期预防方法

    生物通综合: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 韩国釜山大学于5月15日宣布分子生物系郑载勋教授(通信作者)和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柳大烈博士研究小组(共同通信作者)开发出B型肝炎肝疾患初期预防方法。 乙型肝炎肝疾患是慢性肝炎、肝疾病、肝炎等各种肝疾患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有两万多名患者因肝疾病失去生命。 郑教授首次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根据乙型肝炎病毒发现人体脂肪间的形成现象,这样可以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早期肝疾病的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7-25


页次:366/491  共9808篇文章  
分页:[<<][361][362][363][364][365][366][367][368][369][3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